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wiki
❶ 比特幣中國的發展歷史
比特幣中國的發展歷史如下:
2011-06-09 交易平台上線
2011-06-09 比特幣中國價格達到150元
2012-05-27 注冊用戶突破8000
2012-05-09 日交易量突破2000
2012-05-27 日交易量躍居全球第2
2012-05-29 30天交易量世界排名第8
2012-08-28 推出雙重認證功能
2013-02-15 比特幣中國價格重回100元
2013-04-10 日交易量達到28600
2013-04-10 比特幣中國價格達到1944元
2013-04-21 聯合壹基金發起比特幣捐款,並向壹基金捐贈15比特幣,用於四川救災
2013-05-15 開通手機驗證功能
2013-07-01 推出免充值手續費
2013-09-03 財付通網銀自動充值上線
2013-09-24 實行免交易手續費
2013-10-22 日交易量突破50000
2013-10-22 比特幣中國價格達到1300元
2013-10-28 市價單功能上線
2013-10-30 中央電視台2套《環球財經連線》報道
2013-11-09 比特幣中國價格達到2630元
全球最大的在線支付平台PayPal宣布,將與三家比特幣支付服務商合作,試水比特幣支付,但是支付服務僅限於虛擬產品的交易,用戶只能利用比特幣購買電子書、電子音樂、電子游戲、及手機鈴聲等虛擬物品。
比特幣是一種新型的虛擬貨幣,依靠特殊的演算法通過大量計算產生出來的,而根據嚴密的計算,比特幣的存量是有限的,一共2100萬個,不會多出一個,也不會少一個。物以稀為貴,比特幣在被創造之後,迅速成為互聯網投機者追逐的一種「固定資產」。
2014年2月,世界最大的貿易平台MtGox宣布破產,由此也給整個比特幣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自2014年中旬起,比特幣價格長期處於持續下跌的趨勢。
2015年8月12日,一個比特幣的價格才接近1700人民幣這樣的價格水平而已。
017年2月8日下午,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檢查組又對其他從事比特幣交易的「中國比特幣」、「比特幣交易網」、「好比特幣」、「雲幣網」、「元寶網」、「BTC100」、「聚幣網」、「幣貝網」、「大紅火」等9家在京的比特幣交易平台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通報目前比特幣交易平台存在的問題,提示交易平台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政策風險及技術風險等,了解9家交易平台運行情況,並提出明確要求:不得違規從事融資融幣等金融業務,不得參與洗錢活動,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反洗錢、外匯管理和支付結算等金融法律法規,不得違反國家稅收和工商廣告管理等法律規定。如發現有比特幣交易平台違反上述要求,情節嚴重的,檢查組將提請有關部門依法予以關停取締。
參考資料: http://money.163.com/15/0926/09/B4E9TIAH00253B0H.html
http://www.ke.com/wiki/%E6%AF%94%E7%89%B9%E5%B8%81%E4%B8%AD%E5%9B%BD
❷ Leica Q的部分看法與提示
未完成
Q是一台適合退燒的相機。
這是一篇廢話有點多的指南。
希望可以打消部分消費慾望。
雖然徠卡公司曾是自動對焦的先行者,但是命運多舛,徠卡的發展路徑似乎避開了80年代那波自動對焦浪潮,一眾日本相機企業成為了AF的弄潮兒。
21世紀,徠卡與日本的松下公司合作,推出數碼相機產品,也開始生產自動對焦機型。這期間的生產,多是一款產品出兩個品牌版本,徠卡版本通常在鍍膜等細節有些微差距 —— 對於精明的消費者,選擇松下(特別是價格上有跳水稱號的松下)相比價格高昂的徠卡版本就是一種靈活的做法。
2015年推出的Leica Q,與稍早廣受好評的 LX100 / D-Lux Typ-109 不同,並沒有松下版本。
徠卡Q配置一枚標稱28mm F1.7的鏡頭,由於最大光圈達到了F1.7,按照徠卡的命名規則,獲得了 Summilux 的稱號 —— 這個名稱一般在開放光圈為F1.4~1.7的徠卡定焦鏡頭中存在。
作為聊大天的知識基礎,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意思差不多為『最高級的光』
從市場方面來說,徠卡M口的 Summicron 28mm F2 ASPH 叫價約¥30000,與當時登陸的Q售價接近,所以玩家中有戲稱~
Q屬於買鏡頭送機身贈自動對焦。
與多數「常見」的鏡頭設計不太一樣,這枚28/1.7的第一枚鏡片的外側是凹面。金大頭先生聽聞我「不常見」的說法後,為我展示了他的GR……
有人說該鏡頭為柯尼卡美能達提供的設計,但是也沒有明面上非常確鑿的證據……還好英雄不問出處,該鏡頭(配合機內處理)表現優異,直出jpg都有很好表現。
德國一般習慣用逗點「,」作為小數點 —— 例如 F 2.8 寫作 F 2,8 —— 但是在Q上似乎並未傳承這種德味,而是用了英語世界通行的句點「.」。也也與徠卡產品新的標識一致。
相比前文提及的Summicron 28/2 ASPH 鏡頭,28/1.7要大上不少,很大部分要歸結於自動化設備帶來的。
自動對焦 還有防抖鏡片。
仍然均衡。
Leica Q的圖像感測器,曾有消息為索尼產品,又有消息表示來自新興企業 CMOSIS,一家比利時半導體設計企業。
在一次訪問中被開發人員否定後,猜測來自TowerJazz (中文多稱之為 高塔半導體 ),一家位於以色列的半導體企業;這個猜測除了技術參數上的契合外,松下與高塔半導體的合作關系也有很大因素——兩者在2014年曾成立了合資新公司。
這枚感測器在Q上最高ISO可達50000,個人感覺到12500直出都是可以接受的。
連拍輸出可以達到10fps,當然這其中也有處理器和緩存的功勞。
處理器被稱作『Maestro』,而且已經是這款處理器的二代產品;是義大利語的 Master/大師 的意思,徠卡作為一家德國企業用義大利語命名處理器的含義不太明白,不過體會上確實感覺強勁……除了明面上的工作,還包括了鏡頭瑕疵的校正等工作。
處理器和緩存的功用,其實在 卡西歐的F1 的設計上就已經被提出,但是並沒有得到重視。
於是可以觀察到一個惡性例子,索尼公司的A7R2 (ILCE-7R II);這台機器的感測器進步蓋過了很多缺點,比如寫卡緩慢,部分用戶認為是卡的原因,但是即便是使用了UHS-I Class3級別的高速卡,這樣的連拍等待情況並沒有得到根本上的好轉(後續索尼開始支持UHS-II,但是也不能說根除這樣的問題;關於讀寫速度可以參考)。
徠卡在Q之後的M10上,(相對其他企業)非常激進地配置了2GB的緩存,我並沒有用過M10,不曉得緩存帶來的改善;另外是M10的主感測器,感覺描述參數上與Q的感測器有淵源,也許後發的M10使用的是Q同款,或者同款的改進型號。
Q的機體主要結構已經採用了鎂合金作為材質,頂蓋則使用鋁。
發布前一年,2014年的Leica TL上已經炫耀過『用一整塊鋁切出』的工藝了,所以頂蓋上又炫耀了一下。
雖然相比其他機型可能使用的黃銅材質(沒錯,非常保守,但據說也是玩家群體里的一個賣點——露銅),鋁和鎂已經輕便很多,但是整機仍然保持了640g的重量(對家的RX1R II約507g),對於想作為隨身機使用的目的,還是重。
握持,在小型機上似乎一直都不是研究開發重點。
但是NEX-7就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
不過索尼也沒有沿用到RX1系機身上,而Leica Q更是如M系機身一樣,保持了……飛機場一般的平滑。
雖然描述起來,這種飾皮紋路被描述為鑽石紋樣,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作為固定鏡頭的全畫幅數碼相機,差不多同代的索尼RX1R II,出現在各類關於Leica Q的討論中。本文無意涉及其他方面對比,不過可以借用 DigitalRev官方Instagram 曾經的對比圖。
在Q發布的2015年,出現了關於固定鏡頭數碼相機黑盒子的討論。
有人發現Q的原始RAW文件來看,該鏡頭變形很大且不能完全覆蓋。
拉扯了若干回合,基本上還是吃瓜看戲的多。
至於不能覆蓋全畫幅之說,也並不是一些自媒體宣揚的拿APS-C鏡頭糊弄人。
說完了缺點和爭議,補充一下顏色版本。
在剛發布的時候,Q僅提供全黑色機身版本。之後陸續推出了其他配色。
還沒整理完
選購這些特別版本的時候要注意一下,Q的背面,也就是面朝使用者的這一面,呈現的配色效果是否和諧,是使用者自己接受度的問題。但是徠卡方面似乎羞於展現。
徠卡的發色似乎一直是自維持的,
不滿意徠卡的反差設置,所以在此處改為-1
iso感光度,在數碼成像的過去十年裡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在Q的感測器而言,我可以接受到10000的感光度表現。徠卡的調校來說,在高ISO條件下雖然也有不可抑制的噪點密集情況,但解析為黑白,相對彩色雜訊來說,可以接受。
所以在這樣的變化下,自動ISO可以接受。
當然,在需要長曝光的時候,記得調回來。
白平衡,可以說是同可變ISO一樣,數碼優於膠片表現的地方。
Q的自動白平衡表現很准,很多場合你可以放心交給機器自決 —— 但是很准不一定符合你需要的,以及在系列照片里浮動的白平衡也算是後期的麻煩,所以如何使用還根據用戶習慣來決定。
右手拇指控制的鍵,可以支持快速設置,我定義為焦距切換。
徠卡設置的切換度數為35與50,而且似乎是為了向自己歷久彌新的旁軸系統致敬,取景並不是像其他數碼機型,變焦自動100%區域
左手部的fn也可以進行快速設置,我定義為白平衡 —— 雖然多數情況下Q的白平衡已經十分准確,我仍然希望在特定場景下需要更改白平衡的時候可以更快一些。
需要一提的是菜單,在簡體中文菜單中,對應英文菜單的focus,翻譯成了焦距,雖然單獨拿來說,並不能認為是翻譯錯誤,但是很明顯,看圖:
對應的,繁體中文菜單此處翻譯為對焦。
扯遠一些,這種問題的出現在於翻譯人員拿到的是文本,而不是實體的相機,後面這樣的環境里。可以糾正一些模稜兩可。
更為令人震驚的是,徠卡公司在復檢中並未發現這個問題,並且一直保留了這個錯誤。
徠卡公司似乎沒有一個統一的想法,或者認為大家不會擁有Q以外的機器。至少在APP上,徠卡Q是一個專屬的程序。
這個程序的Android版本表現良好,iOS版本卻不那麼美好。
對於相機內照片的瀏覽,以現今多數的處理思路——「用戶更想馬上看到的是剛剛拍攝的照片」
在奧林巴斯上,貫徹了這一思路,根據拍攝時間,倒序排列;
索尼的 PlayMemories 更為狡猾,連接時候會詢問是否訪問當天照片,限定了照片數量,就大大加快了載入速度。
話說回Leica Q的APP,瀏覽照片時是默認載入所有,並且按照拍攝日期正序。
如果你是一個用大卡存儲卡,並且不愛清理照片的用戶,或者說,你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這樣在旅行的後期,你發現每次連接選擇照片是一個災難。
更多的關於相機聯動的APP的故事,我准備另文撰寫。
這塊電池也是專用於Q的,BP-DC12型,徠卡內部的產品編號 19 500。
松下公司的DMW-BLC12,與這款徠卡標電池是互換的。
或許我可以做這樣一個推測,徠卡款的Typ114就是松下FZ1000的換殼版,用的電池一致,所以也讓BLC12有了徠卡版;在合作開發Q的時候,根據密度等參數計算選型,發現剛好可以拿過來直接利用,於是就造成了這樣的互換性。
更有意思的是,適馬公司的BP-51也是互換的,內部Code 0085126-930394,通常用後面的數字作為貨號,不過中國大陸似乎通販渠道不多,倒是很少這么稱呼。
為什麼要提及這樣的電池互換呢?主要原因是差價,徠卡標的東西一般都便宜不了,而以適馬和松下這樣的品牌又有很好的品質保證。
這一點在不同渠道也許有不一樣價格差體現,比如日本亞馬遜,適馬就比松下版本電池便宜許多。
也許用FZ1000的用戶可以考慮使用副廠/第三方的替換電池,但是對於Q用戶,選擇松下/適馬電池已經有很好的『折扣比例』了,還不用承擔副廠電池解碼不完全或者極限條件失效等風險。
Q的鏡頭蓋是一種套筒式的結構,做一個便宜點的比方,就是X100那種。
不過也預留了49mm的濾鏡螺紋,所以要上49mm的通用型鏡頭蓋也是沒問題。
DigitalRev曾在 Instagram里 ,戲謔地互換了Q與RX1R II的鏡頭蓋,挺合適的。
以個人意見來說,推薦應用通用鏡頭蓋。據一些Q機友說,Leica的鏡頭蓋部分存在偏緊或者偏松的情況。
偏松,自然是容易掉;偏緊則會造成鏡頭蓋與鏡頭部分金屬的刮擦。
很謎,松下Lumix,M43的鏡頭多是46mm口徑,這樣的鏡頭蓋也可以適配Q的49mm濾鏡口徑。
以Q這樣的定位的機器,多數情況下不太可能去參與離機多燈布光。所以選擇一個強勁的小閃光燈是最好的選擇。
小型熱靴閃光燈的發展里,2014年的 Nissin 日清i40 是一個標桿產品,在緊湊的體積內保持了全功能設計:TTL、跳燈、足夠的指數(GN40)以及為視頻補光考慮的LED。
徠卡公司應該是注意到了這款產品,其在Q發布後推出的『SF40』,高度類似日清的i40……雖然沒有非常嚴格的驗證,但可以不太嚴謹地說,SF40就是徠卡版i40。
至於那枚『SF26』,相比起來就太水了。高階的『SF64』……裝上去感覺不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賣家會聲明其i40是徠卡可用 —— 這其實集中在LX100和FZ1000等機器的徠卡版(Typ-109、Typ-114),因為這些雙標機器基本就是松下變體版本,所以熱靴定義也採用了松下在43系統沿用的類型。
不過相比日清i40在中國大陸市場不時可見的¥999售價,SF40的定價明顯沒那麼友好,¥3000左右的定價在諸如尼康佳能等都是頂級水準的原廠熱靴燈。
另外日清已經發布了更新版的i60,但是徠卡似乎並未跟進;而且說起來對於徠卡用戶,也許指數提升這回事並不顯得非常迫切,如果有了SF40,也是相當夠用。
更新
2018-06,徠卡推出了SF60,看這個名字,還有尺寸,應該就是i60。
此外,還有一款 SF C1 的遠程遙控,應該對應日清的Air01。
對於需要隱藏在人群里當一位無名氏攝影師的朋友來說,徠卡的可樂標不亞於江湖追殺令。
所以江湖上自然也有去除徠卡標的業務,甚至徠卡官家自己,也在一些新款M身上配置了低調版的選擇。
Q沒有低調版,所以找一款3M的膠布就是你最好的選擇了。
包包沒有什麼好推薦的。
『徠卡用戶永遠在尋找他們的下一個包』,這是真的。
所以沒什麼好推薦的。
Leica Q - 徠卡官方站點
https://www.leica-camera.cn/photography/leica-q-series/leica-q.html
徠卡Q - 中文維基網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95%E5%8D%A1Q
http://www.digitalversus.com/digital-camera/meet-designers-behind-leica-q-typ-116-a2231.html
ソニー、4,240萬畫素フルサイズコンパクト「RX1R II」【作例あり】
https://dc.watch.impress.co.jp/docs/news/729006.html
DMW-BLC12 - 松下日本
http://av.jpn.support.panasonic.com/support/proct/video/03/DMW-BLC12.html
BTC-6說明書 (日文)
http://panasonic.jp/p-db/contents/manualdl/1428317371123.pdf
BTC-12說明書 (日文)
http://panasonic.jp/p-db/contents/manualdl/1428343283389.pdf
dp2 Quattro 規格 - 適馬官方站點
http://www.sigma-photo.com.cn/camera/dp2_quattro/#/specification
i40 產品介紹 - 日清(香港)
http://www.nissindigital.com.hk/i40.html
Leica announces SF 60 Flash Unit and SF C1 Remote Control Unit for M and SL cameras
https://www.dpreview.com/news/9403001625/leica-announces-sf-60-flash-unit-and-sf-c1-remote-control-unit-for-m-and-sl-cameras
Leica Q and the SF40 Flash pictures
https://www.l-camera-forum.com/topic/255423-leica-q-and-the-sf40-flash-pictures/
之乎 於2018-01-31
❸ 虛擬貨幣是什麼
根據2012年歐洲央行的定義為:「一種無法律約束,由開發者發行與管控,在特定虛擬社群成員中接受和使用的數位貨幣。」
在2013年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時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稱「在過去的二十年來,虛擬貨幣被視為一種電子貨幣,或者一個一直在發展中的支付系統技術領域。」
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路(FinCEN)在2013年定義其為:「虛擬貨幣為在某些環境下像實體貨幣一樣運作的交換媒介,惟不具備實體貨幣的所有屬性。」也不具有法定貨幣的地位。 2014年,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定義其為「並非由央行或政府部門發行的,也不必要與法定貨幣相關聯的一種數碼形式的價值,但是它作為一種支付途徑被自然人和法人所接受,並可以電子地轉帳,儲存和交易。
在中國大陸是指運行在網路上的貨幣,知名的虛擬貨幣如騰訊公司的Q幣、盛大公司的點卷,另外網路游戲亦有虛擬貨幣。虛擬貨幣通常用於用戶購買網路上的虛擬服務,例如騰訊公司Q幣的QQ會員功能、網路游戲的裝備等。虛擬貨幣通常是用戶繳費手段。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等於2009年定義為:由網路游戲營企業發行,游戲用戶使用法定貨幣按一定比例直接或間接購買,存在於游戲程式之外,以電磁記錄方式存儲於網路游戲運營企業所提供的伺服器內,並以特定數位單位表現的一種虛擬兌換工具。
資料來源:Virtual currency From Wikipedi
❹ 中本聰之謎
說到比特幣,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神秘人物——中本聰。作為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的真實身份引起幣圈人的好奇與關注,幾乎所有人都想知道,中本聰到底是誰?
美國《連線》(Wierd)雜志和Gizmodo網站近日發表文章稱,種種證據表明,澳大利亞商人兼學者克雷格•史蒂芬•萊特(Craig Steven Wright)就是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但周五神秘的中本聰卻發了一封郵件對此否認,又使比特幣發明人的身份變得撲朔迷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有人用「中本聰」的化名發表了一篇論文,闡述了比特幣的概念。2009年,比特幣正式誕生。其最大特點是去中心化,可以保證比特幣的安全與自由 。
此外,比特幣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管理。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隨著比特幣的普及,其價格也日益攀升,最高時曾一度達到1200美元。當前,比特幣交易價格約為410美元,使得整個比特幣網路價值超過60億美元。
引爆比特幣熱潮的是維基解密(WikiLeaks)。2010年11月,維基解密發布了幾十萬份美國國務院與美國駐外大使館之間聯系的文傳電報,其中大部分都是保密級別的文件。
此舉激怒了美國政府,要求各大金融機構封鎖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Julian Assange)和維基解密的相關金融賬戶。後來,阿桑奇通過Twitter 向世界求援,稱願意接受比特幣作為資金來源。最終,阿桑奇通過比特幣度過了危機。
但作為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卻並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他在論壇上抗議說:「比特幣系統還很不成熟,阿桑奇所帶來的對於比特幣的關注會摧毀比特幣。」
中本聰在討論技術問題時從未透露過任何個人信息,盡管有時會提供有關銀行業和部分准備金銀行業的評論。在2012年的P2P基金會簡介中,中本聰聲稱自己是居住在日本的37歲男性;但是,一些人推測他不太可能是日本人,這是因為他是母語在英語環境中使用並且他的比特幣軟體沒有用日語記錄或標記。
中本聰表示,編寫比特幣代碼的工作始於2007年。
有人認為中本聰可能是一群人:閱讀比特幣代碼的安全研究人員丹·卡明斯基說中本聰既可以是「一群人」,或者可以說是是「一群天才」。發給Nakamoto電子郵件的開發人員Laszlo Hanyecz覺得該代碼太適合一個人使用了; 約翰·邁克菲(John McAfee)宣稱中本聰是「一個11人的團隊」。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談到中本聰的代碼:「他是一位出色的編碼員,但很古怪。」
由於中本聰的身份一直是個謎,也從未有人見過其廬山真面目。所以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人出來揚言自己便是中本聰本人,或打著中本聰的名義出現在各大媒體及論壇上,其中也不乏像「澳本聰」這樣的攪局者。近日,關於「中本聰自證」的新聞又一度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其可信度和真實度也比以往要高很多。
8月18日,一家名為中本聰復興控股(SatoshiNakamoto Renaissance Holdings)的區塊鏈公司表示「真正的」中本聰在隱藏了10年之後,答應將在其網站(https://satoshinrh.com/)分三期揭開他的身份之謎。中本聰還將通過此次自證披露自己的生活相關信息及更多細節,並解釋不移動所擁有的的980000枚比特幣的原因。
8月19日凌晨4點開始,「中本聰」便在其網站公布其自證的第一部分全文,該部分內容中揭露了比特幣和其假名的來源。其自證中表示BTC最初源於聯合銀行有限公司(UBL)創始人Agha Hasan Abedi創立的國際信貸商業銀行(BCCI)。
8月20日凌晨,「中本聰」發布第二部分內容,其中講述了98萬枚比特幣的去向,並曝光了自己是巴基斯坦人的真實身份。而最令人咋舌的在於文章稱其98萬枚比特幣因硬碟崩潰而丟失了。
從以上自證內容來看,光這點證據並不足以自證其是「中本聰」的身份,而此次自證也引起網友的群嘲和不滿。大部分人認為這很可能只是一個噱頭,一場包裝精良的炒作,並不太可能是中本聰本人。萊特幣創始人李啟威也曾就此事件發推文稱,如果中本聰想要展示自己,他會用創世密匙簽一條信息,任何低於這一點的行為都極有可能是欺詐行為。
2008年,中本聰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並由此成名。2010年,中本聰在Bitcointalk上發布了最後一則帖子之後,從此銷聲匿跡。中本聰的真實身份已經成為幣圈的未解之謎,而他為何遲遲不願現身,現在也變成了另一個謎。
隨著比特幣幣價的一路飆升,越來越多人熱衷於「尋找」中本聰,網友們憑借著蛛絲馬跡,甚至是完全主觀的臆測,列出了一大堆可能是中本聰的人。他們中,不乏數學、密碼學、計算機學和商業大佬。與「冒名者」不同的是,被懷疑者都極力否認自己是中本聰的身份,更一度發文呼籲媒體不要再打擾其平靜的生活,一次次的尋找中本聰行動都以失敗告終。
也許,中本聰早就知道,只有保持匿名,才能讓自己獲得安全。傳聞中本聰擁有98萬枚比特幣,是持有比特幣最多的人,按照比特幣目前的幣價,中本聰的資產已過百億美金。如果中本聰至今活躍,無論是他持有的資產還是其身份原因,他都將成為比特幣世界中舉足輕重的存在,他的一舉一動都將引人注目。
比特幣問世十年,中本聰也許仍然「神隱」於幕後,暗中觀察著一切,也許中本聰早已經不存在,也許中本聰是一個人,又或許是一群人。其實中本聰是誰又有什麼關系呢,我們只需要關注比特幣本身是有價值的東西就可以了。
被認為是中本聰的人名單很長。2014年, 《新聞周刊》 將他命名為日裔美國人物理學家中本人多里安(Dorian Nakamoto),結果證明他與比特幣創始人除了姓氏外沒有太多共同之處。
對於自我公關人士而言,使用Nakamoto的名字是激發好奇心的不二法門。今年早些時候,英美商人約翰·邁克菲(John McAfee)宣布他將揭露中本聰的真實身份,但此後不久便退縮了。
與毒品大王巴勃羅·埃斯科巴(Pablo Escobar)的兄弟Roberto de Jes us Escobar Gaviria有關的公司已注冊了比特幣商標。今年,一本著色書和一本插圖書都將以中本聰的名字出版。5月,中國企業家劉煒為原始比特幣白皮書注冊了版權,「只是讓人們知道任何人都可以注冊版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中本聰」。
即使是最有說服力的人,澳大利亞計算機科學家克雷格·賴特(Craig Wright)也在2015年被《 連線 》雜志以中本聰(Nakamoto )的名字淘汰,後來又說這是真的,現在也被認為是另一個Faketoshi。
賴特(Wright)當然對比特幣及其創建了解很多。在2016年《 倫敦書評》上 發表的一篇長篇文章中,安德魯·奧哈根(Andrew O』Hagan)詳細講述了賴特的故事。他是一位非凡的數學家和程序員,他聲稱與幾個人一起偽造了比特幣的想法,這些人的名字經常出現在中本聰的傳說中,其中包括密碼學家Hal Finney和計算機取證分析師Dav e Kleiman(均已去世)。
賴特說,賴特和克萊曼在早期開發時所藏的一百萬個比特幣的儲藏被託付給了澳大利亞人,因為澳大利亞人覺得掛在它們上面太危險了。缺乏現金,他簽署了一項商業協議,使他成為一家致力於密碼發明的新公司的中心,但作為協議的一部分,賴特(Wright)受到合同約束,必須證明自己是比特幣的創始人。然而,到了緊要關頭,他的證明(只有中本聰才能知道的加密密鑰的使用)被證明是虛假的。賴特要麼在關鍵時刻嚇了一跳,要麼他在撒謊。
賴特(Wright)是中本聰(Nakamoto),不能讓他自己承認的理由很強烈。他會意識到由於被揭露而可能對他採取的行動,而那些在「大揭密」上露面的人都在談論賴特的明顯 情感 。但是他現在已經聲名狼藉, Wired 指出它「不再相信Wright可能是比特幣的創造者」。賴特(Wright)現在正在演講中,他在講話中犯了事實錯誤,而那些希望破壞他的中本聰(Nakamoto)案的人抓住了賴特。但是拒絕比特幣社區的所有人都相信賴特或任何其他索償人幾乎揭示出不願意將如此巧妙的發明歸功於任何人。
正如賴特(Wright )所說:「我與那些因為我而感到惱火的人進行了過多的交談。」
泰德同意。他說:「的確,如果比特幣在高層人士中佔有一席之地,那將破壞所有參與者認為自己是參與者的方式。」
有時,謎團可能會如此引人注目,以至於解決它們的前景顯然是不受歡迎的。將來記住任何Faketoshis都是明智的。
發明比特幣的注重隱私的密碼學家想要保留其身份的奧秘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不加掩飾,竊聽很可能會如願以償,但是政府可以要求他們對使用該貨幣實施的犯罪承擔責任。此外,它的發明者,中本聰估計自己大約一百萬比特幣(DH3 8十億),在其稅收可追捧。看來,成功的數字貨幣的發明伴隨著巨大的責任。
薩希爾·古普塔(Sahil Gupta)是馬斯克SpaceX的一名前實習生,他正在製造火箭並將其爆炸到外層空間,他在媒體網站上推測「中本聰可能是埃隆」。
馬斯克否認了這一點,盡管正如Medium所指出的那樣,他可能會「選擇一個化名為』So a man as-t』的字謎」。
不管他是否是比特幣創始人,當特斯拉購買價值15億 美元的虛擬貨幣時,馬斯克都對加密貨幣表現出了樂觀 。他說,這是「在不久的將來」開始接受比特幣用於特斯拉購買的舉動的一部分。
然而,在此過程中,馬斯克和特斯拉在2021年2月8日將比特幣的價格推高了16%,達到了當時的最高記錄$ 44,801。
Twitter 也正在考慮投資該貨幣。 Twitter的財務負責人內德·西格爾(Ned Segal)在接受CNBC采訪時說:「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前期思考,考慮如果員工要求以比特幣付款,我們應該如何向他們付款。」 「如果賣方要求以比特幣付款,我們如何向賣方付款,以及我們是否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上使用比特幣。」
作為位於馬薩諸塞州的軟體開發人員,Andresen與Nakomoto一起致力於比特幣的開發。據說安德烈森(Andresen)的著作與中本聰非常相似,據報道,安德烈森(Andresen)於2010年離開該項目,成為比特幣開源代碼的「核心維護者」。
為此,有人認為中本聰沒有「離開」,而是安德烈森只是放棄了他的雙重身份。
安德森(Andresen)對比特幣的了解是如此之深,以至於根據軟體開發人員的Twitter頁面上的一篇文章,他為中央情報局(CIA)提供了有關虛擬貨幣的教程。他在比特幣基金會倡導小組專職工作,並通過他的網站堅持認為,「假設早年從事比特幣工作的人非常富有,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設」。
安德烈森(Andresen)否認自己是中本聰,其他項目開發人員則表示他並非中本聰。
Lehdonvirta是Nakamoto真實身份的早期領軍人物,他在《紐約客》的一篇文章中被選出。Lehdonvirta是前芬蘭的視頻 游戲 設計師。他曾在一家芬蘭組織的咨詢委員會任職,該組織致力於促進在線隱私。他說他不是中本聰。
Le Roux是一名出生於辛巴威的犯罪策劃者,旨在創建亞馬遜的黑市版本,並於2014年對販毒,向伊朗出售技術並參與多起謀殺罪名成立。2020年,他被判處25年徒刑。
他還是計算機代碼的精明作家。關於勒魯和他的罪行的書「策劃者」的作者埃文·拉特里夫(Evan Ratliffe)聽說勒魯在與比特幣有關的訴訟中被提及。這使得拉特里夫(Ratliffe)尋求證據來將他的書與中本聰聯系起來。
拉特利夫( Ratliffe )在《連線》(Wired)中寫道: 「勒·魯克斯(Le Roux)是解決創造比特幣之謎的解決方案。」
但是拉特里夫隨後承認,大多數證據都可以歸因於巧合。
美國計算機科學家Szabo專門從事加密貨幣研究,曾創建過一種稱為「比特黃金」的去中心化貨幣,但從未投入使用。他的理論加密貨幣與比特幣完全相似。有人認為,這使他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中本聰。但是Szabo否認了這一點。
紐約大學金融學教授阿斯瓦斯·達莫達蘭(Aswath Damodaran)表示,無論納科莫托是誰,他現在都是億萬富翁。他保留了超過一百萬個比特幣。」 而且他對創建者的低調並不感到驚訝:「比特幣是由偏執狂的怪人為偏執狂的怪人設計的。」
❺ 比特幣的經濟學意義
最近比特幣實在是太熱太熱了,熱到出門不跟別人聊起比特幣簡直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關心時事。但是大家說的很多東西卻都是老生常談的,讀多了難免覺得千篇一律。我想這大多是因為真正在乎比特幣的三種人:經濟學家,GEEK,投機者之間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經濟學家們不懂技術,GEEK們不明白經濟,投機者呢,他們只在乎有沒有接盤俠。
所以無怪乎經濟學家們寫的比特幣文章GEEK們不愛看,GEEK們歡呼比特幣的時候經濟學家們看不懂,而投機者呢,他們應該喜歡問別人要不要來兩個BTC玩玩~
我第一次了解到比特幣大約是在李笑來老師剛開始向國內宣傳比特幣概念的時候,我也是那個時候挖到自己第一個比特幣。對了,世界上第一筆比特幣支付交易也發生在這個時候。 Laszlo Hanyecz花了10,000個BTC通過網路買了一塊披薩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1]。我在大學里學習金融專業,畢業後也在金融行業工作,現在在加拿大學習。
我想,我也許可以跟大家說說我眼裡的BTC,和我對BTC經濟學上的意義的理解。
貨幣是什麼?我想大家在中學一定都學過,貨幣是 一般等價物 。貨幣是一種用來充當兩種商品價值比較單位的物質。也就是說如果大家都願意,路邊的磚頭也可以是貨幣。在人類歷史的某一個時期,黃金站在了這個位置上,成為了大家最認可的一般等價物。這個時期,我們稱作 金本位 。
黃金作為貨幣是非常好理解的,因為黃金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屬性優勢:
黃金化學性質穩定。黃金幾乎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也很難氧化,這使得黃金很容易開采,精煉和儲存。戰國時代古人用青銅做貨幣,可是青銅會氧化,氧化之後同一種貨幣質量甚至大小都會變化,無疑使得青銅貨幣使用起來十分不便。
黃金很軟。黃金不比玉石鐵器,純度越高的黃金越軟,這讓黃金可以隨意切割。假如我買一件衣服,需要黃金十兩,但是我手上只有一塊一百兩的金磚,我完全可以找工匠切十兩下來用來交易。如果用鑽石當貨幣,這種場景就可能沒機會發生了。
黃金能拿來當貨幣,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因為幾乎全世界的人,都認為黃金這種東西是有價值的。所以當世界上某一國家的人發現他們並不孤獨,世界上原來還存在無數其他的國家的時候,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易成為了可能。其關鍵就在於,大家都覺得黃金是好東西。黃金可以拿來做物品交換時的價值單位。
再後來,大家開始覺得如果經常買別人的東西也要花掉很多自己的黃金儲備,全世界未開採的黃金又越來越少,這樣下去不是劃不來了嘛?
於是A國找B國商量說:你看我家總共就100兩黃金,我家的人平時在自己家也不用黃金,我們用一種叫紙幣A的錢來交易,1紙幣A大約等於1兩黃金。B說我們家也是啊,我家一共就50兩,所以我們平時也只用紙幣B來交易而不是用黃金,1紙幣B大約等於0.5兩黃金。A這時摸摸B的腦袋說,這不是正好,以後我們大家都用各自家裡的紙幣交易,紙幣A和紙幣B的匯率就是黃金的比例1:2。這樣我買你的東西,給你紙幣A,你買我家東西就直接給我紙幣B,年底再統一結算黃金,這樣平時就不會真的動用我們雙方的黃金了,你說我是不是天才?[2]
後來大家覺得年底結算也太麻煩了,生意年年要做嘛~這時有一個叫美國的同學家裡黃金最多,那就讓美元和黃金掛鉤,那我們交易的時候就只用看我們各自的錢值多少美元就行了。這就是後來的 布雷頓森林體系 。[3]
到了這個時期的貨幣,大家可以發現貨幣開始不僅僅只是用來做標尺的等價物,它開始體現出類似「契約」的特性。黃金跟美元掛鉤,是因為美元代表著:美國政府做出的可以拿來兌換黃金的承諾函。
雖然最後布雷頓森林體系還是崩潰了,黃金跟貨幣價值沒有了關系,黃金也不再作為貨幣使用。這使得現在的貨幣,成為了一種更為隱性的契約,它代表著各國政府對本國貨幣可以用來支付的承諾。也就是說,只要我國家存在一天,我就擔保我們國家的貨幣是有價值的。這就是貨幣契約論的主要觀點。
所以,我們說,貨幣有兩種,一種是黃金,另一種是一個國家對自己發行的某種特殊印刷品可以拿來支付的承諾。
有人說,比特幣是「人造黃金」,這話說對了一半。
現有的貨幣的價值除了製造和印刷的成本,就是國家實力擔保的附加價值。大家用貨幣來進行交易,參考的也是不同貨幣背後的國家實力所體現的附加價值。只有清楚了這一點之後,我們才能開始討論比特幣。
比特幣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貨幣,但是,凡是貨幣,就一定要有價值的體現。大家都覺得黃金最穩定,所以大家才覺得黃金是貨幣。大家都覺得國家不會隨意違約,所以大家才覺得紙幣是貨幣。
那麼比特幣的價值是什麼?我看了很多的文章,可惜的是,絕大部分的人都忽略了這個問題。
比特幣是一種互聯網P2P協議。這份協議的特點之一是它從根本上解決了現有貨幣支付結算體系的瓶頸。
現在的貨幣支付結算技術是隨著電報技術發展起來的。在古時候,遠期和異地結算並不頻繁,結算的驗證程序靠的是熟人當面交易和掌櫃簽字畫押。要想在結算上做文章,除非買通交易結算的那個人,還要能偽造文書。
後來,大航海時代,蒸汽時代,人們走得越來越遠,貿易自然也越做越遠。有的交易甚至要跨越大半個地球,這個時候,結算就成為了大問題。當時的人們不管是「先貨後款」還是「先款後貨」都有錢貨兩空的風險。網路游戲還沒有玩家交易功能的時代,大家對此一定深有體會(是的,我說的就是石器時代!)。要麼就是拿著貨跑了,那麼就是拿著錢跑了。關鍵是跑了還沒地方追,人家在地球另一邊呢!難道要我喊GM?
GM「哦」了一聲,發明了金融業。
當時的人們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把合同或者收據折價抵押給銀行,由銀行來收款。銀行又聯繫到地球另一邊的銀行,通過當地的銀行來收款。當地的銀行收到款項之後,再匯款至這邊的銀行。而這中間的溝通和驗證都是通過電報完成的,不幸的是,這種溝通至今仍然使用的是舊時代的電報體系。這些驗證和溝通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成本可想而知。
在這個過程中,兩邊的銀行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首先,匯票和提貨單可以讓兩邊銀行進行擔保。我在地球這一邊,我發沒發貨,發給誰,你匯沒匯款,匯給誰,這些都是除了當事人誰也不知道的事情。這叫人怎麼相信?所以可以找第三方的銀行做擔保,找了第三方銀行作擔保還不保險還可以讓銀行找對方的銀行再做擔保,這一來二去手續費銀行賺得可高興了。這就是信用證。[4]
其次,銀行匯款使用的又還是舊時代的電報體系,所以國際匯款效率非常低。銀行間匯付結算非常復雜,稍有差錯,一筆款項就會消失在茫茫大海里。銀行也不想做冤大頭,吃力不討好的事是不做的,所以國際匯款的手續費非常高昂,還不管到賬,到不了基本都是客戶的錯。
最後,你們銀行結算都這么低效率了,我們公司資金流動可是要命的啊。這時候銀行就跳出來了,沒關系啊!要錢啊?我們借你啊!你所有結算流程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張單據,我們都可以拿來做抵押。怎麼樣,夠意思吧?就這樣,銀行又賺一筆利息費。
知道了這些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比特幣能做什麼。
比特幣解決了結算過程中的驗證風險。比特幣是一份P2P協議,比特幣的賬本並不歸某個人或某個集體管理,而是分布在整個互聯網中,每一筆交易,都需要通過全體成員對「賬單鏈」的真偽進行投票才能被記錄在賬本上。成員通過挖礦(消耗自然資源)來完成全網路賬本和交易驗證(創造價值)。這就使得 交易無法偽造 和 賬本無法偽造 ,從而在結算的環節上大大減低了成本和風險。
我們可以想像,比特幣的交易結算,只需要輸入對方提供的地址,並確認金額就可以完成交易。再不需要通過金融機構驗證擔保,也沒有高昂的手續費用,更不用花長久的時間去等待。這樣的工具,是不是很有價值呢?
我在金融行業工作時,對國際結算業務沿襲電報技術體系的做法就感到十分費解,現在都是互聯網時代了,為什麼驗證的工作仍然要用這么復雜的思路去解決呢?
恰好比特幣的P2P加密協議功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第二個特點,是比特幣的貨幣發行問題。
大家都知道比特幣的發行規則:總共發行21,000,000枚比特幣,發行速度每四年遞減。
這讓我想起了黃金。是的,黃金總儲備量是固定,隨著開采,流通的黃金變多。我們曾經把黃金當作貨幣,為什麼不能把比特幣當貨幣呢?
同時,很多人忽略了一點, 黃金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穩定的貨幣系統 。
黃金之所以成為最穩定的貨幣系統,是因為黃金有天然的穩定器屬性。任何人都可以開采黃金,當通貨膨脹發生時,黃金貶值,人們會把黃金製作成設備、首飾收藏起來,由於流通的黃金減少,通貨膨脹得到緩解。反之,通貨緊縮時,人們把家裡儲藏的黃金再融化製成貨幣,流通的黃金增加,緊縮得到緩解。
這些去中心化的特點使得在金本位下,國家貨幣政策和平衡預算再無存在必要。
回過頭來看比特幣,比特幣不也正是 去中心化 貨幣嗎?黃金能實現的功能,比特幣同樣能實現。所以絕大部分比特幣討論都提到過比特幣抗通脹的特點。比特幣的貨幣屬性決定了它的穩定性。
在貨幣發行問題上,還有一個案例被經常提起,《貨幣理論和大國會山托兒合作社危機(Monetary Theory and the Great Capitol Hill Baby Sitting Co-op Crisis)》[5],講的是由於通縮引發的貨幣系統崩潰問題。
但是我想說的是作者忽略了比特幣發行的另一個特點, 可以無限分割 。
比特幣是可以被分割到無限小的,但是傳統紙幣做不到這一點。這也就使得當通縮發生時,不能無線分割的紙幣容易失去支付功能,從而引發貨幣系統崩潰。這點很容易理解,假如我手上的紙幣最小面額是1元,但是我下樓買個冰棒老闆卻問我要0.0001元,這可怎麼辦?只好使用其他貨幣代替或者直接以物易物了……
但是比特幣卻是可以無限分割的,理論上來說,這種供需不對等的關系是可以通過單位的分割來緩解的。
因此我認為由通縮引發崩潰的可能性在比特幣上不夠充分。
最後,比特幣的依託價值。一個國家的法幣背後依託的是該國的實力,法幣因國家存在而存在。那比特幣背後依託的是什麼呢?
我想跟大家說個故事。
在我父親讀大學的時代,人們主要從書本獲取知識,所以我家每次搬家時,光搬書就需要一台車。但是如今還是有許多書遺失了。
後來我讀書的時代,我們有了計算機,硬碟成為了知識儲存的主流。我可以把我感興趣的電影、歌曲和書籍全部保存在硬碟上。因為硬碟可以保存一百年。
到了現在,我們保存知識的方式變成了互聯網。時代變化了,以前一個雅虎郵箱只有100MB的空間,而現在Gmail每天增加容量已經不能作為賣點了。互聯網已經讓一切都不同了,信息爆發式的增長,互聯網正在一步一步成為人類社會的中心。如果互聯網在人類滅亡時才毀滅,那麼我們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將保存到人類滅亡的那一天。
比特幣的依託就是互聯網本身。只要互聯網本身不被毀滅,比特幣的貨幣價值也不會被毀滅。這與一個國家被毀滅後,一國的貨幣將肯定被毀滅有著天壤之別。國家是存在貨幣契約違約風險的,但互聯網的違約風險遠遠要小於它。
比特幣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回歸到GEEK之間的小玩具,但要毀滅,除非先毀滅互聯網。互聯網本身就是比特幣存在的最大保障。
簡單來說,比特幣作為貨幣,代表的是 一份互聯網協議對支付結果和賬本真偽性,去中心化,自然調節和未來存在的承諾 。這是比特幣的契約性,也是比特幣的價值所在。
比特幣會成功嗎?
比特幣現在過熱了嗎?
比特幣市場形成泡沫了嗎?
我想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三個問題。從我的觀察,我只能做出以下回答。我反過來一個個說。
1、比特幣市場形成泡沫了嗎?
泡沫的概念指的是名義價值超過了實體的實際價值。比特幣最近很火,因為人民幣匯率破8000,美元破1000。這個價格是泡沫嗎?我前面說了比特幣的價值,這個價格和這些價值比較,是過高了嗎?
很可惜的是,幾乎不用比較也可以知道,是過高了。因為比特幣的使用量擺在那裡,過高的價格波動,使得支付變得困難,使用量過低。沒有人使用的東西,再好的理念也轉化不成實際價值。
這就好像火葯被發明後幾乎沒有什麼價值,直到被運用到戰爭上一樣。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比特幣現在是一個 很大的泡沫 。
2、比特幣現在過熱了嗎?
不,比特幣現在非但不熱,還太冷。關注他的人大多數還只停留在投機的層面,但是比特幣終究是一種貨幣,功能的實現才是最應該被關注的。
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並使用比特幣,才能讓比特幣在泡沫破裂之後依然能得到發展。
泡沫破裂不可怕,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難道就不發展房地產了?
可怕的是沒有關注度,可怕的是沒有人使用。
3、比特幣會成功嗎?
這也是我的問題。不知道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目的是什麼,假如是一個實驗,我想已經成功一半了,假如是建立一個全新的人類社會金融體系嘛……故事才剛開始~
[1]This Pizza Cost $750,000
http://motherboard.vice.com/blog/this-pizza-is-worth-750000
[2]國際金本位制度
http://b..com/view/1079045.htm
[3]布雷頓森林體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83%E9%9B%B7%E9%A1%BF%E6%A3%AE%E6%9E%97%E4%BD%93%E7%B3%BB
[4]信用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F%A1%E7%94%A8%E8%AF%81
[5]Busch,經濟學界是如何看待比特幣的?
http://www.hu.com/question/22036280
本文不足或錯誤之處,還煩請指出,謝謝。 我的微博
❻ 比特幣中國的發展歷史
比特幣中國的發展歷史如下:
2011-06-09 交易平台上線
2011-06-09 比特幣中國價格達到150元
2012-05-27 注冊用戶突破8000
2012-05-09 日交易量突破2000
2012-05-27 日交易量躍居全球第2
2012-05-29 30天交易量世界排名第8
2012-08-28 推出雙重認證功能
2013-02-15 比特幣中國價格重回100元
2013-04-10 日交易量達到28600
2013-04-10 比特幣中國價格達到1944元
2013-04-21 聯合壹基金發起比特幣捐款,並向壹基金捐贈15比特幣,用於四川救災
2013-05-15 開通手機驗證功能
2013-07-01 推出免充值手續費
2013-09-03 財付通網銀自動充值上線
2013-09-24 實行免交易手續費
2013-10-22 日交易量突破50000
2013-10-22 比特幣中國價格達到1300元
2013-10-28 市價單功能上線
2013-10-30 中央電視台2套《環球財經連線》報道
2013-11-09 比特幣中國價格達到2630元
全球最大的在線支付平台PayPal宣布,將與三家比特幣支付服務商合作,試水比特幣支付,但是支付服務僅限於虛擬產品的交易,用戶只能利用比特幣購買電子書、電子音樂、電子游戲、及手機鈴聲等虛擬物品。
比特幣是一種新型的虛擬貨幣,依靠特殊的演算法通過大量計算產生出來的,而根據嚴密的計算,比特幣的存量是有限的,一共2100萬個,不會多出一個,也不會少一個。物以稀為貴,比特幣在被創造之後,迅速成為互聯網投機者追逐的一種「固定資產」。
2014年2月,世界最大的貿易平台MtGox宣布破產,由此也給整個比特幣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自2014年中旬起,比特幣價格長期處於持續下跌的趨勢。
2015年8月12日,一個比特幣的價格才接近1700人民幣這樣的價格水平而已。
017年2月8日下午,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檢查組又對其他從事比特幣交易的「中國比特幣」、「比特幣交易網」、「好比特幣」、「雲幣網」、「元寶網」、「BTC100」、「聚幣網」、「幣貝網」、「大紅火」等9家在京的比特幣交易平台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通報目前比特幣交易平台存在的問題,提示交易平台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政策風險及技術風險等,了解9家交易平台運行情況,並提出明確要求:不得違規從事融資融幣等金融業務,不得參與洗錢活動,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反洗錢、外匯管理和支付結算等金融法律法規,不得違反國家稅收和工商廣告管理等法律規定。如發現有比特幣交易平台違反上述要求,情節嚴重的,檢查組將提請有關部門依法予以關停取締。
參考資料: http://money.163.com/15/0926/09/B4E9TIAH00253B0H.html
http://www.ke.com/wiki/%E6%AF%94%E7%89%B9%E5%B8%81%E4%B8%AD%E5%9B%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