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比特幣怎麼樣了
Ⅰ 比特幣最新價格是怎樣的
截止2020年4月,比特幣現在九千八元左右一個。
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
2009年1月5日,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誕生。比特幣是一種數字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復雜代碼組成,新比特幣通過預設的程序製造。
每當比特幣進入主流媒體的視野時,主流媒體總會請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分析一下比特幣。早先,這些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是不是騙局。而現如今的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能否成為未來的主流貨幣。而這其中爭論的焦點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幣的通縮特性上。
不少比特幣玩家是被比特幣的不能隨意增發所吸引的。和比特幣玩家的態度截然相反,經濟學家們對比特幣2100萬固定總量的態度兩極分化。
Ⅱ 當初稀里糊塗買了20000枚比特幣的人,現狀如何
比特幣市場是一個極度瘋狂的市場,有的人在一夕之間成為了億萬富翁,也有的人被割了韭菜,人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都演繹得淋漓盡致。了解比特幣市場的人,應該都知道此前比特幣的價值只有1000元人民幣,但是到2017年就上漲到17000元,這樣的升值速度,與之相匹配的利潤也大得驚人。比特幣是在2009年出現的,彼時比特幣的價值只有0.1美元,再看2017年的價格,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如果有人在比特幣剛出來的時候就持有大量的比特幣,現在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富豪。
當這位工程師成為億萬富翁之後,他就開始環游世界。事實上,他早就有環游世界的想法,但是由於經濟的原因,一直沒有實現。現在,這位工程師可以自由自在了生活了,實現自己環游世界的夢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位工程師也表示,雖然自己原本的工作很不錯,可以為他提供穩定的收入,但是他一直都夢想著環球世界,探訪各個國家的朋友。現在,他正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憑借著賣出比特幣得到了上億資產,也足夠他一輩子揮霍。
Ⅲ 新人如何入手比特幣
千萬別去買什麼數字幣,全是忽悠人的騙局,有關部門已經多次提示風險了。
Ⅳ 比特幣即將分叉,怎麼看待新比特幣現金
比特幣現金(BCH)是比特幣的分叉幣。其實,除了比特幣現金,比特幣還有很多分叉幣,那麼分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節 為什麼一言不合就分叉?
分叉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比特幣。
我們知道,比特幣交易是基於比特幣區塊鏈網路的(一個一個區塊構成一個前後關聯的鏈條,形成比特幣區塊鏈網路),區塊既然是一個塊,它肯定是有容量的(大家腦補一下區塊這個東西,無非是一堆一堆代碼的集合),區塊容量的大小會對交易的效率產生限制,如果區塊容量太小,那麼自然所容納的交易數量也越小,一旦交易量過大,就會造成擁堵。
比特幣區塊的容量只有 1M,它所能容納的交易數量大概也就 5-7 筆而已。早先比特幣交易的用戶比較少,這個容量倒是沒什麼問題,但是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越來越多的用戶湧入,比特幣區塊容納不下這么多交易,就出現了擁堵的現象。
比特幣心裡急啊:慢點啊兄dei們,我跟不上你們的交易速度啊喂!用戶心裡也急啊:大哥,你能不能快點啊喂!
這是個大問題,不僅在於大家耐心有限,最主要的原因是,比特幣的定位是貨幣啊,你作為一個貨幣,就應該快准狠地實現支付收款嘛,要是一直這么慢,啥時候才能實現貨幣屬性?所以,這是一個大問題。
比特幣社區當然知道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至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比特幣社區就出現了分歧,這個分歧在於要不要擴大比特幣區塊的容量(因為我們剛剛說了,正是比特幣區塊容量太少才導致了交易速度過慢、擁堵的情況)。
爭議主要分成兩個陣營:
以 Core 為首的比特幣原開發團隊認為:比特幣是一種價值儲存品的電子黃金,一旦擴容則會破壞其核心的東西;
而以吳忌寒為首的礦工團隊則認為:比特幣未來應該是一種可快速流通的貨幣,需要對其進行擴容以解決交易擁堵問題。因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任何個人和機構都無法決定比特幣系統該如何去「擴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大家的意見產生了分歧,誰也不願意退讓,於是,大家一拍兩散,各走各的路。比特幣這條鏈便分裂成了BTC和BCH兩條鏈,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所謂的「分叉」。
這是分叉的由來。
第二節 分叉之後會怎麼樣?
對於區塊鏈來講,分叉就是區塊鏈協議的改變,類似於對區塊鏈做一個升級,來彌補系統存在的不足。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的手機軟體也經常提示你升級是一個道理的。
但是,我們知道,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它不像你的手機軟體那樣,開發者說升級就升級。在區塊鏈的世界裡,任何的修改都需要全體成員達成共識,沒有人能夠決定什麼時候改變、如何改變區塊鏈底層協議。
所以,當比特幣原開發團隊和礦工團隊產生分歧之後,系統就會一分為二,出現兩個基於原有區塊鏈的新系統,大家各過各的,誰也不能幹預誰。這樣一來,比特幣系統便分成了兩條鏈:BTC 和 BCH,也就是所謂的「分叉」,而 BCH 就被稱為分叉幣(比特幣的分叉幣)。
其實,不止 BCH,比特幣的分叉幣還有很多。為什麼一提到分叉幣首先想到的是 BCH 呢,這是因為,BCH 是做得比較成功的分叉幣,它的市值最高的時候排在加密貨幣市值排行的第四位,僅次於比特幣、以太坊和EOS這三大主流幣種。
第三節 硬分叉和軟分叉
我們打一個比喻,如果說比特幣系統是一棵大樹的樹干,那麼BCH等分叉幣就是大樹的分枝。但是,分叉並不像這個比喻這么簡單,分叉還分為硬分叉和軟分叉。
一、硬分叉:再見再也不見
我們上面說的BCH就屬於硬分叉。硬分叉意味著,使用舊軟體的節點再也不能驗證使用新軟體節點生產的區塊了。你想驗證你只能升級,而升級之後就相當於換了賽道,跑在另一個新系統上了,就好比 BCH 之於 BTC,BCH 就是一個全新的賽道(一個全新的鏈),這個鏈上的幣就是BCH(比特幣現金),那麼,使用BCH系統的節點再也無法去BTC網路上進行交易驗證了。硬分叉,通俗講,就是各走各的路,再也沒有什麼交集了。
二、軟分叉:變得更好來重逢
與硬分叉相對的是軟分叉。軟分叉意味著,使用舊版本的節點可以驗證使用新版本節點所生產出的區塊,使用新版本的節點也可以驗證使用舊版本節點生產出的區塊,兩種版本可以兼容。
比特幣 2017 年隔離見證升級所採用的方式就是軟分叉。在整個過程中,不管是使用舊版本還是使用新版本都沒有關系,因為兩者兼容,新版本只是更好地解決了一些問題,本質上大家還是在比特幣這一條鏈上跑,沒有新幣產生。
總結來講,軟分叉與硬分叉的區別就在於,使用舊軟體的節點能否兼容使用新軟體的節點,可以兼容就是軟分叉,不能兼容就是硬分叉。
Ⅳ 被坑買了很多比特幣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
比特幣是什麼?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這是比特幣的第一筆公開交易,也是當時的匯率,1萬比特幣=25美元。
如果他當時保留了這1萬個比特幣,現在將擁有2.7億美元,達到財富自由了。
要知道,一共只有2100萬個比特幣,他一頓披薩吃掉了1/2100的市場價值。
正式這筆公開的交易曬在了網路上,讓資金開始關注到比特幣的價值,因為可以產生交易。
於是以程序員為首,開始拚命的挖礦,比特幣的價值開始水漲船高。
之所以比特幣的價值水漲船高,是因為參與挖礦的人越來越多,而比特幣的產量是有限的,挖礦的成本就增高了。
Ⅵ 比特幣發展如何
在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央視財經評論中,有兩位評論員說:「中央銀行對比特幣的態度比較暖,但又止步,部分原因是比特幣就是基於區塊鏈所產生出來的,同時區塊鏈在未來的金融領域中有很廣闊的前景,這使得中央銀行也不敢放棄對於區塊鏈的研究。不願意阻斷區塊鏈的發展,同時還要防止代幣ICO。」
早在2013年12月5號,中央銀行等五部委發布了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認為比特幣不是由政府發布的統一貨幣,沒有法定和強制的貨幣的屬性,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所以不能也不應該讓這些貨幣流動在市場上。受到此消息的影響,在一個小時內比特幣的價格下跌了35%。
在2014年2月份,當時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所Mt.Gox宣布破產,使得比特幣陷入了深淵,比特幣(包括區塊鏈在內)一直受到各種困擾。所以在2014年下半年以來,比特幣的價格基本處於穩步下降的狀態。
2017年,比特幣在經歷過一系列漲漲跌跌後,開始進入攀岩式的增長,在2017年12月19 日比特幣價格達到190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入場比特幣,更多的人也真正意識到比特幣底層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
2018年伊始,比特幣價格的波動還算可以接受,但是到了中旬,比特幣跌破6000美元的支撐位,很多比特幣創業者陷入了迷茫的深淵。
Ⅶ 當初投資比特幣的人,現在過的怎麼樣了
那些人現在日子過得很滋潤,早期把玩比特幣的這些「風口的豬」掙了很多錢。
一、 中本聰發現比特幣,如今淡出比特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