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會擴容嗎
Ⅰ 區塊鏈擴容是什麼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並沒有特意限制區塊的大小,區塊最大可以達到 32MB。當時,平均每個區塊大小為 1-2KB,有人認為區塊鏈上限過高容易造成計算資源的浪費,還容易發生 DDOS 攻擊。因此,為了保證比特幣系統的安全和穩定,中本聰決定臨時將區塊大小限制在 1MB。那時比特幣的用戶數量少,交易量也沒有那麼大,並不會造成區塊擁堵。 2013年至今,比特幣價格直線飆升,用戶越來越多,比特幣網路擁堵、交易費用上升的問題逐漸涌現出來。比特幣社區開始探索如何給比特幣「擴容」,即通過修改比特幣底層代碼,從而達到提高交易處理能力的目的。而從2013年隨著用戶的增多,以火幣為代表的的交易平台在其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Ⅱ 什麼是比特幣的擴容為什麼要擴容
每個區塊大小是一兆,大概能容納一千多條交易的信息,如果你上一個比特幣區塊鏈瀏覽器上去觀看的話,你會查到現在每一個區塊大概都是一兆左右,已經達到了區塊容量的上限,如果比特幣的網路的轉賬越來越多,很多交易就不會在交易發生後第一個發生的區塊被打包和確認。可能要等好幾個區塊或者時間更長,在比特幣的歷史上曾經遭遇過幾次粉塵攻擊,其中就有很多交易者在交易所(幣匯)製造大量的小額轉賬,粉塵攻擊就是有人製造出大量的小額轉賬,使得網路中有大量的待確認的交易,導致正常的轉賬不能夠被確認,確認時間被延遲,影響網路的正常運轉。
很多交易者的交易等待兩天或者是更久才得到確認,雖然粉塵攻擊是非常極端的例子,但是看現在的比特幣的網路,正常的轉賬量,已經遠遠超出了他能夠承受的最大的容量,每個區塊大小現在都是一兆,所以擴大比特幣區塊容量,突破現有一兆大小的限制,這個過程叫做擴容。
Ⅲ 比特幣為什麼要擴容
目前比特幣區塊大小為1M,每秒大約只能處理7個交易。隨著比特幣交易量不斷增長,比特幣網路已經難以迅速地進行轉賬交易確認,比特幣網路出現擁堵。
比特幣區塊鏈上最高時有上萬筆交易積壓,比特幣轉賬交易費高達幾十美元,網路擁堵時,比特幣交易甚至需要花費好幾天才能被打包。大家開始討論如何擴容。
自2013年起,人們提出了很多關於比特幣擴容的方案,有人說要提高區塊大小上限、有人說要拿出區塊內部分無用信息…但是這些方案都沒有獲得廣泛認可。因此,比特幣擴容一直爭論不休。
Ⅳ 2022年最具潛力的幣
2022年最可能大漲的四種幣,BCH、EOS、比原鏈、GRIN,這四個幣種,BCH最高沖到過2萬多元,市值達到過比特幣的三分之一。
拓展資料:
1、自BCH(比特幣現金)誕生以來,一直飽受爭議。有人說它是「競爭與無奈」的種子,有人把它看作是「陰謀與操控」的產物。但無論怎麼說,BCH也已跌跌撞撞走過了兩個年頭。2020年4月,BCH預計會迎來減半。
2、前兩次減半BCH跟隨比特幣,分別發生在2012年11月和2016年7月,而今年的第三次減半通過計算則預計會發生在4月8日左右。
3、從 2013 年下半年開始,比特幣網路出現了擁堵的情況,為數不少的用戶反映自己的交易被延後了許久才得以執行。經觀察發現,這是因為當時比特幣的區塊容量已經無法及時處理網路相關信息所導致的。
4、2016年,比特幣開發團隊開始策劃「擴容」計劃。也正是這次擴容計劃直接導致了比特幣硬分叉。2017年8月1日12:37PM,礦工在區塊高度 478558 執行硬分叉,6小時後,ViaBTC礦池成功挖出了第一個比特現金的區塊 (nr 478559) ,不久之後,ViaBTC礦池又挖出第二個比特幣現金區塊(nr 478560)。比特現金刪除了隔離見證,致力於通過鏈上擴容的方式解決比特幣系統中區塊擁堵和手續費高等問題,隨後按照比特幣 1:1 的比例向比特幣持有者分發BCH。至此,持續了三年的比特幣擴容之爭暫告一段落。遺憾的是後浪尚未能推前浪,便被時間拍死在沙灘上,過去兩年,比特幣分叉幣們猶如煙火般經歷過短暫的絢爛,逐一走向消亡。也許是先發效應,比特現金一直穩穩地守住了其「太子」的地位,成為目前唯一能跟比特幣社區抗衡的分叉幣。比特現金誕生以來,爭議不斷,BCH社區跟BTC社區更是時常隔空開戰。
5、在經歷價格暴漲暴跌、社區矛盾激化、2018年算力大戰後,BCH目前正在穩步發展當中,截至發稿,BCH報價412.14美元,市值528.17億美元,為全球市值第四的加密貨幣。
Ⅳ 比特幣為什麼需要擴容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直線飆升,整個市場的用戶數量也得到了持續的上升,因此交易容量就顯得明顯不足,網路擁堵情況也時常發生。
我還聽盈富財經學院的人說。目前,在比特幣區塊鏈出現了一條8MB區塊的鏈,但隨著技術和市場的不斷發展,擴容將成為整個數字市場的大勢所趨。
Ⅵ 比特幣擴容問題:隔離見證究竟是什麼
比特幣隔離驗證簡單來說就是多了一條側鏈,主鏈和側鏈互相補充,是互相支撐。隔離驗證是為了解決比特幣擁堵的問題,在2013年年底,比特幣就已經出現了擁堵的問題,擴容成為了社區的共識,但如何去擴容卻沒有達成共識。
在2016年的時候,社區就擴容問題在香港舉辦了一次會議,會上中國曠工和Bitcoin Core達成了共識,提出了一種折中的方案,硬分叉+隔離認證。這是一種雙方妥協的結果,但是後來core反悔了,強制要求曠工接受隔離方案,但不進行擴容,中國對隔離驗證大數多是反對排斥的。
Ⅶ 比特幣為什麼要進行分叉
在區塊鏈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討論中,我們經常聽到 「分叉」 這個詞,那麼到底什麼是分叉呢?分叉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區塊鏈
在說分叉之前,先普及一點區塊鏈的小知識,這樣更容易幫助我們理解分叉是什麼(如果你對區塊鏈一點概念也沒有,歡迎翻閱我以前的文章,都是些通俗的話語幫你了解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顧名思義,就是由區塊組成的鏈條,當然這種鏈條只是一個形象比喻,說白了就是數據區塊有序地連接起來。在比特幣中,區塊中存放的是比特幣的交易記錄,區塊的大小和交易記錄所佔用的空間決定了一個區塊能存放多少交易記錄。這些交易記錄被打包到區塊中,然後區塊一個個相連就構成了區塊鏈。
為什麼要分叉
我們知道,比特幣軟體像其他軟體一樣,需要定期更新和修改,以便讓他更好。所以新的版本就會出現,但是由於不是所有人都即使下載了新版本,所以有個礦工就運行了舊版本,有的則運行了新版本,那麼一旦新舊版本不兼容的話,區塊鏈就會分叉。因為因版本的區塊和舊版本的區塊可能存在差異,所以他們不能被連接到同一個區塊鏈上,所以就會出現兩條鏈,甚至多條鏈,這就是分叉。
軟分叉
軟分叉指的是,當新共識規則發布後,沒有升級的節點會因為不知道新共識規則下,而生產不合法的區塊,就會產生臨時性分叉。這種分叉會隨著節點的升級而逐漸修復。
硬分叉
硬分叉指的是,區塊鏈發生永久性分歧,在新共識規則發布後,部分沒有升級的節點無法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的區塊,通常硬叉就會發生。所以,在數字貨幣領域,硬分叉往往導致新的幣種出現。例如以太坊的硬分叉就導致了 ETH的出現。
原文:什麼是分叉?什麼是比特幣分叉?
Ⅷ 什麼是區塊鏈擴容
擴容,是當某個容器或承載物不足以支撐或承載現有事物需求時,我們通過擴大容器的容量或承載物的體積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從而緩解當前容器或承載物所受壓力的一種手段。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並沒有特意限制區塊的大小,區塊最大可以達到32MB,當時平均每個區塊大小為1~2KB。
時比特幣用戶少,交易量也沒有那麼大,並不會造成區塊擁堵,然而2013年至今隨著比特幣價格的直線上升,用戶越來越多因此造成比特幣網路擁堵,用戶交易費用上升的問題逐漸涌現出來。
到現在,比特幣區塊鏈上最高時有幾十萬筆交易積壓,比特幣的平均交易費用比 2010 年 9 月上漲了 376 倍,每秒 7 筆交易的處理速度已經明顯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比特幣社區開始探索如何給比特幣「擴容」。
通過修改比特幣底層代碼,從而達到提高交易處理能力的目的。
比特幣擴容本身發展和設計方案有兩種,即第一層和第二層擴容技術。
· 第一層擴容技術即改進區塊鏈自身,把區塊鏈自身變得更快、容量變得更大,總的來說就是改變區塊鏈共識部分的內容。
· 第二層擴容技術目的是把計算移到鏈下,即通過側鏈的技術加以解決問題。
擴容協議及結局
擴容協議一般需要礦工們的支持,大致可以分為修改區塊大小、軟分叉、硬分叉、隔離見證等方式。
以比特幣舉例:
比特幣現在分裂成為大區塊Bitcoin Cash(BCH)和隔離見證。隔離見證現在是市場上公認的比特幣,而大區塊幣被冠名為比特現金。可以預見的往後的發展方向,比特幣將會以鏈下交易為主。包括閃電網路、側鏈。這兩個新東西目前不成熟,但是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
比特幣將會大量發展隔離見證交易,並在隔離見證的基礎上做更多的衍生技術。最有可能是以技術推動比特幣往前發展。
比特現金將會以鏈上交易為主,重點發展貨幣功能,以降低交易摩擦為主要方式,以獲利更廣泛的鏈上用戶量為主要發展方向。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Ⅸ 比特幣擴容過程中被廣泛接受的區塊大小是
32MB,比特幣的擴容問題來自一個很直接的現實,那就是保存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的數據塊的物理大小限制是1MB。區塊最大可以達到32MB,當時平均每個區塊大小為1~2KB。有人認為區塊鏈大小上限過高容易造成計算機資源的浪費,還容易發生DDOS攻擊(至於什麼是DDOS攻擊不懂的可以參讀此文DDoS攻擊方式和原理),因此為了保證比特幣系統的安全與穩定,中本聰決定臨時將區塊大小限定在1MB。
【拓展資料】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其總數量有限,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2021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通知指出,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
每當比特幣進入主流媒體的視野時,主流媒體總會請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分析一下比特幣。早先,這些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是不是騙局。而現如今的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能否成為未來的主流貨幣。而這其中爭論的焦點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幣的通縮特性上。。
Ⅹ 比特幣是如何完成升級和迭代的
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很多軟體採取的都是先開發一個簡化版,然後經過不停的迭代,數據多了就增加存儲器,性能不夠了就升級伺服器。總之就是一切跟著需求來,總能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然而,你可曾想過,當這些問題進入到區塊鏈的場景,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
閃電網路實際通過微支付的通道,將交易剝離出比特幣區塊鏈來進行,而且剝離主鏈的交易次數是無限的,這從根本上解決了大量交易都放在比特幣主鏈上進行,從而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多鏈: 區塊鏈應用的擴展交互
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區塊鏈基礎技術構架都是單鏈的形態。但在現實社會各個產業價值網路中,多鏈結構的技術才更符合復雜價值邏輯的實際應用,各行各業或者說各個領域都用可能針對不同的業務來構造一條鏈,這些平行的鏈之間就會存在數據交互的需求,即便實在同一個業務場景下,也有可能構建一組共同配合工作的鏈來完成復雜的業務邏輯。此時就會需要通過一個專門的介面來實現互聯,大家共同遵循同一個規則,各種不同的鏈只要針對介面規范來進行開發,就可以進行互聯,從而為自身的發展實現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