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比特幣不能取代信用貨幣

比特幣不能取代信用貨幣

發布時間: 2022-12-31 12:20:29

1. 比特幣能成為貨幣嗎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貨幣?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當貴金屬金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時,貨幣就出現了。
貨幣的職能:基本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
有兩點難以理解,拿出來解釋:
1、流通手段:充當商品交換媒介。
2、支付手段:清償或支付債務、賦稅、利息、工資等。

什麼是比特幣?我的文章《數字人民幣(上):什麼是比特幣》有專門的解讀。
比特幣依靠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的發行,流通,貯藏功能。比特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幣值十分不穩定,幾年時間可以翻幾百倍乃至上萬倍,而且,缺少主權信用背書,價格完全由供需關系決定,有三項職能完成不了:1、價值尺度職能;2、支付手段職能;3、世界貨幣職能。所以基本上無法成為貨幣。
特別說明:區塊鏈技術可以保證比特幣發行和流通不需要信用背書,但是在 社會 活動中必須要有國家信用背書才能保證活動完成,例如,支付賦稅。所以完成不了支付手段。

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特點,具備不受監管的職能,這就催生了額外的價值:洗錢,黑市交易等。比特幣挖礦的特點,也造成了比特幣的另外一個問題,因為它總量有限,最多挖出2100w個,所以他它註定會產生通縮,也不適合作為貨幣。

結論:比特幣成為不了貨幣,但是它可以流通,可以交換,具有使用價值。拿一個商品來類比的話,我認為古董比較合適。

2. 比特幣能夠代替貨幣嗎

很多人認為比特幣有價值的原因,是因為「稀有」,而如果比特幣不再「稀有」了,那麼它也就不具有價值了。

這是一個誤區,來,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所有「貨幣」,本質上是什麼?

答案是信任。美元有價值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布雷頓森林協議下對於美元建立的公信力,而不是所謂的和黃金等值兌換(雖然別人那樣說)。人民幣有價值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中國以及周邊國家人民幣的信任體系,而不是和美元儲備兌換(看離岸人民幣就懂了)。這能解釋部分國家的貨幣(比如俄羅斯的盧布,以及你們都知道的辛巴威幣)大幅度貶值的原因,因為政府以及當前的世界局勢導致不支持這種貨幣存在的信任體系,所謂的經濟制裁以及貨幣炒作,是很表面和膚淺的原因。

貨幣的本質是信任。

那麼,比特幣呢?

比特幣這種貨幣沒有中心化的信任衡量機構,比特幣的價值,也就是其「信用體系」,來源於對於中心化的單位的不信任。每個國家都發現鑄幣稅這玩意太好收了,飲鳩止渴,導致國與國之間信任度越來越差,甚至各國人民自己都對於國家的貨幣產生不信任。

而信任就和質量一樣,是守恆的,對於中心化貨幣的信任減少,對於去中心化的貨幣信任度自然增加。

這就是比特幣價值不斷提升的本質原因。所以對於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來說,只有2個結局,要麼各國想明白了不再超發貨幣,按照科學合理的方式增發貨幣,各國統一穩定的匯率,維持住中心化貨幣的信用體系,那麼比特幣這類的貨幣價值就會無限接近0。要麼各國之間繼續飲鳩止渴,更為瘋狂地用超發貨幣的方法來向所有人收鑄幣稅,那麼對於中心化貨幣的信任會越來越低,比特幣這種去中心化的貨幣總價值會無限接近於所有對政府,以及其他政府不信任,但又需要進行國際貿易的單位的勞動生產總值。

要麼價格高得瘋狂,要麼一文不值。

那麼理解了這些,接下來就可以回答本題了,比特幣會被別的數字貨幣代替嗎?

諸如**之類的騙子,甚至你隔壁老王都能來吆喝「我花了10分鍾改了一下bitcoin的core,創建了一個新的數字貨幣叫做SBC,SB們快來參與我的ICO,給我交鑄幣稅啊~」。那麼請問,假如這種事情發生了,你是否會馬上選擇使用隔壁老王的SBC呢?

答案是,投機者會有一部分參與,但是市場不會參與。原因很簡單,新的加密貨幣未得到市場的認可,應用未產生,這種貨幣沒有辦法換取到生產資料。那麼這種貨幣也就不是貨幣,只是一種投機用的虛擬商品。也就是說,就算隔壁老王ICO了一個SBC,除了那些沒腦子的投機分子以外,也沒人會選用這種幣。

目前的市場上,確實是有很多其它數字貨幣如以太坊、EOS、XRP等等,它們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技術優勢(實際上BTC也一直在進化,也會借鑒其它數字貨幣成功已被市場證明的先進技術,LTC等幣就可以說是BTC先進技術的實驗幣。),可能將來的應用場景會比BTC更多,但是它們都不可能去挑戰BTC的地位,BTC永遠都會是幣圈的第一共識,是許多人的信仰,BTC將作為幣市黃金而長期存在,不是主要用於流通的數字貨幣。

3. 一個深刻真理的反面,可能是一個更深刻的真理

閱讀下文前請確認以下兩點:

本文並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並且你的一切投資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我個人持有一定數量的數字資產,請注意我的言辭可能有不適當的傾向性。

最近聽了一期《冬吳同學會》,內容主要就是通過以下幾點揭示比特幣的風險:

最後通過巴菲特的話告訴大家——比特幣不能代替貨幣

冬吳同學會鏈接:http://www.qingting.fm/channels/217812/programs/8301241

這些話有道理么?

我認為是有的,甚至可以說每一條都是在反應事實,甚至真的是在切切實實的發生的。

這里所謂的不安全其實就是說如果你丟了自己錢包的私鑰以及12個助記詞,那麼你錢包裡面的資產就沒了。

同樣,如果你發送虛擬貨幣時寫錯了對方的地址,那麼你的資產也沒了。

記住,這真的是沒了(概率幾乎為零),你不能像現實生活中銀行卡密碼丟失或者錯誤轉賬之後去求助銀行。

虛擬貨幣採用的是分布式記賬,不像一行一樣是中心化記賬。

人們經常說幣圈一天,股市一年。

就是強調的虛擬貨幣的波動性,它們往往可以一天走出股票一年的波動效果。

如果比特幣的波動如此之大,那麼又如何通過它去計價呢?

你今天賣的東西0.1個比特幣,明天就變成0.05個,漲了你覺得高興,可是人家萬一要是跌了呢?明天0.2個比特幣,你可怎麼辦?

並且至今比特幣也依然是通過USDT和BitCNY計價的,因為他們是穩定的。

幣圈有這樣一個說法,有40%的比特幣存在於1000個賬戶之中。

我們知道股票市場一家上市公司的前幾位的大戶是要公示的,可是拿著40%比特幣的人是誰,至今尚未可知。

也就是說虛擬貨幣的價格是可能被惡意操縱的。

舉個極限的例子,你如果發行了某個貨幣10億個,你只那其中的一個去成交,剩下的999,999,999個都拿在手裡,那麼流通的那個幣買到1元就是是個10億富翁,買到10元就是百億富翁,買到1000元你就是世界首富。

市值也許那麼多,可是,你真的可以把這999,999,999個代幣賣出去么?

也就是市值真實性存疑,畢竟那些大戶,比如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50萬比特幣是至今沒有動過的。

人們經常說比特幣的價值來源於人們對於數學的信仰,對於密碼學以及新技術的信任。

雖然數學定理是完全沒有辦法被推翻的,可是技術的革新是在不斷演進的,未曾停止。

也許比特幣技術在5到10年前比較先進,可是現在來看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現實的需求了。特別是其2M的貸款,已經被人們廣泛詬病。

這也就是為什麼IFO(比特幣分叉幣)層出不窮出現的原因。

就是新技術不斷的對老技術發起挑戰。

橡樹資本(通過長期穩定的高回報得到業內認可的公司)以為創始人的話說的很到位——財務小白,追求風險,痴心妄想。

最後,梁冬老師和吳伯凡老師通過巴菲特的話告訴大家,比特幣所謂的世界銀行的願景是根本就實現不了的。(比特幣現在更多的被當作儲值工具)

這個討論似乎是針對比特幣的,可是就像你談區塊鏈不能不提比特幣,同樣說比特幣也不能不提區塊鏈。也就是說如果你能通過證據證明今天的比特幣不能取代法幣,世界銀行是個謊言,那麼你就能慣性的推導出區塊鏈整個行業就是一個謊言。

這個邏輯顯然是存在誤區的。

互聯網發展初期也極其瘋狂,甚至出現了互聯網泡沫,泡沫的破裂帶走了大量的公司,即使那些早期的巨頭。

可是在那之後呢?卻迎來了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涌現了大量優質的公司。

區塊鏈行業也是一樣的,你不能因為比特幣本身的缺陷就去否認它的價值所在。畢加索的畫也想比特幣一樣,流動性低、大量擁有者不去出售、技術落後,可是這也並不影響它的拍賣價格不斷創造新高啊。

區塊鏈行業的巨大價值就是在以它降低了信用的成本,完成了現實世界無法實現的很多事情。

羅胖在2017年跨年演講是曾說到,2017是一個效率的一年,無論是快遞行業、送餐行業甚至公交車上的超市,都是想第一時間把有你需要的所有東西都送到你眼前。

那麼區塊鏈能否提高現實世界的效率呢?

答案是——必然的!

MediShares(MDS,第一個區塊鏈互助保障合約)可以降低保險的運營成本,所有的理賠都可以在區塊鏈上自動進行,你以前想在非洲這樣的國家建立互助互助保障業務,需要在那裡建立一套完整的像支付寶一樣的支付系統,現在有了區塊鏈,你就完全不用如此去做了;

Cybereits(CRE,第一個把房地產區塊鏈化的產品)可以降低房地產行業的運營成本,交易效率,使得房地產這個無效市場(不能及時反映出供需要求)更加有效;

Theta(RBC)可以發展中國家直播帶寬問題,降低CDN(內容分發網路)價格,解決低效視頻生態,增加廣告主、KOL(意見領袖)、用戶三方的透明性;

......

請記住,區塊鏈是真的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可以提高現實世界的效率的。

如果這個新技術真的可以提高效率,改變人類生活質量,那麼它的價值就是毋庸置疑的。

你不能因為一個即使是它當前最大的一個應用的實現渺茫、存在各種問題就質疑整個價值互聯網體系存在意義。

請記住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尼爾斯·波爾說,「 一個深刻的真理的反面,可能是一個更深刻的真理。 」

4. 比特幣是傳統貨幣的最終替代,還是曇花一現的泡沫

比特幣從問世以來就備受人們的關注,這種虛擬貨幣算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但相對於傳統貨幣來說,它數量有限,並且不具有傳統貨幣所擁有的多面值性,所以無法代替傳統貨幣,更像是一場泡沫。

三、比特幣目前看來就是一場泡沫

雖然說每枚比特幣具有唯一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該貨幣確實安全。但目前多國都不承認這種貨幣,也使得比特幣在很多國家都是違法的。所以,目前比特幣的價格都是被人為炒起來的,也就是說有人在認可比特幣的價值。但若是有一天人們不再認可比特幣,那麼比特幣就只是一串字元,沒有任何價值。而也正是因為這點,目前比特幣的火爆就像一場泡沫,風險非常大,隨時都有崩盤的可能。

總的來說,比特幣無法代替傳統貨幣,更像是一場曇花一現的泡沫。

5. 多國央行行長發聲數字貨幣趨勢,比特幣最終會不會取代法幣,為何

多國央行行長發聲數字貨幣趨勢,比特幣最終不會取代其他法定貨幣。1.比特幣沒有辦法監管導致貨幣政策受到阻礙,2.比特幣全球流通可以讓很多犯罪組織洗錢。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比特幣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大佬也開始為比特幣站台,這讓很多人對比特幣有很高的期望,比特幣也出現了明顯的大漲。多國央行行長發聲數字貨幣趨勢,比特幣最終不會取代其他法定貨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比特幣去中心化導致沒有政府能夠管理和控制比特幣,這讓比特幣可以輕松的變成很多犯罪分子的洗錢工具,從而影響國家的發展,這也是比特幣不能夠取得法定貨幣最直接的原因。

數字貨幣是國家或者政府可以控制的貨幣,這種貨幣跟比特幣有非常大的不同,國家認可數字貨幣但是還沒有國家認可比特幣,這是比特幣最終不會取代法定貨幣的真正原因。

6. 為啥比特幣不能成貨幣

比特幣數目太小,沒有辦法在社會大規模流通。而且它的存在並不是以國家信用作為擔保,而是以比特幣玩家之間的信任為基礎,那麼這種「貨幣」的信用度相對來講就非常低了。

再者,比特幣數目小,而且過於集中在幾個大玩家手裡,導致它的價格十分不穩定。這就基本上不能稱之為貨幣。因為作為通用貨幣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價格穩定,否則經濟秩序就會崩潰。

比特幣不具有價值基礎;價格劇烈波動;缺少各國貨幣當局的支持,這是比特幣成不了世界貨幣的三個基本原因。

比特幣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yw/pl/201401/t20140107_47595.html

從7年前第一枚比特幣誕生至今,比特幣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不少爭議。各方討論的焦點主要集中於比特幣該如何定性,它能不能成為貨幣乃至未來成為國際貨幣。

2013年,比特幣在我國備受熱捧,不僅價格飆漲,更被有些分析評價為是「對現行貨幣體系的不小的挑戰」。2013年12月初,人民銀行聯合五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指出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隨後,比特幣價格應聲下跌。

新年伊始,1月4日,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在其網站上宣布不承認比特幣為合法貨幣,還促請民眾對其存有的風險保持警惕。事實上,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韓國、泰國、印尼和挪威等國家也陸續針對比特幣交易活動表明立場,皆不承認比特幣成為市場流通的貨幣。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今年1月,全球首款比特幣ATMRobocoin進入香港和台灣市場。相關公司還計劃在歐洲、加拿大和美國的更多地區推出比特幣ATM。

一方面是相關監管當局的「表明立場」,另一方面是比特幣全球布局的高歌猛進,比特幣到底該如何定性,其未來發展勢頭如何,再次引來各方關注。

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以個人名義發表署名為《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以比特幣為例》的文章,強調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也難以成為貨幣。

他認為,比特幣缺乏國家信用支撐,難以作為本位幣履行商品交換媒介職能。現代信用貨幣(紙幣)代表的是國家信用,實際上代表全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只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國家法律的強制力就能賦予公眾對本位貨幣的信任。而比特幣不僅自身沒有價值,也沒有國家信用支撐,沒有全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作為保證,因而不具有貨幣的價值基礎。此外,比特幣沒有法償性和強制性,流通范圍有限且不穩定。比特幣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很難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

其次,比特幣數量規模設定了上限,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他認為,比特幣有限的數量與不斷擴大的社會生產和商品流通之間存在矛盾,若成為本位幣,必然導致通貨緊縮,抑制經濟發展。數量的有限性也使得比特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大打折扣,更容易成為投機對象而不是交換媒介。

第三,比特幣缺少中央調節機制,與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不相適應。盛松成認為,比特幣沒有集中發行方,容易被過度炒作,導致價格波動過大,無法成為計價貨幣和流通手段,需要換算成本位幣才能支付;比特幣也不受貨幣當局控制,難以發揮經濟調節手段的作用。

在文章結尾部分,盛松成還明確表示,貨幣與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不是純粹的技術產物。只要現代經濟社會組織形態不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就將存在,比特幣以及其他虛擬貨幣就成不了一國的本位幣,從而也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過是技術至上主義和絕對自由主義者的烏托邦而已」。

而對於比特幣的興盛及其意義,盛松成解釋為,「比特幣的出現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人們對信用貨幣條件下通貨膨脹的憂慮。各國央行應該加強流動性管理,合理調控貨幣供應,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撰稿期間,本報記者就比特幣相關問題再次連線盛松成。他在采訪中再次強調:「比特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只能是本位幣。」

盛松成表示,「從貨幣學說史來看,比特幣並不是新鮮事兒,它的本質是貨幣發行的私有化或貨幣的非國家化,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哈耶克很多年前就提出過,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里德曼也有過類似的建議。但他們的意見只是一種理論分析工具,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很難操作,而且現代經濟越來越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這次金融危機及其應對就是很好的證明。貨幣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現代國家和政府賴以存在的基礎,又怎能私有化?所以我使用了『烏托邦』這樣的詞彙。」 「在我看來,技術取代不了國家屬性。任何數字貨幣只能是本位幣的實現形式。所以,電子貨幣會發展,虛擬貨幣是烏托邦。」盛松成表示,「只要現代國家存在,虛擬貨幣就成不了貨幣。很多人忽略了貨幣背後的國家屬性和社會屬性,還以為貨幣只是個自然體。」

對於比特幣未來的發展前景,一位接受采訪的商業銀行分析人士表示:「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這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發展空間的。目前鑒於比特幣對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尚未產生什麼影響,而且從發行技術上看,它似乎還具啟示意義,所以不少央行對此持觀望態度。」

但至於比特幣未來能否擔綱貨幣重任、甚至國際貨幣,該分析人士表示「並不看好」。他表示,「即使有國家想把比特幣作為世界結算貨幣,但它是在私人手裡,價格又劇烈波動,成得了國際貨幣嗎?而且其成為國際貨幣的重要前提是,各國當局皆承認它的貨幣屬性,這本身就是一個難題。」

盛松成也表示,「比特幣不具有價值基礎;價格劇烈波動;缺少各國貨幣當局的支持,這是比特幣成不了世界貨幣的三個基本原因。」

7. 比特幣是信用貨幣嗎

比特幣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能為它的價值做擔保,是一種沒有任何實際信用支持的虛擬貨幣,其真實價值在於大家都相信它時,它就值錢,大家都不相信它時,它就一文不值了。
當然,其賣點在於炒作「沒有通脹」,但是,一種有限數量的貨幣並非絕對不會通脹,因為原有價格可以在人們的信心無法得到任何擔保時任意漲跌變化,這等於是說可以出現和任何貨幣一樣難以控制的通脹變化。

黃金沒有貨幣功能時至少還保有裝飾品和金屬功能價值,然後可以在任何有貨幣存在的社會中通過價值對換而重新成為一種實質貨幣。
但是,任何純粹信用形式的雖然屬於限定數量的虛擬貨幣,不管是某一國家的紙幣,還是所謂的電子貨幣,都必須有某個等量的實質財富價值注入時才能開始獲得現實形式上的信用擔保和賦值,才能具有真實的信用價值。任何一種缺少這種注入價值過程而獲得擔保的所謂信用貨幣,都是0信用貨幣。
只要比特幣還沒有任何具有經濟信用的社會實體(比如某國政府)為其注入實際價值和做出正式擔保,就永遠只是一種法律信用只等於0的名義貨幣。任何國家都可以採取這種電子貨幣形式去改善一下貨幣放偽功能和其它管理功能,但這種純粹的電子貨幣本身並不可能脫離一種信用貨幣本身的屬性和形式,比如說美元或者人民幣都可以採取這種電子貨幣的存在形式來發行管理,但是這不等於說美元和人民幣本身可以脫離一個實際的信用擔保形式和賦值過程就成為真正有價值的貨幣。
任何的一定量貨幣,都可以在被其它的更多數量的「無等量財富賦值的名義貨幣」進行稀釋化分權而遭受貶值,比如說中央銀行憑空發行貨幣到市場中去使用;而在另一種邏輯上,任何固定數量的信用貨幣的支配權價值,也可以在其現實中的財富賦值量出現變化時而隨之變化,當其本身遭到原有信用支持者的拋棄時,其實際財富價值的信用權也隨之終止,比如說,一個經濟支出上基本破產的國家,就算其貨幣數量是固定的,也會跌入谷底,因為其貨幣本身已經失去了原有正常數量的財富支配權。而當一種貨幣還沒有得到過正式的政治實體在法律形式和過程上進行賦值時,其價值就只能等於是空。

以上只為某些弱智人物可能陷於金融騙局而寫下的要點,希望不懂的人不要亂參與炒作,免受損失。至於具體的金融知識,很多專家其實都明白,只是比特幣這種信用貨幣的存在形式是一種比較新興的電子貨幣,很多人都想觀察一下其在社會實際動作中會有什麼具體反應,對其可能造成不良的負面效果反而還沒有引起太多警惕。

參考:比特幣:到目前為止=空信用貨幣

望採納

8. 比特幣是否可以取代主權貨幣

不可以 比特幣只能作為一種加密貨幣去投資交易 不具備主權貨幣的特徵

9. 比特幣能充當貨幣嗎

貨幣的起源學說比較大眾的是一般等價物學說,那人們是怎麼挑選一般等價物的呢?這里的源頭其實很難理清。

比如故事的起源都是以物易物,我有一頭牛換你十隻雞,如果我手上只有一頭牛但我只想要一隻雞怎麼辦?一般等價物學說很容易解決,只要把牛換成一般等價物,然後用一般等價物換一隻雞,剩下的再用來換其他東西。這裡面有另一個問題了,為什麼大家都接受黃金或者貝殼作為一般等價物呢?

個人認為信用學說更容易理清貨幣的起源,下面的分析都是以信用學說為基礎來進行分析。

信用學說認為,在挑選一般等價物的過程中會有一個德高望重或者富可敵國的長老作為中介。在原始的部落,大家的東西都放在長老那裡,長老再對貨物進行估價然後發放一定的計量物品,黃金/貝殼這種容易攜帶且看起來貴重的東西這時候就用來衡量價值,由於大家都信任長老就放心的用長老發行的黃金/貝殼做交換,最終如果不想流通了就到長老那裡換走特定的貨物。在這里德高望重代表不會騙大家,富可敵國代表你永遠可以拿一般等價物來換取其他的貨物。

個人認為信用學說很好的解釋了同樣的貨物為什麼會有的東西變成一般等價物,而且大家也樂意用這種一般等價物做交換。

所以從信用學說這個角度來說,一個東西能做貨幣至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中的一個,要麼發行貨幣的人德高望重,要麼發行貨幣的人富可敵國。來看比特幣,比特幣的技術特點確定了他不會騙人符合發行人德高望重的特點。

最樸素的經濟學觀點認為只有人勞動才會產生價值,所有的一般等價物都是通過勞動獲得的。所以一般等價物的產生就伴隨著價值的產生。比特幣的產生需要耗費大量的算力,那當然生產比特幣是需要勞動的,比特幣自身就帶有價值,比特幣會越來越難產出,所以比特幣自身的價值會越來越高。

貨幣最終是用來交換的,遠古部落每個部落有不同的長老,大家信任的人也不一樣,一些部落用黃金/貝殼流通,一些部落用白銀/可樂蓋流通,兩個部落之間大家互不相認,部落間的交換要選取大家都認可的流通手段最終很有可能會選擇到貴金屬,這樣大家都認可那麼就能流通了。到了比特幣,比特幣的交易在很多國家都是不合法的,所以比特幣不是所有人都承認,自然子能在小圈子中進行交換。

比特幣的技術特性決定了他是可信任的,產生方式決定他是有價值的,但貨幣最終是要交易雙方互認才能完成交換。而比特幣在明面上並不被大多數國家認可,所以缺乏流動性,最終導致其不能作為一種通用貨幣。當然在小范圍內的流動並不會受到限制。

10. 可見比特幣不能作為貨幣的原因是什麼

比特幣不是由某個政府或機構發行,不像法定貨幣一樣有政府的信用背書,法幣具有強制性的特徵。而比特幣完全是靠人們對技術的一種信任,但這種信任是脆弱的,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例如,某國政府封殺比特幣,如果你在那個國家使用比特幣就是違法的,例如俄羅斯。人們可以選擇接受比特幣也可以選擇不接受比特幣,但如果是法定貨幣的話,你就必須去接受。還有就是比特幣的數量有限,是一種通貨緊縮的貨幣,不利於經濟的發展。比特幣的安全性也時時刻刻經受考驗,2015年以來,比特幣被盜,平台倒閉的例子已經屢見不鮮,比特幣的優勢正在被現實打破。當然,比特幣的波動性也使得比特幣難以成為一種合格的貨幣。比特幣目前還只是一種小范圍的社會化大實驗,受眾全體及其有限。

熱點內容
bfc幣對usdt 發布:2025-04-16 16:34:11 瀏覽:780
怡亞通區塊鏈平台 發布:2025-04-16 16:18:36 瀏覽:532
區塊鏈百倍幣有哪些 發布:2025-04-16 16:13:31 瀏覽:913
如何通過百度區塊鏈賺錢 發布:2025-04-16 16:11:54 瀏覽:156
區塊鏈的演化邏輯與經濟學意義 發布:2025-04-16 15:58:22 瀏覽:933
usdt轉化成人民幣的匯率 發布:2025-04-16 15:47:13 瀏覽:756
北交所跟USDT 發布:2025-04-16 15:44:02 瀏覽:241
犇比特幣是中國的嗎 發布:2025-04-16 15:07:50 瀏覽:607
xrp中心化分析 發布:2025-04-16 15:07:06 瀏覽:310
eth到現在多少年了 發布:2025-04-16 14:52:46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