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比特幣的法律規定
Ⅰ 國內虛擬貨幣受法律保護嗎
法律解析:
虛擬貨幣在國內是合法存在的,但如果利用虛擬貨幣從事非法的活動那就是犯法的。比特幣在國內被定義為一種特殊的互聯網商品,現階段,各金融機構不得提供比特幣相關的產品或服務。比特幣不能且不應該作為貨幣使用。瑞泰幣、萊特幣等山寨幣也同樣適用。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二百二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並處或者單處 違法所得 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罰金 ; 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 沒收財產 :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 法規 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 經營許可證 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Ⅱ 比特幣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現階段,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買賣比特幣,不得承保與比特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比特幣納入保險責任范圍,不得直接或間接為客戶提供其他與比特幣相關的服務,包括:為客戶提供比特幣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服務;接受比特幣或以比特幣作為支付結算工具;開展比特幣與人民幣及外幣的兌換服務;開展比特幣的儲存、託管、抵押等業務;發行與比特幣相關的金融產品;將比特幣作為信託、基金等投資的投資標的等。
法律依據:《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第二條 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陵賣關的業務。現階段,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買賣比特幣,不得承保與比特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比特幣困物納入保險責任范圍,不得直接或間接為客戶提供其他與比特幣相關的服務,包括:為客汪汪液戶提供比特幣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服務;接受比特幣或以比特幣作為支付結算工具;開展比特幣與人民幣及外幣的兌換服務;開展比特幣的儲存、託管、抵押等業務;發行與比特幣相關的金融產品;將比特幣作為信託、基金等投資的投資標的等。
Ⅲ 鎴戝浗娉曞緥紱佹㈡瘮鐗瑰竵涔板崠鍚楋紵
1銆 渚濇嵁鎴戝浗鐩鍓嶇殑瑙勫畾錛屽逛簬姣旂壒甯佺殑涔板崠銆佷氦鏄擄紝鏄紱佹浜嗗悇閲戣瀺鏈烘瀯銆佷氦鏄撳鉤鍙扮殑涔板崠琛屼負錛岃繚鍙嶈呬細琚涓嬫灦APP銆佸悐閿钀ヤ笟鎵х収錛屼絾騫舵病鏈夌佹涓浜轟拱鍗栨瘮鐗瑰竵銆
2銆 浣嗘槸濡傛灉鏄鍒╃敤鍊掑崠姣旂壒甯佷箣鍚嶏紝榪涜屾礂閽便佽瘓楠楃瓑榪濇硶鐘緗媧誨姩鐨勶紝灝變細娑夊珜鐩稿簲鐨勫垜浜嬬姱緗錛岄偅鑲瀹氭槸瑕佸潗鐗㈢殑銆傚浗瀹跺氭℃彁閱掓姇璧勮咃紝姣旂壒甯佺函灞炴槸鎶曟満宸ュ叿錛屾病鏈変換浣曞疄璐ㄤ環鍊礆紝涓嶉傚疁瑙︾般
鏃╁湪2013騫寸殑鏃跺欙紝澶琛屻佸伐淇¢儴銆侀摱鐩戜細銆佽瘉鐩戜細鍙婁繚鐩戜細灝卞凡緇忚仈鍚堝彂甯冧簡銆婂叧浜庨槻鑼冩瘮鐗瑰竵椋庨櫓鐨勯氱煡銆嬶紙鈥溿婇氱煡銆嬧濓級銆傘婇氱煡銆嬬畝鏄庢壖瑕佺殑璇存槑浜嗘瘮鐗瑰竵鐨勬ц川錛岀О姣旂壒甯佸苟闈炵敱鍥藉惰揣甯佸彂琛屾満鏋勫彂琛岋紝涔熶笉鍏鋒湁娉曞伩鎬т笌寮哄埗鎬х瓑璐у竵灞炴э紝鍥犳ゆ瘮鐗瑰竵騫朵笉鏄鐪熸f剰涔夌殑璐у竵銆傝櫧鐒躲婇氱煡銆嬪惁瀹氫簡姣旂壒甯佺殑璐у竵灞炴э紝鍗蟲瘮鐗瑰竵涓嶅叿鏈夎揣甯佺殑娉曞緥鍦頒綅錛屼篃涓嶈兘浣滀負璐у竵鍦ㄥ競鍦轟笂浣跨敤鎴栨祦閫氾紝浣嗐婇氱煡銆嬪嵈鑲瀹氫簡姣旂壒甯佸彲浠ヤ綔涓衡滆櫄鎷熷晢鍝佲濄
鎷撳睍璧勬枡
涓銆佹瘮鐗瑰竵錛圔itcoin錛夌殑姒傚康鏈鍒濈敱涓鏈鑱鍦2008騫11鏈1鏃ユ彁鍑猴紝騫朵簬2009騫1鏈3鏃ユe紡璇炵敓銆傛牴鎹涓鏈鑱鐨勬濊礬璁捐″彂甯冪殑寮婧愯蔣浠朵互鍙婂緩鏋勫叾涓婄殑P2P緗戠粶銆傛瘮鐗瑰竵鏄涓縐峆2P褰㈠紡鐨勬暟瀛楄揣甯 銆傛瘮鐗瑰竵鐨勪氦鏄撹板綍鍏寮閫忔槑銆傜偣瀵圭偣鐨勪紶杈撴剰鍛崇潃涓涓鍘諱腑蹇冨寲鐨勬敮浠樼郴緇熴
浜屻佷笌澶у氭暟璐у竵涓嶅悓錛屾瘮鐗瑰竵涓嶄緷闈犵壒瀹氳揣甯佹満鏋勫彂琛岋紝瀹冧緷鎹鐗瑰畾綆楁硶錛岄氳繃澶ч噺鐨勮$畻浜х敓錛屾瘮鐗瑰竵緇忔祹浣跨敤鏁翠釜P2P緗戠粶涓浼楀氳妭鐐規瀯鎴愮殑鍒嗗竷寮忔暟鎹搴撴潵紜璁ゅ苟璁板綍鎵鏈夌殑浜ゆ槗琛屼負錛屽苟浣跨敤瀵嗙爜瀛︾殑璁捐℃潵紜淇濊揣甯佹祦閫氬悇涓鐜鑺傚畨鍏ㄦс侾2P鐨勫幓涓蹇冨寲鐗規т笌綆楁硶鏈韜鍙浠ョ『淇濇棤娉曢氳繃澶ч噺鍒墮犳瘮鐗瑰竵鏉ヤ漢涓烘搷鎺у竵鍊箋傚熀浜庡瘑鐮佸︾殑璁捐″彲浠ヤ嬌姣旂壒甯佸彧鑳借鐪熷疄鐨勬嫢鏈夎呰漿縐繪垨鏀浠樸傝繖鍚屾牱紜淇濅簡璐у竵鎵鏈夋潈涓庢祦閫氫氦鏄撶殑鍖垮悕鎬с傛瘮鐗瑰竵鍏舵繪暟閲忛潪甯告湁闄愶紝鍏鋒湁紼緙烘с傝ヨ揣甯佺郴緇熸浘鍦4騫村唴鍙鏈変笉瓚呰繃1050涓囦釜錛屼箣鍚庣殑鎬繪暟閲忓皢琚姘鎬箙闄愬埗鍦2100涓囦釜銆
涓夈2021騫6鏈堬紝钀ㄥ皵鐡﹀氶氳繃浜嗘瘮鐗瑰竵鍦ㄨュ浗鎴愪負娉曞畾璐у竵鐨勩婅惃灝旂摝澶氭瘮鐗瑰竵娉曘嬫硶妗堛9鏈7鏃ワ紝姣旂壒甯佹e紡鎴愪負浜嗚惃灝旂摝澶氱殑娉曞畾璐у竵錛屾垚涓轟笘鐣屼笂絎涓涓璧嬩簣鏁板瓧璐у竵娉曞畾鍦頒綅鐨勫浗瀹躲2021騫9鏈24鏃ワ紝涓鍥戒漢姘戦摱琛屽彂甯冭繘涓姝ラ槻鑼冨拰澶勭疆鉶氭嫙璐у竵浜ゆ槗鐐掍綔椋庨櫓鐨勯氱煡銆傞氱煡鎸囧嚭錛岃櫄鎷熻揣甯佷笉鍏鋒湁涓庢硶瀹氳揣甯佺瓑鍚岀殑娉曞緥鍦頒綅銆
Ⅳ 鍥藉唴鎸栨瘮鐗瑰竵鏈変粈涔堟牱鐨勫勭綒
娉曞緥涓昏傦細
姣旂壒甯佸湪涓鍥戒笉鍚堟硶錛屼腑鍥藉皻鏃犳硶寰嬩繚鎶ゆ瘮鐗瑰竵浜ゆ槗銆傛瘮鐗瑰竵涓嶆槸涓鍥介摱琛屽彂琛岀殑娉曞畾璐у竵錛屽畠灞炰簬鉶氭嫙鏁板瓧璐у竵錛岃櫧鐒朵腑鍥芥病鏈夋槑紜
娉曞緥瀹㈣傦細
璇佹槑姣旂壒甯佸悎娉曟垨闈炴硶錛屼絾鏄涓鍥芥硶寰嬫硶瑙勪笉鏀鎸佹瘮鐗瑰竵鍏寮浜ゆ槗銆傛硶寰嬫槑鏂囪勫畾涓虹姱緗琛屼負鐨勶紝渚濈収娉曞緥瀹氱姜澶勫垜錛涙硶寰嬫病鏈夋槑鏂囪勫畾涓虹姱緗琛屼負鐨勶紝涓嶅緱瀹氱姜澶勫垜銆傛硶寰嬩緷鎹錛氥婂垜娉曘嬬涓夋潯娉曞緥鏄庢枃瑙勫畾涓虹姱緗琛屼負鐨勶紝渚濈収娉曞緥瀹氱姜澶勫垜錛涙硶寰嬫病鏈夋槑鏂囪勫畾涓虹姱緗琛屼負鐨勶紝涓嶅緱瀹氱姜澶勫垜銆
Ⅳ 被騙比特幣可以報案嗎
法律分析:被騙比特幣可以報案。但是比特幣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證明其合法,也沒有明確的法律禁止比特幣的發展,但是比特幣投資在高收益的表象下也存在著非常大的法律風險。因為比特幣僅僅是一種技術和方法,不存在是否是騙局的說法,但不同的比特幣投資根據其形式不同,有可能是騙局,更有可能涉及違法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Ⅵ 買比特幣被騙受法律保護嗎
法律分析:比特幣屬於網路虛擬財產,法律上予以保護。相關法律規定了公私財產概念,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是虛擬財產,認可持有人對比特幣虛擬貨幣的財產權,也是為法律所保護的財產,另一方面,相關法律、行政法規也並未禁止比特幣的持有,並未對比特幣作為商品的財產屬性予以否認,因此,被騙投資者應當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二條 本法所稱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是指下列財產:(一)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資料;(二)依法歸個人、家庭所有的生產資料;(三)個體戶和私營企業的合法財產;(四)依法歸個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債券和其他財產。
Ⅶ 比特幣在中國合法嗎
比特幣本身並不違法。比特幣是一種由開源的P2P軟體產生的電子貨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比特幣違法,根據罪刑法定原則,比特幣並不違法,但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比特幣從事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Ⅷ 比特幣是否屬於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
根據文中公布的北京仲裁委員會裁決書的電子掃描件,仲裁庭認為:「本案中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屬於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103010第127條規定,法律對互聯網上的數據和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我國目前沒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進行交易。」
北京仲裁委公布的與主流不同的判決,再次凸顯了比特幣涉及的虛擬貨幣糾紛的爭議性。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的背景下,如何統一此類案件的司法裁判標准,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合法性爭議:全部非法,還是部分合法?同一款,兩種解讀。半年前的《通知》是明確了所有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活動,還是只將虛擬貨幣活動作為非法金融予以禁止?
可以說,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如果受中國法律保護,其前提是必須符合《民法典》中對虛擬財產的認定。
可以看到,在上述案件的「認為」部分,北京仲裁委提出:「本案中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屬於虛擬財產。」
那麼,虛擬貨幣真的屬於虛擬財產嗎?
對於這一認定,第一個爭議點是各方對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解釋空間。
如前所述,《民法典》確實承認了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但沒有明確虛擬財產的構成要件,其他法律、行政法規也不明確。
唯一涉及的是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發布的《民法典》。其中,在定義比特幣的屬性時提到:「在性質上,比特幣應該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同等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該作為貨幣在市場上使用。」
需要說明的是,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王錦在2020年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號文中指出,虛擬物品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唯一與之法律上近似的概念是《從比特幣的法律性質談比特幣糾紛的裁決思路》號(2021年1月1日起廢止)第127條規定的虛擬財產。
另外,上述行政法規只提到了比特幣,沒有談到其他虛擬貨幣屬性。
也有律師持否定觀點,認為在我國目前的監管體制下,虛擬貨幣無法獲得合法地位。
他進一步指出,由於2021年9月央行、最高人民法院等十部門發布的《民法總則》(以下簡稱《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第一條第二款第一句明確提到「與虛擬貨幣有關的業務活動屬於非法金融活動」,因此虛擬貨幣失去了合法性,無法受到法律保護。
但也是基於本《通知》第一條第二款,但該款第二句是北京仲裁委引用的:「涉嫌非法買賣代幣、擅自公開發行證券、非法經營期貨業務、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以及以中央對手方身份買賣虛擬貨幣、為虛擬貨幣交易、代幣發行融資、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價服務等其他與虛擬貨幣相關的經營活動。
因此,北京仲裁委認為,《通知》並未禁止一切以虛擬貨幣為標的的交易活動,而是將與虛擬貨幣相關的經營活動作為非法金融活動予以禁止。
劉洋也同意北京仲裁委員會的裁決。
他說,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只有涉嫌非法金融活動才應該受到控制,而不是所有與金錢相關的行為,比如持有虛擬數字貨幣。持有本身不違反任何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
對於《通知》發布後的部分合法性,劉洋引用了第一條第四款第二句話:「法人、非法人組織、自然人投資虛擬貨幣及相關衍生品,違反公序良俗的,相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由此造成的損失由其自行承擔。」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所有投資虛擬貨幣及相關衍生品的民事法律行為都被認定為無效,就不需要加上『違背公序良俗』這句話。」劉洋認為,只有在投資行為違反公序良俗的情況下,相關民事法律行為才能無效。換句話說,如果投資行為不違反公序良俗,民事行為是有效的,有效的後果是受法律保護。
回到本文開頭的判決本身,北京仲裁委的審理也包含了其對發展中的新生事物寬容審慎的判決思路。
《通知》頒布前,王錦在前述文章中指出,在民商事審判中,一方面要考慮監督的相關規定,支持監督機構依法有效行使監督職能;但也要嚴格區分民商事審判和行政監督的不同職能。
「最好從法律角度看待行政監督領域的這種禁止性規定,不要過度干預。」王錦認為,在不明顯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不明顯損害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應盡可能保障雙方的契約自由。
「在大多數商人和律師看來,比特幣明顯具有財產屬性,但監管發聲,司法系統必須尊重。」夏海龍對此有明確的看法。在我國目前的監管體制下,虛擬貨幣無法獲得合法地位。
審理尺度不同:對虛擬財產的認定存在差異。在司法實踐中,北京、上海等地多家法院認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具有虛擬財產的屬性,而更多地方中級法院不認可比特幣以外的虛擬貨幣的屬性。一些法院承認比特幣是虛擬財產,但稱其「缺乏合法的經濟評估標准」。
不同當事人對虛擬貨幣的法律性質和國家相關規定的把握,加上審判的價值取向,造成了「同案不同判」的現象。
例如,2021年8月,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21)京03第10254號]認為,比特幣的物理存在形式是數字代碼,存在於網路空間,可以用現有的計量標准量化其價值。因此,根據法律規定,比特幣可以視為網路虛擬財富。
產的特徵,具有物的屬性。2021年11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21)滬01民終11624號】認為,BSN幣作為一種虛擬貨幣,是使用礦機(超級計算器)連接指定礦池根據特定演算法完成特定工作任務後所獲得的獎勵。從其產生的過程看,挖礦的過程凝結了人類的勞動成果,具有一定價值;由於其特定的程序和演算法的限制,也不可能無限生成,具有稀缺性;挖出之後,所有權人可以上特定的交易平台進行交易兌現,可以進行使用支配。BSN幣具有虛擬財產的屬性,可以作為普通商品進行交易。
與此同時,更多的地方中級法院則對除比特幣以外的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不予認可,部分法院認可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財產,但稱其「缺乏合法的經濟評價標准」,故最後的審判結果還是指向「訴請不予支持」「合同無效」「不屬於民事訴訟案件受案范圍」「風險自擔」。
比如,2021年7月,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粵04民終2401號】認為,由雲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創立的數字代幣CC幣是未經批准由平台發行,數量由平台自由發放,並不凝結人類抽象勞動,且無法用現有的度量標準度量其價值,因此該數字代幣不屬於網路虛擬財產,不具備商品的流通性。
2021年11月,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湘01民終11978號】認為,案件中涉及的虛擬貨幣既非貨幣,亦不具備虛擬財產的商品屬性,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的行為,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故本案涉嫌刑事犯罪,不屬於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案范圍。
2021年12月,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黔03民終9625號】認為,以太坊不由當局發行,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也不具有種類物的屬性,亦無法用法定貨幣進行量化。
2022年2月,浙江省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2)浙10民終352號】認為,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財產,缺乏合法的經濟評價標准,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產生的風險應當由參與者自行承擔。
此外,在司法實踐中,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糾紛案件還面臨哪些裁量難題?
婁鶴表示,相關案件面臨取證難、司法程序處置難等困境,由於虛擬貨幣的技術屬性,在案件處理中會涉及信息壁壘、域外取證及認定標准不統一等;對虛擬財產進行凍結、委託第三方處理等。
「一方面,我國已經明確將虛擬貨幣相關行為定義為非法金融活動,因而否定了基於虛擬貨幣主張經濟利益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有大量其他國家並未禁止虛擬貨幣,行為人又的確能夠通過虛擬貨幣獲得實際的經濟利益。」夏海龍指出,在涉虛擬貨幣的刑事案件中,如何對相關的「盜竊」、詐騙行為定罪、犯罪金額如何認定等問題均存在較大爭議,亟待解決。
婁鶴也認為,此類案件在經濟損失的認定上有難度。「目前相關認定標准不統一,去中心化特點導致虛擬貨幣在不同市場的價格差異,價格波動較大。」他說道。
其實,國內在目前審判尺度不一的情況下,對於承認虛擬貨幣財產價值的糾紛案件,便存在著價值認定的「矛」與「盾」。
判例中的比特幣價值:零、市場價,還是共同認可價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亦認可比特幣屬於『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雖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但仍具有財產性價值,如果一概拒絕予以保護,對當事人而言恐有失公平。」
以全國首例涉比特幣的仲裁裁決撤銷案件【(2018)粵03民特719號】為例。
2017年12月2日,當事人簽署的一份協議中規定,高某要分三期將李某委託其進行理財的數字貨幣資產(20.13個比特幣、50個比特幣現金、12.66個比特幣鑽石)全部歸還至李某的電子錢包。
結果,該協議簽訂後,高某未履行合同義務。
李某遂根據協議中的仲裁條款向深圳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提出要高某歸還上述數字貨幣資產相等價值的美金和利息等訴求。
仲裁庭經審理認為,高某未依照案涉合同的約定交付雙方共同約定並視為有財產意義的比特幣等,構成違約,應予賠償。
在比特幣的財產價值上,仲裁庭參考李某提供的okcoin.com網站公布的合同約定履行時點有關BTC(比特幣)和BCH(比特幣現金)收盤價的公開信息,估算應賠償的財產損失。
高某宇隨後訴至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深圳中院撤銷上述仲裁裁決,撤裁的主要理由是該仲裁裁決違反我國公共利益。
具體而言,高某主張,根據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自2017年9月4日起,任何交易平台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
因此,自2017年9月4日起,okcoin.com網站提供數字貨幣的交易及定價均為非法。仲裁裁決認定高某賠償李某與比特幣等值的美元,再將美元折算成人民幣,實質上是變相支持了比特幣與法定貨幣之間的兌付、交易,因而違背社會公共利益,故仲裁裁決應予撤銷。
2021年11月份,北京仲裁委官網發布的《中國商事仲裁年度觀察(2021)》(下稱《年度觀察》)中,將該案稱為全國首例涉比特幣的仲裁裁決撤銷案件,亦是近年來法院確認仲裁裁決違背公共利益並予以撤銷的極少數案件之一。
根據《報核規定》第3條,人民法院認為我國內地仲裁機構作出之仲裁裁決違背公共利益而擬予撤銷的案件必須逐級上報最高院批准。
也就是說,該案結論已得到最高院背書,因此結論具有可參照性和可復制性,對未來司法和仲裁實踐均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年度觀察》認為,《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亦認可比特幣屬於「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雖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但仍具有財產性價值,如果一概拒絕予以保護,對當事人而言恐有失公平。
而在上海部分法院的判決中,在確定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價值時,並未如上述仲裁裁決一樣採用第三方平台所公布的比特幣市場價格,而是採用當事人共同認可的價格作為標准,以此避開了監管部門對虛擬貨幣的兌付、定價和信息中介的禁止性規定。
「如何在不違反國家貨幣政策的前提下客觀公平地確定虛擬貨幣的財產價值並對其予以保護,是未來司法實踐需要解決的難題。」《年度觀察》提到。
婁鶴認為,在民事及刑事案件處理過程中,都不可避免涉及虛擬財產都定價問題,通常可以參考標准有:根據用戶真實貨幣的投入計算;根據市場交易價格來確定;網路運營商確定的定價;根據受害者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來確定。
相關問答:請問中國唯一合法虛擬貨幣是什麼?
我國並沒有一種合法虛擬貨幣的。對於虛擬貨幣(比如比特幣)中國目前沒有說不合法,但也沒說合法,只是禁止虛擬貨幣的交易,但是還是有很多中國人交易,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對相關行為作出了明確規范,七部委聯合發布的《公告》明確指出,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虛擬貨幣:比特幣
Ⅸ 比特幣提現不了報警有用嗎
法律分析:虛擬貨幣交易在我國是違法的,不受法律保護。我國法律法規規定,被不正規平台或是不正規代理商誘導投資的投資者是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合法追回損失的。如果平台沒有跑路,3個月以內還是有機會通過法律途徑追回損失。
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