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成為流通貨幣
1. 比特幣可能成為主流貨幣嗎
經濟學上把貨幣的職能定義為五類:流通手段、價值尺度、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以下我會主要結合這五個只能來分析比特幣是否具備全流通的貨幣屬性。
比特幣想必大夥都有所了解,即便沒接觸過也有所耳聞。2017年比特幣又火了一次,上一次依稀記得是2013年,13年下半年比特幣從100來美元一枚漲到了最高1100多,漲了10倍有餘,這樣的漲幅秒殺了所有市場,也吸引了無數人開始淘金當起了礦工。
簡單說明一下比特幣,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復雜代碼組成,新比特幣通過預設的程序製造,隨著比特幣總量的增加,新幣製造的速度減慢,比特幣有個嚴格的約束就是總量上限就只有2100萬個。由於2100萬個的限制使得比特幣有了對抗通脹的用途,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各央行為了刺激經濟全部實行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縱觀上下5000年就沒有比這幾年還低的利率。
從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世界貨幣來說比特幣的確是比較復合這三點,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國家、機構、個人都開始慢慢接納這一新興貨幣。2013年6月底德國議會決定持有比特幣一年以上將予以免稅後,比特幣被德國財政部認定為「記賬單位」,這意味著比特幣在德國已被視為合法貨幣,並且可以用來交稅和從事貿易活動。2013年8月,美國德克薩斯州地方法院法官阿莫斯-馬贊特在一起比特幣虛擬對沖基金的案件中裁定,比特幣是一種貨幣,應該將其納入金融法規的監管范圍之內。在中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定,禁止製作和發售代幣票券。由於代幣票券的定義並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如果比特幣被納入到「代幣票券」中,則比特幣在中國的法律前景面臨不確定性,國內接納比特幣還有一段路要走。
流通的便利性和隱秘性使得比特幣成了洗錢的最佳工具,很多非法交易也開始使用比特幣,這也成了比特幣要成為全流通貨幣路上的一大障礙。
價值尺度和貯藏手段這兩方面就是比特幣的硬傷了。
先說貯藏手段,比特幣電子貨幣的屬性是它只能存在於電腦硬碟中而且必須依靠互聯網,面臨的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互聯網安全問題,就這段時間還爆發了比特幣勒索病毒。前幾年也有人誤丟了一個硬碟,損失了7500枚比特幣當時價值5000萬人民幣。種種原因讓人們不得不擔憂比特幣能否擁有安全的貯藏屬性,相比於存在銀行里絕對安全的法定貨幣比特幣的持有伴隨著很大的不安全性。很多情況下比特幣的貯藏手段比黃金差遠了,極端情況下只有黃金才是真正的貨幣。
最後是價值尺度,比特幣基本就不怎麼具備價值尺度的屬性。比特幣特性主要就是有限供給,這個特性決定了它最終只能是一個非主流貨幣,這個特性和黃金類似,金本位最終被整個世界拋棄,有限供給的貨幣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只能帶來通縮,會嚴重阻礙經濟發展,最終只能淪為非主流品種。而且比特幣本身幣值都非常不穩定,極容易暴漲暴跌,宏觀經濟中如果一國貨幣經常暴漲暴跌幣值不穩是不可能被人青睞的。截止今日比特幣價格1800USD一枚,整個市場的市值算上全部2100萬比特幣也就378億美元,一個不到400億美元的市場是極容易被大資金操縱的,你把400億美元砸全球外匯市場里連水花都不會有一點,外匯市場一天交易量約5萬億美元。成交量不大也就造成了比特幣成了一個投機的東西,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定義比特幣就是個商品而非貨幣。這幾年比特幣成交量大部分是由中國人創造的,國人好賭博是公認的事實,加之國內宏觀經濟的原因一直處於高風險低收益市場環境,資本管制導致大量的流動性出不去,所以一個接一個被這些流動性炒的熱火朝天。所以比特幣當下的屬性就是一個可以用來投機和洗錢的交易標的。
基辛格曾經說過: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控制了世界。
我不禁想,貨幣發行權這樣核心的權利,全球央行會允許被挑戰嗎?特別是美元,美國的核心利益就是美元,美國大戰略中所作的一切就是要讓美元一直保持全球霸權貨幣,縱觀歷史上挑戰美元的沒一個有好下場的。比特幣目前的安然無恙只能說明全球央行根本就沒把它放在眼裡或許早就知道比特幣成不了貨幣。如果某一天沙特宣布原油用比特幣結算時候就是比特幣被美國乾的連渣都不剩的時候,礦工們小打小鬧投投機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要挑戰主流貨幣那就是死期到了。
比特幣或許是人類社會中的一個嘗試或實驗,但我不認為它會成為貨幣,更不用說現在已經淪為一個投機的商品。
最後溫馨提示:比特幣交易極具高風險高收益,切勿貿然進入這個市場。
2. 比特幣是一種什麼貨幣能與人民幣流通嗎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1]。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所有的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約2100萬個。
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中國三大比特幣平台正式開始收取交易費。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公告稱中國禁止虛擬貨幣交易。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達到歷史最高價19850美元。
2018年11月25日,比特幣跌破4000美元大關,現穩定在3000多美元
2019年4月,比特幣再次站上5000美元大關,創年內新高。
3. 比特幣可以成為貨幣嗎
虛擬貨幣會成為未來的趨勢,不一定是比特幣 可能每個國家都會各自的統一虛擬貨幣
4. 為啥比特幣不能成貨幣
比特幣數目太小,沒有辦法在社會大規模流通。而且它的存在並不是以國家信用作為擔保,而是以比特幣玩家之間的信任為基礎,那麼這種「貨幣」的信用度相對來講就非常低了。
再者,比特幣數目小,而且過於集中在幾個大玩家手裡,導致它的價格十分不穩定。這就基本上不能稱之為貨幣。因為作為通用貨幣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價格穩定,否則經濟秩序就會崩潰。
比特幣不具有價值基礎;價格劇烈波動;缺少各國貨幣當局的支持,這是比特幣成不了世界貨幣的三個基本原因。
比特幣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yw/pl/201401/t20140107_47595.html
從7年前第一枚比特幣誕生至今,比特幣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不少爭議。各方討論的焦點主要集中於比特幣該如何定性,它能不能成為貨幣乃至未來成為國際貨幣。
2013年,比特幣在我國備受熱捧,不僅價格飆漲,更被有些分析評價為是「對現行貨幣體系的不小的挑戰」。2013年12月初,人民銀行聯合五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指出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隨後,比特幣價格應聲下跌。
新年伊始,1月4日,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在其網站上宣布不承認比特幣為合法貨幣,還促請民眾對其存有的風險保持警惕。事實上,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韓國、泰國、印尼和挪威等國家也陸續針對比特幣交易活動表明立場,皆不承認比特幣成為市場流通的貨幣。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今年1月,全球首款比特幣ATMRobocoin進入香港和台灣市場。相關公司還計劃在歐洲、加拿大和美國的更多地區推出比特幣ATM。
一方面是相關監管當局的「表明立場」,另一方面是比特幣全球布局的高歌猛進,比特幣到底該如何定性,其未來發展勢頭如何,再次引來各方關注。
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以個人名義發表署名為《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以比特幣為例》的文章,強調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也難以成為貨幣。
他認為,比特幣缺乏國家信用支撐,難以作為本位幣履行商品交換媒介職能。現代信用貨幣(紙幣)代表的是國家信用,實際上代表全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只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國家法律的強制力就能賦予公眾對本位貨幣的信任。而比特幣不僅自身沒有價值,也沒有國家信用支撐,沒有全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作為保證,因而不具有貨幣的價值基礎。此外,比特幣沒有法償性和強制性,流通范圍有限且不穩定。比特幣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很難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
其次,比特幣數量規模設定了上限,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他認為,比特幣有限的數量與不斷擴大的社會生產和商品流通之間存在矛盾,若成為本位幣,必然導致通貨緊縮,抑制經濟發展。數量的有限性也使得比特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大打折扣,更容易成為投機對象而不是交換媒介。
第三,比特幣缺少中央調節機制,與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不相適應。盛松成認為,比特幣沒有集中發行方,容易被過度炒作,導致價格波動過大,無法成為計價貨幣和流通手段,需要換算成本位幣才能支付;比特幣也不受貨幣當局控制,難以發揮經濟調節手段的作用。
在文章結尾部分,盛松成還明確表示,貨幣與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不是純粹的技術產物。只要現代經濟社會組織形態不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就將存在,比特幣以及其他虛擬貨幣就成不了一國的本位幣,從而也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過是技術至上主義和絕對自由主義者的烏托邦而已」。
而對於比特幣的興盛及其意義,盛松成解釋為,「比特幣的出現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人們對信用貨幣條件下通貨膨脹的憂慮。各國央行應該加強流動性管理,合理調控貨幣供應,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撰稿期間,本報記者就比特幣相關問題再次連線盛松成。他在采訪中再次強調:「比特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只能是本位幣。」
盛松成表示,「從貨幣學說史來看,比特幣並不是新鮮事兒,它的本質是貨幣發行的私有化或貨幣的非國家化,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哈耶克很多年前就提出過,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里德曼也有過類似的建議。但他們的意見只是一種理論分析工具,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很難操作,而且現代經濟越來越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這次金融危機及其應對就是很好的證明。貨幣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現代國家和政府賴以存在的基礎,又怎能私有化?所以我使用了『烏托邦』這樣的詞彙。」 「在我看來,技術取代不了國家屬性。任何數字貨幣只能是本位幣的實現形式。所以,電子貨幣會發展,虛擬貨幣是烏托邦。」盛松成表示,「只要現代國家存在,虛擬貨幣就成不了貨幣。很多人忽略了貨幣背後的國家屬性和社會屬性,還以為貨幣只是個自然體。」
對於比特幣未來的發展前景,一位接受采訪的商業銀行分析人士表示:「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這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發展空間的。目前鑒於比特幣對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尚未產生什麼影響,而且從發行技術上看,它似乎還具啟示意義,所以不少央行對此持觀望態度。」
但至於比特幣未來能否擔綱貨幣重任、甚至國際貨幣,該分析人士表示「並不看好」。他表示,「即使有國家想把比特幣作為世界結算貨幣,但它是在私人手裡,價格又劇烈波動,成得了國際貨幣嗎?而且其成為國際貨幣的重要前提是,各國當局皆承認它的貨幣屬性,這本身就是一個難題。」
盛松成也表示,「比特幣不具有價值基礎;價格劇烈波動;缺少各國貨幣當局的支持,這是比特幣成不了世界貨幣的三個基本原因。」
5. 比特幣號稱能成為全球貨幣,其走的是什麼模式
如果比特幣成為未來流通貨幣,它也只是實行商品交換功能。如果靠他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來降低利率,刺激消費投資的話,也可能會實現gdp收入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6. 比特幣是如何進行流通交易的
比特幣的交易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現貨交易,也稱幣幣交易,需要購買USDT(比特幣區塊鏈上發布的基於OmniLayer協議的數字資產),再購買現貨,另一種交易方式是期貨交易,其中期貨交易分為交割合約交易,這個合約期一般為周合約,次周合約季度合約和永續合約交易。
6,當成功把本人的比特幣充值轉入到了交易平台上以後,就能夠在交易平台上出售本人的比特幣了。在交易平台上,點擊交易欄目下的「賣出比特幣」選項。
7、隨後選擇賣出的訂單類型,出售比特幣的數量,點擊「下賣單」按紐繼續。
8、同樣地,這個賣出比特幣的記錄也能夠在交易欄目下的交易查詢中看到。
9、當交易成功以後,能夠通過人民幣提現到本人的銀行卡中。在頁面左側賬戶管理下,點擊「人民幣提現」,然後依照右窗格中的要求格式填寫。最後點擊「提現」按紐即可。
7. 比特幣真的有可能成為世界貨幣嗎
根據高盛分析師們的說法,比特幣可以成為一種合法的、具有廣泛性的貨幣形式,但目前主要還是存在於理論上的可能性。
分析師認為,現實的情況是在大多數地方,加密貨幣依然擁有非常高門檻。首先,政府無法追蹤誰正在購買或賣出比特幣。而且就像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那樣,加密貨幣的價格非常容易出現大幅波動。這種波動幅度在法定貨幣中非常少見,因此比特幣並不適合成為一種儲備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