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btc持幣地址統計

btc持幣地址統計

發布時間: 2023-01-02 09:37:52

㈠ btc節點數量

據Bitnodes統計,比特幣區塊鏈上的「可達節點」目前為10208個。
在比特幣節點數量排行中,美國所佔數量最多,為2483個,達到24.32%。中國排名第五,數量為454個。

㈡ 如果比特幣成真,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成為巨富,這合理嗎

肯定不合理也不可能成真。

你想一下,比特幣只發行2100萬枚,如果真成世界法定貨幣,你每擁有一枚,就是未來不吃不喝,永遠不用幹活,也相當於擁有這個世界2100萬分之一的財富。

你覺得合理嗎?

比特幣本身是一個通縮貨幣,不符合正常的 社會 經濟秩序,擁有比特幣的人不會再去投資,消費。因為他們手上的貨幣只會越來越值錢。進而流通率降低, 社會 蕭條,經濟和物價一起崩潰。

我記得這個問題在某乎上面回答過,那我就再說一遍。

貨幣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它本身就是一張紙而已。他的價值來源於政府站台,來源於多少人認同他的標價。

比特幣也是如此,他的價值就是那一小圈比特幣信徒的狂熱。去年比特幣漲瘋,除了圈內本身人外,基本就是做多機構割投機者韭菜。

比特幣雖然說是去中心化,但實則還是要靠中心化的交易機構交易。

各國政府不可能也不會拋棄自己的法定貨幣,去為比特幣的信用背書。這行為不光蠢,也不符合人類發展。

說白了,比特幣現在真正的應用市場還是黑市,暗網,X錢。而像真正的貨幣實力應用場景,在全世界都少之又少。

我覺得如果你如果想了解幣圈,小額投機試試水就算了,如果真把他當成世界金融秩序的信仰,那就趕緊放棄這個想法。

我不知道區塊鏈未來會不會真的顛覆世界貨幣,但肯定不是比特幣。

就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來說,在10年前能看到數字貨幣將來的,那是先知,在5年前看到數字貨幣前途的,那也可能翻車。

我們先來看看數字貨幣們現在的樣子。情況是這樣的,BTC在5400美元附近,它的兄弟BCH在273美元的價格上,昨天竟然漲了13%,ETH價格是163美元,XRP的價格是0.3美元,但是它數量多。

在經歷了2017年年底的2萬美元高價位之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就走上了熊市,最低掉到了3000多美元,也就是跌去了85%的價值。這也使得像日本軟銀孫正義這樣的投資老手翻車,據他自己說,在比特幣里虧了1.2億美元。都夠我吃幾輩子了。

在今天,你敢不敢投呢。在今天也同樣不知道明天數字貨幣會不會成。在一件事情還沒有成的時候就加入進去的,那就是風險,高風險就有高回報。同樣高風險也會有大損失。有比特幣信徒信誓旦旦的說比特幣會到25萬美元一個,另一個聽了覺得不過癮,100萬一個,到不了這價位直播吃翔。說這個話的是McAfee,慢咖啡,就是搞殺毒軟體起家的那位美國瘋子。現在還因殺人案面臨美國的引渡。他們說歸說,反正沒人會來為自己的言辭買保險,聽了這些話,投進去錢,結果虧了,也不會有保險賠付。

就像題目講的,如果的東西都是萬一,這事情萬一要是成了呢。萬一的事情,也就是有9999個不成。如此的風險,有幾個能頂得住。我們買理財的話,資管新規不再兜底保本了,就這個很多人都受不鳥,要是投比特幣,9999的可能都是虧,那麼賺9999倍,或者賺幾倍幾十倍,看來也就公平了不是。

就在剛剛,美國有一項調查出來了:11% of the American population owns the major cryptocurrency bitcoin (BTC), according to a new survey published by Spencer Bogart of venture capital firm Blockchain Capital on April 30.11%的美國人口有買了BTC了。

總的人口中2017年有77%的人聽說過比特幣,到2019年4月這個數字增加到了89%。年齡段上細分18-34歲的人中90%知道比特幣。當然,擁有比特幣的人群中,也是這個年齡段的最多,有20%,而人口平均持有比特幣的才11%。

這是比特幣市場比較真實的一個寫照。

作者無意慫恿別人投資數字貨幣,因為這里可能存在潛在的風險。任何新的東西都一樣,謹慎為好。如果成了看似不錯,萬一不成呢,錢就呵呵了。

說實話,我從來就沒搞懂比特幣,也不太想去搞懂,因為比特幣違背了我所受教育的基本的貨幣常識!雖然比特幣從我第一次聽說的幾塊錢倒到最高的2萬美金一個。但是,說比特幣成真,或者比特幣成為未來流通貨幣,或者成為各國貨幣當局認可,而具備合法流通權的人,是真的完全不懂貨幣學的基本常識的人才會這么想和說的出口的人。

所謂的比特幣,盡管我不是很懂,大約知道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演算法,基於演算法的基礎上,按照演算法生成比特幣,並且一度風行全球,卻始終不被諸如巴菲特等人所認同其存在價值的說法。我簡單地總結,比特幣之所以有今天的價格,本質是炒作,尤其中國資本的炒作,且因為炒作的邏輯,持有者不怎麼參與交易和流通導致了流通數量和炒作需求的巨大缺口而持續上漲和炒作。而這個邏輯一旦失效,則雪崩可期!

為什麼說比特幣註定不可能成為全球流通的支付貨幣?這要從貨幣的基本常識說起,實際上,貨幣是一種信用和政府公權力強制發行,即沒有對應的兌換黃金義務和責任,純粹以政府強制力和央行信用作為隱性擔保而發行的強制性流通紙鈔,其對比的是如果在金本位時代,貨幣的信用是綁定黃金,即多少貨幣兌換多少黃金是法定的央行義務和責任。即見票即付的責任,後來因為美國的黃金兌付機制沒有足夠的黃金作為保證之後,美國強制全球協議以布雷頓森林體系所取代金本位之後,從此美元不再具有強制兌換黃金的責任和義務而脫鉤黃金。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國黃金儲備主要在美國保管的根本和 歷史 原因,因為需要拿黃金兌換獲得美元!

也就是說,連黃金,都是各國和全球央行貨幣當局的天然敵人,意思就是是各國貨幣的天敵,假設黃金真的按照實際價值具備流通權力,那麼各國的貨幣就會一文不值,因為貨幣屬於信用,其等價和購買力屬於信用擔保和國家權力強制流通而不是剛性以實際儲備的等量於流通貨幣的黃金擔保。如果黃金存在支付權力則沒人會信任貨幣,一張紙而已。

這也就是我看到很多大咖說保值抗通脹買黃金我就想笑,如果央行給予黃金真實的價格,那麼,買黃金肯定是最保值的,但是,黃金天然是央行的天敵,他使得央行信用下發行的貨幣容易存在無法兌換承諾含金量的黃金。

那麼,黃金,尚且難以全球性流通(唯一例外的一種條件就是各國央行破產,或者世界大戰,全球不再信任任何貨幣,包括美元)何況比特幣?從黃金這個角度非常好理解,比特幣必然受到各國央行的抵制,抵制,並非是抵制其存在,而是允許在一定的范圍和程度存在,比如有限的規模,有限的炒作,但是要取代各國貨幣的存在,或者換一個角度說取得流通權,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打一個不太准確的比方,如果黃金不是央行的天敵,那麼隨便按照哪國貨幣,就拿美元來說,按照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同等時期的黃金購買力和美元購買力來說,黃金現在至少價格應該是每盎司1-2萬美元(可能不太准確,甚至應該達到20萬美元,對比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同時期黃金購買力而言),而事實是價格為1100-1300美元,道理就在這里!

從我國比特幣的發展來看,無論是挖礦,還是炒作,我國央行始終非常警惕比特幣,不僅僅是上述我論述的央行天敵,也更多的是跨境和洗錢的違法工具。

因此說,題主所說,比特幣成真,不管是如何成真,都不可能。

盡管目前按照價格,或者賬面來看,的確,擁有一個比特幣的價值不菲,以前用比特幣支付一杯咖啡的事,按照目前比特幣的交易價格來看不可思議,但是從貨幣常識角度來看,其未來法律的風險巨大,越是發展風險越大,越不發達越脫離央行的警戒視力范圍。

最後,奉勸所有投資和炒作比特幣的人遠離比特幣,假設某天,央行下令封殺比特幣,立刻分文不值,因為黃金和比特幣,是紙幣貨幣條件下央行的天敵!

投資比特幣不能看到有人笑就看不到有人哭

2011年前後作為投資比特幣的最佳時間周期很多人是無法抓住這個風口的,當前已經流通於世的1700多萬枚比特幣陷入沉默賬戶永世不出的接近於500萬枚。從這個數據中就可以看到當初是有很多人擁有比特幣的,2010年前後淘寶上還有5元1枚出售的比特幣,99%的投資者是無法想像的未來若干年後,比特幣可以如此值錢甚至一度達到2萬美元的高度。

所以說在任何的投資市場,先知先覺者吃肉後知後覺者喝湯盲目跟風者接盤。 不管是最新的挖礦還是投資比特幣,在這個行業里邊處於一夜暴富奇跡下的人群永遠是最少的。絕大部分的人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那麼有贏有虧也就十分的正常,無需眼紅平常心去看待下一個風口就行。

非常合理。從財富分配,風險收益和貢獻大小看。

財富分配是否合理?

問題中有個概念要澄清,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是指:

1)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

2)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

先討論命題一,這一群體其實是不存在且無法成為巨富的,看下面這個圖。

本文數據均來自btc區塊鏈瀏覽器(19.1.11), 比特幣的所有地址加起來也不過才2000萬多一點,也就是說使用者只少不多。作為一個全球投資品而言,人數真的太少了,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只有2%左右的人擁有超過1BTC,我就不說比特幣有一天漲到月亮上去的事兒了,就算是漲到一兩百萬美金,這些持幣量不足1BTC的人能成為巨富?怕是連套北京的兩居室都買不起吧。所以,不存在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成為巨富這一事實。

而且,能拿出幾萬閑錢投資虛擬貨幣的一般都是城市新中產,小額投資也許可以改善他們生活,但無法實現階層躍遷,這是合理的。

再看命題二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呢?那這些人如果成為巨富,合理嗎?合理。因為我們得看風險和收益的比例。

風險收益比例合理嗎?

成為巨富不合理的邏輯是風險低,收益高,這些人賺了過於容易賺到的錢。但事實上比特幣大戶或者你所知的莊家都承擔了對應的風險,可以看下面的圖。

持幣量第一名的地址是18年1月才逐步參與交易進來,這是幣價大跌,市場都在喊比特幣歸零的階段,在17年初陸續建倉13萬個比特幣,在大牛市裡也沒怎麼出手,這是做好巨額虧損的准備才進場的比特幣莊家,這個風險遠遠超過大多數有錢人能夠承受的風險資本體量。

我們選擇了排名第一到第十做個參考,前十名的地址里,只有一個是11年入場的,而近期交易頻繁的第十名,是在18年底才進場的,就是大家哭爹喊娘,各大群里靜悄悄的時候。

看到韭菜和莊家的差距了嗎,這些人本來就是大富,如果比特幣成真,他們的成為巨富也是理所應當的吧。不幸的是這些故事都並不屬於你,只好假想出一群早期礦工,一群運氣好的普通人,去完成自己的白日夢。

因為早期的礦工可以很輕易的挖出大量的比特幣,只要拿到現在,就可以輕松的獲得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不相匹配的財富,於是有些人就得出結論,這不合理不公平。

早期礦工做了什麼?

早期的礦工大多是極客或是懂金融,哲學,密碼學,經濟學, 社會 學這些各個學科的聰明人,這些人在早期參與的過程里,已經擁有了獲得它的資格,而如果能拿到今天,那也是他應得的。但事實的真相是,早期的礦工可能早就退出了。試想一下,你從電腦里挖出來的莫名其妙的東西有一天,突然值1美元了,你賣不賣?不賣,好,值100美元了,你賣不賣?你看了看,發現你電腦里有1萬個,這個時候不賣的就會覺得自己是傻子了。

大家都在嘲笑1萬比特幣換比薩的故事,事實上,那個程序員在後來接受采訪的時候,並沒有任何後悔,因為當時1萬比特幣不值錢啊,你的知識和能力既然無法駕馭這些未來的變化,為什麼要後悔?能拿到今天的信仰者們都是真英雄,在比特幣宣傳,流通量的減少,和穩定幣價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那個比特幣系統不夠安全穩定的早期階段功不可沒,他們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判斷力和承受力都遠超常人,這份財富當之無愧。而事實證明,這樣的人真的少之又少。所以也沒什麼不合理的。

總有些人光看到巨富的機會看不到巨富背後的風險,你以為10萬比特幣算多嗎,不算多,跟你做交易對手的人比比皆是,莊家進場也是要相互博弈的,而且不能隨進隨出,尤其是熊市。這些大戶的體量至少要經歷1-2輪大牛才能達到自由進出的水平,現在都是扛著巨量的風險在冰上行走。

圈裡很多人都等著正規軍入場,正規軍為什麼不入場?風險大啊,入場也就是買10來萬個,跟你博弈的人一大堆,本來自己可以想印多少印多少,何必去一個到處都是對手,還不知道是誰的市場呢,風險和收益不匹配。

趙長鵬賣房抄底,套兩年卻有了世界第一的數字貨幣交易所。

貼吧48萬哥賣房梭哈,套一年卻痛失財富自由。

故事的開頭何其相似,結局卻令人扼腕嘆息,而在我看來,48萬哥成為巨富才是不合理。

空有暴富的心,卻沒有為自己熱愛和相信的東西做一點事情的覺悟,一敗塗地也沒什麼可說的。

所以終歸只能閑錢投資 因為大多數人都是不敢的。

你如果敢,扛得住這種心理壓力,我覺得沒什麼不合理,也許這個 社會 實驗明天就失敗了呢,是不是?怕不怕?

突然看到有人舉了拆遷做例子,說實話,這么一比,拆遷反而是更不合理的那個。

不是嗎?

存在即為合理,認為不合理的只是一種酸葡萄的心裡!

早十年買房的人,可以坐收房租,是否合理?

坐擁黃金地段,拆遷後瞬間實現財富暴漲,是否合理?

生與條件優渥家庭,出生既高起點,是否合理?

早十年第一批互聯網人,現也已經萬貫家產,是否合理?

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下海經商的人,早已經功成名就,是否合理?

看似不合理的表象下,是有你看不到的膽識,魄力,以及智慧的積累和運氣。這是無形財富和有形財富之間的轉換。

樓主說的比特幣成真,應該是指有越來越多人使用比特幣,比特幣得到各國的認可,比特幣成為數字黃金。


從比特幣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0年的歷程,從最開始的加密圈慢慢走向普通大眾,使用比特幣的人數是越來越多,了解比特幣的人數一直在擴大。到目前為止,根據statista統計的數據,比特幣錢包用戶數一直在增長。截止2018年4季度,比特幣錢包用戶數達到3191萬。離60億人口,還有很大距離,但是用戶數量一直保持增長,一直走在成真的道路上。


目前為止,還沒有國家定義比特幣是非法的,區塊鏈是非法的。


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成為巨富,是合理的。為什麼說合理呢?這里有機會成本,比別人看的遠還能堅定的執行,到收獲成果時,憑什麼就說不合理呢?有些人看不到這個機會,有人是看到了機會確做不到,看到又能做到,難到不該享受巨富嗎。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大的風險,就是歸零的可能性。看一張比特幣的走勢圖:

比特幣價格波動巨大,有多少人能拿住不放呢?能拿住,拿到比特幣成真的時候,這過程中,已經經歷了多少財富的暴漲暴跌,有多少人能承受資產縮水90%還不拋呢?

比特幣一直沒有成為法幣,也不可能成為法幣,但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產品,也是一種數字資產是受法律保護的。

比特幣一直沒成為法幣,但是卻可以在交易所流通,換成法幣,比如國內比較大的火幣和OKCOIN。所以只要你有比特幣就可以換成法幣,也可以用法幣購買比特幣。

在美國兩大期貨交易所已經把比特幣作為標的,以後也會在證券交易所申請ETF。

通過挖礦和炒幣資產大幅升值的人大有人在,但作為一個金融產品,風險依然很大,還是要學會控制風險。

比特幣的定義是數字貨幣,或者說是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資產,既然是資產,無論是28定律也好,還是馬太效應也好,都是少部分人佔有大部分資源。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資產,房產等概念相同,然而不同的是,比特幣屬於虛擬貨幣。即使數量有限,現階段也難以達到其他貨幣的效果。

再者,貨幣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它本身就是一張紙而已。它的價值來源於政府站台,來源於多少人認同他的標價。比特幣也是如此,它的價值就是那一小圈比特幣信徒的狂熱。去年比特幣瘋漲,除了圈內人外,基本就是機構割投機者韭菜。盡管比特幣具有稀缺、易於分割、數量恆定、流通方便、不可造假、透明安全、去中心等等優勢,但在我國是不被承認的。所以,通俗講,僅僅比特幣是虛擬貨幣這一點,就難以讓廣大群眾所認同。你信,它就值,你不信,它就不值。不過如果真有一天世界變成完全數字化,比特幣成為主流也不是不可能。

比特幣不可能成真,盡管擁有比特幣的人做夢都希望它是真的。這是由比特幣的特點和現代法定貨幣的屬性所決定的。

比特幣用的是區塊鏈技術,這種技術的特點就去中心化,不受某一個中心控制,這種技術很先進,但用在貨幣上就成了它的致命弱點。再來看現代主權國家的法定貨幣,不管是美元、人民幣、日元還是英鎊、法朗、盧布,其發行的數量、方式與時間,都有一套完整的科學方式,不能多也不能少。發行多了,會導致通貨膨脹,少了就會導致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都必須受主權國家完全掌控。任何一個主權國家和政黨,都不可能放棄對貨幣的掌控,因為貨幣在現代 社會 的作用不僅僅是購買這么簡單,它可以達到用其它方式無法完成的政治目的。美元現在在全世界是硬通貨,這是美國憑借其在二戰的戰果以及強大的 科技 、經濟、軍事實力確定的,多少國家的貨幣想取代美元,但都由於實力不夠而望洋興嘆, 歷史 上這種情況的改變往往只有通過戰爭,比特幣憑借一個區塊鏈技術就想取代全世界主權國家貨幣,大家覺得可能嗎?

在不影響主權國家的金融體制、國家安全的情況下,給它一點小小的生存空間,讓一群人自娛自樂,已經是很恩典了,還要幻想全世界人們都用它?

中國政府是一點面子都不給,直接全部轟走,因為比特幣除了洗黑錢、轉移資產、為恐怖分子提供便利之外,還涉嫌擾亂國家金融秩序。

一句話,現代法定貨幣是和國家主權分不開的。沒有國家主權背書,任何貨幣都是自娛自樂的 游戲 。

如果比特幣成真,那一天肯定是到了共產主義 社會 ,沒有國家、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按需分配,不過到那時,貨幣也沒有了,留著比特幣也沒用。

不少人因為比特幣賺錢了,但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因為他們賺錢是以無數人血本無歸為代價的,你說這合理嗎?

㈢ 持幣地址多少才能上交易所

沒有固定要求,每個交易所都有不一樣的條件。虛擬貨幣上交易所需要什麼條件。這是很多項目方會考慮的事情,虛擬貨幣首先看是什麼類型的,是智能合約的,還是獨立開發一種鏈,還是以什麼為主鏈來發行。
1.需要上幣費用
可以分為大交易所和小交易所,大交易有的需要上幣費,一般都是用BTC計算價格。現在有要幾個BTC的,也有很少的一萬左右的交易所。
2.不要上幣費的。
不要上幣費的交易所,一般需要給交易所代幣用來做活動,還有一種就是需要幣的用戶玩家來進行投票,投票達到要求就可以上幣,因為交易所也需要人氣,如果一個幣有很多的人氣,那麼完全可以免費上,那就是用戶投票,有大量的用戶,交易所也開心。
3.上幣最基本的要有官網
一般上幣都要有項目網站,連個網站也沒有,那更不正規了
4.上幣白皮書是最基本的
每個項目都應該有計劃書,都幣的總量和規劃介紹
5.幣的LOG標志
每個幣都應該有個獨特的標志,今年最火的就是UNI了,當然也是交易所的。
拓展資料:
一,持幣地址是指具有某種代幣的地址,類似於支付寶、銀行卡中的賬戶名。持幣地址數越多,理論讓說明持有這種代幣的人越多。根據《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境內沒有批準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根據我國的數字貨幣監管框架,投資者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數字貨幣交易的自由。
二,溫馨提示:
1、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的通知、公告,虛擬貨幣不是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公民投資和交易虛擬貨幣不受法律保護。
2、在投資之前,建議您先去了解一下項目存在的風險,對項目的投資人、投資機構、鏈上活躍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資或者誤入資金盤。
3、以上解釋僅供參考,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不構成任何投資操作。

㈣ 火幣網btc地址在哪

火幣網的錢包里。
貨幣網的b火幣網將在全球范圍內開展5大業務、包括火幣全球專業站、火幣韓國、火幣中國、火幣錢包、火幣全球美元站tc地址在火幣網的錢包里。

㈤ 誰是最大的比特幣持有者

作者| 哈希派-LucyCheng

比特幣被絕大部分人認為是世界上最為透明的支付網路沒錯,但它的地址是由用戶錢包匿名生成的;所以「誰是BTC最大的持有者」一直以來都沒有準確的答案。根據網路資料及Bitinfocharts的數據顯示,比特幣富豪榜前十名內除了半數已知的交易所錢包之外,其他皆為持有者不詳的神秘地址。

比特幣前十名富豪榜地址(數據源自:bitinfocharts.com)

這些地址大都以接收比特幣為主,其中最為神秘的是BTC富豪榜里排名第七的(有分析指出此為Mt.Gox於2011年黑客攻擊中被盜BTC的接收地址);該地址於2011年3月1日轉入的79956枚比特幣至今仍未轉出。如果按照當時0.92美元的價格來計算,這七萬多枚比特幣截至目前為止已經翻了一萬多倍。

地址的比特幣轉入轉出情況(數據源自:bitinfocharts.com)

而更為重要的是,持幣者和錢包地址並不是簡單的一對一關系;將BTC分散存儲在多個地址內才是大多數比特幣富豪們的常規操作。也就是說,不僅僅是誰,就連他持有多少比特幣我們也無法找到確切的答案。

圖片源自:quora.com

不過多年以來,大家還是能從領域的花邊新聞以及部分好奇人士的分析研究中,得到一些不太准確但有意思的結論。

比如說,紐約加密貨幣交易所Gemini的所有人Winklevoss兄弟曾在2013年表示,他們擁有當前流通量約1%的比特幣(按照該時間點約1200萬的BTC流通總量來看,這兩兄弟大概持有12萬枚比特幣)。而同樣擁有六位數比特幣的還有在《東方時空》聲稱自己是中國持有比特幣第一人的李笑來、被稱為「比特幣耶穌」的Roger Ver、收繳了絲綢之路運營者14.4萬BTC的FBI以及在打擊犯罪中沒收二十多萬枚比特幣的保加利亞執法部門。

另外撇開這些花邊新聞,根據RSA演算法提出者之一Adi Shamir發布的論文《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Full Bitcoin Transaction Graph》中的說法,擁有比特幣最多的人持有量可能不多於70萬BTC。這位以色列數學家通過分析比特幣前18000塊鏈的交易數據得出, 歷史 上出現過持幣量大於50萬BTC的有兩個實體(包括個人以及交易機構),而且收入(不算支出)最多的人交易轉入數量在70萬BTC以下。但需要強調的是,這已經是2012年的分析了,八年後的今天數據可能得刷新一下。

往期回顧: (十 )最誇張的比特幣估價是多少? 下期預告: (十二) 2100萬並不是比特幣的最終總量 比特幣你不知道的故事系列合集,將持續更新,敬請期待......

㈥ 比特幣最樂觀的結果是什麼全球化是比特幣礦企的未來出路嗎

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加密數字貨幣,從誕生初期的無價值到目前交易平台顯示的最高68000多美金,比特幣漲了幾百萬倍,這也是 歷史 上普遍認知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金融產品。

作為加密貨幣的龍頭,比特幣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共識圈,但是它的發展歷程卻是充滿荊棘的。目前比特幣的持幣地址數量對於全世界總人口來說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且由於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的加密資產,不是由個人或者組織所發行的,對於資產兌換背後並沒有強有力的信用背書。

比特幣在強權國家很容易受到封殺,原因是比特幣目前尚未受到有效的監管機制,而作為一種投資產品,容易受到消息面的刺激而引起暴漲暴跌,而國家為了保證公民資產,穩定 社會 ,相應的也會拒絕投資這一類產品。我國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國家,目前國內還是禁止交易比特幣等一系列加密資產。

比特幣作為最廣泛的一種加密資產,對於未來最樂觀的結果是迎來自己的監管機制、得到各國的承認,用戶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交易加密資產。而比特幣相應的也能對接各國的數字貨幣,能方便用戶交易、出入金,真正成為如黃金一樣的儲備資產,做互聯網上的數字黃金。

而對於比特幣的能源消耗問題,其實本質上是人們對挖礦產生的實際應用功能產生懷疑,比如比特幣挖礦是進行大量的哈希運算,而這些耗費能源所做的運算對實際的經濟發展沒有任何幫助,那麼在未來希望比特幣能找到更節能的運算方式,使得減少資源的浪費。這樣在輿論比特幣資源浪費的問題上也能得到相應的認可。

礦池發展勢頭強勁

我們發現,在「6·19」四川等地礦機集體斷電之後,前五大礦池算力只用了一周時間便恢復了正增長。對於有些礦業公司來說,其礦池的發展勢頭已接近挖礦業務。
此外,就在比特幣史上挖礦難度最大的一次下調之前,前十大礦池算力增長也全部實現轉正。如今礦池的頭部效應仍然存在,而且影響越來越顯著,而在「天然友好」的挖礦模式支持下,這些頭部礦池的自我恢復能力也是相對較強的。


其實,「礦池」這種機制就是一種將少量算力合並聯合運作的方法,不論個人礦工所能使用的算力多寡,只要是透過加入礦池來參與挖礦活動,不管是否有成功挖掘出有效區塊,皆可經由對礦池的貢獻來獲得一定比例數量的比特幣獎勵。這種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多人合作挖礦,獲得的比特幣獎勵也由多人依照貢獻度分享。


那些礦池(尤其是頭部礦池),基本都是基於這種運作模式的,這種模式的優勢就是能夠達成「穩健增長」。這主要是由於礦池在比特幣生產、交易和應用這條產業鏈中始終處於上游,而與其他傳統挖礦模式不同的是,礦池的存在大幅降低了比特幣開采難度和開采門檻,礦工可以自由選擇將自己的礦機接入到哪個礦池,不用擔心「斷電斷網」問題,繼而真正實現了人人皆可參與的比特幣挖礦理念。

不僅如此,由於礦池是按算力佔比給礦工收益,這樣既可以增加挖到幣的概率、也可以穩定礦工的收入,同時礦池提供的技術也有利於增強挖礦效率,繼而進一步提升投資者認可度和業務估值。

全球化是比特幣礦企的未來出路嗎?
在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發生巨變的當下,美聯儲在過去的一年中通過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釋放了大量流動性,再加上拜登政府近期推出的高達4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計劃,這些都加劇了潛在的通脹可能性,也進一步鞏固了投資者繼續持有比特幣的信念。

數字貨幣市場在經歷了2021年二季度的震盪之後,那些有著自己清晰明確的全球化礦池戰略發展方向以及多年深耕區塊鏈行業經驗的公司存活了下來,不僅如此他們的領先地位還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在這種環境下,只有全球化才能做到真正的分布式,把成本降到最低,繼而服務更多的用戶。因此也只有那些深耕全球化戰略的比特幣礦企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數字貨幣# #比特幣[超話]# ##歐易OKEx#

㈦ 比特幣和萊特幣的最大區別是什麼:萊特幣有什麼優勢

前言:請保證您在閱讀本文前對電子貨幣(特指密碼學貨幣)有基本的理解,明白「POW工作量證明機制」、時間戳和塊鏈系統、去中心化等基本知識,這里不再重復。

比特幣瘋狂上漲,電子貨幣掀起一波炒作熱潮。萊特幣(LTC)暴漲十幾倍達到了300元的高價。同時各種山寨幣大量出現,漲幅驚人,一天漲幾倍也不稀奇。電子幣市場已經顯示出強烈的投機性,投資風險已經顯現。但是難道只有比特幣能成為唯一的贏家,還有沒有其他電子幣可以「復制」比特幣的奇跡,甚至超越比特幣呢?

在假設未來電子貨幣成功的前提下,有人說,我們只需要一個電子幣。如果比特幣的數量有限,炒到很高以後使用mbtc或者更小的單位進行交易就行了,其他的電子幣是一種重復,沒有意義的行為。

那麼我們要看一下,比特幣是如何從「沒有意義的行為」變成一個成功的案例,這裡面有什麼經驗可以總結。

首先,比特幣在電子密碼貨幣的私鑰-公鑰組合的基礎上,開創性的提出了block-chain機制,以及將挖礦(保護全網)和貨幣發行獎勵捆綁。並實施總量恆定創造通縮預期,難度自動調節保證公平,以及競爭性挖礦和競爭區塊分支,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持幣人和礦工的利益,實現了共贏。

這種機制調動了礦工的積極性,形成了良性循環,BTC漲,算力漲,算力漲,BTC更穩固,具有更高的價值,從而推動價格繼續上漲。一直到現在,比特幣已經形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塊鏈系統,這就是比特幣系統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保證了比特幣持有人的最大限度安全,以及去中心化的網路結構,保證了比特幣世界的公開和公平。社會資本對比特幣大量投資,形成了一整個產業鏈。這就是比特幣從無到有創造的價值,雖然有投機的因素,但是一定程度上比特幣的市值反映了這個價值。

BTC市值:http://blockchain.info/charts/market-cap

BTC算力:http://blockchain.info/charts/hash-rate

但是這是否說明比特幣就一定是最成功的,並且不需要再改進了,就永遠的佔有了未來整個電子貨幣的市場份額呢?

我接下來就拿萊特幣(LTC)來做一下對比,不是推薦買入LTC,而是談一下LTC能否解決BTC的一些問題,以及會不會造成一些新的麻煩。

首先BTC存在以下問題:

1,確認時間長。

我隨便選了一下現在的挖礦記錄,就看到出塊確認時間過長的問題。 首先,BTC默認的10分鍾出塊,已經是比較長的時間了。對於一些交易來說,這個時間讓人不耐煩。而由於難度已經很高,出塊時間進一步不均勻,有時候20分鍾不出塊也是很正常的。這20分鍾加上各個交易網站的確認等待和其他手續時間,往往造成充值、提現速度極慢,等上個把小時那是常有的事。等一筆比特幣交易那真是一件無聊的事,這更限制了它在現實中的應用,甚至有人因為這個原因需要引入第三方的,類似於支付寶的第三方中心化信用來解決。

而LTC兩分半的出塊時間大大緩解了這個問題,一筆LTC交易一會功夫就完成了,一點沒有焦急的等待,這一點上可以說LTC解決了BTC的問題。

2,中心化

雖然BTC標榜自己是去中心化的貨幣,但是那是相對於法幣而言的。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歷史問題和ASIC礦機問題,BTC的中心化問題非常嚴重,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談。

第一個是算力的中心化。雖然ASIC礦機是歷史的必然,但是BTC由於上漲很猛,算力中心化非常嚴重。 從這張圖上看,第1,2大礦池已經具備了發動51%的條件。雖然說51%會毀了整個網路,對礦池來說沒有好處,但是比特幣畢竟是一個法外之地,一切都是靠數學公式和演算法保證,靠自覺自願建立起信用,面對巨大的利潤誘惑,難免不會發生什麼事情,或者持有人的信心會受到影響,這已經對比特幣不利了。

有人說,LTC早晚也會開發出專用礦機,從而進入中心化的時代,我認為這個有一個程度的問題,畢竟比特幣礦池嚴重集中是一個事實,而LTC的集中度只要比BTC低,風險就可以小一些。

第二個是持幣的中心化。我這里沒有LTC持幣的統計,但是我有BTC持幣的統計。這個持幣的中心化之嚴重令人發指。 這意味著極少數的幾個人就控制了整個網路的絕大多數財富。當然有一些地址是屬於交易所的,但是這個絕對的非常嚴重的分化。數據在這里:http://btc.ondn.net/search

而算力的中心化又加劇了這個狀況:已經有一半的比特幣被挖出來了,並且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然後剩下的沒挖出來的,也必將被極少數人挖出(因為算力集中),新進來的老百姓除了拿錢買單就沒得可選了。

雖然有人反駁我說既然BTC有價值,就應該用法幣來換,問題是在已有的BTC已經被壟斷的情況下,將來的BTC也一定被壟斷,這個價格可就不是買方來定了,就好象大家都說中國的房地產不公平,如果已有的房子都控制在「房叔」的少數人手裡,將來開發的土地也由國土局緊緊的攥著,那小老百姓豈不是只有乖乖的掏錢,而且掏多少是「他們」來定嗎?

——原來在房地產上的態度到了BTC就轉變了,原因當然是持有BTC的人,屁股決定了腦袋。就好象你買了幾套房,肯定會說房地產市恥公平。

而相比之下,LTC目前只挖出來四分之一,而且算力比較平均,任何一個老百姓都可以購買顯卡自己挖礦,至少新出的LTC可以用比較均衡的代價獲得。從這個角度上講,如果今後電子幣還需要整體增加100億甚至1000億美元的價值,那麼全都加在BTC上,只能導致幾個人變成千億美元的富豪,這顯然不是發展電子幣的初衷。

3、中本聰風險

BTC還有個嚴重問題,是中本聰有200萬以上的BTC,我們現在願意相信中本聰是個大善人,是個上帝,但是我們平時相信數學和物理的密碼玩家們怎麼能信任一個個人呢?在最小信任前提下,中本聰也是凡人,如果BTC市值足夠大,中本聰的貨就成了定時炸彈。就算他不出貨砸盤導致下跌,那他也成了這個世界的上帝,擁有了最多的財富。更別提FBI沒收的一些BTC早晚要拍賣,這個給美國人民做貢獻的好事,就留給世界人民了。

而LTC就沒有這個問題,歷史很乾凈,大家一起挖的,一切都是公開的。在挖LTC的時候,玩家們很多已經具有了BTC的經驗,因此一開始挖礦就比較均衡,沒有出現創始團隊偷挖等謀私情況。這為LTC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矗

4、關於金銀比率是否適用於BTC和LTC

這個問題很好笑,恰恰說明了公眾投機者的無知。比特金、萊特銀,說這種說法的媒體就是極度無知的表現。

首先,電子幣的價值是否跟發行量相關?如果LTC的發行量是BTC的四分之一,是否LTC的價值就是BTC的四分之一? 如果我現在發行一種腦殘幣NCC,發行量只有1個,是否價格就應該是999999999?

拿發行量進行錨定,就好象比較股票的流通盤一樣可笑,貨幣只能用總市值來估值,談流通盤是無意義的。至於拿金銀比率更是笑掉大牙。金銀比率是由金銀的工業價值和產量來定的,而電子貨幣沒有貨幣屬性之外的價值,也沒有產量和儲量這回事,貨幣的產量和儲量只是貨幣單位而已,沒看懂這個的回去回爐。

而且BTC和LTC有直接的兌換市場,它們的比例是市場博弈的結果,本身就是短期最優解,沒什麼可說的,市場說多少就是多少,跟流通盤毫無關系,更沒有金銀這一說。

5、關於山寨幣。

有人說,LTC也是一種「山寨」幣,是沒有價值的。還有人認為,這么多山寨幣,炒哪個不是炒,都可以炒起來。 我認為這兩種看法都是錯誤的。

首先,BTC是開源電子幣,「山寨」這個詞,本身就含有中國人腦子里濃重的中心化思想,希望有個神仙皇帝或者中本聰大神製造了一種神仙幣,其他的都是「山寨」出來的。在開源的世界裡,任何人都有權利製造貨幣,任何幣都是「山寨」幣,比特幣之前也一文不值,價值是市場認可後給予的。只要另一種貨幣也能讓市場認可並接受,賦予它市值是理所應當,賦予多少市值也是市場定的,未必就不能超過比特幣。

假定長期市場有效,排除炒作因素後,一個貨幣能否被市場賦予價值,主要取決於幾個因素(我個人認為)

㈧ 比特幣是一種什麼貨幣能與人民幣流通嗎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1]。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所有的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約2100萬個。

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中國三大比特幣平台正式開始收取交易費。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公告稱中國禁止虛擬貨幣交易。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達到歷史最高價19850美元。

2018年11月25日,比特幣跌破4000美元大關,現穩定在3000多美元

2019年4月,比特幣再次站上5000美元大關,創年內新高。

㈨ 為什麼我比特幣轉賬地址每次都不一樣

如下:
第一種情況是重新導入助記詞,第二種情況是自己請求更新了新地址。
因為比特幣獨特的交易構造,理論上來說用戶在每轉一次賬時,地址都會重新更新一次。這么做的原因是為了保證足夠高的匿名性和安全性。以AToken為例,當用戶在AToken創建錢包時,AToken會為用戶生成200個BTC地址,供用戶使用。很多細心的用戶會發現,在創建新錢包時,BTC的地址是顯示的兩個;但是當重新導入助記詞時,BTC的地址就變多了,可能是40個,可能是200個。地址的變換是比特幣特有的交易結構,目的是保證交易的隨機性,匿名性和不可追溯等特點。

熱點內容
bfc幣對usdt 發布:2025-04-16 16:34:11 瀏覽:780
怡亞通區塊鏈平台 發布:2025-04-16 16:18:36 瀏覽:532
區塊鏈百倍幣有哪些 發布:2025-04-16 16:13:31 瀏覽:913
如何通過百度區塊鏈賺錢 發布:2025-04-16 16:11:54 瀏覽:156
區塊鏈的演化邏輯與經濟學意義 發布:2025-04-16 15:58:22 瀏覽:933
usdt轉化成人民幣的匯率 發布:2025-04-16 15:47:13 瀏覽:756
北交所跟USDT 發布:2025-04-16 15:44:02 瀏覽:241
犇比特幣是中國的嗎 發布:2025-04-16 15:07:50 瀏覽:607
xrp中心化分析 發布:2025-04-16 15:07:06 瀏覽:310
eth到現在多少年了 發布:2025-04-16 14:52:46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