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和他的朋友們
1. 有人了解比特幣么朋友用我的身份證注冊了比特幣,然後發現只能用我
他應該是用你的身份證注冊了交易所之類的,並不是注冊了比特幣,而是他在這些平台上購買了比特幣。
風險:你朋友在賣幣時收到不幹凈的錢,導致你的支付寶銀行卡被凍結。如果綁定你的身份證,那麼在平台法幣交易時,也需要綁定你身份的銀行卡、支付寶等來支付。
買幣賣幣是個人操作,各自需要承擔風險,個人買賣幣不犯罪。
建議:你最好讓你朋友把身份證換成他自己的,找平台客服就可以幫助更換。
2. BTCU和BTC有啥關系沒事
Btcu和btc是沒有關系的,雖然他們只差一個英文字母,但是他們的意思是這樣相反的
3. 比特幣「造富運動」:我500元入場、2小時成百萬富翁
比特幣,這個產生不過12年的幣種,正變得讓人越來越瘋狂。
它是第一個加密的數字貨幣,2008年,極客中本聰提出了這一概念,2009年1月3日正式發行。
它具備貨幣的基本屬性:能交易,能儲蓄,同時能作為一種價值尺度而存在。
但與各國法定貨幣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依靠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而是基於演算法產生。
交易也不是經由一個中心化機構總控,而是運用密碼學的方式加密交易信息,將信息嵌入到一個又一個的區塊鏈中。
它和現行法幣的形態、使用和交易方式都不同,且數量有限,具有稀缺性,這使得很多人在購入比特幣時,不僅考慮它的貨幣屬性,同時考慮它的投資屬性。
在2021年的第一個月,比特幣迎來了一波快速上漲,1月9日,比特幣上漲到近4.1萬美元,市值超過了,市值超過了7654億美元的Facebook。這和它最開始被當作貨幣來使用相比,價格已經累計上漲1200多萬倍。
但比特幣也並不會一直持續地上漲上去,在本次稿件成稿發布的前夕,比特幣暴跌,24小時爆倉接近100億,18萬人成為爆倉受害者。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群購入比特幣的人,他們之中:
有人購入比特幣是覺得物以稀為貴,看著別人買就跟風,沒想到因為比特幣多掙了5年的工資;
有人因為看美劇而對 科技 革新感興趣,願意為比特幣更底層的區塊鏈技術進行價值投資,她以一種早期股權投資人的眼光看比特幣,認為它未來可期;
有人用估值模型估值比特幣,認為它是一種完美投資,手裡除了一輛車和生活費外,99%的資產都投入了比特幣;
有人被老闆拉上車,用10萬人民幣買幣,開了10倍杠桿,2個月時間,10萬變成了200萬……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小北
編輯 | 卓然
2個月,10萬變成200萬
買幣讓我買車買房改善生活
Key 某數字貨幣交易所從業者
2018年,我入職了國內某數字貨幣交易所。當時為了熟悉整個交易所的流程,我開始炒幣,不過並沒指望靠幣賺多少錢。
早期我玩的最多的是空氣幣(一種沒有實體項目支撐的虛擬幣)。
很多熱門的空氣幣,在上所時,價格都會被一些人炒到很高,可能是烏龍指(股票交易員、操盤手、股民等在交易時,不小心敲錯價格、數量、買賣方向等信息),也可能是市場上的買方熱情太過高漲。
當時我基本上隨便拿 1~2千美元 ,都能賺到 3~4千美元 ,甚至更多。
賺得最多時,我曾在一次私募大戶烏龍指中用 7塊錢的成本 ,撿到了 30多萬人民幣 的籌碼。不過,項目方跑路了,最後只賺了一兩萬。
2019年4月,我開始重倉玩比特幣。當時我們交易所老闆知道後,還特意跑到我工位,激動地說, 「你一定要試試合約交易。」
出於對老闆的信任,我在比特幣價格4000美元時, 出了10萬元人民幣、開10倍杠桿做多 ,到了季度末,也就是2019年6月底, 10萬變成了200萬 。
這一次合約讓我積累了本金,後來我又陸續通過合約、現金買入,積累了一定量的比特幣。
但投資比特幣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
2019年3月份,我經歷了一次比特幣的合約爆倉。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從1萬美元左右直接跌到3000多美元,爆倉點是在4000多美元,我止損了40萬,占整個倉位的10%。
那段時間,我連續幾天精神狀態都很不好,整個人處於差點被爆全倉的危險中,現在想想都很後怕。
當時比特幣價格跌到谷底,但我出於穩妥的考慮,沒敢抄底,當然也沒賣。
我之前也做過一些波段,在2020年10月時,比特幣的價格基本橫盤,在1~1.1萬美元之間來回調整,本來想做點波段賺點小錢,但沒想到踏空了,後來又買了回來, 損失了幾萬 。
這都是之前的投資嘗試。現在資金量比較大了,不想承擔太高的風險,所以現貨拿著不動,小資金合約開倉賺生活費,享受比特幣帶來的紅利的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 我經歷過很多人的爆倉,也見證過很多人的暴富。
比如某交易所大佬,宣布關閉交易所,用戶可以提走資金。因為他實現了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想再為公司操勞。
還有人500人民幣,一兩個小時變成了不到100萬,然後瞬間被爆倉。
比如某大佬,被定向扎針,爆倉8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1億元)。
比如交易所被連鍋端,連實習生都配合調查去喝茶。
在我看來,合約交易其實和賭博沒有太大的區別,沒錢的時候還可以想想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有錢了,就不想冒那麼大的風險了。
我還是長期看好比特幣的價格、價值,准備跌破的時候加倉,加倉現貨就不怕。其實現在看來,大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我覺得不太會再看到跌破2萬美元以下了。
大家的共識增強了,再加上現在做空的資金遠低於做多。在不出現大的黑天鵝事件下,很難跌破。
我現在不太在意每天的漲跌幅,漲了,開心開心;跌了,做點別的事忘記它,過一會兒再看,應該又回來了。
賺了一些錢以後,心態確實會變化,找工作不會再因為薪資的問題考慮去不去了,因為現在不靠工資改善生活,工資只用於日常的吃喝。
買東西也不大會看價格了,車厘子草莓之類的東西,十斤十斤的買也沒有肉痛的感受。現在手邊有一輛車,是通過合約賺錢買的,房子雖然不是靠比特幣買的,但也有了。
在經歷了之前比特幣的快漲快跌後,我現在的投資策略越來越謹慎,因為有了家庭,有了小孩,所以整體會訴求穩妥。
但是我不會再賣掉了。
自己挖礦,自己買幣,對比特幣進行價值投資
我不會賣,直到我感受到成就感
卡卡 一級市場基金從業者
2017年,我在一級市場做融資顧問,身邊有同事做區塊鏈項目,那是我第一次聽說比特幣。
2018年,經濟環境下行,我發現市場里的錢在變少、此外很多創業項目開始拿錢困難,我開始反思行業的問題,學習金融和貨幣知識、了解經濟周期,這才意識到,區塊鏈是個顛覆性的技術。
於是我在2018年下半年試水,買了100塊錢的比特幣,外每個月進行一次定投,縫低買入。同時,我也開始挖礦。
2017年左右,比特幣價格升高,很多人投資做了礦場主。但隨後比特幣價格下跌,礦場主難以回本,就做了一個決定:出租算力。
當時出了一個180天的算力包,告訴你可以挖到幾個, 我當時買到的算力包,每天可以挖到3、4塊人民幣的比特幣, 挖出之後它會配置到我的錢包里。
但現在比特幣大漲,這種算力包就被搶完了。
疫情期間,比特幣有段時間跌得特別厲害,當時沒有礦廠能回本,但買算力、買比特幣卻特別劃算。 可惜我當時膽子小,只購入了5000元的比特幣,現在覺得真是虧大了。
投資里有一句話: 「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以外的錢」, 這在比特幣上也是共通的。
當你沒有認知到比特幣到底是什麼、或沒有認知到比特幣的價值時,你沒有辦法賺這部分錢。
我覺得比特幣是一個新的經濟體系,或遲或早,大家最終都會融入其中。
比特幣有兩個風險:
一是監管上的風險;
數字貨幣出現的早的國家,如德國或美國,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經驗和流程,想方設法地把數字貨幣納入監管流程,但目前中國還沒有相關政策,國家會怎麼做,會成為一個風險點。
第二個風險是 學術理論一直在討論的:量子計算機;
比特幣的整個運作流程,都是基於數學運算的,但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很強,這將顛覆區塊鏈技術的整個底層邏輯。但這部分的討論目前還停留在理論界,真要造出很成熟的量子計算機,得一百年以後。
所以我覺得 在20年內,產業技術革命都不能顛覆它。
短期內的波動很正常,因為現在華爾街開始入局,莊家會上下拉動這個盤,把小股東甩下去自己賺錢。
一個聰明的方法是: 買著不動,幾年後再看,肯定是漲的。
目前我通過比特幣賺得了90%的回報。
以後即使比特幣漲了,我也不會賣,我看好區塊鏈和比特幣的技術,希望看著它一步步壯大,等到我覺得有成就感後再出手。
99%的資產投入比特幣
一個完美的投資,貨幣越貶值,比特幣的價格越高
小A 某比特幣基金從業者
2018年,我和朋友吃飯聊起比特幣,當時它的價格已經從幾百美元漲到2萬美元,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隨著認知升級,我開始加倉比特幣,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只要有閑錢,我就買一些比特幣。
比特幣及其背後整個系統運作的邏輯非常完美。
我們業內有一個估值模型, S/F模型 ,可以簡單理解為存量與流量相比的一個模型。
圖 | S2FX跨資產估值模型
當我們把比特幣的價格與其稀缺性做對比時,我們會發現二者存在著很強的正相關關系,正相關系數非常接近1。
也就是說, 稀缺性波動一個單位,價格也會波動一個單位,且取值時間為10年。
比特幣總共只有2100萬個,它的稀缺性是確定的, 且時間越長稀缺性越高,它未來的價格會不斷螺旋上升。 從過往10年的數據來看,也確實如此。
圖 | 第三次減半後價格運行通道
疫情以後,我和同事們有個判斷,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各國央行都會進行一輪大幅度的寬松,寬松的貨幣政策執行後會向市場投放大量的流動性。
2020年,美國的M1增長了50%以上,當時美聯儲向市場分發了全世界存量美元的21%, 即全世界的美元里有21%的美元是在2020年這一年印出來的, 這多可怕!
美元和歐元都在放水,放出來的這些流動性很大一部分進入金融系統,讓給金融資產膨脹。
比特幣抗通脹屬性非常強,甚至高於黃金。
黃金的稀缺性是基於物理層面的稀缺性,而黃金的開采會使黃金總量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但比特幣是基於數學層面的絕對稀缺,且隨著減半的推進,未來比特幣會更加稀缺。
現在這一階段,投資最大的風險是持有現金的風險,法幣購買力在縮水,而固定數量的比特幣能很好地對沖貨幣超發。
法幣越超發,法幣購買力越貶值,而我持有的比特幣的購買力就會相應升值。
基於這個考慮,我身邊除了一輛車,和一些基本的生活費之外, 其餘的錢全部投入了比特幣,平均買入價格大概在七、八千美元。
因為我入場晚,早期入場的人,投入成本比我低的大有人在。但未來我希望通過比特幣的投資,實現財務自由。
提出S/F模型的分析師後來又提出了一個跨資產模型,通過這一模型觀察比特幣的主要幾個階段:第一次減半、第二次減半、在過去的2020年5月12日的減半,以此對比黃金、房地產的市值和稀缺性。
分析後,我們發現他們相關性很高,未來單個比特幣的估值應該接近30萬美元。 花旗銀行也出過一份研報,認為比特幣會到達31.8萬美元。
但我們認為,長期來看,比特幣的價格遠不止30萬美元。和中本聰一起開發系統的哈爾·芬尼,在去世前曾預估比特幣對標的價值是全世界所有家庭財富的當量,大概在100萬億美元左右。
按這個預估,單個比特幣的價格在1000萬美元以上。況且因為央行的持續放水, 比特幣的價格還會增加,它的價格上限天花板就能非常高。
不過我不建議你馬上急著買,資本市場永遠都有賺錢的機會,但你的本金是有限的,建議想要入手的人還是多看看書,等認知到位了才好賺錢。
買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坑,比如在出入金環節,資金粘連到某些不幹凈的錢,你可能會被凍結銀行卡。
再比如保管風險,私鑰是比特幣資產的最高控制許可權,如果私鑰丟失,你的比特幣也就沒了。
現在國內大部分人的私鑰由交易所掌握,這就相當於別人在保管你的銀行卡密碼,非常危險。
還比如期貨的風險。很多交易所有關於比特幣合約產品的衍生品,杠桿倍數非常高,高達100倍甚至1000倍,這種危險性極高。
2020年3月12日,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動,很多機構首先補充流動性資產,加密貨幣市場成為第一個被砍的對象。
我們有一個客戶,幫別人管理了2000多萬的比特幣期貨,當天下午6點,他吃完飯去洗澡,洗澡前還好好的, 洗澡出來後2000多萬爆倉,價格一下子砸了下去,平倉都來不及。
他開了20倍的杠桿,損失非常驚人。
比特幣市場本身波動很高,在一個很大波動性的市場再加幾十倍的杠桿,盈利肯定賺的多,但跌下來後虧得特別快,也一定要注意。
短期內我不會賣出手裡的比特幣,跌破2萬美元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賣出很難再找到低價期購回。
除非遇到家裡急需用錢的緊急情況,那我可能會變現一些,但也不會全部拋掉,現在比特幣實在是一個不錯的資產。
我靠比特幣賺了5年工資
買了的都在漲,它的價格來自大家對它的共識
廷友 互聯網員工
早在七年前,我就知道比特幣了,但一開始不怎麼感興趣,只覺得是個詐騙的東西。
2017年,我太太開始從事數字貨幣相關工作。正巧當時比特幣也迎來一波牛市,我太太公司的人都跟風在買,我也跟風投了幾萬塊錢買比特幣。
我和我太太都非常怕風險,沒碰合約和杠桿,只敢拿比特幣的現貨。在那波牛市,尤其是12月底靠近頂峰的時候,比特幣一天就能漲10~20%。
我還記得,有一天我下班路上順手刷了刷幣價,漲到了10萬人民幣一個,我高興得不得了, 感覺自己的口袋裡已經躺著自己賺的1萬塊!
不過到達頂點之後,比特幣很快下跌到3000美元。因為不確定它能不能漲回去,我們沒賣、也沒繼續再買,現在算來是踩空了。
我太太的好幾位同事在那段時間看好比特幣的漲勢,又買入很多。在後來幾個月,比特幣漲到13900美元,他們也因此賺了不少。
有一位剛畢業一兩年的同學,一直做合約,就在那一年的幾個月內賺了上千萬。
有了這些人的成功案例,我開始樂意琢磨比特幣了。它為什麼會漲起來呢?
我曾覺得比特幣就是「空氣」。人們平時買股票、買基金,都是跟公司業績掛鉤的,但比特幣沒有一個可以評估的實體。
它的價格是一種共識, 我們認為它有價值,它的價格就會逐漸增加。
有些人認為比特幣不像法幣那樣被不停地發行,數量恆定,有價值;有些人覺得比特幣更底層的區塊鏈技術有價值,有些人覺得加密數字貨幣這個概念有價值……
大家有自己對比特幣的一套解釋,並因為相信這套解釋而購買比特幣。
這些解釋不斷強化,更多人知道比特幣,想買比特幣,再加上通脹,比特幣的價格越來越高,這些解釋也就更進一步地自我強化。
按現在的趨勢看來, 這些解釋不能被證偽,這是它上漲的核心。
比特幣很像之前風靡的荷蘭鬱金香,正是因為玩的人有共識,價格才會炒起來。
但區別在於:鬱金香是可以持續和大量生產的,當供應變多,鬱金香就會越來越不值錢。
比特幣新增數量卻是越來越少的。
中本聰在創造比特幣時,就考慮到了數量問題,每4年比特幣被挖出來的數量會減半。可能最開始10分鍾可以挖50個比特幣,但4年之後,10分鍾就只能挖25個比特幣,再4年,12.5個,依次減下去。
整個比特幣的數量是固定且確定的,只有2100萬個左右。這是供給端,比特幣的數量是固定的。
需求端上則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買入比特幣。現在有了交易所、電子錢包,大家購買比特幣越來越容易,購買需求就能進一步被激發。
比如美國有一些信託基金拿著散戶的錢幫買比特幣,每年能坐收5億美元的傭金。
他們不需要做任何研究,每年就能有5億美元的進賬,這錢多好賺!
所以美國大量的機構湧入進來,成立比特幣的基金,幫散戶購買。場外的機構、散戶源源不斷地進入,也讓比特幣的價格快速上漲。
比特幣價格上漲之後,大家會更看好比特幣的未來,堅定持有它的決心,這樣共識就會越來越凝聚,而且凝聚得越來越快。
2020年3月份,因為疫情的原因,比特幣的價格快速下跌。
當時我們沒有太多猶豫馬上入手,平均算下來,當時購入比特幣的均價不到4000美元,但賺的錢相當於我5年的工資收入。
未來我也依然看好比特幣,一般情況下我也不會放棄持有,除非是家庭需要大額支出,比如買房,可能會賣掉一部分。
比特幣現在的漲幅和價格已經有些風險了。如果讓我現在花20萬以上人民幣去買一個比特幣,我還是比較心虛的。
但我認為,如果家庭有餘錢的話,可以配置一個或多個比特幣,作為家庭投資。以後比特幣的價格我認為會越來越高,上車只會越來越難。
4. 我朋友投資比特幣掙了很多錢,可信嗎
這很正常,投資比特幣較早的人,收益都是上萬倍的,雖然現在不會那麼高了,但你也可以加入進來試試,推薦先在OKEx注冊一個帳號,從比特幣的購買交易著手,很快就能進步的,回答滿意的話望採納。、
5. 比特幣將是未來全世界金融系統中一種重要的貨幣
當我和一個朋友喝茶時,我談到了比特幣。這位朋友目前是中國一家著名軍事網站的首席執行官。他問我是否有興趣一起建立一個比特幣交易網站。這位從事網站運營多年、擁有豐富電子商務經驗的朋友指出了他對比特幣持樂觀態度的原因:金融是最接近貨幣的行業,比特幣將是未來世界金融體系中的重要貨幣,投資比特幣相關網站將獲得良好的收益
我完全理解這位朋友的想法,我也非常了解他多年來在IT行業逐步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艱辛。在互聯網行業,無論採用何種商業模式,都需要依靠流量轉換來盈利;金融業始終是處於戰略優勢的行業之王。兩者結合所產生的盈利效益是不言而喻的。就連IT業巨頭馬化騰、馬雲和史玉柱也計劃投資銀行業。我朋友的戰略眼光一定是正確的
比特幣與互聯網的結合
但我回答他,我仍然無法理解這件事。我不明白。這並不意味著我不了解比特幣的運作模式。事實上,我在一年前接觸到了這些信息,我在最近的一本科幻小說中也提到了比特幣。20年後,它將廣泛應用於虛擬現實中的各種交易。這只是多年來在機車車輛市場上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敏感性,這使我對金融體系和資本運營中的陷阱有所警覺。此外,比特幣仍處於自我 娛樂 狀態
有些人可能不相信,想和我辯論,說這件事有演算法保證,數量有限,並且具有分布和分散化的特點,這可以確保任何組織都無法操縱其價值或製造通貨膨脹。是的,這就是比特幣的特點和優勢。否則,它不能被一群非常聰明的人所欣賞。 Shinichi Wangyue,日本京都大學的教授(YouTube上的化名Nakamoto),發明比特幣的想法真是太棒了。設計一個具有2100萬特解的方程組,然後每個人都可以使用自己的計算機不斷地尋找方程組的特解,這就是所謂的「挖掘」。每個特殊解決方案對應一個比特幣獎勵。在每個「礦工」解開特殊解決方案後,將通過整個網路廣播通知所有其他「礦工」和持有人。一旦被大家認可,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比特幣。如果其他「礦工」也在解決這個特殊問題,我很抱歉。請在另一個地方挖。比特幣交易也通過整個網路進行廣播。請檢查本地資料庫,即「分類賬」。如果正確,a和B之間的交易將有效
如果有人想偽造或銷毀「賬簿」,幾乎不可能完成任務,因為這些資料庫不是由中心管理的,而是分布在世界各地。難怪許多專家說,如果比特幣要消亡,就必須關閉互聯網
#比特幣[超話]# #歐易OKEx# #數字貨幣#
6. 朋友給我比特幣怎麼收
以虎符交易所為例,在我的資產裡面,選擇對應的貨幣。需要轉給別人就提幣,讓別人把充值地址發給你,你在提幣裡面把比人的充值地址填進去,就像銀行卡轉賬一樣。
如果要轉進來,就選擇充值,把充值地址發給別人,讓別人在提幣處填你的充值地址。
7. 我朋友投資比特幣掙了很多錢,可信嗎
可信,只要他做到低買高賣,就一定能掙到錢,不過比特幣風險太大了,掂量一下自己手裡的資金,看看雄厚不,如果就一點錢還是不要碰了。尤其是比特幣期貨,可能瞬間你的自己就不剩一分錢,甚至來不及平倉還會欠錢。
8. 比特幣現在狂跌了這么多,你有想過梭哈抄底嗎
在幣圈梭哈老頭的名言: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幹活,應該是各大社群出境率最高的幾句話之一。這是一種流行操作,很多人也正是這么做的,看到「好項目」,直接梭哈。這種做法造就了幣圈一些財富的奇跡以及更多人的黯然離場。
這種梭哈的「迷之自信」從何而來?有些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
先給大家講一個著名的故事。
話說1995年,美國有個叫麥克阿瑟·惠勒的中年男子,單槍匹馬搶了兩家銀行。銀行的人沒難為他,要錢給錢。電影里一般搶銀行的都帶個頭套,但是惠勒沒有採取任何偽裝措施,他甚至還對著監控攝像頭笑了笑,搶完銀行就愉快地回家了。
當天晚上警察就抓住了他,並且出示了監控錄像帶的證據。惠勒感到很震驚。
惠勒說,不對啊,我已經在臉上抹了檸檬汁啊!
因為這個惠勒知道檸檬汁可以做隱形墨水,塗抹紙上可以把字隱形。所以他認為塗抹在自己臉上也可以讓自己隱形。
是不是聽著很可笑?這就是所謂的無知者無畏吧。
這種心理學效應,被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在幣圈這個現象也非常普遍。有的剛進群,聽人介紹一下,然後自己搜索查詢一些資料,就會越看越喜歡,然後直接梭哈。
你會發現,越是對於項目一知半解,越是只了解一些皮毛的人,越敢於梭哈。他們敢於下重注。
而越是那些對於事情有過深入了解,對於項目有過認真研究,反而會發現這個項目的很多問題,從而比較猶豫,不敢下注。
我認識幾個項目方(具體什麼項目就不說了)的朋友,在我們外人看來項目非常不錯,幣哥在了解項目後還特意到二級市場去購買。但是我問在項目方的朋友自己買了沒有,他們說沒有買。
再比如馬化騰之前對於騰訊,自己也並沒有太大信心。他的家人賣出了大部分的騰訊股票。
因為越了解,越會發現這裡面的問題。因為他能看到很多關於項目的不好方面,就越是不敢於去下重注。
那些經常梭哈,經常迷之自信的人,可能往往是那些能力差的人。
那些能力差的人,自我評估能力也差。這就是「鄧寧-克魯格效應」。
每個人都有點「迷之自信」,過度自信是人之常情。
但是「鄧寧-克魯格效應」說的是,自我評估的偏差程度跟能力密切相關:是越沒能力的人,反而越能高估自己的能力。而那些真正水平高的人,反而還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越進步的人越虛心,越落後的人越驕傲。你越不知道,就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在進行項目分析的時候,我常常會被一些項目的信息所迷惑。有些我非常看好的項目,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雷,或者幣價就是喋喋不休。還有些我不看好的項目,卻可以走出令人拍斷大腿的漲幅。
我們到底能不能發現真相?或者我們所想知道的真相,對於項目的漲跌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我越來越發現,一個項目的基本面,對於項目短期的漲跌,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現在不是經常有幣友說,求求項目方不要花錢做事,把做事的錢用來拉盤多好。
我們到底有沒有能力獲得真相?幣哥認為是很難的。
9. 2100萬個比特幣(BTC)挖完以後怎麼辦
大家都知道,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枚。當一個塊被成功算出,幣就會以挖礦獎勵的形式發放給成功「爆塊」的礦工。比特幣的稀缺性也拉升了它的價值。但是,比特幣網路是一個由礦工組成的,通過挖礦他們獲得巨大的獎勵,很多人就在想如果所有比特幣都被挖出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但假設真的到了那一天,比特幣的區塊獎勵機制已經無法提供豐厚的代幣回報時,礦工就不會挖礦了嗎?事實上,挖礦成本是不固定的,單獨計算爆塊獎勵也是不科學的。加密數字貨幣的挖礦難度雖然只增不減,但會受全網算力的增長速度快慢,影響調整周期長短。如果挖的人多,成本自然高,挖的人少,成本自然就降低了。其次,不同地區的電費成本不一樣,有的地方甚至能拿到接近免費的電,功耗成本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我們要明確一個原則,只要仍有利潤可圖,挖礦就不會停止。
其實,從比特幣的發展歷程來看,真正影響礦工是否繼續挖礦的因素,並非是否有礦可挖,而是挖礦的收益如何。在比特幣交易量增加、手續費升高;或者比特幣價格升高的情況下,挖礦收益可觀,礦工們的投入熱情都會相應高漲。那麼,只要比特幣價值還在,不管何時挖礦都會有利潤,總有礦工不會關停手中的機器。
很多人之所以會有「2100萬枚比特幣挖完就沒收益」這種顧慮,主要是誤以為礦工收益的唯一來源是「爆塊」獎勵。但實際上,礦工的挖礦收入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區塊獎勵,從最初打包一次交易開始,每四年減半一次。而另一部分則來自交易手續費。
為了保證自己的交易能夠盡快被礦工確認,交易者們通常會額外付給他們一筆手續費,手續費越高,交易被優先打包的可能性越大。而手續費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提高轉賬門檻,防止區塊鏈中充斥垃圾交易;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勵礦工競爭記賬,使他們在比特幣全部被挖出之後,還能夠繼續為比特幣網路的安全提供算力保障。這一點在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中,關於激勵機制的描述中也可以找到原文:「只要既定數量的電子貨幣已經進入流通,那麼激勵機制就可以逐漸轉換為完全依靠交易費。」也就是說,就算所有的比特幣都發行完畢,只要有足夠多的交易需求,礦工們就有理由繼續挖礦,並能從中獲得收益。
現在,新的區塊被挖出之後,礦工會獲得區塊的獎勵,這包括獲得新幣和手續費。這些獎勵激勵礦工維護和保護網路。
(1000T算力七個月挖出7枚比特幣,咨詢kaiye910323)
如果比特幣都被挖出之後,沒有區塊獎勵,單單依靠手續費,可以維持網路的運轉嗎?如果不能,是否會讓礦工離開,而導致網路崩潰。下面的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出到2030年,手續費收入會高過區塊獎勵。一旦手續費超過收入的50%以上,礦工們就可以過度到通過收取手續費存活下來。
手續費是否足以激勵礦工?
這個問題暫時沒有人可以完全確定出答案。但是,目前的證據表明,通過手續費收入是足以維持礦工和比特幣網路的。畢竟,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手續費也在上漲。有人擔心過高的手續費是否會阻止人們使用比特幣。然而,現在的手續費仍然要低於世界國家間的法幣轉賬。我們現在只需要考慮耗電和房屋的租金。正如專家指出的:買賣一套房子的成本是2%,即8000美元。我敢肯定,如果個人買賣成本只需要50美元。
目前,很多礦工習慣性以當前幣價為參考計算挖礦收益。有一些礦池甚至採用貪心演算法,一直把算力集中來挖「最有利可圖的幣」,也就是目前兌換美元價值最高的幣。但是事實證明這種貪心演算法並沒有比一直挖一種幣的好到哪裡去。為什麼呢?因為挖礦本來就不是一個一次性的游戲,幣是可以儲存的,也就是說,每個礦工都有自己對於加密數字貨幣前景的判斷。即便今天比特幣跌到1美元,認為只要有礦工相信未來比特幣依然能夠漲回去,那麼他們就不會在乎眼下的虧損,而是會繼續的挖下去,待其未來幣價暴漲時,眼下投入的成本完全是九牛一毛了。