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胖子比特幣腦洞
❶ 比特幣真的只有2100萬個嗎
回答是,雖然不是一直發發發直到20999999.97690000個就直接停止那麼簡單粗暴(順便,引用小數點後那麼多位是因為比特幣的劃分單位為聰,就是中本聰的聰,1聰是0.00000001個比特幣),但大體上就是這樣。
比特幣的產生方式是挖礦,也就是礦工通過解答加密學問題爭奪記賬權,完成記賬的礦工將得到系統給予的比特幣獎勵。
格林尼治時間2009年1月3日18點15分05秒,中本聰挖出了比特幣網路的第一個區塊,也就是編號為0的創世區塊。
從創世區塊到第20999個區塊為階段1,在這個階段里礦工每完成一個區塊的記賬,可以得到50個比特幣的獎勵,也就是比特幣網路中每生成一個新區快,比特幣的數量就增加50。
出於某些原因,中本聰認為比特幣產生的速度應該遞減。於是從第21000個區塊(該區塊產生於2012年)開始,稱為階段2,每生成一個新區塊只增加25個比特幣。
這樣繼續下去,每生成21000個區塊,比特幣就進入下一個階段,每個新區塊帶來的新比特幣數量減半。直到第33次減半時,每個塊產生的新比特幣從0.0021個直接減為0個。
這樣算一下,總共產生的比特幣就是20999999.97690000個。
說某個超智慧文明終於造出了一部超級電腦 Deep Thought(深思)——按現在的說法應該叫超級AI。這個AI剛啟動就宣布,我是宇宙所有時間里第二強大的電腦。於是這些智慧生物興奮啊,就問了它,請告訴我們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生命、宇宙和一切的答案)吧。AI 聽了,思考了一會,回答說,這個問題太復雜,我需要用800萬年才能計算出結果。
於是經過准備,AI 進入了漫長的計算中,彷彿冬眠一般。智慧生物們一直等待著它,並准備了盛大的慶祝典禮來歡迎這個終極答案。當時間終於到來的時候,三個當年問問題的生物的後人帶著緊張和興奮來見AI,發現 AI 已經醒了。於是他們立刻問,答案是什麼?
AI 卻奇怪地猶豫了一下,問,你們確定真的要知道答案嗎?他們說,當然啊!於是 AI 嘆了口氣,說好吧,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is ... 42.
智慧生物們目瞪口呆。後續我們這里先不談。這個經典的段落後來成為科幻史上的一個梗,曾經Google搜索有個彩蛋(大家還記得大明湖畔的 Google 吧),如果你搜索上面那段英文,Google就會告訴你,答案是42~
然後回到我們的正題,21 million的21是什麼?回答:是42的一半。
❷ 最近網路上最流行的詞語有哪些
小豬佩奇身上紋
掌聲送給社會人
那個家喻戶曉的粉色吹風機小豬,成為了社會人的代言,這個反差當真有點大。這個梗最開始是從快手上傳開的,後來藉助抖音之力,流行於網路。民間還有傳唱「手帶小豬佩奇手錶,身披小豬佩奇紋身」。
確認過眼神
確認過眼神,是如今的萬能吐槽神句。它完美的繼承了互聯網時代神轉折的精神,在後面接上你想吐槽的話。
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林俊傑2008年發行的《醉赤壁》中。原歌詞為「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
恐怕林俊傑自己也不會想到,十年後自己的一句歌詞卻爆紅於網路。
肥宅快樂水
傳說中的肥宅快樂水就是可口可樂,原因是因為可樂糖分高+喝著爽,一天兩瓶快樂水,生活快似活神仙~
該詞最早出現於2018年三月份,最先走紅是由於微博網友@臘雞哥哥發布的一個段子:既然喝水都胖,那為什麼不喝可樂。就有網友評論可樂為肥宅快樂水,快樂快樂就好。
皮一下,很開心
此處的皮是指調皮的意思,完整的說法應該是,「皮這么一下你很快樂嗎?」,用於吐槽某人很調皮。這句話最早源自於方言,走紅於游戲解說,後來范圍逐步擴大,成為網路流行語。
萬能杠律
杠界定理,指杠精們只要想杠,就沒有他們港不出的角度。
萬能杠律--例題一
A:剛剛balabala哈哈哈哈哈
杠精一:他笑啥?
杠精二:我不知道笑點在哪。
杠精三:只有我一人覺得不好笑?
杠精四:不覺得好笑,也不知道笑的人是什麼心態。
復興號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兩列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正式投入運營。復興號試驗速度可達時速400公里及以上,與和諧號相比,復興號設計壽命更長,設施更齊全。然而,網友一向都是腦洞大開的,作為老家族成員--和諧號也被人拿出來調侃
❸ 對你幫助最大的書是什麼
1.古典-《躍遷》
我接觸的第一本關於心智模式的書是古典的《拆掉思維的牆》,那個時候我還在讀大四,是在課堂上偷著讀完的這本書,對我的影響空前的大,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古典成了我男神級別的人物,書中的很多觀點對我找工作和之後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並且我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的,今年我古男神又出新書了,從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本道術器兼具的好書,告訴你如何成為一名當今時代的高手,內容豐富,案例精彩,強烈推薦還沒有看過這本書的朋友們去看。
2.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這本書是公認的關於心智模式的教材級書之一,作者是一名非常傑出的心理醫生,他通過案例/實證,用心理咨詢的方式追蹤和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問題,並給予解決思路,這本書的出版時間挺長,量也非常大,是我二刷過的書之一。
3.李笑來-《把時間當作朋友》
這本書是我剛工作的時候一位新東方的老師朋友推薦給我的,已經再版過很多次,最近的一版應該是羅輯思維的定製版,我買過最出版,4年後又買了這本定製版,可想而知這本書在我心中的份量,裡面提到了很多概念和踐行的方式,屬於那種你必須沉下心定下來去做才會有變化的心法級書,雖然大家對李笑來的定義最近成了「中國比特幣首富」和「得到最暢專欄銷作者」,但他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知行統一,從底層做起獲得成功的榜樣,「7年就是一輩子」,你會喜歡上這個愣頭青的,同樣推薦他的其他書~
4.海蒂·格蘭特·霍爾沃森-《成功,動機與目標》
這本書是偏向於方法論的經典教材,雖然名字看起來就很雞湯,但全書都是對於常規雞湯成功學的反駁和實踐,作者通過實驗和案例分析告訴你,如何管理自己的行為達到目標,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博士,順便說一句,這本書也是非常好的關於個人管理與社會心理學的教科書之一。
5.陳虎平-《打破自我的標簽》
這本書是我2016年讀到過最好的關於心智模式和方法論的書,來自於一名美國留學生的推薦,作者同樣是一名前新東方老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後續你會發現很多新東方出來的老師所出的書都非常對我的胃口,書中偏向於認知科學和演化論,特別理工科思維,讀起來稍有些枯燥,雖然有些觀點會有點偏執,但卻是一本特別誠懇的個人進化書籍~
6.一群智慧的人-《追時間的人》
去年的5星推薦書之一,名字里同樣有時間二字,但不是純粹的時間管理書籍。這本書是陽志平的開智學堂大會中各個領域大咖的分享總和,書中從各個領域的最前沿告訴你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以及博弈方式,讓你體會站在時間源頭的世界體驗,和一群信息源頭的智者一同共舞~
7.羅伯特·B·西奧迪尼-《影響力》
1986年出版以來最暢銷,最具有影響力的書籍,雖然書中內容偏向於社會心理學,但其實用性和對人性洞察延展性讓這本書經久不衰,讓你讀完馬上就能用起來,這也是這本書為什麼那麼暢銷的原因,內容量較大,適合分節慢慢閱讀~
8.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是商界最經典、最暢銷的培訓書籍,是世界500強企業必讀書籍之一,作者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畢業,培訓了無數拖延、懶惰和低效的職場人士,是非常實用的個人心智開發到管理的培訓類書籍之一,如果你覺得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還可以再是一把勁,這本書絕對是不二之選。
9.輝格-《自私的皮球》
雖然是一本2012年的老書,但其中的觀點現在看起來一點也不老套,他的副標題是「我們的日子為什麼是這樣過的」,書中的觀點偏向於經濟學思維,內容思路清晰,案例豐富,足以顛覆你的三觀,更為難得的是,他可以把問題解釋得那麼有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國內精品~
10.彼得·考夫曼-《窮查理寶典》
查理老爺子鎮樓應該沒人敢說不同意了吧?這本書是我大學時候讀不懂,現在越讀越覺得有用的書籍之一了,很多現在的暢銷書中的理念來自於此書,什麼叫知識的源頭?看了之後你就懂了,再加上前段時間羅胖的推波助瀾,這本書現在在國內也是火上加火,如果你想看一本終極寶典,那麼就是這本書了~
❹ 財務自由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
現在,很多人都在追求財務自由。可財務自由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想過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可能是完成一些夢想,做一些以前沒條件做的事之類的。我想這類答案類似於兩個樵夫討論有錢以後干什麼一樣,日上三竿,吃兩個大白饃,拿著金斧頭去砍柴。我不知道我的答案是什麼,所以我曾經試著去尋找了答案。
首先是找我認識的人觀察。在我的生活中,靠自身努力實現財務自由的人真的很少。但有一批人,依靠福利實現了財務自由。那就是退休人員。這類人有穩定的可觀的收入來源。但我認識的這類人,大多都是悠閑的過著羅胖說的60歲已死,80歲才埋的日子。他們的日子悠然自在,含飴弄孫,走家串戶。其實想想也沒啥不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日子。其實大多數人下班以後的日子也差不多是這樣的瑣碎的日子。
我認識的退休人員中只有一個人是另類。他開始了創業。組織了幾個人,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繼續一些因為自己退休而沒有做完的事,實現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這種人始終都是少數人。其實他們是否實現財務自由都是這樣的生活。財務自由並沒有改變這些人的生活。
我認識的人中不是通過福利實現財務自由還有一對夫妻。財務自由一般都不是個人實現,而是家庭實現。他們主要通過自己的積累加房產投資實現的。他們通過非常的眼光,用自己的積累投資了幾套小門面。隨著租金的上漲,實現了財務自由。但這種財務自由也不穩定,最近租金下降了,對他們有一定的影響。另外,他們感覺自己在落後,落後於社會,地位和尊嚴也在下降。他們又重新開始了工作。這類人只是被動收入大於了生活支出,並不算真正的財務自由。因為他們的心沒有自由。他們還是想為錢而工作,想追求自己的一些虛榮,想追求一種安全感。
我在網路上知道的財富自由的人真名真姓的就只有李笑來了。他主要靠出書和投資比特幣來實現財務自由的。我知道的他目前的情況是在「得到」上開了一個財富自由的專欄。這是「得到」里訂閱最多的欄目。這個欄目的產值超過2000萬。但他對這筆收入的處置是建立一個獎學金。他是真的自由了。因為不再為錢而工作,並給自己的工作賦予了一個很高大上的目的。財務問題已經不再能束縛他了。我不知道他財務自由以前的狀態,也無法判斷他財務自由前後的生活變化。
從這些可以推斷財務自由可以靠投資或者變現能力很強的無形資產實現。財務自由以後的生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不會發生變異式的大變化。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以後一般也會過普通的生活。有夢想的人,是否實現財務自由都在追求自己的夢想。至於像李笑來那樣的高人財務自由的生活,我想也不在我們考慮的范圍之類,考慮了也做不來。
對於我們生活來說,如果你有夢想,有想要做的,不要等財務自由以後才去干。同樣如果你有什麼事情覺得要等到財務自由以後再乾的,那你現在就可以逐漸嘗試。因為財務自由前後的生活大概率不會發生斷層式的變化,更確切的說是只發生很小的變化。我們只能逐步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❺ 現實社會對人真的是全方面的折磨啊,你光勤勞奮斗是沒有用的,還要有定力有情商有耐心等等等等
書山有路勤為徑,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只要勤奮上進,就會成功。
但你的勤奮真的用對了地方嗎?其實勤奮也是分層級的,最低級的勤奮不但很累,還沒有回報。
最好的勤奮是在用力前進行自我評估,看看自己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適合怎樣的勤奮方法,有策略有套路的勤奮,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說講戰略的勤奮是最高層次的勤奮,講方法論的勤奮是第二層次的勤奮,那拼體力的勤奮就是最低層次的勤奮。
絕大多數人的勤奮往往是廉價的,付出的汗水和回報往往不成正比。
- 01 -單純拼體力的勤奮
很多人的勤奮都是低層次的勤奮,他們的勤奮有個顯著的特徵:不動腦子,只甩膀子。
我年初參加新榜大會,聽到樊登老師講了一個例子:有本書叫《反脆弱》,告訴我們要想致富,飯店這種業務千萬不能碰。
飯店盈利的上限是可以看到的,一般的飯店一天也就中午和晚上兩個流量高峰,加上飯店的接待能力是固定的,收入天花板是很明顯的。
但是飯店盈利的下限卻摸不到底,如果一家飯店不好吃或者不被用戶接受,那真是投多少錢賠多少錢,而且還是一開門就賠的那種。
一個收入有上限,賠錢沒下限的業務,你願意幹麼?
我們往往對此一無所知,更不會考慮這些問題,我們只會覺得有的飯店很賺錢,我也能幹,只要我努力,那也能掙錢。
那些做事之前不動腦子的人,往往是被行業的隱性門檻擋在門外的。他們既不研究規律,也不思考方法,更不知道人生戰略,更喜歡埋頭苦幹。
勞力者治於人,說的就是這種人。
在浴缸里練了十年狗刨,連真正的泳池都沒摸到邊,更不知道什麼叫自由泳。這種勤奮流了很多汗水,九成都是沒價值的。
- 02 -講方法論的勤奮。但不要為了努力而努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講方法論了,總體上是件好事兒。
你會發現講方法論的人落地能力特別強,整體工作效率也很高,工作交到他們手上你可以很放心。
這些人更願意思考自己的不足之處,更願意想辦法向別人學習,來獲得成長。
就像古典老師說的,你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問題,早就有人經歷過,並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所要做的,只是學習。
但是也有很多人中了方法論的毒,貪多嚼不爛。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要更高水平的勤奮。
- 03 -最高層次的勤奮是戰略勤奮,不同階段的戰略是不一樣的
戰略並不是大而空的,包含了長期願景、中期目標和短期發展路徑的綜合方案,讓你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
願意花時間規劃戰略的人往往目標性更明確,他們做的無用功更少,效率更高,在自己位置上作出的成績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但現在常見的情況是:
年輕人願意談戰略,但實際上對戰略一無所知,既提不出真正有效的戰略,也不會規劃戰略;
上了年紀的人不願意談戰略,因為既定的思維框架太多,而且產生了惰性,大腦里很少有時間思考戰略。
不同的階段戰略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年輕人應該談戰略,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資源、條件,以及外部環境比如企業戰略、崗位對自己的要求,要把戰略建立在充分認知上。
這些年輕人很多是被雷布斯那句「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打了雞血。但雷軍說出這句話是在經歷了在金山十六年天天到凌晨的加班,卻發現金山上市後市值還不到七億才有感而發的。
後來雷軍痛定思痛,帶領小米在短短幾年躋身中國一線智能機製造商,直至最近上市估值千億美元。
所以年輕人思考戰略不要大而無當,更不要白口空談,還是要踏下心來,多學多看。
而年紀大點的員工則不會這么干,他們往往不願意談,或者腦子里在自動迴避戰略這個詞。
因為絕大多數老員工,每天處理的都是日常工作,繁重的重復勞動和瑣碎的家庭生活,讓他們不願意思考什麼是最重要的。
做好手上的活兒當然非常重要,但是然後呢?
絕大多數老員工只是做好手上的活,但是未來是什麼樣子的,他們只是有模糊的概念,並不知道自己具體想要什麼,也不能預期未來是什麼樣子,那就更別說改變世界了。
不同階段的人應該怎麼規劃戰略呢,我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
剛入行的年輕人,最應該關注崗位需要你做什麼;
入行五到十年的部門負責人,最應該關注公司需要你做什麼,比如做出更好的產品,提升用戶體驗,協調不同部門的資源等等。
公司負責人,更應該關注市場需要你做什麼,比如為公司選擇賽道,構建高效的商業模式以及人才隊伍等等。
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生活中需要思考戰略的地方遠遠不止工作這一個部分。
- 04 -怎麼才能做到戰略層次的勤奮?
真正的戰略勤奮,並不是大而空的高談闊論,而是要建立在充分認知現狀的基礎上,既要甩開膀子,又要策略勤奮,既要有長期的戰略定力,又要有短期的高效執行力。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到戰略勤奮呢?
1)不斷擴展認知邊界,跟更牛的人學習
戰略層次上的勤奮,首先是認知上的勤奮。
你必須搞清楚現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機會和短板是什麼,以及哪些是戰略問題,哪些只是戰術層面的問題。
但很多時候只靠你一個人,以來現有的經驗和知識,以及你的思維定勢,你是很難看清楚問題全貌的,也很容易掉進坑裡。
這個時候就要不斷的跨領域學習,同時要向更牛的人取經。
1997年,任正非帶領的華為走到了發展瓶頸,在戰略層次一片迷茫。於是他親赴美國向把IBM帶出泥潭的郭士納請教。
彼時任正非53歲,郭士納55歲;華為銷售額40億人民幣,6000名員工,而IBM則是銷售額600多億美元,27萬員工的龐然大物。
跟郭士納的閉門交流結束後,任正非深受觸動,回國就召開了全體動員大會:我們只學最好的,那就是IBM。
1998年,任正非斥資上千萬美元請IBM作為企業顧問,改造企業流程、發展新興業務、砍掉沒有前途的業務。
相比每年30億的銷售額,每年上億人民幣的咨詢費可謂是誇張了。但是結果大家也看到了,短短二十年,華為的銷售額增長到了6000億人民幣。
不斷突破認知邊界,向更優秀的高手學習,就是戰略勤奮的重要基礎。
2)時刻保持戰略定力: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所謂的戰略勤奮,就是抱定長遠目標,所有的工作都為這個終極的戰略目標而努力,時刻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永遠只有一件,任何與之無關的事情都必須放棄。
在戰略上勤奮的人一定是焦慮的,因為他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堅持的這件事情是不是正確的,加上戰略的行為往往是長期的。如果長期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那麼問題就來了:你到底能堅持多久?
這個時候就要通過上一條,盡可能的確定自己的這條賽道是正確的,然後聚焦,all in。
據說,羅輯思維CEO脫不花三歲的小女兒都能說得出來媽媽的工作:媽媽要加班,媽媽要賣專欄。
聚焦到這種程度,加上羅胖和脫不花超強的能力、勤奮,羅輯思維想不成功也難。
當然他們並不是沒走過彎路,有一段時間他們什麼都賣,月餅、柳桃、會員,賣得都不錯,但後來毅然決然的全砍了。
他們還原價賣掉了很多投資項目。因為靠非核心能力賺錢,會損害企業的核心能力。
找到你最擅長的那件事情,反復的做到最好,時刻保持定力,你離成功就很近了。
3)不要頑固的捍衛過去:別用已知判斷未知
IBMCEO羅睿蘭有一句很牛的話:「不要嘗試捍衛過去。」
我總結了很多經驗,發現這句話太對了,我就是一直被過去的經驗和知識死死地束縛著,做了很多錯誤判斷。
戰略層面的勤奮,需要你結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做深入思考,不要用成見來束縛自己,本能性的追逐或者拒絕新生事物。
2004年,有人向我介紹阿里剛推出的支付寶,我嗤之以鼻:這項業務肯定發展不起來,用戶怎麼會放心把錢交到你的手上呢?
2011年微信推出來的時候,我覺得微信不會成功,畢竟已經有了QQ了,幹嘛還需要一個替代性的產品呢,多此一舉。
2013年,我當時的老闆大開腦洞,說要用比特幣給我們發工資。當時比特幣也就幾百塊,我們一個月能拿十個比特幣。當時我們無情的拒絕了老闆,覺得老闆把我們當傻逼。現在比特幣六萬多一個了,我們覺得自己確實是傻逼。
絕大多數人可能也跟我一樣,要麼對潮流熟視無睹,要麼認為潮流根本就是騙人的,但是普通人的想法,往往被證明是錯的。
所以我現在的心態越來越開放,面對新事物,第一反應不是給它定性,更不是腦子一熱就去跟潮流,而是放平心態,持支持的態度,看它怎麼發展,考慮怎麼把新生事物融合到自己的戰略發展當中來。
4)真正的戰略勤奮:抬頭望大事,埋頭干小事
真正戰略上勤奮的人,就是那種抬頭望大事,努力思考戰略,學習策略的人,同時又能夠踏下心來,專心把小事做好。
這也要求你在現階段分清對自己來說,什麼是戰略,什麼是戰術,什麼是單純的體力付出。
千千萬萬不要讓這三者錯位,特別是戰略和戰術的錯位。
比如很多人會把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認為是戰略層面的目標,但實際上這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個小節點,解決的也都是你人生中的幾個小問題。
畢竟有沒有房子和車,有沒有女朋友,遠遠到不了決定人生勝負的層面。
而能夠決定人生長遠勝負的才算是戰略問題。
好了,最後在提醒大家一句,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會聚焦長遠價值,因為這才是決定人生勝負的核心,畢竟人生不止短短兩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