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對貨幣政策調節
⑴ 多國央行行長發聲數字貨幣趨勢,比特幣最終會不會取代法幣,為何
多國央行行長發聲數字貨幣趨勢,比特幣最終不會取代其他法定貨幣。1.比特幣沒有辦法監管導致貨幣政策受到阻礙,2.比特幣全球流通可以讓很多犯罪組織洗錢。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比特幣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大佬也開始為比特幣站台,這讓很多人對比特幣有很高的期望,比特幣也出現了明顯的大漲。多國央行行長發聲數字貨幣趨勢,比特幣最終不會取代其他法定貨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比特幣去中心化導致沒有政府能夠管理和控制比特幣,這讓比特幣可以輕松的變成很多犯罪分子的洗錢工具,從而影響國家的發展,這也是比特幣不能夠取得法定貨幣最直接的原因。
數字貨幣是國家或者政府可以控制的貨幣,這種貨幣跟比特幣有非常大的不同,國家認可數字貨幣但是還沒有國家認可比特幣,這是比特幣最終不會取代法定貨幣的真正原因。
⑵ 比特幣,是天使還是魔鬼
首先,比特幣的供給機制存在內在缺陷,不適合當作法定貨幣。傳統的貨幣是由於央行來控制供應的,央行會根據一定的目標來進行相繼抉擇的調整,實際上就是通過貨幣政策來實現對經濟和就業的調節功能。但比特幣的供應完全取決於演算法,不受任何機構的控制,達到一定的數量後,比特幣就無法繼續增加,這將帶來嚴重的問題:一是數量受限的比特幣必然會造成貨幣供給的嚴重不足,妨礙經濟。二是由於比特幣產量有限,各國最終可能會如同當年放棄金本位制一樣放棄比特幣。
其次,比特幣容易成為洗黑錢與恐怖融資的溫床。由於比特幣的匿名性,一些潛在的犯罪團伙,為了銷售、購買非法商品和服務或是為了達到洗錢和替恐怖主義融資的目的,會利用比特幣來規避政府的管制和打擊。美國聯邦調查局在2013年逮捕了大量涉嫌用於洗錢活動和稅務欺詐的比特幣交易平台。還有大量的比特幣用於匿名購買毒品的交易。
第三,比特幣電子網路系統的安全性令人擔憂。比特幣走紅之後,針對比特幣交易的網路病毒和網路攻擊也與日俱增。2011年,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Mt.Cox遭到黑客攻擊,此前價值18美元的比特幣在遭受攻擊後暴跌到1美分。 2013年11月8日,號稱是「市場上最安全的比特幣網路錢包」的比特幣銀行Inputs.io遭到黑客入侵,價值130萬美元共4100枚比特幣被盜。更可怕的是,由於監管機構的缺位以及交易的匿名性,當比特幣被電腦黑客竊取後,比特幣的所有者沒有任何辦法追回損失。
第四,比特幣容易淪為投機工具,不利於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太大,容易偏離其真實價值。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就明確指出,現在的比特幣就是泡沫。但之前市場上大量的投機者並沒有看到這些風險。他們大量買進,並囤積比特幣,結果因此遭受嚴重損失。
第五,比特幣存在被壟斷的風險,動搖交易制度的基礎。比特幣交易需要付款人將其付款信息發送到整個網路上,由整個網路用戶對其信息進行確認,而收款人將在整個比特幣網路的見證下確認這一筆交易。但是,如果某一機構或者個人能夠控制比特幣整個系統50%以上的計算力,就會出現比特幣壟斷後的特有現象:對於此時發生的任何比特幣交易,該機構或者個人都可以確認此次交易屬於它自己,從而破壞了破壞比特幣交易機制的可行性。目前全球最大的比特幣挖礦聯合組織GHash.IO已控制了大約40%的計算能力。
最後,鑒於以上缺陷和隱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封殺比特幣,比如中國、泰國、荷蘭等。還有一些國家目前處於不鼓勵也不禁止的模糊立場,但今後加強監管也是大概率事件,如美國、印度、韓國、以色列等。
⑶ 比特幣急漲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折射全球金融市場有潛在風險
比特幣急速上漲說明了比特幣受到眾人的追捧,因為馬斯特華百億購入比特幣之後,比特幣就開始急速上漲了,很多人看中這一點就趕緊去投資比特幣,但是這股熱潮估計會有很多人被套牢在裡面,因為比特幣是一個非常高風險的項目,大部分的比特幣只是掌握在2%的人裡面,他們想操盤就操盤,所以說。比特幣瘋漲說明了一點,就是很多人的投資理財並不夠理性。從這點也折射了全球金融市場會有很多異常的風險,因為比特幣如此受到追捧,那麼相比會影響到其他金融產品。而比特幣的泡沫現在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了,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每個人都不相信自己是最後一個接盤俠,還是有很多人陸續進場。
就是比特幣近期上漲這么厲害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需求增加了,因為有一些支付平台也已經開始接受比特幣了,而且隨著比特幣的認知度越來越大,很多機構和企業都開始考慮要配置。而且這些都是重量級的玩家,他們的加入就讓比特幣的價格增長的十分猛烈。而且比特幣每日增增量是10分少的深圳供不上需求,所以價格猛增也是很正常的。再加上特斯拉的加入,無疑改變了比特幣在短期之內的走勢。而且好幾個機構和公司在幾個月之前都不參加投資比特幣的,現在他們也開始進入這個領域了,所以就形成了非常強烈的需求缺口。
⑷ 為什麼比特幣成為了2021年最確定的事情
就目前來看,它的價格持續增長是肯定的,畢竟有著眾多金融機構在支撐幣價的穩固。
2020出現了太多的不確定事件,比如疫情、「3.12」、DeFi、Filecoin主網上線延遲、美國總統大選等,而確定性的事件有以太坊2.0上線、比特幣價格上漲等。
為什麼比特幣價格上漲會成為確定性事件呢?
這是不可否認的,因此它成為了2021年伊始最為確定的事情,就目前來看,它的價格持續增長是肯定的,畢竟有著眾多金融機構在支撐幣價的穩固。
⑸ 比特幣價大幅波動重返58000美元,比特幣的漲跌與什麼有關
對於比特幣來說,它的漲跌和整個全球的經濟變化和各個國家的貨幣政策有著一定的關系的。
我們關鍵的是對於比特幣這樣的貨幣來說,它存在一定的避險屬性,所以說當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出現大幅度的變動的話,如果一個國家推出了非常多的寬松計劃,很有可能會導致大量的資金流入到比特幣市場,進而推動整個比特幣的價格出現大幅度的上漲,就比如上一階段美國推出無限量化寬松政策,就使得大量的熱錢湧入比特幣市場,使得比特幣的價格出現了歷史新高,所以說各個國家的經營政策也會使得比特幣的價格出現波動。
⑹ 比特幣受時局影響
比特幣會受時局影響。
但是也不止時局帶來的因素,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供應和需求。
與投資傳統貨幣不同,比特幣不是由中央銀行發行,沒有政府背書支持。因此,通常影響貨幣價值的貨幣政策、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增長衡量標准並不適用於比特幣。
比特幣的供應受到兩種不同方式的影響:
一個是比特幣協議促使新比特幣以一個固定速率誕生。
另一個是比特幣供應也可能會受到比特幣數量影響。
區塊獎勵減半的人工通貨膨脹機制將不再對加密貨幣的價格產生影響。然而,按照目前區塊獎勵的調整速度,最後一個比特幣要到2140年左右才會被開采出來。
二、競爭。
雖然比特幣可能是最知名的加密貨幣,但有數百種其他代幣在爭奪用戶的注意力。競爭就會使價格下降,這對於投資者和整個生態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三、生產成本。
雖然比特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數字貨幣,但它仍然是生產出來的產品,會有生產成本。比特幣獨特之處在於,與其它生產的商品不同,比特幣的演算法只允許平均每10分鍾發現一個比特幣區塊。這意味著更多的生產者(礦工)加入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競爭中來,只會使這個問題更難解決,從而更昂貴。研究表明,比特幣的市場價格與它的邊際生產成本密切相關。
四、交易所應用性。
交易所越受歡迎,它就越容易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從而產生網路效應。通過利用其市場影響力,它可以制定規則,管理其他貨幣的添加方式。比特幣交易所的存在意味著一定程度的監管合規,而不考慮加密貨幣運行的法律灰色地帶。
五、監管和法律事務。
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迅速流行引起了監管機構對如何對這種數字資產進行分類的辯論。雖然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加密貨幣歸類為證券,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認為比特幣是一種商品。這種關於哪個監管機構將為加密貨幣制定規則的混亂,造成了不確定性,市場資本額也不斷飆升。
六、分叉和治理的穩定性。
比特幣不是由中央機構管理,它依靠開發者和礦工來處理交易並保持區塊鏈的安全。軟體變化是由共識驅動,這往往會使比特幣社區感到沮喪,因為基本問題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解決。
⑺ 比特幣的經濟學意義
最近比特幣實在是太熱太熱了,熱到出門不跟別人聊起比特幣簡直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關心時事。但是大家說的很多東西卻都是老生常談的,讀多了難免覺得千篇一律。我想這大多是因為真正在乎比特幣的三種人:經濟學家,GEEK,投機者之間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經濟學家們不懂技術,GEEK們不明白經濟,投機者呢,他們只在乎有沒有接盤俠。
所以無怪乎經濟學家們寫的比特幣文章GEEK們不愛看,GEEK們歡呼比特幣的時候經濟學家們看不懂,而投機者呢,他們應該喜歡問別人要不要來兩個BTC玩玩~
我第一次了解到比特幣大約是在李笑來老師剛開始向國內宣傳比特幣概念的時候,我也是那個時候挖到自己第一個比特幣。對了,世界上第一筆比特幣支付交易也發生在這個時候。 Laszlo Hanyecz花了10,000個BTC通過網路買了一塊披薩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1]。我在大學里學習金融專業,畢業後也在金融行業工作,現在在加拿大學習。
我想,我也許可以跟大家說說我眼裡的BTC,和我對BTC經濟學上的意義的理解。
貨幣是什麼?我想大家在中學一定都學過,貨幣是 一般等價物 。貨幣是一種用來充當兩種商品價值比較單位的物質。也就是說如果大家都願意,路邊的磚頭也可以是貨幣。在人類歷史的某一個時期,黃金站在了這個位置上,成為了大家最認可的一般等價物。這個時期,我們稱作 金本位 。
黃金作為貨幣是非常好理解的,因為黃金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屬性優勢:
黃金化學性質穩定。黃金幾乎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也很難氧化,這使得黃金很容易開采,精煉和儲存。戰國時代古人用青銅做貨幣,可是青銅會氧化,氧化之後同一種貨幣質量甚至大小都會變化,無疑使得青銅貨幣使用起來十分不便。
黃金很軟。黃金不比玉石鐵器,純度越高的黃金越軟,這讓黃金可以隨意切割。假如我買一件衣服,需要黃金十兩,但是我手上只有一塊一百兩的金磚,我完全可以找工匠切十兩下來用來交易。如果用鑽石當貨幣,這種場景就可能沒機會發生了。
黃金能拿來當貨幣,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因為幾乎全世界的人,都認為黃金這種東西是有價值的。所以當世界上某一國家的人發現他們並不孤獨,世界上原來還存在無數其他的國家的時候,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易成為了可能。其關鍵就在於,大家都覺得黃金是好東西。黃金可以拿來做物品交換時的價值單位。
再後來,大家開始覺得如果經常買別人的東西也要花掉很多自己的黃金儲備,全世界未開採的黃金又越來越少,這樣下去不是劃不來了嘛?
於是A國找B國商量說:你看我家總共就100兩黃金,我家的人平時在自己家也不用黃金,我們用一種叫紙幣A的錢來交易,1紙幣A大約等於1兩黃金。B說我們家也是啊,我家一共就50兩,所以我們平時也只用紙幣B來交易而不是用黃金,1紙幣B大約等於0.5兩黃金。A這時摸摸B的腦袋說,這不是正好,以後我們大家都用各自家裡的紙幣交易,紙幣A和紙幣B的匯率就是黃金的比例1:2。這樣我買你的東西,給你紙幣A,你買我家東西就直接給我紙幣B,年底再統一結算黃金,這樣平時就不會真的動用我們雙方的黃金了,你說我是不是天才?[2]
後來大家覺得年底結算也太麻煩了,生意年年要做嘛~這時有一個叫美國的同學家裡黃金最多,那就讓美元和黃金掛鉤,那我們交易的時候就只用看我們各自的錢值多少美元就行了。這就是後來的 布雷頓森林體系 。[3]
到了這個時期的貨幣,大家可以發現貨幣開始不僅僅只是用來做標尺的等價物,它開始體現出類似「契約」的特性。黃金跟美元掛鉤,是因為美元代表著:美國政府做出的可以拿來兌換黃金的承諾函。
雖然最後布雷頓森林體系還是崩潰了,黃金跟貨幣價值沒有了關系,黃金也不再作為貨幣使用。這使得現在的貨幣,成為了一種更為隱性的契約,它代表著各國政府對本國貨幣可以用來支付的承諾。也就是說,只要我國家存在一天,我就擔保我們國家的貨幣是有價值的。這就是貨幣契約論的主要觀點。
所以,我們說,貨幣有兩種,一種是黃金,另一種是一個國家對自己發行的某種特殊印刷品可以拿來支付的承諾。
有人說,比特幣是「人造黃金」,這話說對了一半。
現有的貨幣的價值除了製造和印刷的成本,就是國家實力擔保的附加價值。大家用貨幣來進行交易,參考的也是不同貨幣背後的國家實力所體現的附加價值。只有清楚了這一點之後,我們才能開始討論比特幣。
比特幣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貨幣,但是,凡是貨幣,就一定要有價值的體現。大家都覺得黃金最穩定,所以大家才覺得黃金是貨幣。大家都覺得國家不會隨意違約,所以大家才覺得紙幣是貨幣。
那麼比特幣的價值是什麼?我看了很多的文章,可惜的是,絕大部分的人都忽略了這個問題。
比特幣是一種互聯網P2P協議。這份協議的特點之一是它從根本上解決了現有貨幣支付結算體系的瓶頸。
現在的貨幣支付結算技術是隨著電報技術發展起來的。在古時候,遠期和異地結算並不頻繁,結算的驗證程序靠的是熟人當面交易和掌櫃簽字畫押。要想在結算上做文章,除非買通交易結算的那個人,還要能偽造文書。
後來,大航海時代,蒸汽時代,人們走得越來越遠,貿易自然也越做越遠。有的交易甚至要跨越大半個地球,這個時候,結算就成為了大問題。當時的人們不管是「先貨後款」還是「先款後貨」都有錢貨兩空的風險。網路游戲還沒有玩家交易功能的時代,大家對此一定深有體會(是的,我說的就是石器時代!)。要麼就是拿著貨跑了,那麼就是拿著錢跑了。關鍵是跑了還沒地方追,人家在地球另一邊呢!難道要我喊GM?
GM「哦」了一聲,發明了金融業。
當時的人們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把合同或者收據折價抵押給銀行,由銀行來收款。銀行又聯繫到地球另一邊的銀行,通過當地的銀行來收款。當地的銀行收到款項之後,再匯款至這邊的銀行。而這中間的溝通和驗證都是通過電報完成的,不幸的是,這種溝通至今仍然使用的是舊時代的電報體系。這些驗證和溝通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成本可想而知。
在這個過程中,兩邊的銀行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首先,匯票和提貨單可以讓兩邊銀行進行擔保。我在地球這一邊,我發沒發貨,發給誰,你匯沒匯款,匯給誰,這些都是除了當事人誰也不知道的事情。這叫人怎麼相信?所以可以找第三方的銀行做擔保,找了第三方銀行作擔保還不保險還可以讓銀行找對方的銀行再做擔保,這一來二去手續費銀行賺得可高興了。這就是信用證。[4]
其次,銀行匯款使用的又還是舊時代的電報體系,所以國際匯款效率非常低。銀行間匯付結算非常復雜,稍有差錯,一筆款項就會消失在茫茫大海里。銀行也不想做冤大頭,吃力不討好的事是不做的,所以國際匯款的手續費非常高昂,還不管到賬,到不了基本都是客戶的錯。
最後,你們銀行結算都這么低效率了,我們公司資金流動可是要命的啊。這時候銀行就跳出來了,沒關系啊!要錢啊?我們借你啊!你所有結算流程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張單據,我們都可以拿來做抵押。怎麼樣,夠意思吧?就這樣,銀行又賺一筆利息費。
知道了這些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比特幣能做什麼。
比特幣解決了結算過程中的驗證風險。比特幣是一份P2P協議,比特幣的賬本並不歸某個人或某個集體管理,而是分布在整個互聯網中,每一筆交易,都需要通過全體成員對「賬單鏈」的真偽進行投票才能被記錄在賬本上。成員通過挖礦(消耗自然資源)來完成全網路賬本和交易驗證(創造價值)。這就使得 交易無法偽造 和 賬本無法偽造 ,從而在結算的環節上大大減低了成本和風險。
我們可以想像,比特幣的交易結算,只需要輸入對方提供的地址,並確認金額就可以完成交易。再不需要通過金融機構驗證擔保,也沒有高昂的手續費用,更不用花長久的時間去等待。這樣的工具,是不是很有價值呢?
我在金融行業工作時,對國際結算業務沿襲電報技術體系的做法就感到十分費解,現在都是互聯網時代了,為什麼驗證的工作仍然要用這么復雜的思路去解決呢?
恰好比特幣的P2P加密協議功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第二個特點,是比特幣的貨幣發行問題。
大家都知道比特幣的發行規則:總共發行21,000,000枚比特幣,發行速度每四年遞減。
這讓我想起了黃金。是的,黃金總儲備量是固定,隨著開采,流通的黃金變多。我們曾經把黃金當作貨幣,為什麼不能把比特幣當貨幣呢?
同時,很多人忽略了一點, 黃金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穩定的貨幣系統 。
黃金之所以成為最穩定的貨幣系統,是因為黃金有天然的穩定器屬性。任何人都可以開采黃金,當通貨膨脹發生時,黃金貶值,人們會把黃金製作成設備、首飾收藏起來,由於流通的黃金減少,通貨膨脹得到緩解。反之,通貨緊縮時,人們把家裡儲藏的黃金再融化製成貨幣,流通的黃金增加,緊縮得到緩解。
這些去中心化的特點使得在金本位下,國家貨幣政策和平衡預算再無存在必要。
回過頭來看比特幣,比特幣不也正是 去中心化 貨幣嗎?黃金能實現的功能,比特幣同樣能實現。所以絕大部分比特幣討論都提到過比特幣抗通脹的特點。比特幣的貨幣屬性決定了它的穩定性。
在貨幣發行問題上,還有一個案例被經常提起,《貨幣理論和大國會山托兒合作社危機(Monetary Theory and the Great Capitol Hill Baby Sitting Co-op Crisis)》[5],講的是由於通縮引發的貨幣系統崩潰問題。
但是我想說的是作者忽略了比特幣發行的另一個特點, 可以無限分割 。
比特幣是可以被分割到無限小的,但是傳統紙幣做不到這一點。這也就使得當通縮發生時,不能無線分割的紙幣容易失去支付功能,從而引發貨幣系統崩潰。這點很容易理解,假如我手上的紙幣最小面額是1元,但是我下樓買個冰棒老闆卻問我要0.0001元,這可怎麼辦?只好使用其他貨幣代替或者直接以物易物了……
但是比特幣卻是可以無限分割的,理論上來說,這種供需不對等的關系是可以通過單位的分割來緩解的。
因此我認為由通縮引發崩潰的可能性在比特幣上不夠充分。
最後,比特幣的依託價值。一個國家的法幣背後依託的是該國的實力,法幣因國家存在而存在。那比特幣背後依託的是什麼呢?
我想跟大家說個故事。
在我父親讀大學的時代,人們主要從書本獲取知識,所以我家每次搬家時,光搬書就需要一台車。但是如今還是有許多書遺失了。
後來我讀書的時代,我們有了計算機,硬碟成為了知識儲存的主流。我可以把我感興趣的電影、歌曲和書籍全部保存在硬碟上。因為硬碟可以保存一百年。
到了現在,我們保存知識的方式變成了互聯網。時代變化了,以前一個雅虎郵箱只有100MB的空間,而現在Gmail每天增加容量已經不能作為賣點了。互聯網已經讓一切都不同了,信息爆發式的增長,互聯網正在一步一步成為人類社會的中心。如果互聯網在人類滅亡時才毀滅,那麼我們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將保存到人類滅亡的那一天。
比特幣的依託就是互聯網本身。只要互聯網本身不被毀滅,比特幣的貨幣價值也不會被毀滅。這與一個國家被毀滅後,一國的貨幣將肯定被毀滅有著天壤之別。國家是存在貨幣契約違約風險的,但互聯網的違約風險遠遠要小於它。
比特幣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回歸到GEEK之間的小玩具,但要毀滅,除非先毀滅互聯網。互聯網本身就是比特幣存在的最大保障。
簡單來說,比特幣作為貨幣,代表的是 一份互聯網協議對支付結果和賬本真偽性,去中心化,自然調節和未來存在的承諾 。這是比特幣的契約性,也是比特幣的價值所在。
比特幣會成功嗎?
比特幣現在過熱了嗎?
比特幣市場形成泡沫了嗎?
我想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三個問題。從我的觀察,我只能做出以下回答。我反過來一個個說。
1、比特幣市場形成泡沫了嗎?
泡沫的概念指的是名義價值超過了實體的實際價值。比特幣最近很火,因為人民幣匯率破8000,美元破1000。這個價格是泡沫嗎?我前面說了比特幣的價值,這個價格和這些價值比較,是過高了嗎?
很可惜的是,幾乎不用比較也可以知道,是過高了。因為比特幣的使用量擺在那裡,過高的價格波動,使得支付變得困難,使用量過低。沒有人使用的東西,再好的理念也轉化不成實際價值。
這就好像火葯被發明後幾乎沒有什麼價值,直到被運用到戰爭上一樣。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比特幣現在是一個 很大的泡沫 。
2、比特幣現在過熱了嗎?
不,比特幣現在非但不熱,還太冷。關注他的人大多數還只停留在投機的層面,但是比特幣終究是一種貨幣,功能的實現才是最應該被關注的。
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並使用比特幣,才能讓比特幣在泡沫破裂之後依然能得到發展。
泡沫破裂不可怕,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難道就不發展房地產了?
可怕的是沒有關注度,可怕的是沒有人使用。
3、比特幣會成功嗎?
這也是我的問題。不知道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目的是什麼,假如是一個實驗,我想已經成功一半了,假如是建立一個全新的人類社會金融體系嘛……故事才剛開始~
[1]This Pizza Cost $750,000
http://motherboard.vice.com/blog/this-pizza-is-worth-750000
[2]國際金本位制度
http://b..com/view/1079045.htm
[3]布雷頓森林體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83%E9%9B%B7%E9%A1%BF%E6%A3%AE%E6%9E%97%E4%BD%93%E7%B3%BB
[4]信用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F%A1%E7%94%A8%E8%AF%81
[5]Busch,經濟學界是如何看待比特幣的?
http://www.hu.com/question/22036280
本文不足或錯誤之處,還煩請指出,謝謝。 我的微博
⑻ 數字貨幣的影響有哪些
數字貨幣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其所依託的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去中心化,可以用於數字貨幣以外的其他領域,這也是比特幣受到熱捧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如果數字貨幣被作為一種貨幣受到公眾的廣泛使用,則會對貨幣政策有效性、金融基礎設施、金融市場、金融穩定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具體吳曉霞:
1、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如果數字貨幣被廣泛接受且能發揮貨幣的職能,就會削弱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並給政策制定帶來困難。
因為數字貨幣發行者通常都是不受監管的第三方,貨幣被創造於銀行體系之外,發行量完全取決於發行者的意願,因此會使貨幣供應量不穩定,再加上當局無法監測數字貨幣的發行及流通,導致無法精準判斷經濟運行情況,給政策制定帶來困擾,同時也會削弱政策傳導和執行的有效性 。
2、對金融基礎設施的影響
基於分布式分類賬技術進行價值交換的分散機制改變了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所依賴的總額和凈額結算的基本設置。分布式分類賬的使用也會給交易、清算和結算帶來挑戰,因為它能促進不同市場和基礎設施中傳統服務供應商的非中介化。這些變革可能對零售支付體系以外的市場基礎設施產生潛在影響,如大額支付體系,證券結算體系或交易資料庫。
3、對廣義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的影響
數字貨幣和基於分布式分類賬的技術如果被廣泛使用,就會對金融體系現在的參與者特別是銀行的中介作用帶來挑戰。銀行是金融中介,履行代理監督者的職責,代表存款人對借款人進行監督。
通常銀行也開展流動性和到期轉換業務,實現資金從存款人到借款人的融通。如果數字貨幣和分布式分類賬被廣泛使用,任何隨後的非中介化都可能對儲蓄或信貸評估機制產生影響。
4、安全隱患與金融穩定的影響
假定數字貨幣被公眾所認可,其使用大幅增加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法定貨幣,則與數字貨幣有關的用戶終端遭到網路攻擊等負面事件會引起幣值的波動,進而對金融秩序和實體經濟產生影響。
此外,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通常在最初為少數人持有,如比特幣在 2010 年 5 月發生的第一次購物是 1 萬 BTC 購買了 25 美元的比薩餅,到 2013 年底的三年多時間里每個比特幣的價格漲到 1200 美元。
(8)比特幣對貨幣政策調節擴展閱讀
亞馬遜將在墨西哥啟動數字貨幣項目
2月11日早間消息,據CoinDesk報道,亞馬遜或將在墨西哥啟動數字貨幣項目。亞馬遜正在為數字和新興支付(DEP)部門招聘軟體開發經理,來開發新的支付產品,該產品將使客戶能夠將現金轉換為數字貨幣。
數字和新興支付部門打算首先在墨西哥推出該產品。後續將擴展至巴西和印度。據悉,該數字貨幣項目將完全專注於新興市場的支付服務。
⑼ 比特幣急漲折射全球金融市場潛在風險,這么說的原因是什麼
在全球資本市場流動性充足、投資者熱衷於追逐風險以及企業和機構投資者開始買入的推動下,加密貨幣比特幣價格今年以來繼續大幅上漲。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比特幣驚人的漲勢挑戰著人們的想像力,可能預示著全球金融市場會出現異常風險。
比特幣2021年價值增長超過4150億美元,達到1萬億美元以上。在過去的六個月中,比特幣價格已經上漲了約350%。市場人士表示,近期一些機構和大型公司表示要進入數字貨幣領域推高了比特幣的價格,未來前期獲益的投機資金流向變化和監管方態度可能對其走勢有所影響。與此同時,這也讓更多的加密貨幣被人們熟知,但是大多數加密貨幣的價值,特別是比特幣,每天都在波動。雖然虛擬貨幣旨在促進更安全的交易,通過最近比特幣的價格波動也不難看出其價值越來越以投機為中心。有些加密投資者一夜之間就成了百萬富翁,但也有可能幾周後就失去了大部分財富。這也顯示了比特幣的巨大不可靠的性質,特別是作為一種貨幣的商品和服務。
技術革新:首先比特幣會面臨的挑戰是技術革新,比特幣去中心化的設計讓我們耳目一新的同時,也限制了比特幣的發展。每一次比特幣協議的升級都需要在網路上與各各節點達成共識,但每個人對比特幣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共識往往很難實現。這個問題就造成了比特幣的分叉,也導致了比特幣協議本身的發展進度非常緩慢。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量子計算的實現和應用,也會打破比特幣基於網路上所有節點整體算力搭建起來的安全模型,在理論上可能實現51%算力攻擊。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仍未得到解決。也就是說比特幣可能在量子計算技術出現以後突然沒有那麼安全了。另外由於比特幣的共識機制,耗電和對硬體要求也是不斷提升。這些問題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法徹底解決
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除了比特幣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比特幣在未來也會面臨央行數字貨幣的挑戰。比特幣的部分價值在於其區塊鏈的應用,而區塊鏈的交易方式也是未來銀行發展的一大方向。應用同樣的技術,央行可以更好審視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或許會更有利經濟發展。同時以國家信用發行的數字貨幣是否會更容易推行,並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目前還不確定。但央行們在做出類似嘗試的時候,也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和比特幣形成競爭關系。
比特幣的創立和早期發展很多都是建立人們想要搭建一個更公平的貨幣體系,這一基礎上的。但是隨著比特幣的金融化和機構投資人的入場,突然間我們發現,大量的比特幣已經掌握在金融大鱷的手中。比特幣作為加密貨幣,它的交易也一直在監管之外,沒有法律要求機構投資人要對比特幣的大額買賣進行披露,來確保市場的公平性,這也為機構投資人操縱市場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散戶抱著對數字貨幣美好的願景入市,結果卻淪為了大鱷的收割的對象。經過一次次的收割,更多的資本掌握在了金融大鱷的手中。
⑽ 比特幣事件頻發,什麼是比特幣為什麼比特幣如此瘋漲
什麼是比特幣?比特幣是一種總量恆定2100萬的數字貨幣,和互聯網一樣具有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等特性。
向地球另一端轉賬比特幣,就像發送電子郵件一樣簡單,低成本,無任何限制。
比特幣因此被用於跨境貿易、支付、匯款等領域。
第一:受益於美聯儲寬松的貨幣政策
今年全球遭遇新冠疫情大流行,為了解決流動性危機和刺激經濟,美聯儲向市場大量注入美元流動性,引起了包括數字貨幣市場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
第二:新冠疫情的發生,比特幣的避險屬性
新冠病毒疫情已經席捲了全球很多國家,對企業和投資界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在 Grayscale Investment 的調研報告中提到,過去四個月投資過比特幣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二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了他們投資比特幣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