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測試鏈
⑴ 在區塊鏈中什麼是側鏈和主鏈
主鏈:即正式上線的、獨立的區塊鏈網路。可以這樣說,區塊鏈的存儲數據的實體,一般認為是主鏈網路本身。比如BTC主網、ETH主網和EOS主網都是主鏈。
側鏈:首先,側鏈協議的本質屬於一種跨區塊鏈的解決方案。簡單的說,通過此方案可以讓數據信息在兩條區塊鏈之間實現轉移。側鏈最初的提出是基於實現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資產在多個區塊鏈間的轉移。
通俗來說,側鏈就像是一條條通路,將不同的區塊鏈互相連接在一起,以實現區塊鏈的擴展。側鏈完全獨立於主鏈,但是這兩個賬本之間能夠「互相操作」,實現交互。
側鏈協議——側鏈協議是指(以比特幣為例):可以讓比特幣安全地從比特幣主鏈轉移到其他區塊鏈,又可以從其他區塊鏈安全地返回比特幣主鏈的一種協議。這里將比特幣換成以太幣或者其他區塊鏈也是同樣的道理。那請問,我們為什麼需要側鏈,或者側鏈有什麼好處呢?
主鏈缺乏的功能,側鏈來提供。
比如比特幣網路沒有智能合約的功能,但可以通過側鏈來實現這一功能。
如果主鏈的運行效率低下,可以將主鏈部分功能轉移到側鏈來實施。
比如主鏈的轉賬速度很慢,沒有辦法滿足日常支付需求,我們可以開發閃電網路來作為側鏈滿足日常的支付。同樣是因為性能低下,以太坊沒有辦法支持大型商業級的DAPP(去中心化應用),可以通過側鏈開發來實現。
如果拋開技術上的嚴謹性,可以採用另外一種更為簡單的方式來理解側鏈,一切為原來的主網路提供支持或者服務的網路都可以叫做側鏈,不用在乎這個側鏈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比如:
第三方支付網路(支付寶/微信),可以把銀行網路想像成為主鏈,而第三方支付就是一種側鏈。
加密貨幣交易,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等自由的網路看成是主鏈,那交易所可以看成一個側鏈。
RSK 和Loom,他們分別是針對比特幣和以太坊主鏈單獨開發出來的側鏈。
第一種應用,裡面的主鏈和側鏈都是中心化的
第二種應用,主鏈是去中心化,側鏈是中心化的
第三種應用,主鏈是去中心化,側鏈也是去中心化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深入,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價值交換活動,會慢慢的從第一種應用逐步過渡到第三種應用。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⑵ 比特幣使用教程
比特幣是一種建立在全球網路上的貨幣。
比特幣是一種沒有央行參與發行的,總量固定的數字貨幣。
比特幣建立在全球的P2P網路上。
全球無數的P2P節點全天候的在維護著比特幣的網路。
英文:bitcoin 貨幣符號: 英文縮寫:BTC或 XBT。
維基網路對比特幣的介紹:
Bitcoin與傳統貨幣不同,比特幣運行機制不依賴中央銀行、政府、企業的支持或者信用擔保,而是依賴對等網路中種子文件達成的網路協議,去中心化、自我完善的貨幣體制,理論上確保了任何人、機構、或政府都不可能操控比特幣的貨幣總量,或者製造通貨膨脹。它的貨幣總量按照設計預定的速率逐步增加,增加速度逐步放緩,並最終在2140年達到2100萬個的極限。
為什麼要使用比特幣?
全球交易暢通無阻。
比特幣費用低廉。
比特幣易於攜帶,在全球范圍內交易暢通無阻,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接受比特幣。
去中心化。
比特幣的發行由整個P2P網路完成,不受任何組織和個人控制,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貨幣系統。
比特幣的發行數量是固定的,不會因通脹而貶值,就像黃金一樣。
如何使用比特幣錢包?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什麼是比特幣錢包?
簡單來說,比特幣錢包可以讓你和整個世界進行交易。利用比特幣錢包中生成的比特幣地址你可以接收來自他人的比特幣,你也可以將你帳戶上的比特幣轉到他人的比特幣地址上面。比特幣地址就像銀行卡號一樣,你只有知道別人的比特幣地址才能進行比特幣轉賬。比特幣錢包中保存著你自己的所有比特幣地址和私鑰信息。
二:什麼是比特幣地址和私鑰?
比特幣地址和私鑰是成對出現的,他們的關系就像銀行卡號和密碼。比特幣地址就像銀行卡號一樣用來記錄你在該地址上存有多少比特幣。你可以隨意的生成比特幣地址來存放比特幣。每個比特幣地址在生成時,都會有一個相對應的該地址的私鑰被生成出來。這個私鑰可以證明你對該地址上的比特幣具有所有權。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比特幣地址理解成為銀行卡號,該地址的私鑰理解成為所對應銀行卡號的密碼。只有你在知道銀行密碼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銀行卡號上的錢。所以,在使用比特幣錢包時請保存好你的地址和私鑰。
三:比特幣地址和私鑰的格式
比特幣地址是一段由數學演算法生成的二十七到三十四位長度的字元串,一般以數字「1」或者「3」開頭。每個比特幣地址都對應著一個比特幣私鑰。比特幣私鑰亦是由一串字元組成,一般以數字「5」開頭。私鑰保證了你對該比特幣地址上比特幣的所有權。比特幣私鑰有不同的格式,詳細資料讀者可參見下面的基礎教學內容。
請注意
比特幣的私鑰可以生成該私鑰對應的比特幣地址,但是比特幣地址不能計算出該地址所對應的私鑰。因此,假如你忘記了私鑰而只記得比特幣地址,那麼該地址上的比特幣便不屬於你了。所以,一定要備份好比特幣錢包,保護好私鑰。如何生成比特幣地址和私鑰呢?你可以用比特幣錢包來生成任意數量的地址和私鑰。當然,也有離線生成比特幣地址和私鑰的比特幣錢包工具(關於錢包的概念詳見後面的基礎教學)。
比特幣錢包的種類有哪些?
比特幣常用的錢包有三種:軟體錢包、手機錢包、在線錢包。
軟體錢包:通常指可以在本地機子上運行的比特幣客戶端。使用軟體錢包是最安全的保護你比特幣的方式。
手機錢包:只裝在手機上的比特幣錢包,用手機錢包你可以隨時隨地的使用比特幣。
在線網路錢包:讓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比特幣,在線服務提供商幫助你保護你的比特幣安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你要仔細謹慎的選擇你的在線錢包提供商。
常用軟體錢包介紹:
①Bitcoin-Qt:
是最早的比特幣客戶端,比特幣初期的骨幹網路就是建立在它上面的。它提供了最高級別的安全性,隱私性和穩定性。然而,它具有的功能並不多。
②Multibit:
是一個輕量級的客戶端。Multibit專注於便捷和易用。它與網路同步是在幾分鍾內就可以使用。Multibit還支持多語言。對於非技術用戶,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③Electrum:
和Multibit類似,Electrum是一款基於SPV原理的比特幣錢包軟體客戶端,它能在幾分鍾之內完成同步。不同的是Electrum採用了和Bitcoin-qt和Multibit不同錢包的找零機制,所有的比特幣私鑰都由安全密碼種子生成,因此他的安全性更高。Electrum適合對比特幣技術原理已經有一定了解的玩家使用。
④Armory:
Armory客戶端是運行於Bitcoin-Qt客戶端之上的高級比特幣客戶端,為高級用戶提供了更多的擴展功能,其中包括了很多關於備份和加密的功能,以及非常安全的線下冷存儲。和Electrum一樣,Armory適合對比特幣有一定了解的用戶使用。
常用的手機錢包介紹:
Bitcoin Wallet:
Bitcoin Wallet可以在Googleandroid商店找到。它是一個輕量級的移動客戶端,支持Android和黑莓系統。這個客戶端並不需要在線才能工作。它支持QR碼(二維碼)掃描和NFC(近距離無線通信)。
常用的在線錢包介紹:
①Blockchain:
Blockchain是最早的比特幣在線錢包提供商,它提供的功能最多,也非常可靠。您可以用它在全球免費付款。它支持在手機上或個電腦上使用。
②P2PBUCKS:
提示:為保證安全,Blockchain.info在線錢包的用戶請使用GoogleAuthenticator或Yubikey等雙因子認證方式登陸。 並定時從Blockchain上下載自己的錢包備份到本地電腦。
我是在 完美生活 衛星號上看到這篇文章哦,詳細的你可以去關注一下:funinusa
⑶ 錢包添加主網是啥意思
錢包添加主網意思如下:
1.2018 年是公鏈競爭的關鍵之年,眾多在 2017 年發起的區塊鏈項目將在本年迎來第一波主網上線潮。2017 年區塊鏈項目迎來井噴。從coindesk上的數據顯示, 2017 年發起的區塊鏈項目數量達到 343 個,這比過去 3 年加起來的總數還要多出 5 倍。融資額54. 8 億美元,是過去 3 年的 18 倍。爆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太坊在 2015 年 11 月開發出了ERC-20標准,開發人員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在以太坊網路上創建一種基於ERC- 20 標準的代幣(token),同時錢包和交易所也可以很方便對接這些代幣。項目方為了籌集資金,一般會事先將創建的一部分token分發給用戶,用戶使用BTC、ETH等按一定兌換比例認購,此後token會進入交易所流通。拿到資金之後,項目方開始招兵買馬投入技術開發和社區推廣。
2.主網(Main net)是相對於測試網(Test net)來說的,參考bitcoin.org上對於比特幣主網的定義,主網指的是比特幣交易的原始和主要網路,在上面流通的比特幣具有真實的經濟價值,測試網與主網功能相似,主要是用作項目快速開發迭代以及社區早期參與。以此類推,其他公鏈的主網指的是正式上線的、獨立運行的區塊鏈網路,網路上的交易行為被社區全員認可。
⑷ celr是什麼幣
celr是一種數字加密的虛擬貨幣,是幣安繼btc、fet之後推出的第三個項目,總供應量為100億。但它的發展之路並不如btc順利,自推出以來,它的成績並沒有btc那麼亮眼。交易虛擬貨幣是一件風險比較高的事情,所以大家購買需要謹慎。CELR幣這一項目就是針對於此而設計的,想要增加區塊鏈的可擴展性,我們不得不進行橫向擴容,這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CELR幣可以實現每秒數十億次的交易
拓展資料:
一、
CELR代幣是以太坊上的ERC-20代幣,具有多種功能,例如用於多種激勵系統以及向鏈下服務提供商的服務和交易費支付。 Celer 推出跨鏈支付網路Celer cBridge,用戶可以通過該網路在任何以太坊Layer 2 網路、以太坊主鏈、以及其他Layer1或Layer2之內或之間進行價值轉移。 cBridge 是通過擴展Celer狀態通道來實現的,增強現有協議使其可以在多條鏈上同時運行。 Celer 狀態通道網路中已經加入了關於狀態通道跨鏈支付的功能,若要測試該功能,需要先在每個 EVM 測試鏈上部署CelerPay 合約,或在非EVM兼容的鏈上部署相應合約或插件 (如 Polkadot 上的 Celer Substrate 模塊) 。
二、CELR幣未來前景和價值如何
2018年是當之無愧的區塊鏈元年,因為這一年爆發了第一次爭奪區塊鏈聖杯的戰爭:千幣混戰,百鏈並存。 經過長達一年的激烈角逐,雖然最終勝負未分,但已經呈現ETH、EOS和TRON三足鼎立之勢。 該階段技術戰爭的核心思想是「鏈上擴展」,主要從區塊鏈本身的共識機制、存儲結構、網路傳輸等方面進行改良和創新。 然而,許多公鏈能否在保證一定去中心化程度的基礎上確保網路性能和安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鏈上技術升級往往事關全網安全,又需要協調各方利益,使全網節點達成共識,否則極易因共識分歧和利益紛爭導致社區分裂,前車之鑒如比特大陸吳忌寒一般的利益集團進行強悍的算力戰爭,終歸反噬自身,並將比特幣現金帶入深淵。
項目尚未開源,更多的技術細節有待披露。開發難度較大,存在一定落地難度。 該項目定位於鏈下可擴展性解決方案,旨在將互聯網規模帶入區塊鏈。其在傳統鏈下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技術解決方案和經濟模型,且該方案經過實驗模擬結果顯示有數量級的性能提升。 項目開發團隊實力不俗,且有著名的名校研究員和著名開發工程師為顧問指導,有望在鏈下擴展性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但是,狀態通道也存在天然的局限性,比如其更適用於多方用戶的高頻互動,而不適用於用戶頻繁變動的低頻交互。
⑸ 比特幣和閃電比特幣有什麼區別
與BCH和BSV等分叉幣相比,閃電比特幣LBTC同樣是源自於比特幣,其誕生的初衷也是為了解決比特幣本身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但是LBTC最大的不同在於採用了DPoS共識機制,而不是PoW共識機制,其所帶來的最顯著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一是大大提高了性能,眾所周知比特幣的每秒轉賬數也就是TPS只有7左右,其他採用PoW共識機制的比特幣分叉幣也都相差無幾,而LBTC的TPS理論值可達2800,目前實際水平可以達到1000以上,性能提升了好幾個數量級。快如閃電這句口號絕非虛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LBTC或者cobo錢包官網下載一個錢包體驗一下。
二是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參與門檻,眾所周知,以比特幣為代表的PoW挖礦所導致的高額能源消耗一直為外界所詬病,同時由於挖礦早已成為重資產行業,礦機、礦場等領域也已被少數大玩家所壟斷,普通的中小投資者和新晉廠商基本沒有生存的空間,形成了強者恆強的局面。而PoS/DPoS類幣種只需要普通的PC甚至手機就可以運行錢包並進行staking,從而獲得收益。
三是引入了鏈上治理,在民主和效率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同時通過投票和staking的機制鼓勵用戶積極參與社區事務。在PoW的世界裡,算力即權力,簡單粗暴;在PoS的世界裡,誰持有的幣更多,誰就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收益權。
而在DPoS的世界裡,則並不是簡單地看誰持有的幣更多,同時還需要得到社區的廣泛支持,才能代表社區行使權力。同時,廣大中小用戶也有機會發起議案,表達自己的訴求,並參與決策。
由於比特幣上面已經承載了太多的利益,使得大家對於比特幣的任何一點點改進都非常的謹小慎微,並且步伐非常的緩慢,這才導致了社區的分裂,產生了眾多的分叉幣。然而事實上,相對於比特幣而言,不論是BCH還是BSV,所進行的改進都相當有限,因此各方面的提升其實也很有限。
因此,如果你仔細的審視一下LBTC,會發現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比特幣分叉幣,我認為它是基於比特幣的一個非常大膽和有想像力的實驗。如果說萊特幣在很多時候都為比特幣充當了新技術和新想法的試驗田,那麼LBTC則可以被看成是變化更大,改變更為徹底的比特幣試驗田。
剛剛前面提到,比特幣在推廣和使用中遇到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TPS過低,無法承載高頻次的交易。與比特幣及其比較知名的一些分叉幣比如BCH、BSV等相比,LBTC的性能提升了幾個數量級,實際的TPS可以達到1000以上。
增加TPS可以通過減少驗證時間的方式,但不可避免的會在安全性或分散性上有所犧牲。如果TPS盲目增加,區塊鏈將完全犧牲「去中心化」。與此同時,對礦工的機器配置要求也會更嚴苛,如果它不能及時上傳交易,那麼將會產生更多未完成的交易,隱藏的危險也就越大。雖然EOS使用21個超級節點來實現高效率,但它也犧牲了部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引入了DDoS等潛在風險。
最近一兩年不少公鏈項目盲目追求高TPS,動輒聲稱達到了幾萬、十幾萬甚至上百萬的TPS。有的項目方為了刷高TPS,購買數百萬的設備在一個實驗室內進行測試只是起到PR的效果或者自娛自樂,這樣的高TPS是沒有意義的,即使能夠達到或者接近這樣的數字,對於目前的市場需求來說,也屬於性能過剩,勢必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根據相關研究機構測算,即使公有鏈每天處理1億筆交易,千位級的TPS也足夠了。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即將推出的Libra的TPS也是在1000左右,要知道Facebook在全球可是有著高達27億的用戶,這個數字應該也是他們在深思熟慮後確定下來的。
這意味著目前LBTC的TPS已能滿足每天處理1億筆交易的需求,這個性能是相當務實的,在未來數年內完全能夠滿足全球用戶的需求。而且LBTC也具備高度的可擴展性,隨著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LBTC的性能還將繼續提升。可以說當前LBTC在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這個「不可能三角」當中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在很多比特幣的原教旨主義者看來,只有中本聰所選擇的PoW這條道路才是唯一正途。PoW共識機制已經經歷了近10年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市場考驗,而DPoS從誕生至今也已經6年多了。那麼我們不妨來做個實驗如何,看看把比特幣和DPoS結合到一起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呢?
如果這個DPoS版的比特幣同樣也能經受住10年的持續考驗,我們是否仍然還要堅持只有PoW才是比特幣的唯一正途呢?當然,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時間會證明一切。
盡管我也自詡為比特幣的信徒,但我覺得LBTC的存在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個意義並不是說要取代比特幣,或者像其他一些分叉幣的粉絲那樣覺得只有自己所擁護的那個分支才是真正的比特幣,而是在技術上探求更多更廣的可能性,對比特幣形成有益的補充。
⑹ 詳解比特幣挖礦原理
可以將區塊鏈看作一本記錄所有交易的公開總帳簿(列表),比特幣網路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把它看作一本所有權的權威記錄。
比特幣沒有中心機構,幾乎所有的完整節點都有一份公共總帳的備份,這份總帳可以被視為認證過的記錄。
至今為止,在主幹區塊鏈上,沒有發生一起成功的攻擊,一次都沒有。
通過創造出新區塊,比特幣以一個確定的但不斷減慢的速率被鑄造出來。大約每十分鍾產生一個新區塊,每一個新區塊都伴隨著一定數量從無到有的全新比特幣。每開采210,000個塊,大約耗時4年,貨幣發行速率降低50%。
在2016年的某個時刻,在第420,000個區塊被「挖掘」出來之後降低到12.5比特幣/區塊。在第13,230,000個區塊(大概在2137年被挖出)之前,新幣的發行速度會以指數形式進行64次「二等分」。到那時每區塊發行比特幣數量變為比特幣的最小貨幣單位——1聰。最終,在經過1,344萬個區塊之後,所有的共20,999,999.9769億聰比特幣將全部發行完畢。換句話說, 到2140年左右,會存在接近2,100萬比特幣。在那之後,新的區塊不再包含比特幣獎勵,礦工的收益全部來自交易費。
在收到交易後,每一個節點都會在全網廣播前對這些交易進行校驗,並以接收時的相應順序,為有效的新交易建立一個池(交易池)。
每一個節點在校驗每一筆交易時,都需要對照一個長長的標准列表:
交易的語法和數據結構必須正確。
輸入與輸出列表都不能為空。
交易的位元組大小是小於MAX_BLOCK_SIZE的。
每一個輸出值,以及總量,必須在規定值的范圍內 (小於2,100萬個幣,大於0)。
沒有哈希等於0,N等於-1的輸入(coinbase交易不應當被中繼)。
nLockTime是小於或等於INT_MAX的。
交易的位元組大小是大於或等於100的。
交易中的簽名數量應小於簽名操作數量上限。
解鎖腳本(Sig)只能夠將數字壓入棧中,並且鎖定腳本(Pubkey)必須要符合isStandard的格式 (該格式將會拒絕非標准交易)。
池中或位於主分支區塊中的一個匹配交易必須是存在的。
對於每一個輸入,如果引用的輸出存在於池中任何的交易,該交易將被拒絕。
對於每一個輸入,在主分支和交易池中尋找引用的輸出交易。如果輸出交易缺少任何一個輸入,該交易將成為一個孤立的交易。如果與其匹配的交易還沒有出現在池中,那麼將被加入到孤立交易池中。
對於每一個輸入,如果引用的輸出交易是一個coinbase輸出,該輸入必須至少獲得COINBASE_MATURITY (100)個確認。
對於每一個輸入,引用的輸出是必須存在的,並且沒有被花費。
使用引用的輸出交易獲得輸入值,並檢查每一個輸入值和總值是否在規定值的范圍內 (小於2100萬個幣,大於0)。
如果輸入值的總和小於輸出值的總和,交易將被中止。
如果交易費用太低以至於無法進入一個空的區塊,交易將被拒絕。
每一個輸入的解鎖腳本必須依據相應輸出的鎖定腳本來驗證。
以下挖礦節點取名為 A挖礦節點
挖礦節點時刻監聽著傳播到比特幣網路的新區塊。而這些新加入的區塊對挖礦節點有著特殊的意義。礦工間的競爭以新區塊的傳播而結束,如同宣布誰是最後的贏家。對於礦工們來說,獲得一個新區塊意味著某個參與者贏了,而他們則輸了這場競爭。然而,一輪競爭的結束也代表著下一輪競爭的開始。
驗證交易後,比特幣節點會將這些交易添加到自己的內存池中。內存池也稱作交易池,用來暫存尚未被加入到區塊的交易記錄。
A節點需要為內存池中的每筆交易分配一個優先順序,並選擇較高優先順序的交易記錄來構建候選區塊。
一個交易想要成為「較高優先順序」,需滿足的條件:優先值大於57,600,000,這個值的生成依賴於3個參數:一個比特幣(即1億聰),年齡為一天(144個區塊),交易的大小為250個位元組:
High Priority > 100,000,000 satoshis * 144 blocks / 250 bytes = 57,600,000
區塊中用來存儲交易的前50K位元組是保留給較高優先順序交易的。 節點在填充這50K位元組的時候,會優先考慮這些最高優先順序的交易,不管它們是否包含了礦工費。這種機制使得高優先順序交易即便是零礦工費,也可以優先被處理。
然後,A挖礦節點會選出那些包含最小礦工費的交易,並按照「每千位元組礦工費」進行排序,優先選擇礦工費高的交易來填充剩下的區塊。
如區塊中仍有剩餘空間,A挖礦節點可以選擇那些不含礦工費的交易。有些礦工會竭盡全力將那些不含礦工費的交易整合到區塊中,而其他礦工也許會選擇忽略這些交易。
在區塊被填滿後,內存池中的剩餘交易會成為下一個區塊的候選交易。因為這些交易還留在內存池中,所以隨著新的區塊被加到鏈上,這些交易輸入時所引用UTXO的深度(即交易「塊齡」)也會隨著變大。由於交易的優先值取決於它交易輸入的「塊齡」,所以這個交易的優先值也就隨之增長了。最後,一個零礦工費交易的優先值就有可能會滿足高優先順序的門檻,被免費地打包進區塊。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 每筆交易都有若干交易輸入,也就是資金來源,也都有若干筆交易輸出,也就是資金去向。一般來說,每一筆交易都要花費(spend)一筆輸入,產生一筆輸出,而其所產生的輸出,就是「未花費過的交易輸出」,也就是 UTXO。
塊齡:UTXO的「塊齡」是自該UTXO被記錄到區塊鏈為止所經歷過的區塊數,即這個UTXO在區塊鏈中的深度。
區塊中的第一筆交易是筆特殊交易,稱為創幣交易或者coinbase交易。這個交易是由挖礦節點構造並用來獎勵礦工們所做的貢獻的。假設此時一個區塊的獎勵是25比特幣,A挖礦的節點會創建「向A的地址支付25.1個比特幣(包含礦工費0.1個比特幣)」這樣一個交易,把生成交易的獎勵發送到自己的錢包。A挖出區塊獲得的獎勵金額是coinbase獎勵(25個全新的比特幣)和區塊中全部交易礦工費的總和。
A節點已經構建了一個候選區塊,那麼就輪到A的礦機對這個新區塊進行「挖掘」,求解工作量證明演算法以使這個區塊有效。比特幣挖礦過程使用的是SHA256哈希函數。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 挖礦節點不斷重復進行嘗試,直到它找到的隨機調整數使得產生的哈希值低於某個特定的目標。 哈希函數的結果無法提前得知,也沒有能得到一個特定哈希值的模式。舉個例子,你一個人在屋裡打檯球,白球從A點到達B點,但是一個人推門進來看到白球在B點,卻無論如何是不知道如何從A到B的。哈希函數的這個特性意味著:得到哈希值的唯一方法是不斷的嘗試,每次隨機修改輸入,直到出現適當的哈希值。
需要以下參數
• block的版本 version
• 上一個block的hash值: prev_hash
• 需要寫入的交易記錄的hash樹的值: merkle_root
• 更新時間: ntime
• 當前難度: nbits
挖礦的過程就是找到x使得
SHA256(SHA256(version + prev_hash + merkle_root + ntime + nbits + x )) < TARGET
上式的x的范圍是0~2^32, TARGET可以根據當前難度求出的。
簡單打個比方,想像人們不斷扔一對色子以得到小於一個特定點數的游戲。第一局,目標是12。只要你不扔出兩個6,你就會贏。然後下一局目標為11。玩家只能扔10或更小的點數才能贏,不過也很簡單。假如幾局之後目標降低為了5。現在有一半機率以上扔出來的色子加起來點數會超過5,因此無效。隨著目標越來越小,要想贏的話,扔色子的次數會指數級的上升。最終當目標為2時(最小可能點數),只有一個人平均扔36次或2%扔的次數中,他才能贏。
如前所述,目標決定了難度,進而影響求解工作量證明演算法所需要的時間。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個難度值是可調整的?由誰來調整?如何調整?
比特幣的區塊平均每10分鍾生成一個。這就是比特幣的心跳,是貨幣發行速率和交易達成速度的基礎。不僅是在短期內,而是在幾十年內它都必須要保持恆定。在此期間,計算機性能將飛速提升。此外,參與挖礦的人和計算機也會不斷變化。為了能讓新區塊的保持10分鍾一個的產生速率,挖礦的難度必須根據這些變化進行調整。事實上,難度是一個動態的參數,會定期調整以達到每10分鍾一個新區塊的目標。簡單地說,難度被設定在,無論挖礦能力如何,新區塊產生速率都保持在10分鍾一個。
那麼,在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網路中,這樣的調整是如何做到的呢?難度的調整是在每個完整節點中獨立自動發生的。每2,016個區塊(2周產生的區塊)中的所有節點都會調整難度。難度的調整公式是由最新2,016個區塊的花費時長與20,160分鍾(兩周,即這些區塊以10分鍾一個速率所期望花費的時長)比較得出的。難度是根據實際時長與期望時長的比值進行相應調整的(或變難或變易)。簡單來說,如果網路發現區塊產生速率比10分鍾要快時會增加難度。如果發現比10分鍾慢時則降低難度。
為了防止難度的變化過快,每個周期的調整幅度必須小於一個因子(值為4)。如果要調整的幅度大於4倍,則按4倍調整。由於在下一個2,016區塊的周期不平衡的情況會繼續存在,所以進一步的難度調整會在下一周期進行。因此平衡哈希計算能力和難度的巨大差異有可能需要花費幾個2,016區塊周期才會完成。
舉個例子,當前A節點在挖277,316個區塊,A挖礦節點一旦完成計算,立刻將這個區塊發給它的所有相鄰節點。這些節點在接收並驗證這個新區塊後,也會繼續傳播此區塊。當這個新區塊在網路中擴散時,每個節點都會將它作為第277,316個區塊(父區塊為277,315)加到自身節點的區塊鏈副本中。當挖礦節點收到並驗證了這個新區塊後,它們會放棄之前對構建這個相同高度區塊的計算,並立即開始計算區塊鏈中下一個區塊的工作。
比特幣共識機制的第三步是通過網路中的每個節點獨立校驗每個新區塊。當新區塊在網路中傳播時,每一個節點在將它轉發到其節點之前,會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去驗證它。這確保了只有有效的區塊會在網路中傳播。
每一個節點對每一個新區塊的獨立校驗,確保了礦工無法欺詐。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看到了礦工們如何去記錄一筆交易,以獲得在此區塊中創造的新比特幣和交易費。為什麼礦工不為他們自己記錄一筆交易去獲得數以千計的比特幣?這是因為每一個節點根據相同的規則對區塊進行校驗。一個無效的coinbase交易將使整個區塊無效,這將導致該區塊被拒絕,因此,該交易就不會成為總賬的一部分。
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的最後一步是將區塊集合至有最大工作量證明的鏈中。一旦一個節點驗證了一個新的區塊,它將嘗試將新的區塊連接到到現存的區塊鏈,將它們組裝起來。
節點維護三種區塊:
· 第一種是連接到主鏈上的,
· 第二種是從主鏈上產生分支的(備用鏈),
· 第三種是在已知鏈中沒有找到已知父區塊的。
有時候,新區塊所延長的區塊鏈並不是主鏈,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面「 區塊鏈分叉」中看到。
如果節點收到了一個有效的區塊,而在現有的區塊鏈中卻未找到它的父區塊,那麼這個區塊被認為是「孤塊」。孤塊會被保存在孤塊池中,直到它們的父區塊被節點收到。一旦收到了父區塊並且將其連接到現有區塊鏈上,節點就會將孤塊從孤塊池中取出,並且連接到它的父區塊,讓它作為區塊鏈的一部分。當兩個區塊在很短的時間間隔內被挖出來,節點有可能會以相反的順序接收到它們,這個時候孤塊現象就會出現。
選擇了最大難度的區塊鏈後,所有的節點最終在全網范圍內達成共識。隨著更多的工作量證明被添加到鏈中,鏈的暫時性差異最終會得到解決。挖礦節點通過「投票」來選擇它們想要延長的區塊鏈,當它們挖出一個新塊並且延長了一個鏈,新塊本身就代表它們的投票。
因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數據結構,所以不同副本之間不能總是保持一致。區塊有可能在不同時間到達不同節點,導致節點有不同的區塊鏈視角。解決的辦法是, 每一個節點總是選擇並嘗試延長代表累計了最大工作量證明的區塊鏈,也就是最長的或最大累計難度的鏈。
當有兩個候選區塊同時想要延長最長區塊鏈時,分叉事件就會發生。正常情況下,分叉發生在兩名礦工在較短的時間內,各自都算得了工作量證明解的時候。兩個礦工在各自的候選區塊一發現解,便立即傳播自己的「獲勝」區塊到網路中,先是傳播給鄰近的節點而後傳播到整個網路。每個收到有效區塊的節點都會將其並入並延長區塊鏈。如果該節點在隨後又收到了另一個候選區塊,而這個區塊又擁有同樣父區塊,那麼節點會將這個區塊連接到候選鏈上。其結果是,一些節點收到了一個候選區塊,而另一些節點收到了另一個候選區塊,這時兩個不同版本的區塊鏈就出現了。
分叉之前
分叉開始
我們看到兩個礦工幾乎同時挖到了兩個不同的區塊。為了便於跟蹤這個分叉事件,我們設定有一個被標記為紅色的、來自加拿大的區塊,還有一個被標記為綠色的、來自澳大利亞的區塊。
假設有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在加拿大的礦工發現了「紅色」區塊的工作量證明解,在「藍色」的父區塊上延長了塊鏈。幾乎同一時刻,一個澳大利亞的礦工找到了「綠色」區塊的解,也延長了「藍色」區塊。那麼現在我們就有了兩個區塊:一個是源於加拿大的「紅色」區塊;另一個是源於澳大利亞的「綠色」。這兩個區塊都是有效的,均包含有效的工作量證明解並延長同一個父區塊。這個兩個區塊可能包含了幾乎相同的交易,只是在交易的排序上有些許不同。
比特幣網路中鄰近(網路拓撲上的鄰近,而非地理上的)加拿大的節點會首先收到「紅色」區塊,並建立一個最大累計難度的區塊,「紅色」區塊為這個鏈的最後一個區塊(藍色-紅色),同時忽略晚一些到達的「綠色」區塊。相比之下,離澳大利亞更近的節點會判定「綠色」區塊勝出,並以它為最後一個區塊來延長區塊鏈(藍色-綠色),忽略晚幾秒到達的「紅色」區塊。那些首先收到「紅色」區塊的節點,會即刻以這個區塊為父區塊來產生新的候選區塊,並嘗試尋找這個候選區塊的工作量證明解。同樣地,接受「綠色」區塊的節點會以這個區塊為鏈的頂點開始生成新塊,延長這個鏈。
分叉問題幾乎總是在一個區塊內就被解決了。網路中的一部分算力專注於「紅色」區塊為父區塊,在其之上建立新的區塊;另一部分算力則專注在「綠色」區塊上。即便算力在這兩個陣營中平均分配,也總有一個陣營搶在另一個陣營前發現工作量證明解並將其傳播出去。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假如工作在「綠色」區塊上的礦工找到了一個「粉色」區塊延長了區塊鏈(藍色-綠色-粉色),他們會立刻傳播這個新區塊,整個網路會都會認為這個區塊是有效的,如上圖所示。
所有在上一輪選擇「綠色」區塊為勝出者的節點會直接將這條鏈延長一個區塊。然而,那些選擇「紅色」區塊為勝出者的節點現在會看到兩個鏈: 「藍色-綠色-粉色」和「藍色-紅色」。 如上圖所示,這些節點會根據結果將 「藍色-綠色-粉色」 這條鏈設置為主鏈,將 「藍色-紅色」 這條鏈設置為備用鏈。 這些節點接納了新的更長的鏈,被迫改變了原有對區塊鏈的觀點,這就叫做鏈的重新共識 。因為「紅」區塊做為父區塊已經不在最長鏈上,導致了他們的候選區塊已經成為了「孤塊」,所以現在任何原本想要在「藍色-紅色」鏈上延長區塊鏈的礦工都會停下來。全網將 「藍色-綠色-粉色」 這條鏈識別為主鏈,「粉色」區塊為這條鏈的最後一個區塊。全部礦工立刻將他們產生的候選區塊的父區塊切換為「粉色」,來延長「藍色-綠色-粉色」這條鏈。
從理論上來說,兩個區塊的分叉是有可能的,這種情況發生在因先前分叉而相互對立起來的礦工,又幾乎同時發現了兩個不同區塊的解。然而,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是很低的。單區塊分叉每周都會發生,而雙塊分叉則非常罕見。
比特幣將區塊間隔設計為10分鍾,是在更快速的交易確認和更低的分叉概率間作出的妥協。更短的區塊產生間隔會讓交易清算更快地完成,也會導致更加頻繁地區塊鏈分叉。與之相對地,更長的間隔會減少分叉數量,卻會導致更長的清算時間。
⑺ BTC後市怎麼走
BTC作為區塊鏈最具全球共識的幣種,來個一瀉千里,截止今日合約的爆倉幾十億美元,死傷慘重血流成河。 一方面Bakkt近期計劃推出現金合約,現金合約對於實物比特幣的需求降低,用戶不用需要提前准備BTC就可以進行交易,預期下降。
恐慌繼續繼續蔓延,深圳將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排查蔓延,而國內的挖礦的公司 礦場將來很可能被取締,那麼礦工是需要維持高運營成本的,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拋售。
BTC 嚴重偏離五日線 ,洗盤過於暴力 ,目前空頭暫時休息 後市以震盪為主 大方向繼續下跌 短期支撐位7400 現貨持有者無需擔心 畢竟只要你願意等 減產預期同樣值得期待 咱們都是老韭菜了 心智比較成熟 哈哈
ETH 2.0升級只是測試工作 目前ETH失去了2017助推其上漲的ai xi ou 再加上國家的嚴打 當然嚴打是好事兒 目前下跌的動能主要是聯動比特幣為主 短暫的休息後在繼續下跌 ,項目方要吃飯 ,傳銷盤要兌換 140都守不住的
OKB OKB建議2成倉位布局 公鏈和合約為OKB帶來的賺錢效應同樣存在。2.4支撐位已經破 短期上漲邏輯不存在
BCH 下行通道同樣打開 不參與
EOS 目前是跌的最積極的,短期同樣以震盪為主
⑻ 如何在本地搭建一個比特幣私鏈
這個要請專業的人來弄
⑼ 區塊鏈是什麼跟比特幣什麼關系
區塊鏈英文是Blockchain,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像一個資料庫賬本,記載所有的交易記錄。這項技術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漸得到了銀行與金融業的關注。在區塊鏈世界裡面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很多模型,比如賬本的維護、貨幣的發行、時間戳的設計、網路的維護、節點間的競爭等的設計都依賴於這個中心思想。
區塊鏈開始一個的應用是比特幣,很多的國家都已經承認了比特幣的合法地位。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一個比特幣組織或者世界中央銀行發行,它靠的信用是演算法,靠的是測試學演算法和保障流通的一個帳本和公平機制,發展出來一種大家都互認相信的一種機制,這就是它自信用的原理。
現在人們對區塊鏈的概念還很籠統,應用也還說不上太廣,但是未來十年甚至幾十年,再提起區塊鏈,肯定是最高端技術影響,老少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