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pow嗎
㈠ 什麼是POW和POS,二者區別聯系
POW:全稱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
POS:全稱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
區別是:
1、POW機制:工作量證明機制即對於工作量的證明,是生成要加入到區塊鏈中的一筆新的交易信息(即新區塊)時必須滿足的要求。在基於工作量證明機制構建的區塊鏈網路中,節點通過計算隨機哈希散列的數值解爭奪記賬權,求得正確的數值解以生成區塊的能力是節點算力的具體表現。
2、POS機制:權益證明要求證明人提供一定數量加密貨幣的所有權即可。權益證明機制的運作方式是,當創造一個新區塊時,礦工需要創建一個「幣權」交易,交易會按照預先設定的比例把一些幣發送給礦工本身。權益證明機制根據每個節點擁有代幣的比例和時間,依據演算法等比例地降低節點的挖礦難度,從而加快了尋找隨機數的速度。
(1)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pow嗎擴展閱讀: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
㈡ 比特幣的公鏈是以太坊嗎
是的。比特幣的公鏈是以太坊,能夠對外開放用戶隨時進入隨時退出不受任何限制,採用共識機制為PoW即工作量證明通過「挖礦」行為挖礦」也屬於區塊鏈技術之一,是用來激勵各個節點進行記賬以獲得比特幣。
㈢ 工作量證明機制(pow)是什麼
工作證明(Proof Of Work,簡稱POW),顧名思義,即工作量的證明。通常來說只能從結果證明,因為監測工作過程通常是繁瑣與低效的。
比特幣在Block的生成過程中使用了POW機制,一個符合要求的Block Hash由N個前導零構成,零的個數取決於網路的難度值。要得到合理的Block Hash需要經過大量嘗試計算,計算時間取決於機器的哈希運算速度。當某個節點提供出一個合理的Block Hash值,說明該節點確實經過了大量的嘗試計算,當然,並不能得出計算次數的絕對值,因為尋找合理hash是一個概率事件。當節點擁有佔全網n%的算力時,該節點即有n/100的概率找到Block
Hash。
工作證明機制看似很神秘,其實在社會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畢業證、學位證等證書,就是工作證明,擁有證書即表明你在過去投入了學習與工作。生活大部分事情都是通過結果來判斷的。
㈣ etr是什麼幣
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代幣稱為以太幣(Ether),代碼為ETH,可在許多加密貨幣的外匯市場上交易,它也是以太坊上用來支付交易手續費和運算服務費的媒介 。
以太坊(英文Ethereum)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提供去中心化的虛擬機(「以太虛擬機」 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來處理點對點合約。
【拓展資料】
以太幣跟比特幣有什麼區別:
一、ETH與比特幣方向不同
首先,ETH與比特幣,這兩者背後區塊鏈系統的方向完全不同。比特幣的定位就是單純的數字貨幣,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它是為了取代法幣、解決金融危機而誕生,主要應用於付款和價值轉移。所以比特幣背後的整個區塊鏈網路方向都是以貨幣為主,解決交易、支付問題。而ETH則不同,它雖然也是數字貨幣,具備一定的交易屬性,但是ETH背後的以太坊區塊鏈網路定位是世界級的通用計算平台,它只是借用比特幣中的區塊鏈技術,以此為基礎,朝著偏向於互聯網的操作系統級應用方面發展。
二、ETH與比特幣作用不同
由於以太坊與比特幣的方向定位不同,導致兩者的數字貨幣作用也有所不同。比特幣的方向是貨幣,想要成為常規貨幣的替代品。所以,比特幣系統中,其數字貨幣BTC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可以說是整個系統的最終體現,它的作用就是作為支付交易的媒介和價值儲存的載體。而以太坊的目標是操作系統級別的計算平台,就比較偏向於互聯網服務方面,它的價值體現在於有多少用戶使用以太坊這個平台,以及你這個平台給我提供多優質的服務。所以,這就決定了ETH在以太坊平台中,只是一個重要環節,但卻不是全部平台的價值體現,它只是以太坊上提高服務質量、處理交易的一種貨幣工具,讓平台上發生的點對點交易和應用程序更加便捷化。所以,盡管比特幣和以太幣都是數字貨幣,但比特幣是想要成為法幣的替代品,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電子現金系統被大家使用,整個系統更像是使用區塊鏈技術支持的一個特定應用程序。
三、ETH與比特幣機制原理不同
比特幣與以太坊的共識機制不同。在比特幣區塊鏈網路中,起到數據維護作用的共識機制是PoW機制,即工作量證明機制。它的工作原理是,大家一起參與,誰處理得最快最好,誰就能獲得記錄數據的權力,進而獲得比特幣獎勵。因為比特幣的應用方向是貨幣,使用場景是沒有中心化機構參與的點對點支付與交易,所以,比特幣就強烈地需要去中心化與安全這兩個屬性,而PoW機制雖然處理交易的速度過慢,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資源,但是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極高,故此與比特幣契合。
以太坊所採用的是PoS共識機制,即權益證明機制,它的工作原理是,大家一起參與,誰持有的以太幣多,誰就越容易獲得記錄數據的權力,進而獲得ETH獎勵。以太坊的應用方向是操作系統,它是想讓大家在它的系統上部署智能合約、開發去中心化應用。以太坊雖然也需要去中心化的屬性,但是比起比特幣,它更需要高效率與低成本,不然你平台數據處理的效率過慢,手續費還高,誰願意在你的平台上開發?所以,以太坊就採用了PoS機制,PoS的去中心化性雖然沒PoW機制強,但是效率更快,處理數據也不需要花費非常大的資源。
四、ETH與比特幣通證生態不同
ETH和比特幣通證生態不同。比特幣因為要做貨幣,其價值生態的支撐點在於共識價值,即有多少人認可它,並使用它進行交易。因此比特幣的通證設計實際是一個通貨收縮的經濟模型,限定了比特幣只有2100萬枚,這樣因為稀缺屬性,價格會越來越高,更容易取得共識價值。而以太幣不同,支撐它價值生態的點在於產品,即整個平台提供了什麼樣的服務,解決了什麼樣的痛點等服務價值,與安卓系統、微信等產品類似,以太幣是以太坊平台的一個工具,可以用來購買gas做手續費、募資等其他使用場景。因此以太坊的通證設計中,以太幣並沒有數量限制,發行量上限為每年1800萬,挖礦難度也會隨時間而上升,相對通貨膨脹率每年都會下降。總的來說,ETH和比特幣雖然都是數字貨幣,但各自背後代表的整個區塊鏈系統,在作用、原理、生態價值等都有不同,以太坊的本質是一個操作系統級別的計算中心,以太幣是打破了原有數字貨幣的定位,在比特幣的基礎上開創了新的方向,它除了自身的貨幣價值外,還包含了整個產品的價值,這是前所未有的,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理解為什麼以太坊是區塊鏈2.0的代表。
㈤ 五分鍾了解共識機制
五分鍾了解共識機制
什麼是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的靈魂。」這是業內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共識機制在區塊鏈中的地位可想而知。那麼到底什麼是共識機制呢?我們不妨從拜占庭將軍問題說起。
拜占庭位於如今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由於當時拜占庭羅馬帝國國土遼闊,為了防禦目的,每個軍隊都分隔很遠,將軍與將軍之間只能靠信差傳消息。在戰爭的時候,拜占庭軍隊內所有將軍和副官必須達成一致的共識,決定是否有贏的機會才去攻打敵人的陣營。但是,在軍隊內有可能存有叛徒和敵軍的間諜,左右將軍們的決定又擾亂整體軍隊的秩序。在進行共識時,結果並不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這時候,在已知有成員謀反的情況下,其餘忠誠的將軍在不受叛徒的影響下如何達成一致的協議,拜占庭問題就此形成。
拜占庭將軍問題是一個協議問題,拜占庭帝國軍隊的將軍們必須全體一致的決定是否攻擊某一支敵軍。問題是這些將軍在地理上是分隔開來的,並且將軍中存在叛徒。叛徒可以任意行動以達到以下目標:欺騙某些將軍採取進攻行動;促成一個不是所有將軍都同意的決定,如當將軍們不希望進攻時促成進攻行動;或者迷惑某些將軍,使他們無法做出決定。如果叛徒達到了這些目的之一,則任何攻擊行動的結果都是註定要失敗的,只有完全達成一致的努力才能獲得勝利。
而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中本聰的理念給出了一個比較好的答案:不能讓所有人都有資格發信息,而是給發信息設置了一個條件:「工作量」,將軍們同時做一道計算題,誰先算完,誰才能獲得給其他小國發信息的資格。而其他小國在收到信息後,必須採用加密技術進行簽字蓋戳,以確認身份。然後再繼續做題,做對題的再繼續發消息……對這種先後順序達成共識的演算法,就是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的作用
區塊鏈作為一種按時間順序存儲數據的數據結構,可支持不同的共識機制。在區塊鏈上,每個人都會有一份記錄鏈上所有交易的賬本,鏈上產生一筆新的交易時,每個人接收到這個信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些想要干壞事的人就有可能在這時發布一些錯誤的信息,這時就需要一個人把所有人接收到的信息進行驗證,最後公布最正確的信息。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組件。它就像一本法典,維系著區塊鏈世界的正常運轉,使得區塊鏈技術自帶改善世界的光芒,也是讓區塊鏈得以被全世界逐步接受和認可的最大幕後功臣,它讓互聯網、陌生人之間,在沒有第三方作為信用背書的情況下發生的一切交易變成可能,它賦予了機械的代碼以人性和溫度。
共識機制的類別
目前的共識機制主要有POW、POS、DPOS、PBFT、dBFT、Pool驗證池。
POW,就是人們熟悉的比特幣挖礦,通過計算出一個滿足規則的隨機數,即獲得本次記賬權,發出本輪需要記錄的數據,全網其它節點驗證後一起存儲。可實現完全去中心化,節點自由進出。乾的越多,收的越多。
POS,權益證明,POW的一種升級共識機制,根據每個節點所佔代幣的比例和時間,以此等比例的挖礦難度,從而加快找隨機數的速度。持有越多,獲得越多
DPOS,股份授權證明機制,類似於董事會投票,持幣者投出一定數量的節點,代理他們進行驗證和記賬。
PBFT ,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實用拜占庭容錯演算法,是一種狀態機副本復制演算法,即服務作為狀態機進行建模,狀態機在分布式系統的不同節點進行副本復制,每個狀態機的副本都保存了服務的狀態,同時也實現了服務的操作。
dBFT,delegated BFT 授權拜占庭容錯演算法,由權益來選出記賬人,然後記賬人之間通過拜占庭容錯演算法來達成共識。
Pool驗證池,基於傳統的分布式一致性技術建立,並輔之以數據驗證機制,是目前區塊鏈中廣泛使用的一種共識機制。Pool驗證池不需要依賴代幣就可以工作,在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Pasox、Raft)基礎之上,可以實現秒級共識驗證,更適合有多方參與的多中心商業模式。
現有共識機制存在問題
目前現有的共識機制都不算完美,在一些實際應用場景弊端很多。
A、計算能力浪費
在工作量證明機制POW中,猜數字最快的通常是電腦計算能力強的。超強的計算能級僅用來猜數字,實在是浪費。
B、權益向頂層集中
在權益證明機制POS中,token的余額越多的人獲得公示信息的概率越高,公示人會得到一定的token作為獎勵,如此持有token多的人會越來越多,少的人越來越少。
C、作惡成本低下
在靠算力與權益的的多少來獲得公示信息的權利的模式當中,當算力和權益向少數人集中之後,這些少數人如果想要做一些違反規則的事情是輕而易舉的;在PBFT中,由所有人投票,如果一個沒有任何token余額的人想要搗亂,那他幾乎是完全沒有利益損失。
D、對於真正的去中心化構成威脅
在工作量證明機制中,計算能力越強,獲得記錄權利的概率就越高。如果有人把很多人集中在一起來猜數字,把好多電腦的算力加在一起來用,那這些抱團的人就會更容易獲得公示信息的權利,發展到最後可能公示權就直接掌握在這些人手裡。
在權益證明機制POS中,權益越大的人獲得記錄權利的概率越高,而記錄的人就會有獎勵token ,這樣一來這些人就會越來越富有,貧富差距就會越來越大。持有token少的人幾乎都沒有話語權了。權利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有違區塊鏈去中心化理念。
㈥ ETC是POW共識演算法,什麼是POW
POW是Proof Of Work的簡稱,中文翻譯是工作量證明,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公開透明的,不可篡改的演算法機制。比特幣就是採用POW共識演算法,10年運行安全平穩。目前以太經典(ETC)也是採用這種演算法機制,通過算力挖礦可以獲得獎勵。
㈦ 加密貨幣挖礦什麼意思
所謂加密貨幣挖礦,是指礦工藉助挖礦工具暨礦機獲得加密貨幣的過程。
一、比特幣BTC(區塊鏈1.0)
比特幣2009誕生以來作為一種新型的數字貨幣和全球支付網路而出現,BTC也是區塊鏈最成功最成熟的應用,現在很多情景下BTC的名氣要比區塊鏈還要響亮得多。
二、什麼是礦工:
在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網路中,競爭計算能獲得新生的比特幣獎勵,很像開采埋在地底下的礦物的過程形象地叫做「挖礦」,競爭挖礦的人或組織,叫「礦工」。
三、什麼是算力:
可以簡單理解成計算能力。礦工是通過「計算能力」的競爭提供「計算服務」獲得比特幣的。「計算服務」其實就是通過哈希演算法去計算區塊頭的哈希值。在通過「計算服務」得到比特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找到其相應的解,即區塊頭哈希值,而要找到其解,並沒有固定演算法,只能靠計算機隨機的哈希碰撞。一台計算機伺服器每秒鍾能做多少次哈希碰撞,就是其「算力」的代表,單位寫成hash/s。
四、什麼是工作量證明:
英文名POW,一種「多勞多得」的共識機制,比特幣就是典型的POW機制。礦工通過獲得算力後,最先算出正確答案的將被記錄為「工作量」,這些工作量會被記錄在一頁賬本里,然後同步給他人,以此證明礦工付出了工作量。
五、什麼是權益證明:
英文名POS,一種「持有越多獲得越多」的共識機制。這種共識機制是根據代幣持有者持有的代幣數量決定權益大小,從而競爭記帳權。持有代幣數量越多,權益越大,則成為下一個記賬者的概率越大。這種機制,在一定情況下縮短了共識的達成時間,也不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挖礦
㈧ POW共識機制是什麼意思
比特幣系統會讓加入網路的每一個節點進行哈希運算,誰先求出一個合適的解,誰就可以獲得本次記賬權。一旦本次記賬權被人搶走,所有的節點就會開始進行下一個記賬權的爭奪,也就是進行哈希運算。
㈨ 區塊鏈中的工作量證明機制(POW)是什麼
比特幣挖礦採用工作量證明機制,是什麼意思呢?
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簡稱POW)是共識機制的一種,可簡單理解為一份證明,證明你做過一定量的工作,即我通過查看工作結果就能知道你完成了指定量的工作。
比特幣挖礦採用的就是工作量證明機制,比特幣網路通過調節計算難度,保證每次競爭記賬都需要全網礦工計算約10分鍾,才能算出一個滿足條件的結果。該結果即「區塊頭」里包含的隨機數。
工作量證明是指,如果礦工找到了一個滿足條件的結果,我們便可以認為全網礦工完成了指定難度系數的工作量。獲得記賬權的幾率取決於礦工工作量佔比全網的比例,如果佔比30%,那麼獲得記賬權的幾率也是30%。所以提高工作量佔比才能提高競爭力,才能獲得更多新誕生的比特幣!
㈩ eth挖礦是什麼原理
凡是涉及到幣,就一定離不開挖礦。以太坊網路中,想要獲得以太坊,也要通過挖礦來實現。說到挖礦,就一定離不開共識機制。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什麼嗎?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 PoW (這是英文 Proof of Work 的縮寫,意思是「工作量證明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多勞多得,你付出的計算工作越高,那麼你就越有可能第一個找到正確的哈希值,就越有可能得到比特幣獎勵。
但是,比特幣的PoW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就是它處理交易的速度太慢,礦工們需要不斷地通過計算來碰撞哈希值,這是勞民傷財且效率低下的。對區塊鏈知識有涉獵的朋友們應該看到這樣一種說法:
以太坊為了彌補比特幣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共識機制,名叫 PoS(這是英文的縮寫,意思是「權益證明」,也有翻譯成「股權證明」的)。
PoS 簡單來講,其實就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樣:權益嘛,股權嘛,你持有的幣越多相當於你的股權越多,你的權益越高。
以太坊的PoS就是說:你持幣越多,你持有幣的時間越久,你的計算難度就會降低,挖礦會容易一些。
在以太坊最初的設定中,以太坊希望能夠通過階段性的升級,在前期依舊採用PoW來構建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之後逐漸採用 PoW+PoS,最後完全過渡到 PoS。所以,說以太坊的共識機制是PoS,沒錯,但是PoS只是以太坊發布之初的一個計劃或者說目標,目前以太坊還沒有過渡到 PoS,以太坊採用的共識機制仍是 PoW,就是比特幣那個 PoW,但是又和比特幣的PoW稍稍不同。
這里的信息量有點大,
第一個信息點是:以太坊目前採用的共識機制也是PoW,但是和比特幣的PoW稍稍不同。那麼,和比特幣的PoW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簡單來說,就是以太坊挖礦難度可以調節,比特幣挖礦難度不能調節。就好比咱們高考,因為各個省份的教學情況、生源人數都不一樣,所以高考分為全國卷和各省自主命題。
以太坊說我贊成這樣分地區出題,比特幣說:不行,必須全國同一卷,大家難度都一樣!
通俗解釋,就是,比特幣是利用計算機算力做大量的哈希碰撞,列舉出各種可能性,來找到一個正確哈希值。而以太坊系統呢,它有一個特殊的公式用來計算之後的每個塊的難度。如果某個區塊比前一個區塊驗證的更快,以太坊協議就會增加區塊的難度。通過調整區塊難度,就可以調整驗證區塊所需的時間。
以太坊協議規定,難度的動態調整方式是使全網創建新區塊的時間間隔為 15 秒,網路用 15 秒時間創建區塊鏈,這樣一來,因為時間太快,系統的同步性就大大提升,惡意參與者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發動51%(也就是半數以上)的算力去修改歷史數據。
第二個信息點是:以太坊最初的設定中,希望通過階段性升級來最終實現由 PoW 向
PoS過渡的。
時間追溯到 2014 年,在以太坊發布之初,團隊宣布將項目的發布分為四個階段,即 Froniter(前沿)、Homestead(家園)、Metropolis(大都會)和 Serenity(寧靜)。前三個階段共識機制採用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第四個階段切換到 PoS(權益證明機制)。
2015年7月30號,以太坊第一個階段「前沿」正式發布,這個階段只適用於開發者使用,開發人員可於在以太坊網路上編寫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DAPP,礦工開始進入以太坊網路維護網路安全並挖礦得到以太幣。前沿版本類似於測試版,證明以太坊網路到底是不是可靠的。
2016年3月14日,以太坊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家園」,這一階段,以太坊提供了錢包功能,讓普通用戶也可以方便體驗和使用以太坊。其他方面沒有什麼明顯的技術提升,只是表明以太坊網路已經可以平穩運行。
2017 年 9 月,以太坊已經進行到第三個階段「大都會」。「大都會」由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兩次升級組成,這個階段的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引入 PoW 和 PoS 的混合鏈模式,為 PoW向PoS的順滑過渡做准備。最近比較熱門的「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級」升級的就是這個,在君士坦丁堡升級中呢,以太坊將對底層協議和演算法做一些改變,來為實現 PoW 和
PoS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太坊挖礦會得到對多少獎勵呢?贏得區塊創建競爭成功的礦工會得到這么幾項收入:
1、 靜態獎勵,5個以太坊;
2、 區塊內所花費的燃料成本,也就是Gas,這部分我們上一期內容講過;
3、 作為區塊組成部分,包含「叔區塊」的額外獎勵,叔就是叔叔的叔,每個叔區塊可以得到挖礦報酬的1/32作為獎勵,也就是5乘以1/32,等於0.15625 個以太坊。這里我們簡單解釋一下「叔區塊」,「叔區塊」這個概念是以太坊提出來的,為什麼要引進叔塊的概念?這還要從比特幣說起。在比特幣協議中,最長的鏈被認為是絕對的正確。如果一個塊不是最長鏈的一部分,那麼它被稱為是「孤塊」。一個孤立的塊是一個塊,它也是合法的,但是可能發現的稍晚,或者是網路傳輸稍慢,而沒有能成為最長的鏈的一部分。在比特幣中,孤塊沒有意義,隨後將被拋棄掉,發現這個孤塊的礦工也拿不到采礦相關的獎勵。
但是,以太坊不認為孤塊是沒有價值的,以太坊系統也會給與發現孤塊的礦工回報。在以太坊中,孤塊被稱為「叔塊」(uncle block),它們可以為主鏈的安全作出貢獻。 以太坊十幾秒的出塊間隔太快了,會降低安全性,通過鼓勵引用叔塊,使引用主鏈獲得更多的安全保證(因為孤塊本身也是合法的) ,而且,支付報酬給叔塊,還能激發礦工積極挖礦,積極引用叔塊,所以,以太坊認為,它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