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ETH與ABA之間的關系

ETH與ABA之間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5-02-04 22:15:51

A. 植物的五大內源激素是什麼

對植物激素的初步研究確定了五種主要類別:脫落酸,植物生長素,細胞分裂素,乙烯和赤黴素。
1.脫落酸ABA:存在於植物的所有部位,其在任何組織中的濃度似乎可以調節其作用並起激素的作用。它在植物中的降解,或更確切地說是分解代謝,影響代謝反應以及細胞生長和其他激素的產生。植物以高ABA水平的種子出生。一種抑制生長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葉子脫落而得名。除促使葉子脫落外尚有其他作用,如使芽進入休眠狀態、促使馬鈴薯形成塊莖等。對細胞的延長也有抑製作用。
2.生長素IAA(合成代表物為α-萘乙酸):生長素是積極影響細胞增大,芽形成和根部萌發的化合物。它們還促進其他激素的產生,並與細胞分裂素一起控制莖,根和果實的生長,並將莖轉化為花。生長素是發現的第一類生長調節劑。促進生長;促進插條不定根的形成;對養分的調運作用;誘導維管束分化;維持頂端優勢;誘導雌花分化單性結實;促進光合產物的運輸;葉片的擴大和氣孔的開放;抑制花朵脫落。不同器官的最適濃度不同,莖端最高,芽次之,根最低。極低的濃度就可促進根生長。所以能促進主莖生長的濃度往往對側芽和根生長有抑製作用。
3.細胞分裂素CTK(合成代表物為激動素):細胞分裂素是影響細胞分裂和芽形成的一組化學物質。它們還有助於延遲組織的衰老,負責調節植物中生長素的運輸,並影響節間長度和葉片生長。誘導細胞分裂,調節其分化,解除頂端優勢、促進芽的萌動,提高成花率,促進果實發育,抑制葉綠素分解、延遲植物的衰老,提高作物抗寒能力。
4.乙烯ETH(合成代表物為乙烯利):乙烯與其他主要植物激素不同,乙烯是一種氣體,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僅由六個原子組成。它通過蛋氨酸的分解而形成,蛋氨酸是所有細胞中的一種氨基酸。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有限,因此不會在細胞內積聚,通常會擴散出細胞並逸出植物。其作為植物激素的有效性取決於其產生速率與其逃逸到大氣中的速率。在迅速生長和分裂的細胞中,尤其是在黑暗中,乙烯以更快的速度產生。新的生長和新發芽的幼苗產生的乙烯多於逃脫植物的乙烯,這導致乙烯含量升高,抑制了葉片的膨脹。促進果實成熟;促進根毛生長,打破某些植物種子和芽休眠;促進鳳梨科開花;促進水生植物地下部伸長生長;加速葉片衰老;促進脫落。
5.赤黴素GA:包含多種植物內部和真菌天然產生的化學物質。它們是在包括黑澤榮一在內的日本研究人員注意到由一種名為「赤霉赤黴菌」的真菌產生的化學物質在水稻植物中異常生長時發現的。後來發現,GA也是由植物本身產生的,並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控制著多個方面的發育。種子發芽時,GA的合成在種子中強烈上調,發芽需要其存在。在幼苗和成蟲中,GA強烈促進細胞伸長。遺傳演算法還促進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過渡,並且受精過程中花粉功能也是必需的。最突出的作用是刺激莖的伸長,明顯增加植物高度而不改變莖間的數目,保花保果。在一定濃度范圍內,隨著濃度的提高,刺激生長的效應增大。

B. 關於植物激素的很傻的問題

普遍有效
生長素(AuXIns)是發現最早、研究最多、在植物體內存在最普遍的一種植物激素。早在1880年達爾文(CHArles DArWIn)父子進行向光性實驗時,首次發現植物幼苗尖端的胚芽鞘在單方向的光照下向光彎麴生長,但如果把尖端切除或用黑罩遮住光線,即使單向照光,幼苗也不會向光彎曲(圖6-1)。他們當時因此而推測:當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照射時,在頂端可能產生一種物質傳遞到下部,引起苗的向光性彎曲。後來,在達爾文試驗的啟示下,很多學者都相繼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並證實了這種物質的存在。其中最成功的是荷蘭人溫特(F�W�WenT),他在1928年首次成功地將生長素收集在瓊脂小塊中,證明這種物質同植物的向光性彎麴生長相關(圖6-2)。他建立的生長素生物鑒定法——燕麥試驗法,至今仍被應用。直到1946年,才從高等植物中首次分離,提取出與生長有關的活性物質,經過鑒定它是一種結構較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簡稱IAA),其分子式為C10H9O2N,分子量為175.19。

二、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分布與運輸
植物體內生長素的含量雖然微少,但分布甚廣,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及胚芽鞘中均有。但主要集中在胚芽鞘、幼嫩的莖尖、根尖、葉片和未成熟的種子及禾穀類的居間分生組織等生長旺盛的部位,生長緩慢或趨於衰老的組織中圖6-3黃化的燕麥幼苗中生長素的分布較少。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和根尖中含量最多,一般距頂端越遠,含量越少,而根尖中的含量普遍低於胚芽鞘尖端(圖6-3)。
生長素主要是在植物莖尖的營養芽和幼嫩的葉片中合成,然後運輸到作用部位。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傳導具有典型的極性運輸(PolAr TrAnsPorT)特性,即生長素只能從植物體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以莖尖和胚芽鞘的極性運輸最為明顯,這可通過實驗證明。把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一段胚芽鞘的形態學上端,把另一塊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胚芽鞘的形態學下端,經過一段時間,下端的瓊脂塊中就含有生長素。但若把這一段芽鞘倒過來,其形態學的上端朝下,而下端朝上,作同樣的試驗,生長素則不能向上運輸(圖6-4)。

三、生長素的生物合成、分解及其在植物體內的存在狀態
(一)生長素的生物合成
色氨酸是植物體內生長素生物合成重要的前體物質,其結構與IAA相似,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通過色氨酸合成生長素有兩條途徑:(1)色氨酸首先氧化脫氨形成吲哚丙酮,再脫羧形成吲哚乙醛;(2)色氨酸先脫羧形成色胺,然後再由色胺氧化脫氨形成吲哚乙酸。吲哚乙醛在相應酶的催化下最終氧化為吲哚乙酸。可見,吲哚乙醛是兩種途徑的共同中間產物(圖6-5)。至於生長素的生物合成究竟走哪條途徑,因植物的種類及器官不同而異,大多數研究者認為,第一條途徑是高等植物體內生長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徑。此外在十字花科植物中存在較多的吲哚乙腈,在酶的作用下也可轉變成為吲哚乙酸。這些合成生長素的途徑的存在,可以保證不同的植物類型以及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環境下維持體內生長素的正常水平。
(二)生長素的分解
生長素和其他物質一樣,在植物體內不斷合成也不斷分解,植株體內天然生長素的含量,實際上是合成反應與降解反應兩者動態平衡的結果。生長素的分解有兩條途徑,即酶氧化與光氧化。廣泛存在於植物體內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和某些過氧化物酶能夠將吲哚乙酸氧化分解,酶氧化是IAA的主要降解過程。
IAA氧化酶是含鐵的血紅蛋白,它需要兩個輔助因子,即Mn2+和酚。IAA氧化酶的活性為一些一元酚(如2,4-二氯苯酚、阿魏酸等)加速,受一些二元酚(如:綠原酸、兒茶酚等)的抑制。酚類物質很可能是IAA降解的調節劑。IAA氧化酶的活性與植物器官的生長速率有負相關關系。衰老器官中IAA氧化酶活性比幼嫩器官中高得多,距根尖或莖尖越遠,IAA氧化酶活性越高。矮生植物體內IAA氧化酶活性比正常植物高,因此,矮生植物體內的生長素含量減少,從而限制了莖和根的伸長生長,表現出矮生特性。在實踐中,常常可通過對胚芽鞘或某些器官中IAA氧化酶、過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測定,早期預測植物的高度。
(三)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存在狀態
植物組織中的生長素有兩種不同的存在狀態:一種是自由型(游離態)生長素,易於提取,具有生理活性;另一種是束縛型(結合態)生長素,即一部分的吲哚乙酸與其他物質結合形成復合物而暫時失去生理活性(又稱之為鈍化)。如吲哚乙酸與葡萄糖結合為吲哚乙酸葡萄糖甙(葡萄糖甙),與蛋白質結合為吲哚乙酸——蛋白質復合物等,這類生長素常可占植物體中吲哚乙酸總量的50%~90%,它們可能是植物解除過量吲哚乙酸毒性或避免吲哚乙酸(IAA)氧化酶破壞的一種運輸及貯藏形式。結合態生長素在種子等貯藏器官中較多,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們又能被分解、轉化為具有活性的游離生長素而調節生長。如種子胚乳中存在的結合生長素是幼苗生長所需IAA的主要來源,當干種子吸水萌動時,其結合態生長素轉化為活性很強的游離態生長素而促進幼苗生長。

四、生長素的生理效應
(一)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生長素能促進細胞的縱向伸長,從而對植物或營養器官的伸長生長表現出明顯的促進作用,這是其基本的生理效應。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隨濃度、物種和器官種類及細胞年齡而異,並具有顯著的正、負雙重效應。在一定條件下它既能促進生長,又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又能抑制發芽;既能保花,保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較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則抑制生長,濃度再高甚至會殺死植物。
不同器官對外加生長素不同濃度的反應有很大差異。以根、莖、芽三種不同器官為例,三者的最適濃度為莖>芽>根。根對生長素最敏感,極低濃度即可促進生長(10-10Mol/L左右),在較高濃度下生長受抑制;莖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較差,其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約為10-5Mol/L,達10-3Mol/L以上莖生長才受抑制;芽的反應則介於莖與根之間。因此,促進莖生長的濃度足以抑制根的生長(圖6-6)。
(二)促進細胞分裂與分化
生長素除對伸長生長具有明顯的促進效應外,對細胞分裂與分化及形態建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如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理一些植物枝條切段基部,則可刺激該部位的細胞分裂,誘導根原基的發生,促進生根,這是其他激素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常常又將生長素稱之為「成根激素」。此外,生長素還能引起頂端優勢,促進某些植物開花,控制性別分化,促進單性結實產生無籽果實,誘導植物的向性生長等,這些將在本書有關章節中詳述。

五、生長素的作用機理
(一)植物激素的受體
當任何一種植物激素作用於植物時,必須首先和細胞內的某些物質結合成復合物,才能產生有效的調節作用。細胞內這種能與植物激素進行特異結合的物質稱為激素受體。激素受體分子同相應的植物激素結合並直接相互作用,識別激素的信號,由此觸發了植物體內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最終導致形態上的變化,從而表現出不同的生物學效應。因此,植物激素與其受體的結合是參與生理生化代謝反應的第一步。
激素+受體→激素—受體→生理生化反應→形態變化
(二)生長素的作用方式
細胞的縱向伸長即意味著細胞體積的擴大,而細胞體積的擴大依賴於原生質和其他細胞內含物的增加。但由於植物細胞的最外部被一層半硬性的細胞壁所包圍,細胞體積若要增大,細胞壁也必須相應擴大。細胞壁的擴大是通過增加其可塑性(PlAsTIsITy)來實現的。所謂可塑性,是指細胞壁的不可逆的伸展能力,它與彈性不同,彈性是指可逆的伸展能力。試驗證明,用生長素處理可以使細胞壁的結構鬆弛、軟化,因而增加了它的可塑性。而且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影響下,其可塑性變化和生長的增加幅度接近,這說明生長素所誘導的生長是通過細胞壁可塑性的增加而實現的(圖6-7)。生長素促進細胞壁可塑性增加,並非單純的物理變化,而是代謝活動的結果,因為,生長素對死細胞的可塑性變化無效;缺氧或呼吸抑制劑存在的條件下,可以抑制生長素誘導細胞壁可塑性的變化。
對於生長素影響細胞壁的可塑性並導致細胞伸長生長的作用方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兩種假說:
1.酸—生長學說(ACIdgroWTH THeory) 由於細胞膜上存在質子泵(可能是ATP酶),在生長素的作用下,生長素與質子泵結合而使之活化,質子泵便將質子(H+)從細胞質中不斷地泵到細胞壁,使細胞壁環境酸化。一方面減弱了胞壁的主要結構成分纖維素分子間氫鍵的結合力,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一些適宜於酸性環境的水解酶活性增強(如纖維素酶等),導致細胞壁纖維素結構間交織點破裂,連接鬆弛,細胞壁可塑性增大,壓力勢降低,細胞水勢下降,原生質的粘度降低,透性增高,促進了更多的水分和營養物質進入細胞內,從而使細胞體積擴大,達到伸長生長的目的(圖6-8)。由於生長素和其他酸性溶液都可同樣促進細胞的伸長(圖6-9),而且生長素促進H+分泌的速度和細胞伸長速率是一致的,所以,把生長素能誘導細胞壁酸化並使其可塑性增大而導致細胞伸長的理論稱為酸—生長學說。
2.基因活化學說(gene ACTIVATIon THeory) 生長素誘導細胞的持續生長不僅要依賴於細胞壁可塑性的增大,而且在細胞擴大時還要增加新的細胞壁成分如纖維素等(因為細胞伸長時胞壁並不變薄)。同時,細胞壁組成成分之間還需要重新相互連接,蛋白質等細胞內含物也需要不斷地合成,這都需要形成有關的酶(蛋白質)。
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許多試驗表明,生長素促進生長是與其增強核酸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密切相關的。因為當蛋白質合成的專一抑制劑環己亞胺(CyCloHeXIMIde)和核酸合成的專一抑制劑放線菌素D(ACTInoMyCIn D)存在時,也能抑制生長素對生長的誘導作用,而且核酸和蛋白質合成被抑制量,恰好相當於這兩種抑制劑降低生長素對生長誘導的量,這兩者間呈平行關系(圖6-10),說明生長素促進生長也依賴於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這些發現,把對生長素作用機理的認識提高到了分子水平。

六、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及其應用
(一)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
科技工作者在對吲哚乙酸化學結構和生理活性相互關系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又人工合成了一批與生長素的化學結構及生理效應相類似的有機化合物,將它們統稱為人工合成生長素。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葯劑,按其化學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1.吲哚衍生物類 如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IBA)。
2.萘酸類 如α-萘乙酸(NAA)、萘乙酸鈉、萘乙酸醯胺(DAN)等,其中萘乙酸生產容易,價格低廉,活性強,是使用最廣泛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3.苯氧酸類 主要有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4-碘苯氧乙酸(4-CPA、增產靈)等,其中以2,4-D和2,4,5-T的活性較強。
(二)人工合成生長素的應用
1.促進插枝生根生長實踐早已證明,如果在插枝上適當保留一些芽或幼葉,就能促進插枝生根,這是因為芽和葉中產生的生長素,通過極性運輸並積累在插枝基部,使之得到足夠的生長從而恢復細胞分裂機能並誘導生根。因此,在插條基部外施生長素,能使一些不易生根的植物插條迅速生根,提高成活率。例如,葡萄插枝在300Mg/L的NAA溶液中快速浸沾1Min;桃樹綠枝基部在750~1500Mg/L的NAA溶液中浸沾5~10s;獼猴桃插枝用5000Mg/L的IBA溶液浸沾5~10s;小葉黃楊插枝用5000Mg/L的IBA粉劑處理;均能顯著地促進插條生根。目前常用的促進生根葯劑主要是IBA和NAA�IBA的效應強,維持時間長,誘發的不定根多而長,但價格較貴;NAA價廉,促進生根較少但粗壯�因此,二者混用效果最佳。
2.防止器官脫落生長素含量多的器官或組織能夠吸引更多的營養物質向此轉移,抑制離層的形成,防止因營養失調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器官脫落。生產上用10~50Mg/L NAA或1Mg/L的2,4-D噴灑植株或樹冠,可以防止花、果和蕾鈴的脫落,對番茄、棉花、蘋果和柑桔等都有效。
3.引起單性結實、形成無籽果實用生長素處理未授粉的雌蕊柱頭,子房就能發育成無籽果實,這種不經授粉而子房直接發育成果實的現象稱為單性結實。用10~15Mg/L的2,4-D溶液蘸花或噴花簇,既可促進產果,還可引起單性結實,形成無籽瓜果,提高果實品質。對茄子、草莓、番茄、西瓜、葡萄等處理都有同樣效果。
4.疏花疏果應用5~20Mg/L的萘乙酸、25~50Mg/L的萘乙醯胺噴施蘋果樹冠;40Mg/L的萘乙酸鈉噴雪花梨,能有效地疏除部分花、果,省工、經濟,並能克服果樹大小年現象。
參考資料:"植物生長物質"
例如低濃度的生長素有促進器官伸長的作用。從而可減少蒸騰失水。可是超過最適濃度時由於會導致乙烯產生,生長的促進作用下降,甚至反會轉為抑制。即乙烯的存在對生長素的作用起結抗作用。
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任何一種生理反應都不是單一激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各種激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各種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是很復雜的,有時表現為增效作用,有時表現為拮抗作用。你的試劑中赤黴素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赤黴素/生長素比例降低,生長 素水平相對升高,則促進生根;可以使細胞分裂素/赤黴素比例升高,細胞分裂素相對升高.
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需要水分和營養物質的供應,還要受到一些生理活性物質的調節和控制。這些調節和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的物質,稱為植物生長物質。植物生長物質包括兩大類:一是植物體自身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稱為植物激素。二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有機物,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一、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有四個重要特性:內源性,它是植物生命活動中細胞內部的產物,並廣泛存在於植物界。調控性,可通過自身生命活動調節和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移動性,可從植物的合成位點運輸到作用位點。顯效性,在植物體內含量甚微,多以微克計算,但可起到明顯增效的作用。國際公認的植物激素有五大類: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
1.生長素
生長素的特性:生長素即吲哚乙酸,簡稱IAA(圖12-1)。因生長素在植物體內易被破壞,生產上一般不用吲哚乙酸來處理植物,而多採用與其類似的生長調節劑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處理植物。
生長素的作用:促進植物的伸長生長、促進插枝生根、誘導單性結實 控制雌雄性別。生長素最基本的生理作用是促進生長,但是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的種類與器官、細胞的年齡等因素有關。生長素濃度較低時可促進生長,較高濃度時則抑制生長。雙子葉植物一般比單子葉植物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莖敏感,幼嫩細胞比成熟細胞敏感。
2.赤黴素
赤黴素的特性:赤黴素簡稱GA(圖12-2)。配成溶液易失效,適於在低溫乾燥條件下以粉末形式保存。
赤黴素的生理作用:促進莖和葉的生長、誘導抽苔開花、促進性別分化、打破休眠、防止脫落、誘導單性結實,促進無籽果實的形成。
3.細胞分裂素
細胞分裂素的特性:細胞分裂素簡稱CTK(圖12-3)。主要包括激動素、玉米素等。性質較穩定。
細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促進細胞擴大生長、誘導芽的分化、防止衰老、促進腋芽生長。
4.脫落酸
脫落酸的特性:脫落酸簡稱ABA(圖12-4)。是植物體內存在的一種強有力的天然抑制劑,含量極微,活性很高,作用巨大。
脫落酸的生理作用:抑制植物生長、促進脫落、促進休眠、調節氣孔關閉。
5.乙 烯
乙烯的特性:乙烯簡稱ETH(圖12-5)。是一種促進組織器官成熟的氣態激素。由於乙烯是氣體,使用比較困難,所以一般都用它的類似物乙烯利代替。
乙烯的生理作用:加速果實成熟、促進脫落衰老、調節植物生長、促進開花。
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任何一種生理反應都不是單一激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各種激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各種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是很復雜的,有時表現為增效作用,有時表現為拮抗作用。了解各種激素對植物的生理作用、激素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和環境間的關系,在農業生產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C. 求生物組:生長素與其他四種植物激素的關系,並且闡述一下生長素可以促進什麼可以落花落果嗎

植物激素有五類,即生長素(Auxin)、赤黴素(GA)、細胞分裂素(CTK)、脫落酸(ABA)和乙烯(ethyne,ETH)。
作用分別如下
1.生長素
生長素的作用:促進植物的伸長生長、促進插枝生根、誘導單性結實 控制雌雄性別。生長素最基本的生理作用是促進生長,但是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的種類與器官、細胞的年齡等因素有關。生長素濃度較低時可促進生長,較高濃度時則抑制生長。雙子葉植物一般比單子葉植物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莖敏感,幼嫩細胞比成熟細胞敏感。
2.赤黴素
赤黴素的生理作用:促進莖和葉的生長、誘導抽苔開花、促進性別分化、打破休眠、防止脫落、誘導單性結實,促進無籽果實的形成。
3.細胞分裂素
細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促進細胞擴大生長、誘導芽的分化、防止衰老、促進腋芽生長。
4.脫落酸 。
脫落酸的生理作用:抑制植物生長、促進脫落、促進休眠、調節氣孔關閉。
5.乙 烯
乙烯的生理作用:加速果實成熟、促進脫落衰老、調節植物生長、促進開花。

以上為基礎現在回答你的問題
生長素與其他四種植物激素的關系

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任何一種生理反應都不是單一激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各種激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有時表現為增效作用,有時表現為拮抗作用。以促進植物的生長這一個作用說一下吧、生長素和赤黴素、細胞分裂素 、乙烯是增效作用,而和脫落酸就是拮抗作用。
如果換落花落果又是另一個結果,乙烯主要使植物橫向增長,促使果實成熟和花的枯萎,棉花與果樹落花、落果及落葉,是雙子葉植物的普遍現象,受到生長素濃度的影響,脫落酸與葉子的衰老、果實的脫落等有關,這回就是他們仨個是增效作用。而和其他兩個就是拮抗作用。

闡述一下生長素可以促進什麼?
上面有說就不重復了、

可以落花落果嗎?
棉花與果樹落花、落果及落葉,是雙子葉植物的普遍現象,受到生長素濃度的影響。
可以

熱點內容
ETH與ABA之間的關系 發布:2025-02-04 22:15:51 瀏覽:39
台灣比特幣大佬 發布:2025-02-04 22:15:49 瀏覽:826
賣出usdt不能不算賣出嗎 發布:2025-02-04 21:38:08 瀏覽:68
砍殺與挖礦技能點 發布:2025-02-04 21:31:15 瀏覽:684
國際熱點區塊鏈技術 發布:2025-02-04 21:17:45 瀏覽:312
區塊鏈與廣東深圳產業創新發展 發布:2025-02-04 21:16:36 瀏覽:801
2018年比特幣時實價格 發布:2025-02-04 20:18:07 瀏覽:198
比特幣忘記了 發布:2025-02-04 20:14:37 瀏覽:952
游戲機換比特幣 發布:2025-02-04 20:13:28 瀏覽:307
coinbene交易挖礦 發布:2025-02-04 19:50:08 瀏覽: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