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中國第一人失蹤
㈠ 國內礦圈第一人,身價數億卻消失的烤貓
國內礦圈第一人,蔣信予,以網名「烤貓」著稱,他的人生傳奇在幣圈掀起不小的波瀾。出身湖南邵陽,15歲即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獲得碩士學位,赴耶魯訪學期間,他因對比特幣的獨到見解而踏入礦機領域。
2012年,烤貓通過眾籌成功籌集資金,成立了比特泉公司,製造ASIC礦機。同年,他製造的礦機問世,成功挖出首個區塊,引發市場轟動。憑借技術優勢,烤貓迅速成為國內ASIC礦機的開創者,市場地位穩固。
然而,好景不長,研發瓶頸與競爭對手的崛起使烤貓事業面臨挑戰。2014年底,他神秘失蹤,幣圈留下不解之謎。盡管有幾次「閃現」傳聞,但均未得到證實。如今,烤貓已淡出大眾視野,只留下傳奇故事在幣圈流傳。
在烤貓失蹤後,他的事業陷入低谷,最終選擇在淮安投資建立新礦場,但因合同違約損失慘重。期間,他還嘗試在國外重建礦場,但均無果而終。
關於烤貓的婚姻,也有傳言稱他與王嫻閃婚閃離。盡管如此,這些信息並未得到證實。2014年底,烤貓突然消失,自此再無音訊,成為幣圈的一段不解之謎。
盡管如此,烤貓的貢獻至今仍被人們銘記,他開創了國內ASIC礦機領域,對幣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傳奇故事在幣圈流傳,成為後人探討和學習的寶貴資料。
㈡ 幣圈叱吒風雲人物大集結
比特幣圈(簡稱「幣圈」)比任何一個圈子都具有江湖習氣。這個江湖由無數默默無聞的個體構成,他們通常不屬於時代主流,因此行事作風粗獷,動輒聚會,一旦情緒激動便會上演激烈爭執。他們推崇「一幣一嫩模」「一幣一別墅」的口號,以「守幣如守寡」的信仰為精神支柱。
互聯網圈、金融圈、區塊鏈圈對幣圈常有貶低之言,但在幣圈人眼中,比特幣是法律難以觸及的灰色地帶,是新時代的風口。他們不滿足於傳統世界的框架,渴望在比特幣這片自由天地中闖盪。
比特幣的世界,格局未定,真假難辨。十年之間,財富機遇無限,無論市場如何波動,都充滿無限可能。這就是比特幣的世界。
中國比特幣史上最神秘的人物:烤貓。提到比特幣,烤貓必定是繞不開的名字。他突然失蹤的謎團至今未解,就像是比特幣世界中的一道未解之謎。烤貓真名蔣信予,2001年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論壇ID為Friedcat,直譯即為烤貓。
他喜好隨意打扮,常出現於南山海岸城,行事風格如同武俠片中的大俠,雖「武功高強」,卻始終嚮往自由,渴望平靜生活。在接觸比特幣後,烤貓被其承載的自由主義理念深深吸引,迷戀上了這種當時尚未引起廣泛關注的虛擬貨幣。
精通計算機的烤貓迅速投身於比特幣礦機的研究。他研究出第一台ASIC礦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製造出此類礦機的人。他是中國比特幣圈中第一個成功發起ICO項目的先驅,也是中國早期製造ASIC礦機技術的天才之一,到2013年,他的身家已過億,手中掌握著全網20%的算力。
然而,2014年底至2015年初,烤貓神秘失蹤,關於他的傳言四起,最大的傳言是他在資助某自由主義組織後離奇消失。雖然這些信息未得到證實,但許多人嘗試尋找他,但都以失敗告終。他的失蹤,至今仍是中國比特幣圈的一大未解之謎。
幣圈的十大風雲人物,你了解多少?中本聰、許子敬、薛蠻子、BM、郭宏才、V神、吳忌寒、何一、沈波、李笑來,他們是幣圈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中本聰,比特幣的創造者,擁有神秘的背景和身份,他的比特幣錢包中藏有100萬個比特幣,價值驚人,但財富對他毫無吸引力,他像一個超人,留下驚世傑作後隱退。
許子敬,幣圈大佬,火星人,以超級現金Hcash項目聞名,引發幣圈巨浪,他的影響力巨大,但因某些事件,公眾的聲音逐漸減少。
薛蠻子,天使投資人,UT斯達康創始人,癌症鬥士,華爾街知名華人投資家,他的投資眼光獨到,對區塊鏈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
BM,自由市場的程序大神,他開發的EOS被視為可能取代以太坊地位的區塊鏈操作系統,他的決策和理念對幣圈產生了深遠影響。
郭宏才,寶二爺,幣圈曝光率最高的幣圈大咖,以直言快語著稱,對幣圈分叉現象直言不諱,推動了GOD(比特幣上帝)項目。
V神,以太坊的創造者,年輕但極具影響力,他對於ICO市場的態度明確,為投資者提供了重要參考。
吳忌寒,比特大陸CEO,算力皇帝,擁有世界最大的比特幣礦池,是可能的51%攻擊發起者之一。
何一,幣圈一姐,原旅遊衛視主持人,後來加入OKCoin,成為其市場份額的重要推動者,後加入幣安,助力其快速發展。
沈波,分布式資本創始人,原比特股創始團隊成員,具有豐富的投資背景,是中國最大的專業投資區塊鏈領域的基金之一。
李笑來,自稱中國比特幣首富,與老貓組成的硬幣資本,在監管到來時在幣圈頗有影響力,投資策略獨特,影響著幣圈。
這一年,見證了虛擬貨幣的暴漲和幣圈的風雲變幻。行業在牛熊模式中不斷轉換,眾多虛擬貨幣相互競爭。讓我們關注並轉發,共同探討區塊鏈和量化交易的未來。
㈢ 「比特幣之父」中本聰為何會神秘消失
中本聰到哪裡去了?在我看來,中本聰可能一直都不存在。或許他只是一個代號,又或許他只是一個比特幣團隊捏造出來的名字,這么多年過去,外界一直在推測中本聰的身份,但是沒有人見過他真人。
從一開始推出到現在,比特幣經歷了高峰也經歷過低谷,現在比特幣的價值已經趨於穩定,普通人想要依靠挖礦獲得比特幣,基本上很難做到,在成本上也很難控制。所以基本可以確定,普通人想要依靠努力靠比特幣發財,基本已經沒有可能了。而現在加要加入炒幣圈,我個人也認為不太理智。一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比特幣的價值,沒有便宜可以隨便撿。二是比特幣是否會在未來大有作用,目前還沒有人可以給出百分百的保證。所以,炒幣需謹慎,如果你一定要炒,那就看看自己的錢包是否有足夠的錢吧。
㈣ 巴厘島情侶遇害,命案懸案不斷,幣圈富豪人人自危
在2022年,Netflix推出了一部名為《別信任何人》的紀錄片,聚焦於虛擬貨幣領域的重大懸案。這部紀錄片揭示了幣圈內的一個著名謎團,涉及加拿大最大加密貨幣交易平台QuadrigaCX的創始人傑拉爾德·柯登的神秘死亡,以及該平台上價值2.5億美元的數字貨幣的下落。
2019年1月15日,傑拉爾德·柯登因克隆氏症死於印度,而他是唯一掌握著這些數字貨幣密鑰的人。這意味著用戶永遠無法取出這筆資金。這起事件彷彿是一個無法解開的秘密,彷彿一個被遺忘的所羅門寶藏。
柯登的死亡非常離奇,人們傾向於懷疑他可能是在印度辦了假死證明,然後捲走了所有資金。在幣圈內,這類事件並不罕見。自2009年比特幣誕生以來,加密貨幣催生了眾多年輕億萬富豪,但同時也與洗錢、灰色行業保持緊密聯系。幣圈內離奇死亡、失蹤的大佬層出不窮。
這類命案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被認為詐死捲走了投資者的資金,然後隱匿在世界某個角落;另一類是死亡證據確鑿,但屬於非正常死亡,死前可能被劫匪威脅說出密鑰後遭殺害。
幣圈的命案大多成為懸案,主要原因在於加密貨幣的追蹤難度以及劫匪通常不劫財不劫色的特殊行徑,導致警方難以找到線索。過去的幣圈事件往往涉及廣為人知的大佬,他們龐大的財富就像誘人的蛋糕,但今年5月1日發生在印尼巴厘島的中國情侶遇害案,讓幣圈所有人感到不安。
這對年輕情侶在酒店內遇害,引起了廣泛猜測,有人認為兇手是為了獲取男死者手中的2億元加密貨幣。雖然案件尚未破案,但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了幣圈人士的身份。死者李先生的社交媒體賬號內容,以及與ABC三名幣圈人士有關的線索,讓這起案件的調查方向更加清晰。
李先生的朋友圈內容提到了ABC三個人名,暗示他們可能是關鍵線索。死者李先生生前的社交媒體活動,以及他與A先生的聊天記錄,都提供了關於他生活和心理狀態的線索。這些線索不僅有助於還原事件經過,也引發了關於李先生是輕生還是被謀殺的討論。
盡管警方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但已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這對中國情侶的遇害與加密貨幣有關。警方正在調查是否存在第三方進入房間的情況,以及是否涉及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犯罪行為。隨著調查的深入,這起案件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引發了幣圈內外的廣泛關注。
這一事件警示了幣圈人士需要更加謹慎地保護自己的財富和個人安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的犯罪形式也在出現,幣圈的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和危險。幣圈人士應學會低調生活,避免在社交媒體上露富,以降低風險。
在加密貨幣領域,技術的進步與人文關懷同樣重要。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需要同時關注科技的正面影響,以及如何防範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確保科技發展與社會道德價值觀相協調。
㈤ 講真的,中本聰不是日本人!還可能不是人
以前大家常說:中國有兩種人,一種是有房的,一種是無房的。現在小泰常聽說:世界上有兩種人,有比特幣的和沒有比特幣的,為啥這么說?來瞧瞧比特幣的價格吧:
看到了吧,巔峰時期超過20000美元一個,什麼概念?換成人民幣這就是136000元吶,也就是說,只要擁有100個比特幣,你就能在上海買套房了!
那要是擁有100萬個幣……你大概就能在上海買300套房子,一輛跑車,把房子租出去,每天開著跑車去收租,然後……在家裡數錢玩~
是不是對神秘的中本聰越來越好奇了,那咱就扒一扒~
一、 中本聰與比特幣有啥關系?
中本聰一向被幣圈奉為「比特幣之父」,原因這樣噠:
2008年11月,中本聰在一個隱秘的電子郵件平台--密碼朋克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里,詳細介紹了怎麼創立一套去中心化的電子交易體系。
講到這,插播一下 「密碼朋克」,它實際上是一套加密的電子郵件系統,崇尚保護隱私。在1992年那個時代,該系統里匯聚了很多IT精英和大神,他們會在裡面討論的話題包括數學、加密技術、計算機技術、政治和哲學等各類問題。比如「維基解密」的創始人阿桑奇、BT下載的作者布拉姆•科恩、萬維網發明者Tim-Berners Lee爵士、提出了智能合約概念的尼克薩博、Facebook的創始人之一肖恩•帕克。當然,還包括比特幣的發明人中本聰。
2009年1月,中本聰推出首個比特幣軟體,並用這個軟體挖掘到了第一批50個比特幣。從此,比特幣金融系統的正式啟動。
至今仍在運營的比特幣論壇,是由中本聰負責購買的域名 bitcoin.org,並創立了網站……
簡而言之,就是這個名為中本聰的人(或組織),單槍匹馬一手創造並養大了比特幣。
二、 中本聰的失蹤之謎
然而,在比特幣在2010年風靡全球後,中本聰卻突然在互聯網中蒸發了!是不是感覺這位大神有點傲嬌?還有更傲嬌的事呢!他當時還是帶著自己挖掘出的100萬個比特幣一起消失的,而且這100萬個比特幣人家只用了18個。
而且由於大神一直以來只通過電子手段與外界交流,根本沒人知道他是誰,也沒人見過他。
三、 幣圈的猜想:中本聰到底是誰?
中本聰的傳奇事跡,引發了大眾對他身份的不斷猜測,因此關於他是誰,社會上流傳過很多版本:
版本1--日裔美國人多利安·普倫蒂斯·中本聰
這個結論緣起於美國《新聞周刊》雜志記者。他曾探訪過這位大叔,並聲稱他就是中本聰。據說,這位大叔,曾供職大企業和美國軍方,從事機密工作。遺憾的是,人家堅決否認自己與比特幣有關系。
版本2--望月真一
2013年,計算機科學家特德·尼爾森(Ted Nelson)在youtube上曝料,京都大學的數學教授望月真一就是中本聰。但是在外界看來並沒有實錘,何況其本人堅決否認。
後來,也有人從過去的電子郵件中推測,中本聰應該是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是日本人的可能性極小。
版本3--尼克·薩博
同樣是2013年,一位名為斯凱·格雷(Skye Grey)的研究人員稱,中本聰是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尼克·薩博(Nick Szabo)。但有心人從薩博所寫的一些東西推測他並不是中本聰。當然,當事人也否定了這件事。
版本4--克雷格·史蒂芬·懷特
對比以上幾位被強行加戲的大叔,下面這位澳大利亞網路安全專家,就顯得有些戲精了。
2015年,世界著名科技類雜志Wired宣稱,中本聰是一位澳大利亞金融極客--克雷格·史蒂芬·懷特,隨後他本人稱將公布技術證明自己就是化名「中本聰」。但是, 4天後,懷特就一封「我很抱歉」公開信,結束了這場烏龍。
直到現在,人們連中本聰是不是「人」(可能是團隊)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只有用戶ID「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和個人資料所描述的「居住在日本的37歲男性」。 那中本聰把自己藏得這么深,是何用意?
四、中本聰為什麼要隱藏身份?
關於中本聰為何隱藏行蹤,圈內的猜想也不少,但總結下來,差不多是這兩點:
第一,畢竟大神想建造的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怎能讓自己的一舉一動影響到市場價格走向,所以為避免成為系統真正意義上的領導者,他選擇離開。
第二,數字貨幣的創造者是個危險身份,你違或者不違法,有太多不確定性。1998年,夏威夷的一位名叫Bernard Von NotHaus的居民就因為創建了一種名為Liberty Dollar的私人貨幣而獲罪。故為避免政府機構在數字貨幣領域對企業家的逮捕,他選擇隱匿。
五、 如果有人問你中本聰是誰?
小泰觀點,中本聰」可能是一個組織、可能是外星人、還可能是人工智慧,但不管「中本聰」是什麼,他都為世界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不管他出於什麼原因隱退,我們都應該尊重這位大神,名字只是符號,背後的技術才更值得人探索。
至於如果以後有人問你中本聰是誰?你不妨把下面的圖發給他,要是他不點贊,你來找我:
㈥ 沈萬豪:幣圈之謎誰是中本聰
1.比特幣的誕生
根據搜狗網路顯示,比特幣的概念誕生於北京時間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在「metetzetzdowd.com」網站的密碼學郵件列表中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該論文著重闡述了如何創建一套去中心化的電子交易體系,且這種體系創建在交易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2個月後的1月3日,中本聰開發出首個實現了比特幣演算法的客戶端程序,進行了首次「采礦」(mining),獲得了第一批的50個比特幣。這也標志著比特幣金融體系的正式誕生。
2.中本聰是誰?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就這樣被認為是比特幣的創始人,但他本人神秘莫測,至今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比起其他知名商界的創始人,比如說阿里巴巴的創始人是馬雲及其合夥人,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等等,中本聰實在是太過低調了。而比特幣,引爆了全球投資者的熱情,數年穩坐虛擬貨幣的王座,創始人的身份也引發了諸多爭議。
3. 日本人or英國人?
中本聰的國籍存在著很多爭議,大多數投資者認為他是日本人,這當然是因為他的日本姓氏,但名字只是一個代號,也有專家認為他是英國人,或者至少是在英國待的時間比日本長的多,比特幣的論文發表地址及以後的客戶端程序地址顯示都在英國,其中論文描述全是地道流利的英語,從來沒有涉及過日本的文化,這其實是不符合日本教育的,日本人對於自己的民族文化很自信,這種自信滲透在各種方面,名字可能是個幌子,日本人習慣在論文上涉及他們的文化以及日本人特殊的理解,但這篇論文絲毫沒有提到。所以相關人士認為,中本聰大概率是英國人,只是起了個日本名字顯得出眾而已。
4.可能不存在或者去世?
中本聰作為全球第一個擁有比特幣的人,那這之後再也沒有用自己的地址活躍在比特幣市場中,由陰謀論者稱,政府機關及執法人員都與中本聰的失蹤有關,他或許已經去世了。
5.一個人還是一群人?
有數據分析稱,比特幣的載體是極其復雜的區塊鏈,雖在第一次應用並不需要很大的技術知識及操作,但要在短短2個月迅速思考其邏輯及建成使用,不斷修改最終得出結論投入市場使用,中本聰當若不是一個天才,那麼很有可能就是一群人的工作。
6.故意消失?
相關評論員指出,中本聰之所以那麼低調神秘,或許是他本身是個完美主義者,他解決不了比特幣自出生就自帶的缺點,比特幣或許誕生就是個錯誤,所以他決定消失。
㈦ 比特幣之父中本聰為什麼會神秘消失
也許他很久以前就計劃消失,或者是一些事故迫使他消失。目前,有許多猜測:中本聰是一個秩序井然、一絲不苟的人。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證實這一點。他不是那種在醒來時突然做出沖動決定的人。他知道一旦他決定離開,他就不會回來了。他可能提前幾個月甚至幾年就安排好了他的離開,並努力工作以達到最後期限。
比特幣已經成熟。2011年4月23日,他給邁克·赫恩發了最後一封電子郵件。他說他要做其他事情。比特幣讓加文和其他人安心。「在比特幣形成的幾年裡,中本聰很好地保護了它。現在比特幣可以生存,而無需他挖礦、修復關鍵漏洞和引入新的核心版本。也許中本聰離開是因為他已經做了他應該做的一切。當世界開始對他的創作產生濃厚興趣時,留下只會玷污他的遺產,增加他毀滅的風險。
㈧ 如何證明維卡幣是個騙局
加密數碼幣圈中,維卡幣(OneCoin)曾轟動一時。號稱「加密幣女王」的茹雅·伊戈納托娃(Ruja Ignatova)失蹤後,美國聯邦調查局將其列入全球十大通緝要犯名單,通緝告示指出她身邊可能有武裝保鏢或同夥。2017年,茹雅自稱「加密女王」,宣稱維卡幣能在兩年內取代比特幣,引來全球數十億歐元投資,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然而,當眾人期待維卡幣取代比特幣,一夜之間翻身致富時,茹雅及巨額資金神秘失蹤。維卡幣仍活在虛擬世界,而中國投資資訊網站直至2020年仍有關於維卡幣交易的問答。BBC記者傑米·巴特列特與「失蹤的加密女王」系列播客製作人喬治亞·凱特花費數月時間研究這一案件,試圖揭開茹雅及其維卡幣背後的真相。那麼,維卡幣究竟是一個騙局還是有其潛在價值?
茹雅博士的維卡幣被吹捧為「比特幣殺手」,聲稱能在兩年內徹底改變加密數碼幣市場。然而,這一幣種與區塊鏈技術並無實質聯系,且在世界各地引發了大規模投資熱潮。無論是巴基斯坦、巴西、香港、挪威、加拿大還是葉門,對維卡幣趨之若鶩的投資者不分地域,對區塊鏈和加密數碼幣一知半解。從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40億歐元的巨額資金流向茹雅的賬戶。維卡幣的吸引力似乎在於其豪華包裝、新奇概念以及與成功女性的關聯,而非實質的技術創新。對於許多渴望財務獨立的女性來說,茹雅博士成為了她們夢想中成功女性的代表。
維卡幣的成功背後是復雜的營銷策略,包括豪華包裝的視頻講座、知名嘉賓的助陣以及巧妙地利用傳銷網(MLM)進行推廣。這些手段使得投資者在似懂非懂之間上鉤,甚至讓一些已經對加密數碼幣有所了解的專業人士也深陷其中。然而,維卡幣的核心是虛構的產品和空洞的營銷概念,而非真正的技術革新。
隨著維卡幣的消失,真相開始逐漸浮現。茹雅博士的失蹤與維卡幣的騙局緊密相關,而這一騙局的復雜性在於其利用了人性的弱點、社會的弱點以及新科技與傳銷的結合。盡管一些專家和受害者試圖揭露這一騙局,但維卡幣仍繼續在全球范圍內吸引著投資者,留下了一連串的受害者和疑問。
在這一系列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加密數碼幣市場中人性與科技的交織,以及背後隱藏的風險與陷阱。維卡幣事件提醒我們,面對新科技與金融產品時,保持審慎和理性至關重要。同時,這也呼籲立法機構、警察和媒體在面對復雜且快速變化的金融犯罪時,需要加強合作,提高應對能力,以保護投資者免受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