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比特幣最小單位叫什麼用

比特幣最小單位叫什麼用

發布時間: 2025-01-11 07:21:47

比特幣pi是什麼幣

幣pi派幣是一個在線挖掘數字貨幣的平台幣,

其是在全球170多個國家接受實名注冊,

只是有些地區會提示理財的風險

目前是處於第二階段測試網。

【擴展參考資料】:

Pi(π)Network的APP是一個手機挖(石廣)軟體,用來挖Pi (π) 幣。以前的屁特B等採用工作量證明機制的幣種挖(石廣)需要消耗計讓吵算資源,必須通過燒錢買(石廣)機才能參與,小散只能靠邊站。

而現在Pi(π)幣的挖(坦坦侍石廣)優點在於人人都可以參與,創建一個真正全球使用的數字貨幣網路,挖(石廣)期間不需要浪費手機流量或電量,甚至在關閉APP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挖(石廣),只需要每天打開一次挖(石廣)開關即可。

為什麼用戶量增長這么快?

首先,Pi是一個免費挖(石廣)的項目,不需要投入資金和資源,只要每天打開一次即可,簡單的玩法可以吸引很多原本的幣圓圈用戶;

其次,

最近Facebook發幣的消息讓很多幣圓圈外的用戶(尤其是海外的Facebook用戶)開始了解區塊鏈和數字貨幣,Pi在恰當的時機推出,並支持使用Facebook帳號和大陸中文手機號碼直接登錄Pi,讓這些躍躍欲試的潛在用戶找到了一個真正開始嘗試數字貨幣的途徑。

為什麼國內玩家少?

首先,

國內用戶無法使用Facebook、Twitter等一些國外的社交軟體,Pi項目方的宣傳本來就比較少,國內用戶能看到的就更少了;

其次,

整個項目對於國內用戶的優化不夠,下載方式的困難以及英文界面勸退了不少國內玩家;另外,國內目前各類以區塊鏈名義做的資金盤、模式幣很多,新用戶們往往對這種簡單粗暴來錢快的東西更感興趣,Pi這種不吹捧利潤的項目反而會被忽視。

㈡ 詳解比特幣挖礦原理

可以將區塊鏈看作一本記錄所有交易的公開總帳簿(列表),比特幣網路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把它看作一本所有權的權威記錄。

比特幣沒有中心機構,幾乎所有的完整節點都有一份公共總帳的備份,這份總帳可以被視為認證過的記錄。

至今為止,在主幹區塊鏈上,沒有發生一起成功的攻擊,一次都沒有。

通過創造出新區塊,比特幣以一個確定的但不斷減慢的速率被鑄造出來。大約每十分鍾產生一個新區塊,每一個新區塊都伴隨著一定數量從無到有的全新比特幣。每開采210,000個塊,大約耗時4年,貨幣發行速率降低50%。

在2016年的某個時刻,在第420,000個區塊被「挖掘」出來之後降低到12.5比特幣/區塊。在第13,230,000個區塊(大概在2137年被挖出)之前,新幣的發行速度會以指數形式進行64次「二等分」。到那時每區塊發行比特幣數量變為比特幣的最小貨幣單位——1聰。最終,在經過1,344萬個區塊之後,所有的共20,999,999.9769億聰比特幣將全部發行完畢。換句話說, 到2140年左右,會存在接近2,100萬比特幣。在那之後,新的區塊不再包含比特幣獎勵,礦工的收益全部來自交易費。

在收到交易後,每一個節點都會在全網廣播前對這些交易進行校驗,並以接收時的相應順序,為有效的新交易建立一個池(交易池)。

每一個節點在校驗每一筆交易時,都需要對照一個長長的標准列表:

交易的語法和數據結構必須正確。

輸入與輸出列表都不能為空。

交易的位元組大小是小於MAX_BLOCK_SIZE的。

每一個輸出值,以及總量,必須在規定值的范圍內 (小於2,100萬個幣,大於0)。

沒有哈希等於0,N等於-1的輸入(coinbase交易不應當被中繼)。

nLockTime是小於或等於INT_MAX的。

交易的位元組大小是大於或等於100的。

交易中的簽名數量應小於簽名操作數量上限。

解鎖腳本(Sig)只能夠將數字壓入棧中,並且鎖定腳本(Pubkey)必須要符合isStandard的格式 (該格式將會拒絕非標准交易)。

池中或位於主分支區塊中的一個匹配交易必須是存在的。

對於每一個輸入,如果引用的輸出存在於池中任何的交易,該交易將被拒絕。

對於每一個輸入,在主分支和交易池中尋找引用的輸出交易。如果輸出交易缺少任何一個輸入,該交易將成為一個孤立的交易。如果與其匹配的交易還沒有出現在池中,那麼將被加入到孤立交易池中。

對於每一個輸入,如果引用的輸出交易是一個coinbase輸出,該輸入必須至少獲得COINBASE_MATURITY (100)個確認。

對於每一個輸入,引用的輸出是必須存在的,並且沒有被花費。

使用引用的輸出交易獲得輸入值,並檢查每一個輸入值和總值是否在規定值的范圍內 (小於2100萬個幣,大於0)。

如果輸入值的總和小於輸出值的總和,交易將被中止。

如果交易費用太低以至於無法進入一個空的區塊,交易將被拒絕。

每一個輸入的解鎖腳本必須依據相應輸出的鎖定腳本來驗證。

以下挖礦節點取名為 A挖礦節點

挖礦節點時刻監聽著傳播到比特幣網路的新區塊。而這些新加入的區塊對挖礦節點有著特殊的意義。礦工間的競爭以新區塊的傳播而結束,如同宣布誰是最後的贏家。對於礦工們來說,獲得一個新區塊意味著某個參與者贏了,而他們則輸了這場競爭。然而,一輪競爭的結束也代表著下一輪競爭的開始。

驗證交易後,比特幣節點會將這些交易添加到自己的內存池中。內存池也稱作交易池,用來暫存尚未被加入到區塊的交易記錄。

A節點需要為內存池中的每筆交易分配一個優先順序,並選擇較高優先順序的交易記錄來構建候選區塊。

一個交易想要成為「較高優先順序」,需滿足的條件:優先值大於57,600,000,這個值的生成依賴於3個參數:一個比特幣(即1億聰),年齡為一天(144個區塊),交易的大小為250個位元組:

High Priority > 100,000,000 satoshis * 144 blocks / 250 bytes = 57,600,000

區塊中用來存儲交易的前50K位元組是保留給較高優先順序交易的。 節點在填充這50K位元組的時候,會優先考慮這些最高優先順序的交易,不管它們是否包含了礦工費。這種機制使得高優先順序交易即便是零礦工費,也可以優先被處理。

然後,A挖礦節點會選出那些包含最小礦工費的交易,並按照「每千位元組礦工費」進行排序,優先選擇礦工費高的交易來填充剩下的區塊。

如區塊中仍有剩餘空間,A挖礦節點可以選擇那些不含礦工費的交易。有些礦工會竭盡全力將那些不含礦工費的交易整合到區塊中,而其他礦工也許會選擇忽略這些交易。

在區塊被填滿後,內存池中的剩餘交易會成為下一個區塊的候選交易。因為這些交易還留在內存池中,所以隨著新的區塊被加到鏈上,這些交易輸入時所引用UTXO的深度(即交易「塊齡」)也會隨著變大。由於交易的優先值取決於它交易輸入的「塊齡」,所以這個交易的優先值也就隨之增長了。最後,一個零礦工費交易的優先值就有可能會滿足高優先順序的門檻,被免費地打包進區塊。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 每筆交易都有若干交易輸入,也就是資金來源,也都有若干筆交易輸出,也就是資金去向。一般來說,每一筆交易都要花費(spend)一筆輸入,產生一筆輸出,而其所產生的輸出,就是「未花費過的交易輸出」,也就是 UTXO。

塊齡:UTXO的「塊齡」是自該UTXO被記錄到區塊鏈為止所經歷過的區塊數,即這個UTXO在區塊鏈中的深度。

區塊中的第一筆交易是筆特殊交易,稱為創幣交易或者coinbase交易。這個交易是由挖礦節點構造並用來獎勵礦工們所做的貢獻的。假設此時一個區塊的獎勵是25比特幣,A挖礦的節點會創建「向A的地址支付25.1個比特幣(包含礦工費0.1個比特幣)」這樣一個交易,把生成交易的獎勵發送到自己的錢包。A挖出區塊獲得的獎勵金額是coinbase獎勵(25個全新的比特幣)和區塊中全部交易礦工費的總和。

A節點已經構建了一個候選區塊,那麼就輪到A的礦機對這個新區塊進行「挖掘」,求解工作量證明演算法以使這個區塊有效。比特幣挖礦過程使用的是SHA256哈希函數。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 挖礦節點不斷重復進行嘗試,直到它找到的隨機調整數使得產生的哈希值低於某個特定的目標。 哈希函數的結果無法提前得知,也沒有能得到一個特定哈希值的模式。舉個例子,你一個人在屋裡打檯球,白球從A點到達B點,但是一個人推門進來看到白球在B點,卻無論如何是不知道如何從A到B的。哈希函數的這個特性意味著:得到哈希值的唯一方法是不斷的嘗試,每次隨機修改輸入,直到出現適當的哈希值。

需要以下參數

• block的版本 version

• 上一個block的hash值: prev_hash

• 需要寫入的交易記錄的hash樹的值: merkle_root

• 更新時間: ntime

• 當前難度: nbits

挖礦的過程就是找到x使得

SHA256(SHA256(version + prev_hash + merkle_root + ntime + nbits + x )) < TARGET

上式的x的范圍是0~2^32, TARGET可以根據當前難度求出的。

簡單打個比方,想像人們不斷扔一對色子以得到小於一個特定點數的游戲。第一局,目標是12。只要你不扔出兩個6,你就會贏。然後下一局目標為11。玩家只能扔10或更小的點數才能贏,不過也很簡單。假如幾局之後目標降低為了5。現在有一半機率以上扔出來的色子加起來點數會超過5,因此無效。隨著目標越來越小,要想贏的話,扔色子的次數會指數級的上升。最終當目標為2時(最小可能點數),只有一個人平均扔36次或2%扔的次數中,他才能贏。

如前所述,目標決定了難度,進而影響求解工作量證明演算法所需要的時間。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個難度值是可調整的?由誰來調整?如何調整?

比特幣的區塊平均每10分鍾生成一個。這就是比特幣的心跳,是貨幣發行速率和交易達成速度的基礎。不僅是在短期內,而是在幾十年內它都必須要保持恆定。在此期間,計算機性能將飛速提升。此外,參與挖礦的人和計算機也會不斷變化。為了能讓新區塊的保持10分鍾一個的產生速率,挖礦的難度必須根據這些變化進行調整。事實上,難度是一個動態的參數,會定期調整以達到每10分鍾一個新區塊的目標。簡單地說,難度被設定在,無論挖礦能力如何,新區塊產生速率都保持在10分鍾一個。

那麼,在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網路中,這樣的調整是如何做到的呢?難度的調整是在每個完整節點中獨立自動發生的。每2,016個區塊(2周產生的區塊)中的所有節點都會調整難度。難度的調整公式是由最新2,016個區塊的花費時長與20,160分鍾(兩周,即這些區塊以10分鍾一個速率所期望花費的時長)比較得出的。難度是根據實際時長與期望時長的比值進行相應調整的(或變難或變易)。簡單來說,如果網路發現區塊產生速率比10分鍾要快時會增加難度。如果發現比10分鍾慢時則降低難度。

為了防止難度的變化過快,每個周期的調整幅度必須小於一個因子(值為4)。如果要調整的幅度大於4倍,則按4倍調整。由於在下一個2,016區塊的周期不平衡的情況會繼續存在,所以進一步的難度調整會在下一周期進行。因此平衡哈希計算能力和難度的巨大差異有可能需要花費幾個2,016區塊周期才會完成。

舉個例子,當前A節點在挖277,316個區塊,A挖礦節點一旦完成計算,立刻將這個區塊發給它的所有相鄰節點。這些節點在接收並驗證這個新區塊後,也會繼續傳播此區塊。當這個新區塊在網路中擴散時,每個節點都會將它作為第277,316個區塊(父區塊為277,315)加到自身節點的區塊鏈副本中。當挖礦節點收到並驗證了這個新區塊後,它們會放棄之前對構建這個相同高度區塊的計算,並立即開始計算區塊鏈中下一個區塊的工作。

比特幣共識機制的第三步是通過網路中的每個節點獨立校驗每個新區塊。當新區塊在網路中傳播時,每一個節點在將它轉發到其節點之前,會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去驗證它。這確保了只有有效的區塊會在網路中傳播。

每一個節點對每一個新區塊的獨立校驗,確保了礦工無法欺詐。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看到了礦工們如何去記錄一筆交易,以獲得在此區塊中創造的新比特幣和交易費。為什麼礦工不為他們自己記錄一筆交易去獲得數以千計的比特幣?這是因為每一個節點根據相同的規則對區塊進行校驗。一個無效的coinbase交易將使整個區塊無效,這將導致該區塊被拒絕,因此,該交易就不會成為總賬的一部分。

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的最後一步是將區塊集合至有最大工作量證明的鏈中。一旦一個節點驗證了一個新的區塊,它將嘗試將新的區塊連接到到現存的區塊鏈,將它們組裝起來。

節點維護三種區塊:

· 第一種是連接到主鏈上的,

· 第二種是從主鏈上產生分支的(備用鏈),

· 第三種是在已知鏈中沒有找到已知父區塊的。

有時候,新區塊所延長的區塊鏈並不是主鏈,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面「 區塊鏈分叉」中看到。

如果節點收到了一個有效的區塊,而在現有的區塊鏈中卻未找到它的父區塊,那麼這個區塊被認為是「孤塊」。孤塊會被保存在孤塊池中,直到它們的父區塊被節點收到。一旦收到了父區塊並且將其連接到現有區塊鏈上,節點就會將孤塊從孤塊池中取出,並且連接到它的父區塊,讓它作為區塊鏈的一部分。當兩個區塊在很短的時間間隔內被挖出來,節點有可能會以相反的順序接收到它們,這個時候孤塊現象就會出現。

選擇了最大難度的區塊鏈後,所有的節點最終在全網范圍內達成共識。隨著更多的工作量證明被添加到鏈中,鏈的暫時性差異最終會得到解決。挖礦節點通過「投票」來選擇它們想要延長的區塊鏈,當它們挖出一個新塊並且延長了一個鏈,新塊本身就代表它們的投票。

因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數據結構,所以不同副本之間不能總是保持一致。區塊有可能在不同時間到達不同節點,導致節點有不同的區塊鏈視角。解決的辦法是, 每一個節點總是選擇並嘗試延長代表累計了最大工作量證明的區塊鏈,也就是最長的或最大累計難度的鏈。

當有兩個候選區塊同時想要延長最長區塊鏈時,分叉事件就會發生。正常情況下,分叉發生在兩名礦工在較短的時間內,各自都算得了工作量證明解的時候。兩個礦工在各自的候選區塊一發現解,便立即傳播自己的「獲勝」區塊到網路中,先是傳播給鄰近的節點而後傳播到整個網路。每個收到有效區塊的節點都會將其並入並延長區塊鏈。如果該節點在隨後又收到了另一個候選區塊,而這個區塊又擁有同樣父區塊,那麼節點會將這個區塊連接到候選鏈上。其結果是,一些節點收到了一個候選區塊,而另一些節點收到了另一個候選區塊,這時兩個不同版本的區塊鏈就出現了。

分叉之前

分叉開始

我們看到兩個礦工幾乎同時挖到了兩個不同的區塊。為了便於跟蹤這個分叉事件,我們設定有一個被標記為紅色的、來自加拿大的區塊,還有一個被標記為綠色的、來自澳大利亞的區塊。

假設有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在加拿大的礦工發現了「紅色」區塊的工作量證明解,在「藍色」的父區塊上延長了塊鏈。幾乎同一時刻,一個澳大利亞的礦工找到了「綠色」區塊的解,也延長了「藍色」區塊。那麼現在我們就有了兩個區塊:一個是源於加拿大的「紅色」區塊;另一個是源於澳大利亞的「綠色」。這兩個區塊都是有效的,均包含有效的工作量證明解並延長同一個父區塊。這個兩個區塊可能包含了幾乎相同的交易,只是在交易的排序上有些許不同。

比特幣網路中鄰近(網路拓撲上的鄰近,而非地理上的)加拿大的節點會首先收到「紅色」區塊,並建立一個最大累計難度的區塊,「紅色」區塊為這個鏈的最後一個區塊(藍色-紅色),同時忽略晚一些到達的「綠色」區塊。相比之下,離澳大利亞更近的節點會判定「綠色」區塊勝出,並以它為最後一個區塊來延長區塊鏈(藍色-綠色),忽略晚幾秒到達的「紅色」區塊。那些首先收到「紅色」區塊的節點,會即刻以這個區塊為父區塊來產生新的候選區塊,並嘗試尋找這個候選區塊的工作量證明解。同樣地,接受「綠色」區塊的節點會以這個區塊為鏈的頂點開始生成新塊,延長這個鏈。

分叉問題幾乎總是在一個區塊內就被解決了。網路中的一部分算力專注於「紅色」區塊為父區塊,在其之上建立新的區塊;另一部分算力則專注在「綠色」區塊上。即便算力在這兩個陣營中平均分配,也總有一個陣營搶在另一個陣營前發現工作量證明解並將其傳播出去。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假如工作在「綠色」區塊上的礦工找到了一個「粉色」區塊延長了區塊鏈(藍色-綠色-粉色),他們會立刻傳播這個新區塊,整個網路會都會認為這個區塊是有效的,如上圖所示。

所有在上一輪選擇「綠色」區塊為勝出者的節點會直接將這條鏈延長一個區塊。然而,那些選擇「紅色」區塊為勝出者的節點現在會看到兩個鏈: 「藍色-綠色-粉色」和「藍色-紅色」。 如上圖所示,這些節點會根據結果將 「藍色-綠色-粉色」 這條鏈設置為主鏈,將 「藍色-紅色」 這條鏈設置為備用鏈。 這些節點接納了新的更長的鏈,被迫改變了原有對區塊鏈的觀點,這就叫做鏈的重新共識 。因為「紅」區塊做為父區塊已經不在最長鏈上,導致了他們的候選區塊已經成為了「孤塊」,所以現在任何原本想要在「藍色-紅色」鏈上延長區塊鏈的礦工都會停下來。全網將 「藍色-綠色-粉色」 這條鏈識別為主鏈,「粉色」區塊為這條鏈的最後一個區塊。全部礦工立刻將他們產生的候選區塊的父區塊切換為「粉色」,來延長「藍色-綠色-粉色」這條鏈。

從理論上來說,兩個區塊的分叉是有可能的,這種情況發生在因先前分叉而相互對立起來的礦工,又幾乎同時發現了兩個不同區塊的解。然而,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是很低的。單區塊分叉每周都會發生,而雙塊分叉則非常罕見。

比特幣將區塊間隔設計為10分鍾,是在更快速的交易確認和更低的分叉概率間作出的妥協。更短的區塊產生間隔會讓交易清算更快地完成,也會導致更加頻繁地區塊鏈分叉。與之相對地,更長的間隔會減少分叉數量,卻會導致更長的清算時間。

㈢ 比特,位元組,字都有什麼區別初學者,別笑我呀

比特(bit):一位二進制數據就稱為一比特數據,是信息量的最小單位。有時利用小寫的b來代表。「bit」一詞的來歷就是把「二進制」和「數字」兩個英文單詞「binary」和「digit」的頭尾組合而成。

位元組(Byte):將8比特數據作為一個整體稱為一個位元組。有時候利用大寫的B來代表,通常作為衡量存儲器容量或文件長度的單位。

字(word):將兩個位元組,即16比特數據作為一個整體稱為一個字。有時利用大寫的W來代表。

字長:是在計算機內部對於數據進行處理的基本單位。也是內部存儲器,數據存儲器和數據匯流排的寬度。在不同的計算機中,字長可以不同。

指令:人們指定CPU或單片機執行某項具體操作的命令叫指令。通常一條指令碼中包含指令碼和操作數兩個部分。

比特率的單位是什麼? bps是什麼意思?

兩個概念:

1) 計算機專業術語,是信息量單位,是由英文BIT音譯而來。二進制數的一位所包含的信息就是一比特,如二進制數0101就是4比特。

2)二進制數字中的位,信息量的度量單位,為信息量的最小單位。數字化音響中用電脈沖表達音頻信號,「1」代表有脈沖,「0」代表脈沖間隔。如果波形上每個點的信息用四位一組的代碼表示,則稱4比特,比特數越高,表達模擬信號就越精確,對音頻信號信號還原能力越強。

計算機中的位

二進制數系統中,每個0或1就是一個位(bit),位是數據存儲的最小單位。其中8bit就稱為一個位元組(Byte)。計算機中的CPU位數指的是CPU一次能處理的最大位數。例如32位計算機的CPU一次最多能處理32位數據。

Bit,乃BInary digit(二進制數)位的縮寫,是數學家John Wilder Tukey提議的術語(可能是1946年提出,但有資料稱1943年就提出了)。這個術語第一次被正式使用,是在香農著名的《資訊理論》,即《通信的數學理論》(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論文之第1頁中。

假設一事件以A或B的方式發生,且A、B發生的概率相等,都為05,則一個二進位可用來代表A或B之一。例如:

1)二進位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簡單的正/負的判斷

2)有兩種狀態的開關(如電燈開關) ,

3)三極體的通斷,

4)某根導線上電壓的有無,或者

5)一個抽像的邏輯上的然/否,等等。

由於轉換成二進制後長度會發生變化,不同數制下一位的信息量並不總是一個二進位,其對應關系為對數關系,例如八進制的一位數字,八進位,相當於3個二進位。除二進位外,在電腦上常用的還有八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等的八進位,十進位,和十六進位等。

名字 縮寫 次方 名字 縮寫 次方

kilobit kbit 10^3 kibibit Kibit 2^10

megabit Mbit 10^6 mebibit Mibit 2^20

gigabit Gbit 10^9 gibibit Gibit 2^30

terabit Tbit 10^12 tebibit Tibit 2^40

petabit Pbit 10^15 pebibit Pibit 2^50

exabit Ebit 10^18 exbibit Eibit 2^60

zettabit Zbit 10^21 zebibit Zibit 2^70

yottabit Ybit 10^24 yobibit Yibit 2^80

編輯本段單比特與多比特

數碼轉換器的基本構造,通常分為接收、數碼濾波、數/類轉換、I/V轉換、類比放大等機個部分。以下僅就數碼濾波與數/類轉換作一淺釋。

CD的取樣頻率為441KHz,這個規格的制定是根據Nyquist的取樣理論而來,他認為要把類比訊號變成分立的符號(Discrete Time),取樣時的頻率至少要在原訊號的兩倍以上。人耳的聽覺極限約在20KHz,所以飛利浦在一九八二年推出CD時就將其制定為441KHz。取樣是將類比訊號換成數碼訊號的第一步,但精密度仍嫌粗糙,所以超取樣的技術就出現了。一般八倍超取樣就等於將取樣頻率提高到3528KHz,一方面提高精度,一方面經過DAC之後產生的類比訊號比較完整,所需的低通濾波器(濾除音取樣時產生的超高頻)次數與斜率都可大幅降低,相位誤差與失真也都會獲得巨大改善。不過CD每隔000002秒才取樣一次,超取樣後樣本之間就會產生許多空檔,這時需要有一些插入的樣本來保持訊號完整,而這樣的任務就落在數碼濾波器身上(Digital Filter)。比較先進的設計是以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方式計算,以超高取樣來求得一個圓滑曲線,例如Krell的64倍超取樣,但目前只有Theta、Wadia、Krell、Vimak擁有這樣的技術。另一類數碼濾波是事先將復雜程式與在晶片中,有類似DSP的功能,日本Denon、Pioneer 皆有這樣的設計。最普通的方法是利用大量生產的晶片,NPC、Burr-Brown都有成品供應,當然效果會受一些限制。

在數碼濾波之後,就進入DAC了,從這里開始有單比特與多比特的區別。多比特是數碼訊號通過一個電流分配器(Current Switch),變成大小不同的電流輸出,因為數碼訊號是二進制關系,所以DAC的電流也以1、2、4、8的倍數排列。每一個比特分別控制一個電源分配器,隨著音樂訊號變動,輸出電流也跟著改變,接下來是一個速度很快的I/V轉換線路,把這些電流變成電壓,再接下來經過低通濾波器,完整的類比訊號就出現了。一個二十比特的DAC,其輸出電流變化是1,048,576個,解析度已經相當高了。現在最常用的二十比特晶片有Burr-Brown的PCM-63與改良型PCM-1702,最貴的大概是Ultra-Analog的模組。

比特流(Bitstream)是飛利浦八八年提出的技術,構造很單位。首先二進制的數碼訊號進入一個有參考電壓的模組中,輸入訊號比參考電壓高輸出就是非曲直,反之則為0;第二個訊號再與第一個訊號比較,更高的就輸出1,較低輸出0…以此類推。因為它只比較間的大小,所以樣本要增加,需要更高的取樣頻率,從早期的256倍到最新的384倍就是個好例子。只有一個比特的訊號會進入一個叫開關電容(Switched Capacitor)的DAC中,還原成類比訊號。常用的單比特晶片都是飛利浦製品,最早有SAA7320,現在則把SAA7350與TDA1547合在一起稱為DAC7線路,Crystal也有類似產品。

何者為優並無定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絕大部分高價機種都是多比特設計。

編輯本段比特率

比特率這個詞有多種翻譯,比如碼率等,表示經過編碼(壓縮)後的音頻數據每秒鍾需要用多少個比特來表示,而比特就是二進制裡面最少的單位,要麼是0,要麼是1。比特率與音頻壓縮的關系簡單的說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質就越好,但編碼後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則情況剛好翻轉。

VBR(Variable Bitrate)動態比特率 也就是沒有固定的比特率,壓縮軟體在壓縮時根據音頻數據即時確定使用什麼比特率,這是以質量為前提兼顧文件大小的方式,推薦編碼模式;

ABR(Average Bitrate)平均比特率 是VBR的一種插值參數。LAME針對CBR不佳的文件體積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點獨創了這種編碼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內,以每50幀(30幀約1秒)為一段,低頻和不敏感頻率使用相對低的流量,高頻和大動態表現時使用高流量,可以做為VBR和CBR的一種折衷選擇。

CBR(Constant Bitrate),常數比特率 指文件從頭到尾都是一種位速率。相對於VBR和ABR來講,它壓縮出來的文件體積很大,而且音質相對於VBR和ABR不會有明顯的提高。

影響聲音的大小的物理要素是振幅,電腦上的聲音必須也要能精確表示樂曲的輕響,所以一定要對聲波的振幅有一個精確的描述,「比特」就是這樣一個單位,x比特就是指把波形的振幅劃為2的x次方個等級,根據模擬信號的輕響把它劃分到某個等級中去,就可以用數字來表示了。比特率越高,越能細致地反映聲音的輕響變化。

為了體現正常的聲音信息,16bit為基本的需求,較好的cd使用的是20bit甚至24bit。CS呢?頂多頂多算及格。而聲道就別提了,連mp3都是2 Channel。

說白了比特率就是每秒鍾傳輸的數位

8bit=1B,如果在一條線路每秒鍾能傳送8bit的數據,就說此線路的比特率為8bps(bit per second)。

編輯本段比特犬

比特犬、pit bull terriers,原產美國,也稱美國比特犬。起源於19世紀,比特犬主要是由美系斯塔夫(AMERICAN STAFFORDSHIRE TERRIER)和美國鬥牛犬(AMERICAN BULL DOG)培育出來的。美國鬥牛犬的體重范圍比較大,從30公斤到58公斤。

也稱美國比特犬,比特鬥牛犬。產於19世紀的美國。主要是由美國鬥牛犬和美系斯塔夫繁育出來的,體型差異比較大。

比特犬頭呈寬大的石板狀,兩顎強壯有力,每平方厘米的咬合力可以達到80公斤。此犬擅長連續奔跑,耐力驚人。頑強的鬥志和堅韌的性情也使它成為了一種優秀的鬥牛犬。據說它只要咬住了對手就不會撒口。而緊湊的身體結構,強壯的肌肉群和沒有痛感神經的皮膚更彷彿是為了鬥牛而生!這也是此犬得以稱霸鬥犬界百餘年之最大的法寶!

比特犬雖然對對手兇猛,但對主人是絕對忠誠。

有的人也把那些做事堅韌不屈,勇往直前人們的精神稱之為「比特精神」!

一隻身高45厘米,體重30公斤左右的比特能把一隻身高95厘米,體重100公斤左右的高加索犬在幾分鍾內咬倒在地。比特犬的骨頭比其它犬硬3倍以上,不會被別的犬咬骨折,牙齒的咬合力可以達到每平方厘米80KG 以上!它還具有一副堅韌而沒有疼痛感覺神經的皮膚再加上發達的肌肉群,用以抵抗咬擊。 它的耐力也很好可以在跑步機上連續跑200多公里。

您正在看的文章來自相思紅豆論壇 >

電腦的存儲單位比特具體怎麼說?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比特,是一種計算機專業術語,是信息量單位,是由英文BIT音譯而來。二進制數的一位所包含的信息就是一比特,如二進制數0100就是4比特。那麼,比特這個概念和貨幣聯繫到一起,不難看出,比特幣非現實貨幣,而是一種計算機電子虛擬貨幣,存儲在你的電腦和手機上。比特幣:「比特幣」既可以指這種虛擬貨幣單位,也指比特幣網路或者網路節點使用的比特幣軟體。BTC:BTC 是用於標示一個比特幣 (B□) 的常用單位。Bit:Bit 是次於比特幣的一個常用單位 -- 1,000,000 bits 等於1個比特幣。這個單位通常在標示小費,商品和服務時更加方便。地址:比特幣地址(例如:)由一串字元和數字組成。它其實是通過對160位二進制公鑰哈希值進行base58check編碼後的信息。就像別人向你的email地址發送電子郵件一樣,他可以通過你的比特幣地址向你發送比特幣。bps(bits per second)是數據傳輸速率的常用單位,意思是比特率、比特/秒、位/秒、每秒傳的位數。比特(bit)是信息技術中的最小單位。文件大小(例如文本或圖像文件)通常以位元組(Byte)為單位。一位元組對應八比特。在數據傳輸中,數據通常是串列傳輸的,即一個比特接一個比特地傳輸。數據速率的單位是比特每秒(bps),含義是每秒串列通過的位數。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bps(Bit PerSecond),比特率越高,傳送的數據越大。比特率表示經過編碼(壓縮)後的音、視頻數據每秒鍾需要用多少個比特來表示,而比特就是二進制裡面最小的單位,要麼是0,要麼是1。比特率與音、視頻壓縮的關系,簡單的說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視頻的質量就越好,但編碼後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則情況剛好相反。Bps (Bytes per second), 即位元組每秒,因為一位元組對應八比特,所以1 Bps = 8bps。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 bps(Bit PerSecond),比特率越高,傳送數據速度越快。聲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將模擬聲音信號轉換成數字聲音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是間接衡量音頻質量的一個指標。通信和計算機行業內經常利用「類似國際單位制」的前綴來表示更大的衍生單位:1000 bit/s = 1 kbit/s (一千位每秒)1000 kbit/s = 1 Mbit/s (一兆或一百萬位每秒)1000 Mbit/s = 1 Gbit/s (一吉比特或十億位每秒)。

bit中文名稱是位,音譯「比特」,是用以描述電腦數據量的最小單位。

二進制數系統中,每個0或1就是一個位(bit)。

單位換算

1Byte=8bit

1Kb=1024byte(位元組)=81024bit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一個"比特"(二進制位的簡稱)是計算機中數據的最小單位。一個"比特"擁有一個值,0或1。計算機在存儲數據和執行指令的時候是以一組"比特"為單位的,通常又叫做"位元組"。在絕大多數的計算機系統中,一個"位元組"包含了八個"比特"。"位元組"的一半(四個"比特")被稱作半位元組。在一些系統中,八位元組被用來替代位元組成為八個"比特"的存儲單位,而另一些系統中,四個"位元組"或八位元組又構成了一個32位的字。在這些系統中,指令的長度通常以全字(32位長)或者半字(16位長)的形式表示。在電信傳輸中,比特率是在給定的時間內所傳輸的"比特"的數量,通常單位時間是秒。

㈣ 合約里的一張是什麼意思

合約里的一張的意思就是,比特幣合約交易里以一張 100 美元為計價的單位,舉個例子, BTC USD 就是一張 100 美元的合約,那麼如果是十倍的杠桿,開倉需要繳納的保證金就是美金的 1/10 ,也就是十美元。合約交易的基本貨幣是比特幣或者萊特幣,也可以把比特幣的合約交易叫做期貨交易 。

合約交易的基本知識


1 、 最小跳 幅: 最小 跳幅 的意思就是合約價格每次波動的最小幅度,一般來說,比特幣和萊特幣的合約都是以 0.01 美金為最小 跳幅 的,雖然對於投資者來說,最小 跳幅 對於本人的合約交易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對於合約專家來說,最小 跳幅 的研究上限是十分高的 ;

2 、 最小跳值 : 最小跳 值 指的是合約價格中每一次變化給交易者帶來的利潤或損失,如果是比特幣合約,那麼跳 值 的單位就是比特幣 ; 如果是萊特幣合約 , 跳 值 的單位就是萊特幣了 。

㈤ 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怎麼叫

比特幣最小單位叫「聰」
1BTC=1000中,1中=1000本,1本=1000聰

㈥ 比特幣真的只有2100萬個嗎

回答是,雖然不是一直發發發直到20999999.97690000個就直接停止那麼簡單粗暴(順便,引用小數點後那麼多位是因為比特幣的劃分單位為聰,就是中本聰的聰,1聰是0.00000001個比特幣),但大體上就是這樣。

比特幣的產生方式是挖礦,也就是礦工通過解答加密學問題爭奪記賬權,完成記賬的礦工將得到系統給予的比特幣獎勵。

格林尼治時間2009年1月3日18點15分05秒,中本聰挖出了比特幣網路的第一個區塊,也就是編號為0的創世區塊。

從創世區塊到第20999個區塊為階段1,在這個階段里礦工每完成一個區塊的記賬,可以得到50個比特幣的獎勵,也就是比特幣網路中每生成一個新區快,比特幣的數量就增加50。

出於某些原因,中本聰認為比特幣產生的速度應該遞減。於是從第21000個區塊(該區塊產生於2012年)開始,稱為階段2,每生成一個新區塊只增加25個比特幣。

這樣繼續下去,每生成21000個區塊,比特幣就進入下一個階段,每個新區塊帶來的新比特幣數量減半。直到第33次減半時,每個塊產生的新比特幣從0.0021個直接減為0個。

這樣算一下,總共產生的比特幣就是20999999.97690000個。

說某個超智慧文明終於造出了一部超級電腦 Deep Thought(深思)——按現在的說法應該叫超級AI。這個AI剛啟動就宣布,我是宇宙所有時間里第二強大的電腦。於是這些智慧生物興奮啊,就問了它,請告訴我們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生命、宇宙和一切的答案)吧。AI 聽了,思考了一會,回答說,這個問題太復雜,我需要用800萬年才能計算出結果。

於是經過准備,AI 進入了漫長的計算中,彷彿冬眠一般。智慧生物們一直等待著它,並准備了盛大的慶祝典禮來歡迎這個終極答案。當時間終於到來的時候,三個當年問問題的生物的後人帶著緊張和興奮來見AI,發現 AI 已經醒了。於是他們立刻問,答案是什麼?

AI 卻奇怪地猶豫了一下,問,你們確定真的要知道答案嗎?他們說,當然啊!於是 AI 嘆了口氣,說好吧,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is ... 42.

智慧生物們目瞪口呆。後續我們這里先不談。這個經典的段落後來成為科幻史上的一個梗,曾經Google搜索有個彩蛋(大家還記得大明湖畔的 Google 吧),如果你搜索上面那段英文,Google就會告訴你,答案是42~

然後回到我們的正題,21 million的21是什麼?回答:是42的一半。

㈦ 比特幣總量是2100萬嗎為什麼

比特幣的總量是有限的,2100萬枚,但聰明的人類卻發明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分割,將一枚分割成一小份一小份。我們知道,一塊錢人民幣是由十個一角組成的,一百個一分組成的,一千個一毫組成的……而這其中任何不管是一毫一分一角一圓都可再次無限分割,而總量有限的比特幣也可這樣無限分割下去,無窮無盡,就像你用菜刀切香腸,直切到死那一天,也沒切到最小單位。所以說,總量有限的比特幣,其實是無窮無盡的巨大黑洞,把整個宇宙扔進去它都能容納。所以我的觀點是,比特幣等於黑洞。

大白話,撈干貨!

比特幣是一種天才的想法,分布式記賬系統。

解一個數學題,做一次記賬,等比數列的和。

比特幣價值的來源,安全,共識,資產,技術

關鍵詞:記賬,方程,收斂,共識,技術

第一,比特幣白皮書,天才的想法

11年前,一個化名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一篇論文叫做比特幣白皮書,裡面詳細介紹了一種天才的想法,我經常說,引領這個世界的是人的思想。

過去人們認為虛無縹緲的東西,過去認為很扯淡的東西,在後來往往被證明是非常有遠見的。比特幣就是這樣。

過去我們的記賬往往是中心式的,總要有一個人管著你。公司里有一個財務部,有一個會計,你轉的每一筆賬會計總要記一記。

銀行里總有一個記賬的中心,有一套系統,每天轉了多少賬,最後都要對一對賬,想想辦法。

我舉個例子吧,最早的信託誕生於十字軍東征時期,當時很多人要出去打仗了,帶著命出去,不知道還有沒有命回來,於是就把自己的財產交給一幫人打理。這幫人給你經營你的財產,有了收益,他就從中抽一點兒份子。

就好比說你家有100頭羊,你要走啦,兒子還在,你放不了羊了,你就把這些羊交給一些職業放羊人,羊下了小羊,它也可以從中分到。

但是這中間有一個問題,誰來監督這個事情呢?怎麼知道他是安安心心給你放羊了呢?或者說他如果把你的羊給你咪了,你怎麼辦呢?

這就需要一套會計記賬規則,也就是我們現在整個的審計系統,用一套借貸的方式。復式記賬法來保證他不要迷你迷的太多,當然財務也可以作假,這就相當於100頭羊,他能眯一點,眯個5隻,你別眯95隻,那就沒多大意思了。

但是這種中心式的記賬總歸是有問題的,他知道你不知道,信息不對稱。有人掌握了全部的信息,不是所有人都掌握信息,這就非常麻煩了。

而中本聰就設想了一種分布式的記賬。所有人都可以記賬,大家在一個網路中記賬,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記賬。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記一次賬,我就把他對全網公布。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確認了我的信息呢,就有新的人來記賬,然後把這個賬再對全文公布。一串兒一串兒的鏈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區塊鏈。

這種想法很好地解決了有人咪掉你的羊這種事情,因為所有人都是知道的。也防止了有人作假,你一旦作假,那下一次記賬的人就跟這一次對不上了。而且你這個事情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家都覺得你記錯了,或者你故意作假,你就失去了信用,下次你就在沒記賬資格。大概就是這么一種想法。

當然這其中牽扯的有密碼學,有共識機制,有泊松分布等等,很多人詬病說比特幣的價值來源於什麼呢?比特幣又沒有政府背書,我還是那句話,你信高等數學,你信牛頓,你信愛因斯坦也不是因為他們有政府背書。而是因為他們的技術高超。比特幣的價值真正來源其實就是技術。


第二,什麼是比特幣?就是記一次賬,做一個數學題。等比數列的和

那到底什麼是比特幣呢?為什麼它的總數能夠被框算在2100萬枚,而且還能被推算出來?

我簡單介紹一下,比特幣是一種獎勵機制。大概就是說,當你有了記賬的資格,你就把賬記下來,記下來之後打包你的賬,記得無誤,於是你就可以獲得一個獎勵。

比特幣的規定是這樣的,當一個人都有權利記錄在這十分鍾內發生的所有的交易賬目,比如說張三給李40個比特幣,李子給王50個比特幣,那你就把它們都記錄下來。然後打成包。你就能夠獲得比特幣的獎勵,比如說40個20個。

那什麼人有資格記錄呢?這就需要一種篩選的方式,那就是算力。什麼意思?你要想獲得記賬的資格,首先你要去算一個數學方程,解一道數學題。這個方程就叫做哈希方程,簡單理解這種方程式可以正算,不能反算,你知道x可以求出y,但是你知道y不能求出x。

這怎麼辦?那你就只有一個一個數帶進去試,試對了,你就解出來了,這種事的方式是不斷的重復運作,就像是拿鍬一鍬一鍬地的挖礦,這就是挖礦的意思,它是一種比喻,是說你拿一個一個數去試,而並不是說你真的在那兒匡幾匡幾挖礦。

同時呢,比特幣的規則規定所有人記賬每四年獲得的比特幣獎勵是減半的。也就是說,本來你第一次這樣可以獲得十個,四年以後你就只能獲得五個,再過四年你就只能獲得2.5個。

長此以往,如果你算這個總數的話,比特幣總數就會變成一個收斂的等比數列的和。也就是說你可以通過一個數學公式算出它的總數。如果按照既定的規則,那總數就是2100萬枚,當然它可以繼續細分到小數點後面,好像是八位。這就把他的總數給限定下來了。


第三,比特幣的價值來源。

最後,我們談一談比特幣的價值來源。在前面我已經說過了,比特幣真正的價值來源於技術,來源於數學,來源於密碼學,來源於天才的想法,來源於他的安全。

先說安全,我之前已經介紹了比特幣的運行機制,你在記賬的時候要對全網公布,那麼一旦全網的人都收到了你的信息,那相當於你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裸奔,你身上有什麼大家看的一清二楚,你想干壞事兒,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同時呢,比特幣曾經受過多次的攻擊,但是依然沒有打垮他,依然非常的安全,他的數據不能被篡改。如果一次又一次證明他是安全的,他就會越來越有信用。

那為什麼比特幣越來越值錢?以前就不值錢了呢?它的價格能夠漲一千多萬倍2000萬倍呢?原因是越來越多的人信他,越來越多的人看中他,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他。如果所有人都認可比特幣,所有人都認為比特幣是重要的,比特幣是合理的,比特幣是安全的,那麼這種共識就會變成一種信仰。當一個東西變成信仰的時候,它的價值也就不言而喻。

最後,比特幣具有資產的特點,嚴格來說它應該算作一種無形資產。這種無形資產特點是它基本不會折舊。你想想他本來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是一種虛擬的東西,他放一年跟放十年是一模一樣的,它只存在於人們的腦子中。

我之前已經多次介紹過資產的特點,資產可以長久的放著,他是一個耐用品,那麼人們購買它其實就是為了博一個更高的收益, 明天買它比今天更貴,後天買它比明天更貴,越來越高,資產就是這樣,越貴越想買,只要他在持續的上漲,人們形成共同的預期,它就是有價值的。

結論。那從比特幣白皮書開始,一個化名中本聰的人就有了一種天才的想法,把中心式的記賬改為分布式的記賬。這種記賬方式不容易被篡改,不容易作假。是一種天才的想法。

比特幣的規則規定所有人達成共識,在一段時間內計算一個哈希方程,獲得打包記賬的權利。同時把十分鍾內的賬務向全網公布,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的獎勵不斷減半。比特幣的總數也就成為了一個等比數列的和,不斷的收斂,總數就是一定的。

比特幣的價值來源其實就是技術,其實就是安全,其實就是共識機制,其實就是資產的特點。 歷史 上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其實都是虛無縹緲的,真正左右人類前進的,其實是人類的思想。

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個,沒錯,這個是在寫源代碼一開始的時候就限定死的了,可以參考比特幣的白皮書,裡面寫的很清楚,這個1個比特幣是通過挖礦獲取的,但是強調一點,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個,但是這個1個比特幣是可以細分的。

也就是1個比特幣還可以細分到很小很小。有多小?

現在比特幣的最小單位為1聰,而1個比特幣就等於 1億聰。

至於這個聰是怎麼來的?是因為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取名而來的。

所以如果你按照個數來說,比特幣的能夠通過挖礦獲取的數量就是2100萬個。 沒錯!

但是如果你通過交易來獲取比特幣來細分。。。那可以細分到1個比特幣可以分為1億聰!!

比特幣的整個運行機制都是模仿的實體黃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把比特幣稱之為數字黃金的原因。而我們知道黃金它作為地球上元素的一種它本身是具有稀缺性的,這也導致黃金為首的貴金屬在人類很長的 歷史 中都扮演著貨幣天然是金銀的角色。所以比特幣最初規定的數量同樣也是有限的,總數是2,100萬枚。

2008年10月31日,一個署名為中本聰的人在網路上提出了長達9頁的去中心化點對點的交易方式構想,這個構想後來被稱之為比特幣的白皮書。在比特幣的白皮書里有著明確的規定,比特幣的上限數量是限定死的2,100萬枚,並且永遠無法篡改,這是支撐當前比特幣價格的一個基石。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比特幣的數量並不是無限的,總數量它有一個恆定量是2,100萬枚,目前流通中的比特幣數量已經超過了1,800萬枚,但是最後一枚比特幣面世時間將會在2100年以後,也是由它的演算法機制所決定的。你所理解的比特幣數量是無限的,應該是它的最小值,但是目前的流通中的總數量1,800萬枚比特幣,還包括接近400萬枚沉默在 歷史 時間長河中的已經被丟失的比特幣。

所以有空多看看中本聰2008年10月份發表的白皮書在這份長達9頁的論文里帶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是比特幣還有最終的區塊鏈技術,這才是比特幣帶給世界的一份大禮。

首先回答,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這個是比特幣的產生機制決定的,如果不是總量有限,比特幣早都夭折了。

有些同志老是拿著「比特幣可以無限拆分」的理論說事情,這是典型的沒有理解比特幣。

就像一瓶礦泉水標注的是600ml,你可以分0.0001ml喝一滴,喝成千上萬次,也可以一口氣喝光它。

難道這瓶水,會因為你喝了上萬次,而改變它就是總量600ml的事實么?這么簡單的道理不懂么?

至於比特幣的總量,實際上,准確地說,比特幣的總量是2099999.769萬,略低於2100萬。

比特幣生成計劃:

比特幣挖掘的計算方法

比特幣在10分鍾內生成一個區塊,將每小時6個區塊的速度乘以24小時(每天)、365天(一年),最後是4年(一個周期)。結果,在一個周期內總共生成210000個塊。所有區塊的獎勵從50逐漸減少到25,然後逐漸減少到12.5,因此有50+25+12.5+6.25+3.125。。。=100個獎勵,兩個數字相乘可獲得2100萬比特幣。

也就是說,到2140年,比特幣將被完全挖掘出來。

為什麼比特幣的總金額只有2100萬?不能再多點嗎?

我們來談談為什麼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首先,比特幣總量由中本設計。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說清楚原因。所以外界有很多猜測。現在我將向您列出以下8種猜測。

猜測一:因為21是最終答案42的一半。

說明:答案是一個笑話。這條線索來自電影《銀河系指南》中最終答案的橋梁:宇宙的最終答案是42。

猜測二:因為我們生活在21世紀。

解說:這有點牽強。

猜想三:中本設定的原則是每10分鍾生產一個街區,獎勵50枚硬幣,4年內減半。結果很自然。

說明:中本沒有人為干預,而是接受了自然結果。

猜想四:世界上所有的黃金都熔化在一起,這是一個邊長約21米的立方體。

註:中本用這個概念來比喻比特幣是一種虛擬黃金。

為什麼比特幣的總金額只有2100萬?不能再多點嗎?

猜想五:外人認為中本喜歡玩21點。

解釋:我對這個答案沒有任何解釋。

猜測6:有32位整數可以存儲2^31-1,即2147483647。如果你取前8位,它是21474836.47比特幣。那是2100萬。

註:我猜本聰在最初的開發中使用了32位精度整數。後來,他發現對於一種全球貨幣來說,精度是不夠的,於是他將小數點後兩位擴展到8位,並將32位存儲改為64位存儲。

猜測7:比特幣是用來比較全球經濟總量的,根據目前全球經濟水平,全球經濟總量估計為2100萬上限。

說明:我認為這個猜測更科學。

猜想八:根據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的分析,這個值可能與計算機編程語言支持的整數數據范圍有關,與特殊貨幣相比,也便於後續開發者的維護。

註:比特幣使用C++編程語言。

總結與分析

以上八個答案都是外界猜測的。因為中本一直沒有解釋,所以我們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就我個人而言,我同意V上帝。那麼你心裡的答案是什麼?

總量是約等於2100萬個,每四年減半,大概到2140年會徹底挖完,此後挖礦不再產出BTC,礦工收入來源為轉賬手續費。

這些邏輯是在代碼里寫死的。

這個問得好,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問到了關於數字貨幣的起源。

主權政府具有發幣權,各國央行會不斷發行貨幣,比如我國發行人民幣,美國發行美元。因為主權政府發行貨幣沒有限制,海量貨幣造成通貨膨脹,居民手裡的錢不斷在貶值。

比如小時候饅頭一元四個,現在一元一個,有的地方2元一個。物價上漲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這種情況下,居民辛辛苦苦攢下的財富,永遠在不斷的縮水,人必須永遠忙碌。假如你30歲積累的財富,夠你躺著殷實的度過餘生。但是,如果不能保持財富增值,你60歲的時候會發現就快沒有餘糧了,同樣數量的貨幣已經買不到什麼東西了。

為了對抗這種貨幣貶值,聰明的創造者就創造出了數量必須有限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就是開創者,有且只有2100萬枚,並不歸任何政府管理。

數字貨幣就是因為這個被創造出來。至於比特幣怎樣確保總量僅有2100萬枚,這是另一個問題,感興趣可以再討論。

數字貨幣發展方興未艾,體現了居民對自己辛苦積累的財富的珍視。主權政府可以「掠奪」財富於無形,推動了數字貨幣新事物的發展。

拿比特幣無限可分說事的人,是根本沒理解比特幣。我不推薦你買比特幣,但是這個道理必須講清楚,「無限可分」和「總量無限」是兩回事。

先說總量問題,再說為啥無限可分不代表總量無限,比特幣總量確實是2100萬,你可以把比特幣的數量理解成,一個超級難的方程式的解,而這個解一共有2100萬個,這個是可證明的數學定理,所以總量是確定的,你擁有一個比特幣就相當於你擁有一個解,這個解的歸屬權,就在每次計算出結果後,記錄在比特幣的鏈條上,而且是無法篡改的。而且比特幣,是無法更多發行的。

然後很多人說,比特幣不是2100萬個,因為比特幣是無限可分的,你可以擁有0.1個比特幣,0.01個比特幣,0.001個比特幣,所以比特幣是無限的。

說比特幣無限可分這個是對的,但因此說比特幣是總量無限的,就是胡扯了。

在總量一定的情況下,無論你怎麼繼續分,原來有多少,你還是有多少,你原來有10個比特幣,那麼無論剩下的2000多萬怎麼繼續劃分,你永遠都擁有10/21000000的比特幣分量,不會因為有人把自己的1個比特幣分成了100份,他就擁有比你更多的比特幣了。同樣的,也不會因為你把這10個比特幣繼續分成1000分,你就擁有超過10/21000000的比特幣分量了。

但是傳統貨幣不同,假設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總量是1000萬,你擁有10萬,那麼你就擁有1/100的貨幣量。

假設你這10萬不動,接著,國家又發行了1000萬的貨幣,那麼你所擁有的貨幣量就變成了1/200了。

那麼在你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你的貨幣就貶值了。

比特幣被吹捧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沒有一個這樣的中央銀行,可以隨便發行貨幣,導致手裡的貨幣貶值。

當然了,國家也不是隨便就發,但是比起擁有總量恆定的比特幣,央行在這方面的彈性那就太大了。

另外無限可分充其量也就是個數學 游戲 ,理論上說,任何貨幣都是無限可分的,只要國家願意發行,0.001元,0.0001, 0.00000000001元......,那麼任何貨幣都是無限可分的,只不過比特幣通過程序代碼實現,實現起來更容易。

騙局你明白嗎就和當初美元又叫美金一樣,等到價值上來了就可以割全世界韭菜,還是咱們國家厲害。上來就禁止比特幣中國交易了。

㈧ 比特幣的價值在哪裡

1.控制
一般來說,比特幣和加密貨幣令牌為您提供了更多控制權。你有效地削減了你和你的錢之間的中間人。沒有銀行可以決定交易需要多長時間以及花費多少。您還可以控制存儲資金的位置以及訪問方式。當然,控制帶來了相應的責任。
2.可負擔性
由於中間人不在圖片中,你可以節省一些轉賬費用。將比特幣從一個錢包轉移到另一個錢包只需花費可忽略不計的礦工費用。商家接受比特幣支付比信用卡支付更便宜。
3.速度
除了節省國際轉賬費用外,您還可享受更高的交易速度。你的銀行要花幾天時間做什麼,比特幣可以在幾分鍾內完成。
4.方便
使用比特幣,在線支付更容易,更快捷。如果您想捐贈或支付不會發貨的東西,您無需透露任何個人詳細信息。只需將比特幣發送到他們的錢包地址就可以了。
5.安全
商家接受比特幣要比法定貨幣更安全。當商家接受信用卡付款時,他們冒著欺詐和反向付款的風險。比特幣支付是不可逆轉的,因此不存在被逆轉的風險。
6.隱私
使用比特幣的一個主要優點是它提供隱私和相對匿名性。您無需提供任何個人詳細信息即可訪問比特幣錢包。您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存儲它的設備- 甚至只是一張紙。比特幣交易也只與您的錢包地址掛鉤。
7.可靠性
比特幣網路本質上是一種點對點支付系統。這使你和你向任何參與派對的人匯款。您不必依賴銀行來完成工作以使交易有效。在乙太網中支付損失的風險較小,這最終使其成為更可靠的支付方式。
8.投資
比特幣在十年前並不值得花很多錢,看看自2009年以來它已經走到了什麼位置。從2017年12月的價值幾美元到近2萬美元。在撰寫本文時,它現在已經穩定在6,000美元左右。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採用比特幣,比特幣不會隨處可見。投資它可能有風險,但也絕對有利可圖。

㈨ nft是什麼

NFT,英文全稱是Non-Fungible Token,中文名稱為非同質化代幣。它有兩大顯著特徵:第一為不可替代性,每一個NFT擁有獨特且唯一的標識,兩兩不可互換;第二是不可分割性,最小單位是1。
NFT為非同質化代幣,與非同質化代幣NFT相對應的就是同質化代幣FT(Fungible Token),又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提到它其中一個代表,你就很容易明白了——比特幣。FT是可以隨意互換、拆分及整合的,具有統一性的代幣。就比如說,你手中的一枚比特幣和我手中的一枚比特幣,本質上是完全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而且還可以被分割成0.1個,這就是同質化的代幣。
NFT雖然沒有比特幣那樣廣為人知,但實際上NFT並不算新事物,早就應區塊鏈技術而誕生。它誕生於2017年以太坊中一個叫做CryptoPunks的像素頭像項目,這些頭像總量上限為1萬,擁有以太坊錢包的人都可以免費領取,領完可以放到二級市場交易。6個月後,因一款名叫Cryptokitties(虛擬貓)的小游戲逐漸流行起來。
我們一般看到的是同質化代幣。比如你手上的1個BTC和其他人手上的1個BTC,它們是一樣的,錨定價值相等,可以隨意交換。
法定貨幣是同質化貨幣。例如,一張5美元的鈔票完全可以和任何其他5美元的鈔票互換。同樣,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也是可以互換,即1個BTC可以和1個BTC互換,1個ETH可以和1個ETH互換,等等。
反過來說,NFTs依靠ERC-721等特殊的代幣標准來確保唯一性,在區塊鏈技術的推動下,NFTs是不可互換的,而且具備可驗證唯一性和稀缺性。
非同質化代幣(NFT)白話講就是獨一無二的Token,即便是在同一系統,NFT都是單獨存在的。並且NFT不像BTC和ETH可以分割為0.1或者0.0002,NFT的單位永遠為1!NFT特性:唯一,不可拆分。
從這個角度來說,NFT就像是數字收藏品或所有權證明,它們之所以有價值,正是因為它們是1:1或限量版的資產,在以太坊平台上具有流動性和實用性。
2017年隨著CryptoPunks和CryptoKitties等收藏品項目的推出,NFT生態系統開始進入大眾眼球。從那時起,該領域已經朝著各種新用例和行業綻放。根據分析網站NonFungible.com的數據,迄今為止,NFT經濟的代幣銷售額超過1.09億美元,其中僅上周就有100萬美元的收入!

熱點內容
比特幣最小單位叫什麼用 發布:2025-01-11 07:21:47 瀏覽:886
基督徒可以玩比特幣嘛 發布:2025-01-11 07:18:09 瀏覽:625
ebc教育區塊鏈官方網站 發布:2025-01-11 07:14:29 瀏覽:74
星火礦池設置轉賬數額 發布:2025-01-11 06:58:18 瀏覽:111
幣圈那個幣漲了 發布:2025-01-11 06:04:49 瀏覽:42
以太坊小伙超越李嘉誠 發布:2025-01-11 06:04:37 瀏覽:305
比特幣拉人頭 發布:2025-01-11 06:03:19 瀏覽:505
eth最多可以用多少 發布:2025-01-11 06:03:13 瀏覽:947
開比特幣雲算力公司怎麼樣 發布:2025-01-11 06:03:12 瀏覽:489
kenshi礦機 發布:2025-01-11 06:01:44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