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eth前體

eth前體

發布時間: 2024-11-19 18:03:44

㈠ 什麼是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 自身代謝產生的一 類有機物質,並自 產生部位移動到作 用部位,在極低濃 度下就有明顯的生 理效應的微量物質 ,也被稱為植物天 然激素或植物內源 激素。

中文名:植物激素 外文名:plant hormone,phytohormon e 來源:自身代謝產生的一類有機物質 作用: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與分化

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phytohormone )

是指植物細胞接受特定環境信號誘導產生 的、低濃度時可調節植物生理反應的

活性物質。它們在細胞分裂與伸長、組織 與器官分化、開花與結實、成熟與衰老、 休眠與萌發以及離體組織培養等方面,分 別或相互協調地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與 分化。這種調節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可通 過使用外源激素或人工合成植物生長調節 劑的濃度與配比變化,進而改變內源激素 水平與平衡來實現。

分類

即生長素(auxin)、赤黴素(GA)、細 胞分裂素(CTK)、脫落酸(abscisic aci d,ABA)、乙烯(ethyne,ETH)和油菜 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它們都 是些簡單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但它們的 生理效應卻非常復雜、多樣。例如從影響 細胞的分裂、伸長、分化到影響植物發芽 、生根、開花、結實、性別的決定、休眠 和脫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長 發育有重要的調節控製作用。

植物激素的化學結構已為人所知,人工合 成的相似物質稱為生長調節劑,如吲哚乙 酸;有的還不能人工合成,如赤黴素。目 前市場上售出的赤黴素試劑是從赤黴菌的 培養過濾物中製取的。這些外加於植物的 吲哚乙酸和赤黴素,與植物體自身產生的 吲哚乙酸和赤黴素在來源上有所不同,所 以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也有稱為外源植 物激素。

最近新確認的植物激素有,多胺,水楊酸 類,茉莉酸(酯)等等。

植物體內產生的植物激素有赤黴素、激動 素、脫落酸等。現已能人工合成某些類似 植物激素作用的物質如2,4-D(2,4-二氯 苯酚代乙酚)等。

植物自身產生的、運往其他部位後能調節 植物生長發育的微量有機物質稱為植物激 素。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質 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已知的植物激素主 要有以下5類: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 裂素、脫落酸和乙烯。而油菜素甾醇也逐 漸被公認為第六大類植物激素。

生長素

D.Darwin在1880年研究植物向性運動時 ,只有各種激素的協調配合,發現植物幼 嫩的尖端受單側光照射後產生的一種影響 ,能傳到莖的伸長區引起彎曲。1928年荷 蘭F.W.溫特從燕麥胚芽鞘尖端分離出一種 具生理活性的物質,稱為生長素,它正是 引起胚芽鞘伸長的物質。1934年荷蘭F.克 格爾等從人尿得到生長素的結晶,經鑒定 為吲哚乙酸。促進橡膠樹漆樹等排出乳汁 。在植物中,則吲哚乙酸通過酶促反應從 色氨酸合成。十字花科植物中合成吲哚乙 酸的前體為吲哚乙腈,西葫蘆中有相當多 的吲哚乙醇,也可轉變為吲哚乙酸。已合 成的生長素又可被植物體內的酶或外界的 光所分解,因而處於不斷的合成與分解之 中。

生長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生 長素主要集中在幼嫩、正生長的部位,如 禾穀類的胚芽鞘,它的產生具有「自促作用 」,雙子葉植物的莖頂端、幼葉、花粉和子 房以及正在生長的果實、種子等;衰老器 官中含量極少。

用胚芽鞘切段證明植物體內的生長素通常 只能從植物的上端向下端運輸,而不能相 反。這種運輸方式稱為極性運輸,能以遠 快於擴散的速度進行。但從外部施用的生 長素類葯劑的運輸方向則隨施用部位和濃 度而定,如根部吸收的生長素可隨蒸騰流 上升到地上幼嫩部位。

㈡ 植物激素都屬於哪類(蛋白質,脂類還是其他)分別是怎麼產生的

植物激素是植物體內合成的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顯著作用的幾類微量有機物質.也被成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內源激素.
植物激素有五類,即生長素(Auxin)、赤黴素(GA)、細胞分裂素(CTK)、脫落酸(ABA)和乙烯(ethyne,ETH).
一、
生長素是一類含有一個不飽和芳香族環和一個乙酸側鏈的內源激素,英文簡稱IAA,國際通用,是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羥-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為類生長素.1872年波蘭園藝學家謝連斯基對根尖控制根伸長區生長作了研究;後來達爾文父子對?草胚芽鞘向光性進行了研究.1928年溫特首次分離出這種引起胚芽鞘彎曲的化學信使物質,命名為生長素.1934年,凱格等確定它為吲哚乙酸,因而習慣上常把吲哚乙酸作為生長素的同義詞.
生長素在擴展的幼嫩葉片和頂端分生組織中合成,通過韌皮部的長距離運輸,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積累.根部也能生產生長素,自下而上運輸.植物體內的生長素是由色氨酸通過一系列中間產物而形成的.其主要途徑是通過吲哚乙醛.吲哚乙醛可以由色氨酸先氧化脫氨成為吲哚丙酮酸後脫羧而成,也可以由色氨酸先脫羧成為色胺後氧化脫氨而形成.然後吲哚乙醛再氧化成吲哚乙酸.另一條可能的合成途徑是色氨酸通過吲哚乙腈轉變為吲哚乙酸.
二、
赤黴素都含有(-)-赤黴素烷骨架,它的化學結構比較復雜,是雙萜化合物.在高等植物中赤黴素的最近前體一般認為是貝殼杉烯.各種不同的赤黴素之間的差別在於雙鍵、羥基的數目和位置.自由態赤黴素是具19C或20C的一、二或三羧酸.結合態赤黴素多為萄糖苷或葡糖基酯,易溶於水.
在高等植物中,赤黴素是在未成熟種子、頂芽和根等器官中合成的
三、
細胞分裂素是腺嘌呤的衍生物,當6位氨基、2位碳原子和9位氮原子上的氫原子被取代時,則形成各種細胞分裂素.
盡管不清楚它們是如何產生的,但它們具有和細胞分裂素類似的作用.細胞分裂素促進側芽的生長形成分枝
四、
脫落酸是一種具有倍半萜結構的植物激素.1963年美國艾迪科特等從棉鈴中提純了一種物質能顯著促進棉苗外植體葉柄脫落,稱為脫落素II.英國韋爾林等也從短日照條件下的槭樹葉片提純一種物質,能控制落葉樹木的休眠,稱為休眠素.1965年證實,脫落素II和休眠素為同一種物質,統一命名為脫落酸.
脫落酸在衰老的葉片組織、成熟的果實、種子及莖、根部等許多部位形成.水分虧缺可以促進脫落酸形成.脫落酸在植物體內才再分配速度很快,在韌皮部和木質部液流中存在.合成脫落酸的前體是甲瓦龍酸,在它生成法尼基焦磷酸後有兩條去路.一是真菌中常見的C15直接途徑.一是高等植物中的C40間接途徑.後者先形成類胡蘿卜素(紫黃質),經光或生物氧化而裂解為C15的黃氧化素,再轉化為脫落酸.
五、
乙烯是簡單的不飽和碳氫化合物,高等植物各器官都能產生,是一種催熟激素.乙烯是一種氣態激素.19世紀中葉,人們已發現泄露的照明氣能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1901年俄國學者尼留波夫證實照明氣中乙烯的作用,發現植物對乙烯的「三重反應」.
幾乎所有高等植物的組織都能產生微量乙烯.乾旱、水澇、極端溫度、化學傷害、和機械損傷都能刺激植物體內乙烯增加,稱為「逆境乙烯」,會加速器官衰老、脫落.萌發的種子、果實等器官成熟、衰老和脫落時組織中乙烯含量很高.高濃度生長素促進乙烯生成.乙烯抑制生長素的合成與運輸.

㈢ 植物生長激素極其詳細作用 有無濃度、細胞成熟情況、器官種類不同而有所差別 謝謝~

1.植物激素: 在植物體內合成,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微量濃度就能對植物的生長
發育產生顯著生理作用的活性有機物。
2.乙烯對植物生長的典型效應是:抑制莖的伸長生長;促進橫向加粗;莖失去負向重
力性,上胚軸向水平方向生長。這就是乙烯所特有的「三重反應」(triple response)。
3.偏上生長,是指器官的上部生長速度快於下部的現象。乙烯對莖與葉柄都有偏上生
長的作用,從而造成了莖橫生和葉下垂。
4.除乙烯外,其他四種植物在植物組織內以兩種形式存在:游離型(作用形式)和束
縛型(儲運形式、解毒、調節游離型含量)。植物激素的降解途徑有:酶促降解和光氧化降
解。運輸途徑:生長素(韌皮部運輸、極性運輸);赤黴素(無極性,根尖→導管↑,嫩葉→
篩管↓);細胞分裂素(主:根尖→木質部↑→地上部,少數:葉片→韌皮部);脫落酸(無極
性,木質部、韌皮部)。註:乙烯的運輸是被動的擴散過程,但一般在合成部位起作用,不
被轉運,而其前體ACC 在植物體內可被運輸。
5.五大類植物激素的作用:
生長素:促進生長(雙重作用:對物質運輸的影響。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對離體器官和整株植物效應有別);促進插條不定根的形成;對養分的調運作用;誘導維管束分化;維持頂端優勢;誘導雌花分化(但效果不如乙烯)單性結實;促進光合產物的運輸;葉片的擴大和氣孔的開放;抑制花朵脫落。
赤黴素:促進莖的伸長生長;誘導開花;打破休眠;促進雄花分化;GA 還可加強IAA對養分的動員效應,促進某些植物坐果和延緩葉片衰老
細胞分裂素:促進芽的分化{[CTK]/[IAA]的比值高時,愈傷組織形成芽;[CTK]/[IAA]的比值低時,愈傷組織形成根)後來居上,芽高根低};促進細胞分裂;調節地上部和根細胞分裂;抑制根生長(偏上性生長);促進細胞擴大;促進側芽發育,消除頂端優勢;打破種子休眠;延緩葉片衰老;促進某些植物坐果和延緩葉片衰老。
脫落酸:脫落酸與種子發育;促進休眠;胎萌現象;促進氣孔關閉;乾旱條件下提高根導水率,促進根生長,抑制地上部生長;提高植物抗逆性;促進葉片衰老。
乙烯:改變生長習性(「三重反應」,偏上生長);促進果實成熟;促進根毛生長,打破某些植物種子和芽休眠;促進鳳梨科開花;促進水生植物地下部伸長生長;加速葉片衰老;促進脫落。
植物激素相互作用:
IAA 與GA:有增效作用。促進伸長生長,GA/IAA 比值高時,促進韌皮部分化,GA/IAA比值低時,促進木質部分化。
IAA 與CTK:增效作用: CTK 加強IAA 的極性運輸,加強IAA 效應。
對抗作用: CTK促進側芽生長,破壞頂端優勢;IAA 抑制側芽生長,保持頂端優勢。
IAA 與ETH:IAA 促進ETH 的生物合成,ETH 降低IAA 的含量水平(抑制IAA 的生物合成;提高IAA 氧化酶的活性,加速IAA 的破壞;阻礙IAA 的極性運輸)。
GA 與ABA :都是由異戊二烯單位構成的,相同的前體物質(甲瓦龍酸),對抗:GA打破休眠,促進萌發;ABA 促進休眠,抑制萌發。ABA 使GA 自由型→束縛型。

㈣ 關於植物激素的很傻的問題

普遍有效
生長素(AuXIns)是發現最早、研究最多、在植物體內存在最普遍的一種植物激素。早在1880年達爾文(CHArles DArWIn)父子進行向光性實驗時,首次發現植物幼苗尖端的胚芽鞘在單方向的光照下向光彎麴生長,但如果把尖端切除或用黑罩遮住光線,即使單向照光,幼苗也不會向光彎曲(圖6-1)。他們當時因此而推測:當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照射時,在頂端可能產生一種物質傳遞到下部,引起苗的向光性彎曲。後來,在達爾文試驗的啟示下,很多學者都相繼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並證實了這種物質的存在。其中最成功的是荷蘭人溫特(F�W�WenT),他在1928年首次成功地將生長素收集在瓊脂小塊中,證明這種物質同植物的向光性彎麴生長相關(圖6-2)。他建立的生長素生物鑒定法——燕麥試驗法,至今仍被應用。直到1946年,才從高等植物中首次分離,提取出與生長有關的活性物質,經過鑒定它是一種結構較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簡稱IAA),其分子式為C10H9O2N,分子量為175.19。

二、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分布與運輸
植物體內生長素的含量雖然微少,但分布甚廣,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及胚芽鞘中均有。但主要集中在胚芽鞘、幼嫩的莖尖、根尖、葉片和未成熟的種子及禾穀類的居間分生組織等生長旺盛的部位,生長緩慢或趨於衰老的組織中圖6-3黃化的燕麥幼苗中生長素的分布較少。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和根尖中含量最多,一般距頂端越遠,含量越少,而根尖中的含量普遍低於胚芽鞘尖端(圖6-3)。
生長素主要是在植物莖尖的營養芽和幼嫩的葉片中合成,然後運輸到作用部位。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傳導具有典型的極性運輸(PolAr TrAnsPorT)特性,即生長素只能從植物體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以莖尖和胚芽鞘的極性運輸最為明顯,這可通過實驗證明。把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一段胚芽鞘的形態學上端,把另一塊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胚芽鞘的形態學下端,經過一段時間,下端的瓊脂塊中就含有生長素。但若把這一段芽鞘倒過來,其形態學的上端朝下,而下端朝上,作同樣的試驗,生長素則不能向上運輸(圖6-4)。

三、生長素的生物合成、分解及其在植物體內的存在狀態
(一)生長素的生物合成
色氨酸是植物體內生長素生物合成重要的前體物質,其結構與IAA相似,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通過色氨酸合成生長素有兩條途徑:(1)色氨酸首先氧化脫氨形成吲哚丙酮,再脫羧形成吲哚乙醛;(2)色氨酸先脫羧形成色胺,然後再由色胺氧化脫氨形成吲哚乙酸。吲哚乙醛在相應酶的催化下最終氧化為吲哚乙酸。可見,吲哚乙醛是兩種途徑的共同中間產物(圖6-5)。至於生長素的生物合成究竟走哪條途徑,因植物的種類及器官不同而異,大多數研究者認為,第一條途徑是高等植物體內生長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徑。此外在十字花科植物中存在較多的吲哚乙腈,在酶的作用下也可轉變成為吲哚乙酸。這些合成生長素的途徑的存在,可以保證不同的植物類型以及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環境下維持體內生長素的正常水平。
(二)生長素的分解
生長素和其他物質一樣,在植物體內不斷合成也不斷分解,植株體內天然生長素的含量,實際上是合成反應與降解反應兩者動態平衡的結果。生長素的分解有兩條途徑,即酶氧化與光氧化。廣泛存在於植物體內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和某些過氧化物酶能夠將吲哚乙酸氧化分解,酶氧化是IAA的主要降解過程。
IAA氧化酶是含鐵的血紅蛋白,它需要兩個輔助因子,即Mn2+和酚。IAA氧化酶的活性為一些一元酚(如2,4-二氯苯酚、阿魏酸等)加速,受一些二元酚(如:綠原酸、兒茶酚等)的抑制。酚類物質很可能是IAA降解的調節劑。IAA氧化酶的活性與植物器官的生長速率有負相關關系。衰老器官中IAA氧化酶活性比幼嫩器官中高得多,距根尖或莖尖越遠,IAA氧化酶活性越高。矮生植物體內IAA氧化酶活性比正常植物高,因此,矮生植物體內的生長素含量減少,從而限制了莖和根的伸長生長,表現出矮生特性。在實踐中,常常可通過對胚芽鞘或某些器官中IAA氧化酶、過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測定,早期預測植物的高度。
(三)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存在狀態
植物組織中的生長素有兩種不同的存在狀態:一種是自由型(游離態)生長素,易於提取,具有生理活性;另一種是束縛型(結合態)生長素,即一部分的吲哚乙酸與其他物質結合形成復合物而暫時失去生理活性(又稱之為鈍化)。如吲哚乙酸與葡萄糖結合為吲哚乙酸葡萄糖甙(葡萄糖甙),與蛋白質結合為吲哚乙酸——蛋白質復合物等,這類生長素常可占植物體中吲哚乙酸總量的50%~90%,它們可能是植物解除過量吲哚乙酸毒性或避免吲哚乙酸(IAA)氧化酶破壞的一種運輸及貯藏形式。結合態生長素在種子等貯藏器官中較多,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們又能被分解、轉化為具有活性的游離生長素而調節生長。如種子胚乳中存在的結合生長素是幼苗生長所需IAA的主要來源,當干種子吸水萌動時,其結合態生長素轉化為活性很強的游離態生長素而促進幼苗生長。

四、生長素的生理效應
(一)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生長素能促進細胞的縱向伸長,從而對植物或營養器官的伸長生長表現出明顯的促進作用,這是其基本的生理效應。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隨濃度、物種和器官種類及細胞年齡而異,並具有顯著的正、負雙重效應。在一定條件下它既能促進生長,又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又能抑制發芽;既能保花,保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較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則抑制生長,濃度再高甚至會殺死植物。
不同器官對外加生長素不同濃度的反應有很大差異。以根、莖、芽三種不同器官為例,三者的最適濃度為莖>芽>根。根對生長素最敏感,極低濃度即可促進生長(10-10Mol/L左右),在較高濃度下生長受抑制;莖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較差,其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約為10-5Mol/L,達10-3Mol/L以上莖生長才受抑制;芽的反應則介於莖與根之間。因此,促進莖生長的濃度足以抑制根的生長(圖6-6)。
(二)促進細胞分裂與分化
生長素除對伸長生長具有明顯的促進效應外,對細胞分裂與分化及形態建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如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理一些植物枝條切段基部,則可刺激該部位的細胞分裂,誘導根原基的發生,促進生根,這是其他激素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常常又將生長素稱之為「成根激素」。此外,生長素還能引起頂端優勢,促進某些植物開花,控制性別分化,促進單性結實產生無籽果實,誘導植物的向性生長等,這些將在本書有關章節中詳述。

五、生長素的作用機理
(一)植物激素的受體
當任何一種植物激素作用於植物時,必須首先和細胞內的某些物質結合成復合物,才能產生有效的調節作用。細胞內這種能與植物激素進行特異結合的物質稱為激素受體。激素受體分子同相應的植物激素結合並直接相互作用,識別激素的信號,由此觸發了植物體內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最終導致形態上的變化,從而表現出不同的生物學效應。因此,植物激素與其受體的結合是參與生理生化代謝反應的第一步。
激素+受體→激素—受體→生理生化反應→形態變化
(二)生長素的作用方式
細胞的縱向伸長即意味著細胞體積的擴大,而細胞體積的擴大依賴於原生質和其他細胞內含物的增加。但由於植物細胞的最外部被一層半硬性的細胞壁所包圍,細胞體積若要增大,細胞壁也必須相應擴大。細胞壁的擴大是通過增加其可塑性(PlAsTIsITy)來實現的。所謂可塑性,是指細胞壁的不可逆的伸展能力,它與彈性不同,彈性是指可逆的伸展能力。試驗證明,用生長素處理可以使細胞壁的結構鬆弛、軟化,因而增加了它的可塑性。而且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影響下,其可塑性變化和生長的增加幅度接近,這說明生長素所誘導的生長是通過細胞壁可塑性的增加而實現的(圖6-7)。生長素促進細胞壁可塑性增加,並非單純的物理變化,而是代謝活動的結果,因為,生長素對死細胞的可塑性變化無效;缺氧或呼吸抑制劑存在的條件下,可以抑制生長素誘導細胞壁可塑性的變化。
對於生長素影響細胞壁的可塑性並導致細胞伸長生長的作用方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兩種假說:
1.酸—生長學說(ACIdgroWTH THeory) 由於細胞膜上存在質子泵(可能是ATP酶),在生長素的作用下,生長素與質子泵結合而使之活化,質子泵便將質子(H+)從細胞質中不斷地泵到細胞壁,使細胞壁環境酸化。一方面減弱了胞壁的主要結構成分纖維素分子間氫鍵的結合力,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一些適宜於酸性環境的水解酶活性增強(如纖維素酶等),導致細胞壁纖維素結構間交織點破裂,連接鬆弛,細胞壁可塑性增大,壓力勢降低,細胞水勢下降,原生質的粘度降低,透性增高,促進了更多的水分和營養物質進入細胞內,從而使細胞體積擴大,達到伸長生長的目的(圖6-8)。由於生長素和其他酸性溶液都可同樣促進細胞的伸長(圖6-9),而且生長素促進H+分泌的速度和細胞伸長速率是一致的,所以,把生長素能誘導細胞壁酸化並使其可塑性增大而導致細胞伸長的理論稱為酸—生長學說。
2.基因活化學說(gene ACTIVATIon THeory) 生長素誘導細胞的持續生長不僅要依賴於細胞壁可塑性的增大,而且在細胞擴大時還要增加新的細胞壁成分如纖維素等(因為細胞伸長時胞壁並不變薄)。同時,細胞壁組成成分之間還需要重新相互連接,蛋白質等細胞內含物也需要不斷地合成,這都需要形成有關的酶(蛋白質)。
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許多試驗表明,生長素促進生長是與其增強核酸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密切相關的。因為當蛋白質合成的專一抑制劑環己亞胺(CyCloHeXIMIde)和核酸合成的專一抑制劑放線菌素D(ACTInoMyCIn D)存在時,也能抑制生長素對生長的誘導作用,而且核酸和蛋白質合成被抑制量,恰好相當於這兩種抑制劑降低生長素對生長誘導的量,這兩者間呈平行關系(圖6-10),說明生長素促進生長也依賴於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這些發現,把對生長素作用機理的認識提高到了分子水平。

六、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及其應用
(一)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
科技工作者在對吲哚乙酸化學結構和生理活性相互關系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又人工合成了一批與生長素的化學結構及生理效應相類似的有機化合物,將它們統稱為人工合成生長素。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葯劑,按其化學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1.吲哚衍生物類 如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IBA)。
2.萘酸類 如α-萘乙酸(NAA)、萘乙酸鈉、萘乙酸醯胺(DAN)等,其中萘乙酸生產容易,價格低廉,活性強,是使用最廣泛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3.苯氧酸類 主要有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4-碘苯氧乙酸(4-CPA、增產靈)等,其中以2,4-D和2,4,5-T的活性較強。
(二)人工合成生長素的應用
1.促進插枝生根生長實踐早已證明,如果在插枝上適當保留一些芽或幼葉,就能促進插枝生根,這是因為芽和葉中產生的生長素,通過極性運輸並積累在插枝基部,使之得到足夠的生長從而恢復細胞分裂機能並誘導生根。因此,在插條基部外施生長素,能使一些不易生根的植物插條迅速生根,提高成活率。例如,葡萄插枝在300Mg/L的NAA溶液中快速浸沾1Min;桃樹綠枝基部在750~1500Mg/L的NAA溶液中浸沾5~10s;獼猴桃插枝用5000Mg/L的IBA溶液浸沾5~10s;小葉黃楊插枝用5000Mg/L的IBA粉劑處理;均能顯著地促進插條生根。目前常用的促進生根葯劑主要是IBA和NAA�IBA的效應強,維持時間長,誘發的不定根多而長,但價格較貴;NAA價廉,促進生根較少但粗壯�因此,二者混用效果最佳。
2.防止器官脫落生長素含量多的器官或組織能夠吸引更多的營養物質向此轉移,抑制離層的形成,防止因營養失調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器官脫落。生產上用10~50Mg/L NAA或1Mg/L的2,4-D噴灑植株或樹冠,可以防止花、果和蕾鈴的脫落,對番茄、棉花、蘋果和柑桔等都有效。
3.引起單性結實、形成無籽果實用生長素處理未授粉的雌蕊柱頭,子房就能發育成無籽果實,這種不經授粉而子房直接發育成果實的現象稱為單性結實。用10~15Mg/L的2,4-D溶液蘸花或噴花簇,既可促進產果,還可引起單性結實,形成無籽瓜果,提高果實品質。對茄子、草莓、番茄、西瓜、葡萄等處理都有同樣效果。
4.疏花疏果應用5~20Mg/L的萘乙酸、25~50Mg/L的萘乙醯胺噴施蘋果樹冠;40Mg/L的萘乙酸鈉噴雪花梨,能有效地疏除部分花、果,省工、經濟,並能克服果樹大小年現象。
參考資料:"植物生長物質"
例如低濃度的生長素有促進器官伸長的作用。從而可減少蒸騰失水。可是超過最適濃度時由於會導致乙烯產生,生長的促進作用下降,甚至反會轉為抑制。即乙烯的存在對生長素的作用起結抗作用。
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任何一種生理反應都不是單一激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各種激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各種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是很復雜的,有時表現為增效作用,有時表現為拮抗作用。你的試劑中赤黴素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赤黴素/生長素比例降低,生長 素水平相對升高,則促進生根;可以使細胞分裂素/赤黴素比例升高,細胞分裂素相對升高.
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需要水分和營養物質的供應,還要受到一些生理活性物質的調節和控制。這些調節和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的物質,稱為植物生長物質。植物生長物質包括兩大類:一是植物體自身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稱為植物激素。二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有機物,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一、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有四個重要特性:內源性,它是植物生命活動中細胞內部的產物,並廣泛存在於植物界。調控性,可通過自身生命活動調節和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移動性,可從植物的合成位點運輸到作用位點。顯效性,在植物體內含量甚微,多以微克計算,但可起到明顯增效的作用。國際公認的植物激素有五大類: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
1.生長素
生長素的特性:生長素即吲哚乙酸,簡稱IAA(圖12-1)。因生長素在植物體內易被破壞,生產上一般不用吲哚乙酸來處理植物,而多採用與其類似的生長調節劑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處理植物。
生長素的作用:促進植物的伸長生長、促進插枝生根、誘導單性結實 控制雌雄性別。生長素最基本的生理作用是促進生長,但是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的種類與器官、細胞的年齡等因素有關。生長素濃度較低時可促進生長,較高濃度時則抑制生長。雙子葉植物一般比單子葉植物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莖敏感,幼嫩細胞比成熟細胞敏感。
2.赤黴素
赤黴素的特性:赤黴素簡稱GA(圖12-2)。配成溶液易失效,適於在低溫乾燥條件下以粉末形式保存。
赤黴素的生理作用:促進莖和葉的生長、誘導抽苔開花、促進性別分化、打破休眠、防止脫落、誘導單性結實,促進無籽果實的形成。
3.細胞分裂素
細胞分裂素的特性:細胞分裂素簡稱CTK(圖12-3)。主要包括激動素、玉米素等。性質較穩定。
細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促進細胞擴大生長、誘導芽的分化、防止衰老、促進腋芽生長。
4.脫落酸
脫落酸的特性:脫落酸簡稱ABA(圖12-4)。是植物體內存在的一種強有力的天然抑制劑,含量極微,活性很高,作用巨大。
脫落酸的生理作用:抑制植物生長、促進脫落、促進休眠、調節氣孔關閉。
5.乙 烯
乙烯的特性:乙烯簡稱ETH(圖12-5)。是一種促進組織器官成熟的氣態激素。由於乙烯是氣體,使用比較困難,所以一般都用它的類似物乙烯利代替。
乙烯的生理作用:加速果實成熟、促進脫落衰老、調節植物生長、促進開花。
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任何一種生理反應都不是單一激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各種激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各種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是很復雜的,有時表現為增效作用,有時表現為拮抗作用。了解各種激素對植物的生理作用、激素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和環境間的關系,在農業生產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熱點內容
比特幣暴跌最新消息2019年 發布:2025-01-10 12:48:47 瀏覽:188
ofeth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0 12:32:49 瀏覽:25
eth最新鏈游 發布:2025-01-10 12:19:27 瀏覽:763
幣圈最近最火的視頻 發布:2025-01-10 12:10:52 瀏覽:404
幣圈一手資訊app 發布:2025-01-10 12:10:20 瀏覽:242
幣圈社區管理 發布:2025-01-10 12:02:46 瀏覽:642
電腦成為礦機的表現 發布:2025-01-10 11:56:59 瀏覽:154
tvb挖礦官網 發布:2025-01-10 11:54:39 瀏覽:247
trx平衡力 發布:2025-01-10 11:25:11 瀏覽:374
可以寫入文字信息的區塊鏈 發布:2025-01-10 11:17:02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