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比特幣
Ⅰ 我的前老闆孫宇晨
考慮幫王思聰還債,邀請羅永浩代言,坑蒙拐騙和人性之惡的黑懟也接踵而至,這就是我的前老闆孫宇晨,他總是在爭議中被更多人認識。
在我眼中,宇晨是一個凡事必爭第一、追求極致完美的創業者,有時他會因為工作不夠滿意而破口大罵,但事後又跟你嘻嘻哈哈繼續討論工作。
其實和宇晨一起工作,壓力非常大,這種壓力來自於他對商業規則和人性的精準洞察,來自他經常先你一步嗅到社交熱點的鬼才。
過度炒作的確招人厭惡和反感,但我不解的是同情王思聰和羅永浩的人,咱們普通老百姓就不要胡亂同情活得比你好的人了,先不說王思聰的花天酒地和羅永浩的精日言論,先看看這兩位頂級創業者的起手式。
2009年,王思聰頭頂中國首富之子的光環,用王健林給的5億元注冊成立了私募股權公司普思資本;
2011年,已經是網紅英語老師和社交媒體KOL的羅永浩包下海淀劇院,一口氣砸掉20台冰箱,開始做錘子 科技 ;
2009年至2016年的七年,是在中國創業的黃金時間,他倆相比普通創業者的起點高出一個珠穆朗瑪峰了吧,結局都成了老賴,不都是不作不會死么?
扯遠了,說回孫宇晨, 2016年至2017年,我曾和他一起共事,協助他做個人品牌和社交媒體運營。那時他雖然已是名聲在外的「90後創業者」,但實際情況卻是在創業中舉步維艱。
我仍然清晰地記得2016年底,他在公司的核心員工會議上,哭著說:「明年就算跪著,也要跪上新三板!」當時陪我App剛剛開始了一個季度的直播打賞盈利,而孫宇晨的夢想是做一家市值10億美金的公司。
波場之前,大多數人認識孫宇晨大概是通過GQ中國主筆何韜《風口上的孫宇晨》一文。據宇晨後來跟我們回憶:這位北大師哥和他一起在公司吃住兩個星期,之後在未經他同意的情況下發布了這篇90後創業者的「爆款之作」。
「多年之後,25歲的孫宇晨坐在位於北京東三環月租高達18000元的家中,回憶起當年往事,露出勝利者的微笑。交談過程中他不時挺身後仰,腰間的愛馬仕皮帶閃閃發亮。」——摘自《風口上的孫宇晨》
波場之後,孫宇晨已經不僅是中國的90後創業領袖了,他一躍成為世界加密貨幣領域的新貴。此時距離他的至暗時刻還不足兩年。
雖然孫宇晨在幣圈賺得缽滿盆滿,但幣圈在外真是聲名狼藉。先不說股神巴菲特就認為比特幣是騙局,連成了老賴的羅永浩回應幣圈的爭相邀請也是毫不掩飾地鄙視:發幣我自己也會,只是沒打算做。
翻譯一下就是:雖然我欠供貨商的錢,但我也有良知和底線,絕不割韭菜!
我不否認波場割得一手好韭菜,這也是幣圈項目方的原罪。
有時候,我覺得宇晨還是太傻了, 某種意義上講,對他的黑或者懟,本質都是源於對幣圈的鄙視和厭惡 。
學學其他幣圈大佬躲在國外悶聲割韭菜不好么,天天沖在幣圈一線作妖吸引火力,你的腰板是得多硬?
從高調天價拍下巴菲特午餐後,孫宇晨已經成為火箭熱搜體,所有關於他的爭議不論對錯,都將是這艘火箭的助推燃料。但這也決定了他已經沒有回頭路,而他似乎也不想停下來。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區塊鏈的新時代已經到來,孫宇晨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的加密名人。其他不確定的,新一代加密世界的年輕人和時間終將給我們答案。
Ⅱ 在幣圈如何賺到一個億(上)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說先掙一個億"。我想應該沒有人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一個億,在中國首富王健林眼裡只不過是一筆小錢,需要掙到一億可能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幾個人有王健林這樣的實力!!
想要5年內賺到一個億,每年2000萬,每月170萬,還要不吃不喝,5年才能賺到1億,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而言,大部分都是打工仔,幾乎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人物,當然也有一些打工皇帝啊,有自主創業成功的,5年內賺到了一個億。但是縱觀整個中國,能成功的可以說是鳳毛菱角,在現實社會中,即使你的能力再強,即使你的技術再牛,無論你是海歸派,還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博士,大部分的你還是只能作為一個打工者,在公司按部就班的工作,如果一個月能到10萬,那應該說已經算是高級白領了吧。即使如此,要想賺到一個億,我們粗略的算一下,一年120萬,1億除以120萬需要83.5年,在你不吃不喝的情況下。那你需要活到幾歲呢?你從出生到畢業應該已經25歲了,然後努力工作5年,達到高級白領的程度,也就是說,30歲以後你工作生涯的輝煌時刻開始了。但是這樣輝煌的生涯你要干到83.5年,也就是說,你還要努力活到113.5歲,你才能賺到一個億,所以對於一般人而言,一億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屏障。
我分析了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巴菲特為什麼不看好比特幣,也不看好黃金。因為「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特點,都有自己的機遇」,「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必須有新的投資邏輯才能把握住這個時代的節奏」。我們把握住現在的機遇!
而草流是區塊鏈4.0,優於1.0,2.0,以及3.0。公社旗下草信已經落地運行一月有餘,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口碑!用戶每天都在穩步上升,在各大電報平台中脫穎而出。草幣CAOS也從原來1元漲到現在10元左右,漲幅已經漲了10倍!隨著後期草流公社的項目逐步落地,草幣的價值還將穩步提升,持有草幣的草根們不但會獲得所有投資項目的平台通證免費空投分紅,而且還會享受到草幣的升值,真正實現草幣成為草根自己的比特幣,給參與到草流公社建設中的草根們帶來美好的未來和巨大的財富。
Ⅲ 年薪百萬的區塊鏈職位薪酬存在泡沫嗎
這天中午,31歲的郭楊 (化名)剛開完上午的技術會議,接下來還有七八個小時的技術討論等著他,難得有時間從工作中抽離出來和朋友吃個飯,一聽對方說了句「區塊鏈技術總監年薪150萬」,手一抖,碗差點翻了。
張作義現在的目標,就是以相同的方法完成區塊鏈技術在其他場景的改造,他稱,隨著團隊做的越來越多,大家看到有三百多上線的品牌商,已經有將近八千多個商品,就像搭積木一樣,正在一些品牌商合作的基礎上再建立起他合作關系。
郭楊此刻也躊躇滿志。晚間9點,他加完班和朋友在公司食堂一邊用餐,一邊講述區塊鏈項目的最新進展,經歷了區塊鏈行業的起伏,也聽了一些或悲或喜的消息,反倒覺得區塊鏈這項技術更有生命力,更值得去探索。想到此,覺得當下工作讓自己的野心得到了釋放,並期待著建立一份真正屬於區塊鏈技術的事業。
Ⅳ 馬斯克和王思聰誰有錢
馬斯克有錢,前世界首富。王思聰爸爸曾經也只是中國首富
Ⅳ 慾望之下,這個世界沒有倖存者!
一、
2011年9月,在美國印鈔運動、歐洲經濟危機、日本核危機的輪番進攻下,黃金價格猛漲到395.3元/克。有句名言叫做:亂世買黃金。一旦世界陷入動盪,便是黃金暴漲的福音。
拋開人類賦予黃金的價值,其實它就是一堆金屬。為此,「股神」巴菲特發出「黃金無用」的悲呼:
「黃金被人類從美洲、非洲或某處地底挖掘出來,拿去熔化處理,然後再挖個豪華的地宮把它們藏起來,派一堆人嚴加看守,美其名曰:金庫。其實,這東西沒有實用性,外星人看了恐怕都不知道人類在幹嘛。」
換句話講,即使不是黃金,人類也會找另一種產量小、又便於儲藏得金屬替代它的角色,用它來對抗通脹、防止經濟危機。其實,人類守護的不是黃金,而是財富的慾望。這好似一場自娛自樂的游戲,慾望在背後誘惑著人類,從通脹走向崩盤,周而復始,游戲規則不變,只是主角不同。
二、
問世間,誰不愛黃金?中國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然而有個國家卻因黃金泛濫而陷入通脹,不是說黃金是對抗通脹的利器嗎?
14世紀,西班牙僅用600多人征服了美洲這片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1640年帝國衰落,西班牙從美洲攫取了875噸黃金,45000白銀,占當時世界貴金屬開采量的83%,換算成當時的中國銀兩,差不多有25億兩,再造一個強大的西班牙帝國。
伴隨著西班牙殖民者瘋狂挖掘金礦,市場上流通的黃金越來越多。他們犯下的最大錯誤是沒把這筆財富拿去發展經濟,而是搞大軍隊規模。黃金越來越多,西班牙越搶越膨脹。半個世紀里,黃金橫行,歐洲的物價漲了4倍還多。
為了維持國家霸權,西班牙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稱霸歐洲的慾望逼得西班牙不停的打仗,打仗就得花錢購置軍備物資,購買物資就得讓敵人賺錢,敵人有錢不滿你的統治就繼續和你打仗。結果,西班牙的敵手越打越強大,而西班牙卻越打越衰弱。
西班牙成也黃金,敗也黃金。貪婪讓黃金泛濫,變得不值錢,本是財富象徵的「黃金」在通脹的路上越走越遠,導致了西班牙帝國的崩塌。
三、
當人類瘋狂追求財富和霸權的時候,通脹已經睜開了混沌的雙眼,製造了一場又一場經濟慘案。它通過毀掉財富和慾望,給人類最慘痛的教訓。
通脹來襲,可以讓一個曾經富得流油的國家,一個資源無比豐富的國家,陷入絕望墮入地獄。通脹有多可怕?說來可笑,它能讓財富(貨幣)貶值到還不如衛生紙值錢。
比如,當西班牙窮得只剩下黃金,荷蘭卻窮得只剩下鬱金香。
17世紀,鬱金香被引入荷蘭。作為達官貴人的心愛之物,價格不斷被炒作飆漲。一些投機商蠢蠢欲動,大量囤積鬱金以待價而沽。1634年,炒作鬱金香的熱潮蔓延為荷蘭的全民運動。當時1000元一朵的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後就升值為2萬元了,價格飆漲20倍,這個暴利程度超過股市、樓市。
鬱金香的熱潮狂熱到什麼程度?無論是貴族、市民、農民,還是工匠、船夫,甚至是掃煙囪的工人,都加入了鬱金香的投機運動中,慾望掩埋了人類對崩盤危機的恐懼。人們瘋狂地將財產變成現金,只為買一株鬱金香。為了方便交易,荷蘭還設立了固定的交易市場。
最後,鬱金香被炒到怎樣的高價?舉個例子,1637年,一株名貴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
價格虛高之下必有通脹泡沫。1637年2月4日,一場突然的拋售使荷蘭陷入恐慌,鬱金香價格一泄千里。一周後,價格已暴跌90%,而普通的品種甚至不如一顆洋蔥的售價。無數人傾家盪產,哀嚎一片。
四、
曾看過一個踩踏事件的視頻,在一場火災現場,調查者意外發現:大多數遇難者不是被火災奪去了生命,而是在慌不擇路地逃生中,被擁擠的人群踩踏而死。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劇,卻毀於毫無秩序的逃生。這一幕和美國股市的崩盤後的大逃亡何其相似。
比如,當荷蘭窮得只剩下鬱金香,美國卻窮得只剩下股票。
時光回到20世紀初,美國剛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財富和機會瘋狂涌來。1927年,美國掀起了第一波股市狂潮。
一時間,股市成了一場全民運動。僅靠倒手幾只股票就能大賺一筆,這簡直就是印鈔機,從紐約、舊金山到鄉村小鎮,股民比比皆是,甚至連擦鞋匠也在炒股。
然而,熱情高漲的股市並沒有給美國帶來好運。這邊股市行情一路高歌,那邊美國經濟一落千丈,失業率創下一戰後的新高。沒有經濟力量支持的股市如何能走多遠?
股市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瘋漲,通脹正在上演。有的銀行家開始擔心,當前美國貿易疲軟、信用膨脹,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還會出現如此高的股價,人們是不是瘋了?混沌之下總有明白人,美國總統肯尼迪的父親及時從股市中脫身,高位逃脫奠定了肯尼迪家族的財富地位。
1929年夏天,股價瘋漲的神話繼續上演,美國誕生了無數個百萬富翁。只要股市還在漲,股民就瘋狂砸錢,他們大膽貸款,把貸來的錢投到股市中,雖然這種活期貸款利率高至8%到9%,只要有利可圖,貪婪的股民就敢鋌而走險,渾然不知股市崩潰近在咫尺。
全民炒股熱潮使資金不斷湧向股市,股市泡沫叢生,股價虛高,市值通脹。1929年10月29日,歷史上稱作「黑色星期二」,股指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高達22%。
一場股市「踩踏事件」上演了,股民們都在不計價格地拋售手中的股票,害怕下一刻變成了廢紙。越拋售越恐慌,交易量達到了天文數字般的1600萬股,創下了此後近40年中的最高紀錄。許多百萬富翁淪為貧民,數以千計的人精神崩潰,跳樓自殺。
股災發生後的三年間,美國有5000家銀行倒閉,至少13萬家企業破產,汽車產值下降了95%。據統計,美國工業總產量和國民收入暴跌了將近一半,經濟水平倒退了10年,失業率創記錄,每4個人中就有1人失業,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
五、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人類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股市的泡沫還未遠去,一場比特幣的故事席捲而來。
從最初的1美元可買1300枚比特幣,八年間比特幣價格猛漲超過500萬倍,目前比特幣已漲至4000美元1枚,開啟了暴漲之路。去中心化、不可復制、跨境轉賬時間快、手續費低、支持跨國小額支付、能實時查看歷史賬目等,使比特幣備受追捧。然而與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主權國家的信用背書,其支付功能仍未被大眾接受,充滿未知的風險。
行情滾燙的比特幣更像是一場投機運動,投機的泡沫引發了價值的通脹。人們投資比特幣是為了炒高價格,在高點賣出大賺一筆。這種模式不創造財富,只是在轉移財富。這好似鬱金香泡沫的前兆。
除此以外,世界上已出現很多「類比特幣」的虛擬貨幣,將對比特幣價格構成挑戰。若是泡沫破裂,暴漲的比特幣難逃悲慘厄運。
六、
再回首,樓市泡沫破裂的聲音似乎在遠方響起。
先來看西班牙的例子 ,2001年至2007年期間,首都馬德里房價一度從約1800每平上漲到4000(約人民幣2.9萬),6年期間漲幅高達122%,經濟危機和歐債危機導致了西班牙房產泡沫的破滅,自08年以來,樓市全線暴跌,平均跌達50%左右,個別跌幅70%。西班牙樓市泡沫破裂之後才發現20%以上的房子都是空的,而沒有崩盤之前,房子總是不停的建,不停的賣,表面上看似乎供不應求!其實這裡面已經沒有剛需了,人手數套房,全是為了炒而買的!人口不斷湧入,房子不夠住那都是慌言,就是為了掩蓋泡沫的真相!
除此之外,一場全民炒房運動之後,日本的房價曾暴跌過49.56%;美國的房價也在次貸危機中無情的腰斬過;中國香港房價整體跌幅也高達過70%,超過10萬名香港人淪為「負資產」;內地城市溫州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房價曾暴跌30%-40%,個別豪宅價格甚至5折甩賣。這些都是血淋淋的事實。
不管曾經的樓市經歷了多少的暴跌的驚濤駭浪,一線城市堅挺的房價讓中國老百姓依舊相信樓市不破的神話。這一邊,有人在奮不顧身投入到炒房的熱潮中,眼見著一線城市的房價創出新高,然而事實上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略有下調趨勢;另一邊,一些商業大佬對樓市毫無眷念,逐步謀劃退出房地產行業。
早在2017年的萬達年會上,王健林就宣布, 萬達商業2020年以後原則上不再搞重資產,全部為輕資產,除了萬達城配套的住宅外,也不再新增住宅開發,逐漸從地產開發這個行業退出。 接著,萬達繼續瘦身,變現,收縮,退出。7月萬達以637.5億元的總價將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權以及13個文旅項目的91%股權分別轉讓給富力和融創。隨後,萬達密集收回至少400億元萬達廣場項目公司的注冊資本金。
在王健林賣掉了鋼筋混凝土的肉身,留下了輕資產的靈魂之前,香港首富李嘉誠早有動作,2016年剛出售了上海浦東世紀匯廣場之後,又迅速賣掉了香港中環中心。這位熬過兩次石油危機、中東戰爭、亞洲金融風暴以及世界金融危機的香港富豪,有一個投資原則是「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對於樓市,這個精明的商人表示:如果地產價格太高,到老百姓買不起的地步就有風險了,我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房子的價值本該是給人住的,卻變成了一種投資品,通過交易炒作來謀取暴利。長此以往,樓市價格越炒越高,泡沫不斷通脹膨脹,這就好比股市,有人看到最早炒房的人賺到了錢,於是後面的人跟風不斷高買高賣,人們瘋狂地砸進巨額資金,到最後樓市泡沫托不住了(國外已有先例),裸泳的人沒有及時退出,反而成了最後一個接盤俠,這是非常危險的。
七、
凡是玩過DOTA等競技游戲的人都明白,一局比賽雙方或多方因競技、人頭懸殊差距過大,而造成無法逆轉的現象,稱之為崩盤。
當一個行業湧入過多資金,價格被炒得越來越高,無人接盤時便會走向崩盤,商品的價值就會淪為一堆廢紙。每一次崩盤背後,暗藏著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當慾望突破理性的邊界,結局便無法控制。
我們所能做的,是在當全民被捲入一場慾望的交易中時,用僅存的理性來還原經濟本質,盡量避免崩盤之後,被世界拋棄的厄運。
從今天起,我們要學會踏實耕耘、遠離資產泡沫,正視投機風險。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夜暴富的永恆神話,也沒有不勞而獲的永久成功。你靠投機炒作贏來的每一份成就,或許未來的某一天都會還回去,崩盤的噩夢潛伏在我們身邊,隨時可能被引爆。
每次崩盤之後,每個人的命運將被重新定義,有人成功躲過危機,有人萬念俱灰,有人劫後重生。只願我們在慾望面前,不要重蹈覆轍。
Ⅵ 幾毛一個的比特幣價值翻倍,那些擁有比特幣的人如今過得怎麼樣
如果回到七年前重新選擇一次投資機會的話,會選擇投資股票,然後坐等15年大牛市資產翻幾倍;也可能會投資房地產,然後坐等16年房地產爆發,資產翻番。但選擇七年前投資1萬元比特幣,到17年居然可以坐擁662億元,足足漲了6百多萬倍!
眾所周知,2018年的幣市是慘烈的一年。2018年初,比特幣的價格處於歷史最高位,區塊鏈的概念也開始大熱,很多原本屬於圈外的人紛紛湧入,參與創業、就業、買幣,幣市前景似乎一片大好。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幣價一跌再跌,剛創立的區塊鏈媒體們成片成片的倒下,那些跟風買幣的新人被套在了高位,討論“比特幣”、“區塊鏈”的聲音越來越少。幣圈讓這些新進場的人見識到了什麼叫殘酷。
9成以上的人都被套在這里,信仰是一個很奇特的東西;就像美劇最後的王國里那個王後,丹麥人集結准備進攻,她依舊說——上帝會懲罰這些這些異教徒,說的氣定神閑。
去年國內關閉了所有數字貨幣以及ico平台,世界各國都紛紛出手限制,普通持有者在這個時候,願意賣掉的人很少,基本還是以持有為主。這個需要大的決心,生活問題,炒幣問題,各種問題都可能會造成不再持有;這些問題造成的困擾很大,所以很多人過的並不好。時隔半年,世界各國紛紛進場的行業,就是“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在區塊鏈這場比賽中,不少國家都有所動作,持有者們也都在觀望中。
Ⅶ 如果當年王思聰那5億不拿去創業,而是買房,現在值多少錢
有時候很不理解一些富二代的想法,普通人一直期盼著父輩能留下一份基業讓自己繼承,但是對於一些富二代卻討厭繼承家裡的基業,比如曹德旺的兒子曹暉還有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兩人都屬於不想活在父親光環下的富二代,都選擇了自己創業,曹暉還好選擇的創業方向至少跟父親的一樣,都屬於是實業,在加上本身在父親的公司福耀玻璃里上過好幾年的班,有很豐富的管理經驗,所以創業後相對比較順利,現任福建三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曹德旺也多次勸曹暉回去繼承家業,但奈何兒子太過倔強,還未回心轉意。
綜上所述,即使第一次創業失敗了,但是對王思聰來講沒有任何影響,還是能過得很瀟灑,只是沒有以前那麼高調了,在創業的道路上失敗了一次,也算是有所收獲,如果在創業失敗一次,可能會讓他更加沉穩一點,這也是王健林所想要的結果。對於王思聰而言,即使回到2009年,他大概率也不會選擇買房,還是會選擇創業這條路,畢竟王健林就是靠著房產發家的,如果王思聰還一樣靠著房產發家,那麼等於還是活在王健林的光環下,並不能夠證明他自己的能力,我們期待著王健林再拿5個億給王思聰繼續第二次創業。
Ⅷ 走上財富自由路,要學會這3種能力
「先定個小目標,賺它一個億」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知名的電視節目《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中說出的這句話,變成了不少人的目標,他們努力奮斗,都是為了追求更好的財富自由,為了給自己,給家人一個幸福,安穩的生活。
究竟什麼是財富自由?作為終身成長者、前新東方英語名師、天使投資人和被譽為「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在所著的《財富自由之路》說出自己的見解:財富自由不是終點,只是一個里程碑,它的真正意義是指我們不用為了生活而必需出售自己的時間。
平凡的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像那些牛人一樣,活出開掛的人生,不再需要為了生活而必需出售自己的時間?
周嶺在《認知覺醒》里有這樣一段話:
人的思維,就好比一把錘子。
它不但能釘釘子,還能復制另一把錘子來捶打自己。
這句話是對元認知能力的一個生動比喻。
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中指出,元認知能力的本質意義是:對自身的「思考過程」進行認知和理解,是從自己的思維里跳出來,想像出「另一個自己」和「原來的自己」對話。
當你對自己的行為、認知以及思考過程進行觀察、感知和評價的時候,就是在動用你的「元認知」能力。
我們所熟知的那些牛人,都擁有相當強的元認知能力。
1994年,長春火車站某商鋪進行招商,剛畢業的李笑來發現這個商機後立即找老闆商談合作條件,然後跑回老家去招商,一個假期拿了2萬的提成,但他沒拿這筆錢,而是向對方抵換商鋪,做起了服裝批發生意,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
1994年的2萬元,相當於現在的20萬元,一般人如果賺取了這筆巨款,會第一時間用來進行買車買房或進行其它的消費,或者是給父母作為回報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但他打破常規,用它來換取商鋪繼續進行自己的生意投資路。
這是他對自己的清晰的認識,知道自己的長處是什麼,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他確信一步步走下去的自己,能比常人走得更快更遠。
可惜還沒來得及高興,傳來父親病倒的壞消息。為了照顧父親和支付醫葯費,李笑來賣掉了商鋪,回到老家開網吧,但落得個負債累累,身心疲憊的結果。後來在發小老羅的建議下,來到新東方做英語培訓講師,用7年的睡後支出時間通過講課,賣書,積累了三四百萬資金。
成長的路上不會一直如意,在挫折和失誤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勇於認識現實,調整策略找尋出路,這是元認知能力進階的必經過程。
2011年,李笑來無意中獲知有關比特幣的消息,開始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去了解和投資比特幣,終於憑借比特幣坐上中國比特幣首富的寶座。
永不停止學習,不斷接觸新事物,你的元認知能力才能越來越強大,你所得的回報也越來越大。
元認知能力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的能力,成功者在日常中不斷訓練這種能力,所以會越來越成功,最終達到讓人望塵莫及的高度,但大多數人選擇習慣性的逃避,所以只能不斷在平庸中後悔。
人們普遍認為:
企業靠商業模式賺錢
個人靠能力和運氣賺錢
說到商業模式,大家都會代入企業才需要商業這個認知,其實,人和企業,都有商業模式。
個人商業模式的概念:就是一個人出售自己時間的方式。從「財富自由」的概念中我們得知,所有人都是在出售時間,而出售自己時間方式有以下3種具體表現:
第一種個人商業模式:一份時間出售1次,打零工的人就是這個商業模式。
比如鍾點工,他們通過出售自己的「零售」時間來換取收入,是效率最低的一種出售時間方式,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有限,只有每天24小時,因此收益有限,如果無法售出,剩餘的時間也不會形成庫存,只會白白浪費掉,沒有任何收益 ,他們沒活干就只有閑著,面臨沒有收入的結果。這是個人商業模式中一個較差的分類。
有固定工作的人,相當於把自己的時間批發售賣,把一年中除節假日時間以外的日子,通過每天8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打包售賣出去,以換取相應的月蘄或年薪。這類人的結果相比上面那種方式好一點。但他們都有「一份時間出售1次」的共通點。
要想提升優化自己的這種個人商業模式,就要做到:從即刻開始,在給別人打工的同時為自己打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二種個人商業模式: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
趁早創始人瀟灑姐,從2010年到2020年,先後寫下了《趁早》、《女人明白要趁早》、《三觀易碎》、《和瀟灑姐塑身100天》、《米字路口問答》、《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時間看得見》 以及《五種時間》等暢銷書籍 。這些書為她帶來可觀的睡後收入。
2016年7月,李笑來在一個App上開設了個叫《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專欄,每個人要付199塊才能讀一年。不到5個月的時間里,超過10萬人購買閱讀,總售價超過2000萬。
瀟灑姐和李笑來採用的商業模式都是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的具體表現。
要想提升優化自己的這種個人商業模式,就要做到:盡可能的找到剛需,提高輸出通用技能
第三種個人商業模式: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是最高級別的個人商業模式。
當下不斷涌現的創業或投資者,他們都是招聘員工為自己做事,通過購買員工的時間,讓員工創造出有價值的產品或內容,然後再出售。
個人成長中有一個核心公式是:時間>金錢。
當我們把時間投資到自己的成長上,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升級優化自己的個人商業模式。我們的個人商業模式就會逐漸升級到最高級別的第三種模式,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也會越來越近。
很多人剛開始讀書時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剛讀完的書又忘了。如果你要他講出書中的內容,他支吾半天也說不出來,但經過一定的時間積累,他掌握了閱讀方法,能把書中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寫出讀書筆記,有的還能寫出有質量的書評,講書稿,拆書稿等,這就是融會貫通能力的表現。通過閱讀把書中的知識點連接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輸出。
融會貫通能力就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長期、持續、連貫的學習,把所學的知識主動增加連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它有兩個特點:一是產生聯系的節點足夠多,也就是說你學習得越久,知道的越多,所掌握的知識聯系就越強。二是主動增加連接。獲得豐富的知識後,我們會思考所掌握的概念、知識、道理等還能運用在什麼地方?開始主動從多維度去思考問題,從各種場景去切入問題,最終得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獲或商機。
財富自由之路,是一條思維進階之路,當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元認知能力,不斷升級自己的商業系統模式,不斷提高自己融會貫通的能力,財富自由的目標離你越來越近了。
送上《財富自由之路》書中的一句話:最終,活在未來的人一定比活在當下的人擁有更多的財富。
願未來的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擁有更多的財富。
共勉!
Ⅸ 2022-06-20
第一部分 讀書筆記
1.地球上有幾十億人,只有很少很少的人願意改變、想要變得更好,這些人都是非常可貴的。
——柯琳.朵蓓
2.當你選定一條路,另一條路的風景便與你無關。
3.女生擇偶找老公,從硬體上來說,能力,家境,顏值,大部分人選擇只能佔一樣突出的,兩樣都占的少,能找三樣全占的幾乎沒有,而這種男人也是天選,不是一般人能hold住的。就算幸運能碰到,博弈能力不行,作也會作走的。
一直強調找老公要優先找能力強的,家境不說有多好,只要不拉胯就ok,家境有助力更好。因為男人的婚戀價值主要就是供養能力。
男人的顏值價值能不能選?既然有顏值這一項,那肯定是有人願意買單的,畢竟人的基因本能都是喜歡好看的,養眼的,且男人的顏值也很稀缺。
但你如果選了帥➕無能力的,那你就做好婚後柴米油鹽,處處需要錢的緊巴日子。
如果你選了帥➕有錢的,有能力的,那你要做好對方可能不會專一的准備,因為男人的帥➕有錢➕專一是個不可能三角。當然也有例外,這取決於他的工作環境,有無誘惑源➕女人的馭夫能力。
所以,能為顏值買單,不需要考慮物質條件的,要麼是家境優越的白富美,要麼是自身能力強的,不在乎男人賺錢能力的。家境一般,能力一般的普通女孩子是消受不起的。也不是說去找不好看的,優先看能力,若有家境助力,能力要求減一點,家境無助力,能力肯定要要求高一些的,最後顏值到4分就ok的,也不能找丑的影響下一代的基因。
不過你真的執意找5.6分的帥哥,你就是顏控改不了,那就放寬其他條件,不能高要求他的能力,或者家境,或者他絕對專一。人生就是這樣,你選擇了啥,就要放棄啥,不能既要又要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4.當我父親去世時
我感嘆過他如果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深山農民
或者是一個哲人
那多好啊
而我的父親是小知識分子
他似乎什麼都懂
又沒有懂到極致
他才有了那麼多的痛苦、委屈、疑惑
他才有了那麼多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恐懼
………
5.今天看了個BBC關於運動記錄片,很有意思,分享
1 人類幾百萬年,為吃太飽煩惱只是最近100年部分人的事情。所以,人的本能和其它任何動物一樣,都會避免無效的運動消耗。一句話,你懶是因為這是你的本能。
2 一天一個馬拉松和一天躺床上刷抖音,新陳代謝消耗差多少?答案是沒有差別。非洲草原上獅子口裡搶食物的馬賽人,和坐辦公室里敲鍵盤的白領,每天新陳代謝也沒區別。
3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我懶我驕傲,每天就躺贏呢?不是,每周150分鍾肌肉鍛煉意義重大,可以把原本屬於心肺肝腎等其它器官的消耗轉為肌肉消耗。從而保護其它組織機能。
4 人體,自20歲之60歲之間,基礎新陳代謝相當穩定,而不是傳統認為40歲開始下降。一句話,只要堅持不懈鍛煉,在60歲之前你都能保持非常高的身體機能。
6.
7.我以前倒是經常後悔自己做錯了選擇題 對人說錯了話 念書去錯了城市等等 後來我又覺得世事自有因果 冥冥之中也有既定安排 人生是單向不可逆的軌跡 所以人才會一直憧憬未知的路徑 重來一遍你也未必會滿意重來後的自己 。
8.想起之前讀大江健三郎的《個人的體驗》,裡面有段話:
「事實上結婚以後,我已經被關進牢籠,但似乎牢籠的蓋子還開著,而生下來的孩子將會把蓋子蓋得嚴嚴實實。」
曾經覺得結婚是件很消極的事情,再加上目睹到身邊大多數人的婚後生活,過得並非我想像中那麼美滿,於是對結婚這件事有了很大顧慮,也不知道所謂『有情人終成眷屬』到底怎麼才算終成眷屬。
後來才明白,其實這句話一點也沒錯,但有個前提是「有情人」,如果是一對真正相愛的人,確實會將婚姻變得更加神聖。但倘若一開始感情就不夠濃烈,婚後的枯燥與乏味勢必會將那點新鮮徹底消耗干凈。
不以「愛」為基礎的戀人,註定熬不過婚姻的考驗。
如今當然認為婚姻是一件無比神聖的事,只是千萬不能將就,也不能把愛放在其他因素後頭。只要你能確定彼此的愛意是濃烈而純粹的,就沒問題,就可以盡情去享受這份神聖。
畢竟真正愛你的人,自然會通過婚姻將你的人生變得更加完整,只有不夠愛的人才會把婚姻變成一座籠牢。
9.人類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酷、但會越來越不在乎自己酷不酷,這反而讓人更酷了。
——AppleberryJames
10.前陣子看到一個理論——「把自己當作女兒/兒子養」,親測有效!
熬夜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寶!媽就希望你身體健康!好好睡覺好嗎!
難過受挫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寶!媽才不在乎你這一次的成敗呢,媽覺得你開心平安就行!
又或者在某些關系中感到委屈的時候也會轉念變成媽媽視角:你是媽媽的寶貝 媽媽這么疼你不是為了讓你在別人那受這個委屈的。
學會了嗎朋友們!什麼變自信愛自己與自己和解的方法,就這一句話:把自己當女兒養!
11.【來自投稿】羅洪玲,1981年出生,生前是四川大學的韓語老師,去世前還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012年6月15日,她從成都市科華南路一棟公寓的13樓跳下身亡,死因是無法接受深愛的丈夫是同性戀的事實。
去世前,她絕望地在社交軟體上留下絕命書,並質問丈夫:你有那麼多次機會可以放我一條生路,為什麼非要拖我進泥潭。
人要學會與自己和解。我看過這條今日說法,她去世後她父母過得很慘,而她丈夫什麼事情都沒有還很冷漠。
當年在戰色上發過貼的也是她吧?當時網友都猜到她老公是gay了,但她自己不願意相信。其實一段錯誤的婚姻也沒什麼,就當是被狗咬了,抱著「我嫁錯人了所以我的人生就毀了」的姑娘真的好傻啊。
是她。婚前男方承認自己是雙性戀,婚後她又回戰色發帖,說自己被騙了,但並非多麼高明的騙局,而是男方利用他倆多年感情以及她年近三十恨嫁的心理,還有她父母也懼怕她成為離異婦女,於是自己騙自己。
是我高中語文老師的學生...老師說 她走的時候還好好打扮了一下。
12.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愛好是很好的東西,不管是寫日記登山閱讀,還是游泳打游戲抽盲盒,它都可以讓你有一種積極體驗,然後產生一種積極心理力量,這個力量可以支持你走出困境,更重要的一點是,愛好是游離於工作和日常生活之外的美好凈土,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幫你抵禦瑣碎生活里的一地雞毛,又或是幫你對抗無聊的歲月。
有一個為所欲為的領域,當你身心疲憊時,它可以讓你全身心投入進去忘記疲憊,當你不知所措時,它可以為你指明前進的方向,當你提不起精神時,它還可以為你趕走負能量。愛好是你在這個破碎的世界中的避風港,是你在困境低谷期時的精神支柱,它讓你享受獨處,不懼風浪,釋放壓力,忘記煩惱,即使是暫時的,它也能滋養愉悅你,能幫你度過一段艱難曲折的時光。
13.管理者最基本的核心是調動積極性!
——王健林語錄
14.王健林足球語錄
這兩天在寫大連的專題,也就收集了很多資料。說真的,我開始進入足球領域采訪的時候,王老闆已經退出了。他再度重返足球圈之後,也基本上把自己跟央視以外的媒體隔開了,他已經不是很想說什麼了,只是做一些事情。
看看他往年說的這些話,他還真是挺有性格的,是個有意思的人。我覺得他說的這些話,比小目標那個有意義實在多了。尤其是第3段話,我看了後頗為感動,但也難過。
為大連這座城市難過。
1 我是真球迷,看足球厲害得很。早年看世界盃,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我一個人到外面去租個房子看。
2 1993年參與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成立中國第一支職業足球俱樂部——大連萬達足球俱樂部,迄今仍保持中國頂級聯賽連續55場不敗的紀錄,這是我最自豪的事情。
3足球讓我有滿足感,贏球就滿足。搞足球那種幸福感,是金錢買不來的。競技體育,尤其是集體運動,贏了之後的愉悅很難用語言形容。關鍵是足球對城市有貢獻,當時萬達足球老是贏,大連老百姓的幸福感也很高。萬達隊一有比賽,街上連的士也沒有了,都看球去了。萬達一贏球,(有人)放鞭炮,餐館全火。一場球,從禮拜一一直講到禮拜四,足球讓人們一下子變的純真了。
4萬達球隊的管理非常嚴格。足球運動員很難管的,那時萬達有很多大牌球星,但都是服服帖帖的。我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管他們,球員收入都很高,一贏球就獎三房一廳,今天贏了球明天獎金就到賬。但是如果有人不遵守紀律,我也敢真抓、真殺。訓練時只要遲到一律罰錢。
5最嚴的一次,差點讓5個人不能進國家隊。
6 我沒有回到中超的打算。我投資馬競,也可能還會投資其他俱樂部,目的就是更多打開這些小孩子在足球上的通道,讓他們有參加高水平聯賽的可能性。因為你是俱樂部股東,說話好使一點。而且我們有約定,至少要有一名隊員進入,他們就會努力。中超可以請外援,但是打國家隊不能請外援,我希望我的努力,也能為將來為國家隊水平的提高做點嘗試。
15.賭徒心態的人是最可怕的。比如總資產幾十萬,不是想著發展自己,而是一把全部追高買入比特幣或投入p2p,美其名曰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實際上越是窮,越沒有資本去做高風險投資,因為李嘉誠隨便砸1億買比特幣,虧了也毫發無傷,但你的幾十萬卻是全部家當,一個人出身窮意味著拿到的信息就是別人玩剩的 。
16.每天傍晚,村邊的路上都會有年輕的媳婦們結伴跑步,現在我們農村的體力活比以前少多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我們以前也遠不一樣了,跳廣場舞,跑步,幾乎成了所有二三十歲女人生活的一部分。
17.張璐老師,說我們(他坦誠他是始作俑者)足球青訓,也就是青少年足球,特別是學生階段,我們理解錯了。
青少年足球,第一步,是觸及。讓孩子能接觸到足球。
第二步,才是普及,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觸及到足球,
第三步,是觸及的頻率,比如從一個月一次,慢慢到一周2-3次。
小學階段,基本上就是玩,有興趣的,自然會自己加練,自己練技術。
隨著年齡增加,逐步增加難度。
這種的好處就是,沒有興趣,或沒有天賦的孩子,基本上不會堅持下去,就去做其他自己喜歡的方向了。
實際上,不論是歐洲英國德國法國呆梨荷蘭板鴨的足球,還是美國的籃球,不說從小訓練,單單說18-22歲的運動員,最後成材率都是不高的,淘汰率很高。
如果是從10歲左右開始按照職業的志向選人,培養,基本上屬於一將功成萬骨枯,很多被淘汰下來的人,缺少文化,未來的就業會是一個問題,非常窄,而我們目前不少足校收費不便宜,如果異地,家庭成本是非常高,沉沒成本高,就是一個悲劇,未來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我們從小按照職業化的圈養,最後基本上再好的愛好,也會厭倦了。類似,你再喜歡吃某樣東西,一年365天,天天吃3頓,很快你也不喜歡吃了。
但是,足球也是一種職業,你不能不吃了,最後就是渾水摸魚了。
實際上,我們現在的教育也是這樣。
我們幾乎所有的教材,甚至到大學都是如此,都是功利化太明顯,甚至大而全。
因為是為了選拔,而不是興趣培養,最後就兩個,
第一,標准化,也就是你不能千人千面,類似八股文在閱讀理解,作文,歷史和政治分析題,都有套路。
第二,過於難了。
雖然我們覺得現在有些高考題好像容易了,但是,跟國外比,我們理科還是太難了。這在高中是不合適的。
我們的孩子從初中開始就被題海給埋了。讓你持續6年種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的高壓生活,你也會感覺生不如死。
到了大學以後,去他媽的,人生如此短暫,我為啥要花費十年埋頭學習呢?俊男靚女,好吃好喝,大好河山,多好啊?
而我們大學要緊寬出,又為虎作倀。
實際上,人生找到一份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情或人,就成功了。
18.
主要原因之一是荷爾蒙少了 。
19.關於謙卑
我這一輩子里,沒遇到一個人說我謙卑的。我非常欣賞謙卑這種品格,但我算不上一個謙卑的人。
一個人,真清楚了自己的能力大小,自然就謙虛了。有一種人,實際上智商 130,自認為是 128;另一種人,實際上智商 190,自認為是 250。和前者來往比較好,後者早晚會引火燒身。
充分認清客觀條件的限制,充分認識自身能力的限制,謹小慎微地在限制范圍內活動,這是賺錢的訣竅。這個訣竅,與其說是謙卑,不如說是『君子求財,取之有道』。
—查理•芒格
20.以前聽相聲,說王道和霸道的區別。王道:不乖就碾過去,霸道:無論乖還是不乖都碾過去。那麼邪道呢?邪道,乖就碾過去,不乖就不敢碾。
21.黃渤之前采訪時說過一句話:「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身邊全是好人。」
所以當我們每天都陷入職場宮斗的危險境地,被一些無聊的同事針對或者挑釁,被沒什麼領導力的老闆語言攻擊,被莫名其妙的扣工資和減薪…
我們可以想想為什麼會跟這樣的人成為同事,為什麼會在這種地方工作。
讓自己盡快變得更加優秀,然後離開,去到一個跟自己優秀程度相匹配的圈子,這或許才是出路。因為當你足夠優秀時,會發現身邊大部分都是同樣優秀或更加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